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基于懷疑的創新性思維來學習九年級上冊語文
我在加拿大教兒子學初中語文
第十八講:我們讀的不是詩,是豁達!
李白本來就不是一個哀婉幽怨的人,他喜歡波瀾壯闊,豪情萬丈。
我: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三單元的最后一課:《詩詞三首》,看題目就知道,這里有詩有詞。都是名家的佳作。李白的《行路難》、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蘇軾的《水調歌頭》。從創作年代和人物性格來看,可以說毫無共同點。為什么教材要把這三首詩詞放在同一篇文章里面呢?
兒子:我看了預習提示和課后的思考探究,發現:積累拓展里面第五題已經解答了。就是這三首詩詞都表現了詩人不如意時的豁達胸懷。目的是讓我們學會自我性格的塑造和修煉吧。
行路難,人生也難,但還是要鼓起勇氣直面未來。
我:哦,果然哈,從詩歌的題目里面也能看出一些端倪吧。要是這么解讀的話,就可以解釋為:行路難提示我們要知難而上;劉禹錫提醒我們要懂得感恩;蘇軾告訴我們要對未來充滿希望(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嘛)。
兒子:哈哈哈,還是你厲害。這也許就是豁達的內涵吧。
我:這一課雖然是講讀課文,但是其實自學起來也幾乎沒有難度。關于第一首《行路難》課后的補充材料以及談論得很深刻了。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明確一些細節而已。
兒子:是的,也值得細細推敲一下。
創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李白奉詔入京,擔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個積極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張良、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樣干一番大事業??墒侨刖┖?,他卻沒被唐玄宗重用,還受到權臣的讒毀排擠,兩年后被“賜金放還”,變相攆出了長安?!短扑卧姶肌芬詾椤缎新冯y三首》皆天寶三載(744年)離開長安時所作
“行路難”是樂府古題,多詠嘆世路艱難及貧困孤苦的處境。
詞語注釋:
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為飾。清酒:清醇的美酒。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錢(即萬錢),形容酒美價高。
珍羞:珍貴的菜肴。羞,同“饈”,美味的食物。直:通“值”,價值。箸(zhù):筷子。
“閑來”二句:表示詩人自己對從政仍有所期待。這兩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呂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釣魚,得遇周文王,助周滅商;伊尹曾夢見自己乘船從日月旁邊經過,后被商湯聘請,助商滅夏。碧,一作“坐”。
“多歧路”二句:岔道這么多,如今身在何處?岐,一作“歧”。安,哪里。
長風破浪:比喻實現政治理想。據《宋書·宗愨傳》載:宗愨少年時,叔父宗炳問他的志向,他說:“愿乘長風破萬里浪?!睍?,終將。
云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連,船帆好像出沒在云霧之中。濟,渡。
翻譯成白話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價十千,玉盤里的菜肴珍貴值萬錢。
但心情愁煩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進餐。拔出寶劍環顧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過黃河,堅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遙想當年,姜太公磻溪垂釣,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夢日,受聘在商湯身邊。
人生的道路何等艱難,何等艱難,歧路紛雜,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邊?
堅信乘風破浪的時機定會到來,到那時,將揚起征帆遠渡碧海青天。
我:你完成得很好。但是想要了解這首詩的“妙處”,還需要我們像拍電影一樣,詳細地過濾一遍才行。
這首詩一共十二句,八十四個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蕩縱橫,具有長篇的氣勢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詩人感情的激蕩起伏、復雜變化。
詩的一開頭,“金樽清酒”,“玉盤珍羞”,讓人感覺似乎是一個歡樂的宴會,但緊接著“停杯投箸”、“拔劍四顧”兩個細節(注意這四個字:停,投,拔,顧),就顯示了感情波濤的強烈沖擊。
中間四句,剛剛慨嘆“冰塞川”、“雪滿山”,又恍然神游千載之上,仿佛看到了姜尚、伊尹由微賤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詩人心理上的失望與希望、抑郁與追求,急遽變化交替。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四句節奏短促、跳躍,完全是急切不安狀態下的內心獨白,逼肖地傳達出進退失據而又要繼續探索追求的復雜心理。
結尾二句,經過前面的反復回旋以后,境界頓開,唱出了高昂樂觀的調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負總有實現的一天。
通過這樣層層迭迭的感情起伏變化,既充分顯示了黑暗污濁的政治現實對詩人的宏大理想抱負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詩人內心的強烈苦悶、憤郁和不平,同時又突出表現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他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展示了詩人力圖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兒子:哈哈哈,這個微電影真是太精彩了。雖然很短,但是內容很多,情緒百轉千回,就跟他的人生一樣,起伏跌宕,充滿了戲劇性。
劉禹錫回贈白居易的一首詩,告訴我們要“感恩”
