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王在上而民不凍饑者,非能耕而食(sì)之、織而衣(yì)之也,為開其資財之道也。故堯、禹有九年之水,湯有七年之旱,而國無捐(juān)瘠(zì)者,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
1、食之:給他們吃; 2、衣:動詞 ,給…衣服穿; 3、資財:積蓄財物;資:積蓄; 4、堯:帝嚳之子,號放勛,上古”五帝”之一,初封于陶,后改封于唐,號為陶唐氏; 5、禹:史稱大禹、帝禹,為夏后氏首領、夏朝開國君王,其父名鯀(gǔn),禹是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孫子(一說禹為顓頊六世孫),治理洪水,又劃定九州; 6、湯:即成湯,商朝開國君主; 7、捐瘠:饑餓而死;瘠:通“胔” ,尚存殘肉的骨殖;8、以:因為;備:指備災的物資。
今海內為一,土地人民之眾不避禹、湯,加以無天災數年之水旱,而畜積未及者,何也?地有余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盡墾,山澤之利未盡出也,游食之民未盡歸農也。民貧則奸邪生。貧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農,不農則不地著(zhuó),不地著則離鄉輕家,民如鳥獸,雖有高城深池,嚴法重刑,猶不能禁也。
1、不避:不讓,不亞于; 2、游食:不務農而食; 3、地著:定居于一地;著:附著,固定; 4、池:護城河。
夫寒之于衣,不待輕暖,饑之于食,不待甘旨。饑寒至身,不顧廉恥。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饑,終歲不制衣則寒。夫腹饑不得食,膚寒不得衣,雖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務民于農桑,薄賦(fù)斂(liǎn),廣畜積,以實倉廩(lǐn)、備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1、甘旨:甜美的食物; 2、再食:吃兩頓飯; 3、務:使…致力于; 4、薄:減輕,減損; 5、實:充實,充滿; 6、廩:米倉,泛指糧倉。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趨利如水走下,四方無擇也。夫珠玉金銀,饑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眾貴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為物輕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內而無饑寒之患。此令臣輕背其主,而民易去其鄉,盜賊有所勸,亡逃者得輕資也。
1、牧:統治; 2、以:因為;上:君上; 3、在于把握:指在手中; 4、周海內:指走遍全國; 5、勸:鼓勵;此是助長之意; 6、輕資:易于攜帶的輕便財物。
粟米布帛生于地,長于時,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數石(dàn)之重,中人弗勝(shēng),不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饑寒至,是故明君貴五谷而賤金玉。
1、粟:谷子,去皮后為小米; 2、布帛:泛指布匹,此指布匹所用的原料。古代麻織品稱布,絲織品稱帛; 3、石:古代重量單位,百二十斤為石; 4、勝:力能擔任。
今農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過百畝,百畝之收不過百石(dàn)。春耕,夏耘,秋獲,冬藏,伐薪樵(qiáo),治官府,給(jǐ)徭役。春不得避風塵,夏不得避暑熱,秋不得避陰雨,冬不得避寒凍,四時之間,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來,吊死問疾,養孤長幼在其中。
1、耘:除草; 2、給:供應; 3、、四時:四季; 4、、吊死問疾:吊念死者,慰問病者; 5、長:使長大。
勤苦如此,尚復被水旱之災,急政暴虐,賦斂不時,朝(zhao)令而暮改。當其有者,半賈(jià)而賣,無者取倍稱之息。于是有賣田宅、鬻(yù)子孫,以償債者矣。
1、被:遭受; 2、 急政:急迫的征收;政,通“征”; 3、不時:指不按農時征收,隨時攤派; 4、朝令而暮改:即朝令夕改,指政令無常,使人不知所從; 5、賈:通“價”; 6、倍稱之息:加倍的利息; 7、鬻:賣。
而商賈(gǔ)大者積貯(zhù)倍息,小者坐列販賣,操其奇(jī)贏,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賣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蠶織,衣必文采,食必粱肉,無農夫之苦,有阡(qiān)陌(mò)之得。
1、商賈:行賣為商,坐販為賈,泛指商人; 2、坐列:坐在陳列貨物的店鋪之中,即開設店鋪; 3、奇贏:盈利; 4、文采:指華麗的衣服; 5、粱:上等米; 6、阡陌:指田地。
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過吏勢,以利相傾,千里游敖(áo),冠(guān)蓋(gài)相望,乘堅策肥,履絲曳(yè)縞(gǎo),此商人所以兼并農人,農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富貴矣;尊農夫,農夫已貧賤矣。
1、交通:交往,勾結; 2、吏勢:指官府的勢力; 3、傾:排擠,傾軋; 4、游敖:游逛;敖:同“遨”; 5、冠:禮帽;蓋:車蓋; 6、堅:指堅車;肥:指肥馬; 7、履絲曳縞:穿著絲鞋,披著精致的綢衣;縞:精致、潔白的絲織品; 8、兼并:吞并別人的財產。
故俗之所貴,主之所賤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惡(wù)乖(guāi)迕(wǔ),而欲國富法立,不可得也。方今之務,莫若使民務農而已矣。欲民務農,在于貴粟。貴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為賞罰。今募天下入粟縣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農民有錢,粟有所渫(xiè)。
1、好惡:愛憎;乖迕:相違背; 2、縣官:官府; 3、渫:分散,流通。
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則貧民之賦可損,所謂損有余,補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順于民心,所補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賦少,三曰勸農功。今令民有車騎(jì)馬一匹者,復卒三人。車騎(jì)者,天下武備也,故為復卒。
1、損:減少; 2、損有余,補不足:見《老子 ?七十七章》; 3、車騎馬:指能駕戰車的馬; 4、復卒:免除兵役。
神農之教曰:“有石城十仞(rèn),湯池百步,帶甲百萬,而無粟,弗能守也?!币允怯^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務。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復一人耳。此其與騎(jì)馬之功相去遠矣。
1、神農:即炎帝 ,號神農氏,華夏太古三皇之一,被世人尊稱為”藥祖”、”五谷先帝”、”神農大帝”、”地皇”等; 2、仞:古代長度單位,七尺或八尺; 3、湯池:指護城河; 4、帶甲:披甲的將士; 5、五大夫:爵位名,漢制侯以下分二十級,五大夫在第九級,納粟四千石,封五大夫; 6、功:功效。
爵者,上之所擅(shàn),出于口而無窮。粟者,民之所種,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與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邊,以受爵免罪,不過三歲,塞(sài)下之粟必多矣。
1、擅:專有; 2、塞下:邊地,指當時長城一帶。
清 吳楚材 吳調侯《古文觀止》評:
此篇大意,只在入粟于邊,以富強其國,故必使民務農,務農在貴粟,貴粟在以粟為賞罰,一意相承。似開后世賣鬻之漸。然錯為足邊儲計。因發此論,固非泛談。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jingdian/27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