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五端午節,也稱端陽節。
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不僅是有口福,還有眼福。
每到端午節,大家不由得就會想到屈原想到《離騷》。也會想到賈生賈誼,想到《吊屈原賦》。
誼為長沙王太傅,既以謫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為賦吊屈原。屈原,楚賢臣也,被讒放逐,作《離騷》賦,其終篇曰:“已矣哉!國無人兮,莫我知也?!彼熳酝躲枇_而死。誼追傷之,因自喻。其辭曰:
恭承嘉惠兮,俟罪長沙。側聞屈原兮,自沉汨羅。造托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扱兮,乃殞厥身。
嗚呼哀哉,逢時不祥!鸞鳳伏竄拿,鴟(chi)梟(xiāo)翱翔。闒(tà)茸尊顯兮,讒諛(yù)得志。賢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謂隨、夷為溷(hùn)兮,謂跖(zhí)、蹻(qiāo)為廉。莫邪為鈍兮,鉛刀為铦(xiǎn)。
吁嗟默默,生之無故兮。斡(wò)棄周鼎,寶康瓠(hù)兮。騰駕罷牛。驂(cān)蹇(jiǎn)驢兮。驥(jì)垂兩耳,服鹽車兮。章甫薦履(Iǚ),漸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獨離此咎兮。
訊曰:已矣!國其莫我知兮,獨壹(yī)郁其誰語?鳳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遠去。襲九淵之神龍兮,沕(mì)深潛以自珍。偭(miān)蟂(xiāo)獺以隱處兮,夫豈從蝦與蛭螾(yín)?所貴圣人之神德兮,遠濁世而自藏。使騏驥可得系而羈兮,豈云異夫犬羊?般紛紛其離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歷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懷此都也?鳳凰翔于千仞兮,覽德輝而下之。見細德之險征兮,遙曾擊面去之。彼尋常之污瀆(dú)兮,豈能容夫吞舟之巨魚?橫江湖之鳣(zhān)鯨(jīng)兮,固將制于螻蟻。
漢文帝四年,賈誼被貶為長沙王太傅,途經湘水,對屈原的敬仰和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和惋惜,作了一篇辭賦即《吊屈原賦》。據說湘水通汨羅,因此,賈誼就在湘水悼念這位偉大的詩人。
賈誼(前200—前168),是今河南洛陽人。是西漢初年著名的文學家,年18歲就能誦讀詩書,會寫文章。20歲就被文帝召為博士,受到漢文帝的重用,又提撥為太中太夫。然而,世事無常,人生難料。就在賈誼23歲那年,遭朝廷權貴忌恨。即漢文帝四年(前178)被貶為長沙王太傳。觸及到湘水,感嘆自己的命運多舛,而懷念屈原。因此作《吊屈原賦》悼念屈原。
自屈原沉汨羅后百有余年,漢有賈生,為長沙王太傅,過湘水投書以吊屈原。
自從屈原沉江而死,過了一百多年之后,漢朝有個賈生,在擔任長沙王太傅時,經過湘水,寫了一篇辭賦投入江中,以此祭吊屈原。
賈生就是賈誼。辭賦就是現在這篇《吊屈原賦》。
屈原,楚賢臣也。名平,楚之同姓也。
屈原,楚國的賢臣 。名平,和楚國王室同姓一族。擔任楚懷王的左徒,不只是學識淵博,而且記憶力特別強。
這篇《吊屈原賦》,有同于祭文,“嗚呼哀哉”正是祭文的一種格式。不過真正的祭文以“維”字頂格而寫。結尾“嗚呼哀哉!伏惟尚饗”。
在《三國演義》“柴??谂P龍吊喪”中,孔明的祭文則以“呼呼公瑾!”開頭,以“嗚呼哀哉!伏惟尚飧”結尾。和現代的祭祀文還是有所區別。
賦,也叫“漢賦”“辭賦”,是漢代最流行的一種寫作文體,最大的特點,每句話有一個語氣助詞“兮”字。
五月初五端午節,家知戶曉。
每到五月初五端午節,會想到屈原,想到汨羅。
端午節這天,吃粽子、賽龍舟,也是有屈原投江汨羅有關的很多傳說。
因此,懷念屈原,悼念屈原,就這樣一代一代傳承著。用賽龍舟,吃粽子紀念屈原。
也因此,說:不能說“端午快樂!”要說“端午安康”也是有道理的。
故“端午安康”也是源于此。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jingdian/19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