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即孟郊(751年~815年),字東野,唐朝湖州武康人,著名詩人,屢試不第,46歲始中進士,50歲時出任溧陽尉,仕途坎坷,清寒終身,為人耿介倔強,代表作有《游子吟》,今傳本《孟東野詩集》10卷,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盂郊將赴溧陽就職,韓愈作此文以送行。
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草木之無聲,風撓(náo)之鳴。水之無聲,風蕩之鳴。其躍也,或激之;其趨也,或梗(gěng)之;其沸也,或炙(zhì)之。金石之無聲,或擊之鳴。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凡出乎口而為聲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1、平:指公平、安定等;鳴:發聲; 2、風撓之鳴:草木被風吹動而發聲;撓:擾動; 3、躍:指浪花飛濺;激:阻遏水勢; 4、趨:疾行,指水流快;梗:阻塞;是說水快速流動,是因為其先受到阻塞; 5、炙:燒;6、思、懷:指思想感情。
樂(yuè)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金、石、絲、竹、匏(páo)、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鳴者也。維天之于時也亦然,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是故以鳥鳴春,以雷鳴夏,以蟲鳴秋,以風鳴冬。四時之相推敚(duó),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
1、樂:音樂; 2、郁于中:郁結于心中;泄:宣泄; 3、假:借; 4、金、石、絲、竹、匏、土、革、木這八種實物,都能發音,古稱八音;金如鐘鈸;石如磬;絲如琴瑟;竹如簫管;匏如笙;土如塤;革如鼓;木如柷 (zhù)、敔 (yǔ)等; 5、四時:指春夏秋冬;推敚:推移變化;“?!蓖皧Z”。
其于人也亦然。人聲之精者為言,文辭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其在唐、虞、咎(gāo)陶(yáo)、禹,其善鳴者也,而假以鳴。夔(kuí)弗能以文辭鳴,又自假于《韶(sháo)》以鳴。
1、文辭:經過修飾的語言,可指文章; 2、唐:帝堯的國號;虞:帝舜的國號;咎陶:也作皋陶,相傳為堯舜時的法官;《尚書》有《皋陶謨》篇;禹:夏禹,禹治洪水有功,舜傳位給禹;《尚書》有《大禹謨》篇; 3、夔:人名,傳為舜時的樂官;韶:樂名,韶樂,相傳為帝舜時所作。
夏之時,五子以其歌鳴。伊尹鳴殷,周公鳴周。凡載于《詩》《書》六藝,皆鳴之善者也。
1、五子:指夏王太康的五兄弟,太康疏于朝政,荒淫誤國,五兄弟怨憤作《五子之歌》以告誠,一說五子指夏王啟的第五個兒子武觀;古文《尚書》有《五子之歌》; 2、伊尹:名摯,商湯的賢相,曾輔佐湯滅了夏桀,平定天下;商代的后期,由盤庚起稱“殷”; 3、周公:姬旦,武王之弟,成王之叔,是西周著名的政治家,制作禮樂,為鞏固西周王朝的統治作過重大貢獻; 4、六藝:《易》《詩》《書》《禮》《樂》《春秋》合稱六藝。
周之衰,孔子之徒鳴之,其聲大而遠。傳(zhuàn)曰:“天將以夫子為木鐸(duó)?!逼涓バ乓雍?!