我:劉禹錫這個人我們講過,在學習他的千古名篇《陋室銘》時候,他比李白慘多了。
兒子:是啊,看注釋,劉禹錫被貶官長達二十三年。但是他還是沒有絕望,仍然要“長精神”,還要多謝白居易的同情和理解。
我:是啊。白居易是這樣寫他的:白居易詩《醉贈劉二十八使君》末聯“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這是真的把他當朋友看。
兒子:創作背景
劉禹錫從小愛下圍棋,與專教唐德宗太子下棋的棋待詔王叔文很要好。太子當上皇帝后,他的教師王叔文組閣執政,就提拔棋友劉禹錫當監察御史。后來王叔文集團政治改革失敗后,劉禹錫被貶到外地做官,寶歷二年(826)應召回京。冬天途經揚州,與同樣被貶的白居易相遇。白居易在筵席上寫了一首詩《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相贈:“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痹谠娭?,白居易對劉禹錫被貶謫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劉禹錫寫了這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回贈白居易。
⑴酬:答謝,酬答,這里是指以詩相答的意思。用詩歌贈答。樂天:指白居易,字樂天。見贈:送給(我)。
⑵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帶。古時四川東部屬于巴國,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屬于楚國。劉禹錫被貶后,遷徙于朗州、連州、夔州、和州等邊遠地區,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這些地方。
⑶二十三年:從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劉禹錫被貶為連州刺史,至寶歷二年(826)冬應召,約二十二年。因貶地離京遙遠,實際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說二十三年。棄置身:指遭受貶謫的詩人自己。置:放置。棄置:貶謫。
⑷懷舊:懷念故友。吟:吟唱。聞笛賦:指西晉向秀的《思舊賦》。三國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呂安因不滿司馬氏篡權而被殺害。后來,向秀經過嵇康、呂安的舊居,聽到鄰人吹笛,不禁悲從中來,于是作《思舊賦》。 序文中說:自己經過嵇康舊居,因寫此賦追念他。劉禹錫借用這個典故懷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⑸到:到達。翻似:倒好像。翻:副詞,反而。爛柯人:指晉人王質。相傳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就停下觀看。等棋局終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經朽爛?;氐酱謇?,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經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達自己遭貶二十三年的感慨。劉禹錫也借這個故事表達世事滄桑,人事全非,暮年返鄉恍如隔世的心情。
⑹側畔:旁邊。
⑺沉舟、病樹:這是詩人以沉舟、病樹自比。
⑻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⑼長(zhǎng)精神:振作精神。長:增長,振作。 [2]
在巴山楚水這些凄涼的地方,度過了二十三年淪落的光陰。
懷念故友徒然吟誦聞笛小賦,久謫歸來感到已非舊時光景。
沉船的旁邊正有千艘船駛過,病樹的前頭卻也是萬木爭春。
今天聽了你為我吟誦的詩篇,暫且借這一杯美酒振奮精神。
我:那我們看到的詩句的表明好像有點兒勉為其難,但其實詩人的心中還是積極的正能量的東西多一些。何以見得呢?
白居易的贈詩中有“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這樣兩句,意思是說同輩的人都升遷了,只有你在荒涼的地方寂寞地虛度了年華,頗為劉禹錫抱不平。
對此,劉禹錫在酬詩中寫道:“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眲⒂礤a以沉舟、病樹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悵,卻又相當達觀。沉舟側畔,有千帆競發;病樹前頭,正萬木皆春。他從白詩中翻出這二句,反而勸慰白居易不必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憂傷,對世事的變遷和仕宦的升沉,表現出豁達的襟懷。這兩句詩意又和白詩“命壓人頭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應,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詩高,意義也深刻得多了。
二十三年的貶謫生活,并沒有使他消沉頹唐。正像他在另外的詩里所寫的:“莫道桑榆晚,為霞猶滿天?!彼@棵病樹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為這兩句詩形象生動,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賦予它以新的意義,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
正因為“沉舟”這一聯詩突然振起,一變前面傷感低沉的情調,尾聯便順勢而下,寫道:“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秉c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題意。詩人也沒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筆鋒一轉,又相互勸慰,相互鼓勵了。他對生活并未完全喪失信心。詩中雖然感慨很深,但讀來給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卻是振奮。
這首詞體現了蘇軾蘇東坡的又一個偉大的功績
我:我以為蘇軾的《水調歌頭》只是豁達和憧憬,沒想到放到文壇歷史上來看,它的作用遠遠不止于此。
兒子:你是說課后知識點補充說的那個意思嗎?他使詞擺脫了對于音樂的依附,而成為一種新型的獨立抒情工具,從而在題材、意境、手法等方面開創了的面貌,而其主要的方法就是“以詩為詞”。
唉,其實這句話我不是十分懂!
