從今天開始跟大家一起賞析幾篇關于除夕(春節)的好詩。
【正文】
【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于詩人晚年任撫州(今屬江西)刺史時期,某年除夕夜,這時他正寄寓石頭驛(今江西省新建縣贛江西岸),應該在取道長江東歸故鄉金壇(今屬江蘇常州金壇)的途中。戴叔倫,一生皆為地方官,最高時四品。五十三歲任撫州刺史。祖輩父輩皆為隱士,戴叔倫在官場晚年多有隱退之心。全詩表達的是一種寂寞、憂傷之情。
【詩意讀解】
在這寂寞的旅店中會有誰來看望慰候我呢?!除夜寒冷的屋里,只有一盞冷清的孤燈與我相依為伴。
今夜是今年中的最后一個夜晚,我還在萬里之外的歸鄉途中,無法趕回到家中與親人團聚。
回首前面的歲月里竟然一事無成,令人感到寂寥悲傷;但只能獨自一人苦笑,也只有自己一人品味其中的酸辛。
奔波的勞苦與憂愁使我容顏更加衰老,白發已爬上雙鬢。盡管如此,明日開始又將迎來一新的春天。
【結構分解】
詩的結構:起承轉合。五律,每兩句為一聯。
首聯為起聯。描述所在地點:旅館。
第二聯為承聯。接著說時間:除夕;人物:歸途中的自己。
起承(一二)聯寫實,描述當前的情景。除夕夜的旅館里,回家途中的一個孤獨的自己,只有孤燈與自己相伴。
第三聯為轉聯,轉向思緒的感慨。此情此景,轉得自然。人在孤獨閑暇時,容易回顧過往,自笑辛酸。
第四聯為合聯。寂寥的愁緒,殘破的身軀體現在滿鬢的白發,盡管如此,明日又逢春天。收回來點題,今日除夕夜,明日自是春。一個“又”字,給人感覺對春也沒有太多的期望。與全律表達的憂傷情緒緊緊相扣。
【格律分析】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第七句本是“平平平仄仄”,用作了“平平仄平仄”,看似有孤平之嫌疑(如何定義孤平,有甲乙兩派,甲派認為非押韻句,無孤平之說。乙派認為,兩仄夾一平就是孤平。),但這個句式確實很多詩里出現,包括一些名詩,比如『不見李生久』(杜甫《不見》); 『十室幾人在』(杜甫《征夫》);『生當做人杰』(李清照的《夏日絕句》,杰在平水韻中為入聲字為仄)等。
“這種格式在唐宋的律詩中是很常見的,它和常規的詩句一樣常見?!?/p>
“這種特定的平仄格式,習慣上常常用在第七句”。(王力《詩詞格律》)
其實也可以看作是一個“拗救”句。即第三字該用“平”而用了“仄”,于是在第四字位置補回一個平聲,叫做“三拗四救”。
也如同王力教授說的常用于第七句(我想他說的是律,如果是絕句的話,那就是第三句。),所以無論是律的第七句還是絕句的第三句,都是非押韻句。這是符合甲派的觀點。(其實不押韻的第一句也常出現這個句式。)
【作者簡介】
戴叔倫(約732–約789),唐代中期著名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金壇城西南窯村(今屬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人。年輕時師從蕭穎士。德宗貞元進士。早年曾在鹽鐵史劉宴手下任職,后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jingdian/6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