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曾經在安史之亂之后,流落到四川成都。
后來他打算順江而東,回到故鄉。但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他滯留在夔州。
在這夔州期間,他寫了五首《詠懷古跡》。
這五首詩分別吟詠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劉備、諸葛亮等人在長江三峽一帶留下的古跡。
杜甫表面上是平調這些古跡,贊頌五位歷史人物的文章學問、心性品德、偉績功勛,并對這些歷史人物凄涼的身世、壯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但實際上杜甫是詠史傷懷,借歷史名人的遭遇來,抒發自己的人生感慨,寄寓自己仕途失意、顛沛流離的身世之感,抒發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
這五首詩,因為寫的確實出類拔萃,所以歷代解讀得比較多。
但是,其中有一些解讀也確實讓人費解。
如第一首詩:
詠懷古跡
支離東北風塵際,
漂泊西南天地間。
三峽樓臺淹日月,
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終無賴,
詞客哀時且未還。
庾信平生最蕭瑟,
暮年詩賦動江關。
專家認為,首聯概括了杜甫自安史之亂以來的生活狀況。
在戰亂之際,詩人在東北一帶流離失所后,輾轉入蜀,又居無定所,四處漂泊。
不知道大家看出問題沒有。
首先我覺得,支離二字并不是流離失所的意思。
支離的意思是支離破碎,一般指國一般是形容國土不算完整的意思。
其次,東北也不是指杜甫所在的夔州的東北方,即關中一帶。
這個東北應指全大唐的東北,就指安祿山所占據的燕京一帶。
安祿山、史思明占據大唐東北,發動叛亂,使得大唐國土不再那么完整而變得支離破碎。
我們知道,安祿山史思明部隊一直打到了長安,迫使唐玄宗都得帶著宮婦左右,逃離到西南的四川一帶避難。
第三,風塵就特指戰亂,與第三聯的羯胡事主終無賴遙相呼應。
通過上面三點的分析,我們知道首聯并不僅僅是概括杜甫自安史之亂以來的生活狀況。
杜甫其實是由國家寫到個人,國和個人命運息息相關的。
如果首聯僅僅是杜甫哀嘆自己的生活狀況不如意,那么這首詩的思想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杜甫在首聯其實揭示了這樣一個現狀:
人們生活遭遇這樣大的災難,其實是因為國家變得支離破碎。而國家為什么會支離破碎呢?就因為東北的安祿山這些羯胡人,他們侍奉皇上并不是那么忠心耿耿。
他們肆意挑起戰爭,使國家和人民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所以他批判的筆鋒,直指這些羯胡及其代表安祿山。
以上的分析,也僅是個人之見,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jingdian/18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