我:要知道,宋詞最初是來自民間的,尤其是娛樂場所,有專門的曲調讓那些歌姬來唱的。有文人騷客現場作詞,根據那些詞牌名的固定格式,現場演唱。后來很多大文人也開始創作“文人詞”,逐漸形成一個獨特的藝術系統。而蘇東坡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不受束縛,詩中有詞,詞中有詩;那種學貫古今的豪邁,質問天道人性的膽魄,使得他在詩詞文壇上熠熠生輝。
兒子:我知道這首詞非常著名。當今也是一首流行歌曲,鄧麗君和王菲都唱得很出名。不過到底是因何而寫,還真沒研究過。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八月十五日作者在密州時所作。詞前的小序交待了寫詞的過程:“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碧K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輾轉在各地為官。他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熙寧七年(1074)蘇軾差知密州。到密州后,這一愿望仍無法實現。熙寧九年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詞人與胞弟蘇轍分別之后,已七年未得團聚。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詞。
此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親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反襯自己遺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的神話傳說融合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可以說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我:原來是一首思念親人兄弟的作品。
兒子:但是好像又不只是想念弟弟的感覺,還有很多想象和感悟。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說的就不只是兄弟情誼了。還有那天上的宮闕,看似作者的想象,實則是一種期盼和愿景。真的是千古絕唱。
我:你能領略出來這些,說明你悟性很強。這首詞通俗易懂,難的是與作者的情感共振。
兒子:
水調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臺城游”“凱歌”“江南好”“花念奴”等。雙調九十五字,平韻(宋代也有用仄聲韻和平仄混用的)。相傳隋煬帝開汴河自制《水調歌》,唐人演為大曲, “歌頭”就是大曲中的開頭部分。
丙辰:指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這一年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任太守。
達旦:到天亮。
子由:蘇軾的弟弟蘇轍的字,與其父蘇洵、其兄蘇軾并稱“三蘇”。
把酒:端起酒杯。把,執、持。
天上宮闕(què):指月中宮殿。闕,古代城墻后的石臺。
乘風:駕著風;憑借風力。歸去:回到天上去
瓊(qióng)樓玉宇:美玉砌成的樓宇,指想象中的月宮。
不勝(shèng):經不住,承受不了。勝:承擔、承受。
弄清影:意思是詩人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隨著舞動。弄,玩弄,欣賞。
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一說何時。
轉朱閣,低綺(qǐ)戶,照無眠:月兒移動,轉過了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指詩人自己)。朱閣,朱紅的華麗樓閣。綺戶, 雕飾華麗的門窗。
不應有恨,何事長(cháng)向別時圓:(月亮)不該(對人們)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偏在人們分離時圓呢?何事:為什么。
此事:指人的“歡”“合” 和月的“晴”“圓”。
但:只。
千里共嬋娟:只希望兩人年年平安﹐雖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光。共,共同,一起。嬋娟,本意指婦女姿態美好的樣子,這里形容月亮。 [1] [2]
丙辰年中秋,通宵暢飲,大醉而歸,寫了這首詞——復有些思念弟弟蘇轍。
怎么才能知道月亮圓缺的規律呢?我舉杯遙問蒼穹。不知道天宮里,現在是何年月?我本可以和著這清風扶搖而上去問問故人,只怕高樓紅墻、層樓疊榭,我經不住那高處的寒意。而那九天之上的風光又那里比得上此刻銀光乍泄下,猶如宮娥起舞的影和這水波微蕩的風呢?
流光瞬息,月兒從高樓檐角,又跳入滿是雕花團簇的窗欞,盯著我這樣輾轉反側的外鄉之人看啊看。月兒呀月兒我可有哪里惹惱了你嗎,不然為什么要在我與親朋分別的時候格外的圓呢?哎!其實我也知道自古以來這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就與月亮的陰晴圓缺一樣,難以求全。只望遠方的親朋都平安喜樂,哪怕現在隔著萬水千山,沐浴在這同一月色下,就和我們相聚時是一樣的。
我:全詞設景清麗雄闊,以詠月為中心表達了游仙“歸去”與直舞“人間”、離欲與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曠達自適,人生長久的樂觀枋度和美好愿望,極富哲理與人情。立意高遠,構思新穎,意境清新如畫。最后以曠達情懷收束,是詞人情懷的自然流露。情韻兼勝,境界壯美,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此詞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體現出蘇詞清雄曠達的風格。
《水滸傳》第三十回寫八月十五“可唱個中秋對月對景的曲兒”,唱的就是這 “一支東坡學士中秋《水調歌》?!笨梢娝卧獣r傳唱之盛。全詞意境豪放而闊大,情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向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語言,能給人們以健康的美學享受。
這說明什么,你知道嗎?
兒子:好的東西,自然是雅俗共賞,千古流傳。
我:完全正確。
本課的學習思維訓練:
1.弄懂教材選文的主要目的,除了藝術欣賞,還有人生教導隱含在其中;
2.這幾位作者,是極具才華的人,但也首先是“人”,是人都有喜怒哀樂;
3.讀詩知典故,品詩見人生。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jingdian/31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