1、“孔子之徒”句:孔子刪《詩》《書》,定《禮》《樂》,贊《易》,作《春秋》,他的言論集《論語》是諸弟子纂集而成,是后世治天下的經典,故說“其聲大而遠”; 2、傳指《論語》;“天將以夫子為木鐸”:見《論語?八佾》;木鐸:金屬制成,中有舌,舌為木制,播能發聲,故稱木鐸;古代發布政令時搖木鐸以喻百姓,這里是比喻孔子著書立說,其力量如同帝王發布政令一樣。
其末也,莊周以其荒唐之辭鳴。楚,大國也,其亡也,以屈原鳴。
1、莊周:即莊子,名周,字子休,宋國蒙人,原系楚國公族,楚莊王后裔,后因亂遷至宋國,是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荒唐之辭”是莊周自己的話,見《莊子?天下》;荒唐:廣大無邊; 2、屈原:名平,偉大的愛國詩人,曾做過左徒,受楚王的放逐,流浪十余年,因不忍看到楚國滅亡,投汨羅江而死,著有《離騷》《天問》《九歌》《九章》等。
臧(zāng)孫辰、孟軻、荀卿,以道鳴者也。楊朱、墨翟(dí)、管夷吾、晏嬰、老聃(dān)、申不害、韓非、慎到、田駢(pián)、鄒衍、尸佼(jiǎo)、孫武、張儀、蘇秦之屬,皆以其術鳴。秦之興,李斯鳴之。
1、臧孫辰:春秋時魯國大夫,即臧文仲。他的言論見《左傳》和《國語?魯語》; 2、孟軻:字子輿,戰國時鄒人,孔子學說的承繼人,著《孟子》; 3、荀卿:名況,趙人,先秦儒家學派的集大成者,著有《荀子》; 4、楊朱:字子居,魏國(一說秦國)人,反對墨子“兼愛”,主張“為我”。其事跡、文論散見于《孟子》《列子》《莊子》韓非子》等書; 5、墨翟:宋國大夫,墨家學派創始人,著《墨子》; 6、管夷吾:字仲,齊國宰相,著《管子》; 7、晏嬰:字平仲,齊國宰相,著《晏子春秋》; 8、老聃:即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謚伯陽,著《老子》; 9、申不害:戰國時韓昭侯宰相,主張法制,著《申子》; 10、韓非:戰國韓國公子,法家代表人物,著《韓非子》; 11、慎到:戰國時趙人,著《慎子》; 12、田駢:戰國時齊人,著《田子》; 13、鄒衍:戰國時齊人,陰陽家代表人物,著《鄒子》; 14、尸佼:戰國時魯人,雜家,著《尸子》; 15、孫武:春秋時齊人,兵法家,著《孫子》; 16、張儀:戰國時魏人,秦惠王宰相,縱橫家,主張“連橫”,勸各國單獨與秦結盟,瓦解六國抗秦聯盟; 17、蘇秦:戰國時洛陽人,縱橫家,主張“合縱”,勸說燕、趙、韓、魏、齊、楚六國聯合起來抗秦; 18、李斯:前284年~前208年,師從荀子,秦始皇的宰相,被秦二世所殺。
漢之時,司馬遷、相(xiàng)如、揚雄,最其善鳴者也。其下魏晉氏,鳴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嘗絕也。就其善者,其聲清以浮,其節數(shuò)以急,其辭淫以哀,其志弛以肆(sì);其為言也,亂雜而無章。將天丑其德莫之顧邪?何為乎不鳴其善鳴者也!
1、司馬遷:字子長,著《史記》; 2、相如:司馬相如,字長卿,西漢著名詞賦家; 3、揚雄:字子云,儒家兼詞賦家; 4、清以浮:清麗且浮華; 5、數以急:謂節奏短促;數:頻; 6、淫以哀:謂淫邪而哀傷;淫:邪,不正,一說淫是過度、過分的意思; 7、弛以肆:指文章的思想內容空疏而放縱; 8、無章:沒有法度,此指不能宣揚儒道; 9、將:大概;天:上天;丑:憎惡;顧:顧惜。
唐之有天下,陳子昂、蘇源明、元結、李白、杜甫、李觀,皆以其所能鳴。其存而在下者,孟郊東野始以其詩鳴。其高出魏晉,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漢氏矣。從吾游者,李翱(áo)、張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鳴信善矣。
1、陳子昂:字伯玉,生卒年不詳,684年舉進士,698年老解官回鄉,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 2、蘇源明:字弱夫,生平不詳,中唐時期詩人,與杜甫交; 3、元結:約719年~約772年,字次山,有《次山集》; 4、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 5、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與李白合稱“李杜”; 6、李觀:766年~794年,字元賓,為文不襲沿前人,獨辟蹊徑,時謂與韓愈相上下,及觀早夭,而愈后文益功。韓愈稱其“才高于當世,而行出于古人”; 7、不懈而及于古:不懈不怠,繼續努力,可以追及古人; 8、浸淫:謂逐漸接近; 9、從吾游:指李翱 、張籍跟韓愈學習詩與古文,李、張 是韓愈的門人; 10、信善:誠然是好的;信:實在。
抑不知天將和(hè)其聲,而使鳴國家之盛邪(yé)?抑將窮餓其身,思愁其心腸,而使自鳴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則懸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東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釋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
1、抑:然而;和其聲:使聲音和諧; 2、抑:還是; 3、懸于天:取決于天命; 4、在上:在高位;在下:在低位;奚以:何為; 5、東野之役于江南:指孟郊就溧陽尉;溧陽:唐時屬江南道; 6、不釋然:不開心,不愉快; 7、解之:寬慰孟郊。
《送孟東野序》全文:
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草木之無聲,風撓(náo)之鳴。水之無聲,風蕩之鳴。其躍也,或激之;其趨也,或梗(gěng)之;其沸也,或炙(zhì)之。金石之無聲,或擊之鳴。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凡出乎口而為聲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樂(yuè)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金、石、絲、竹、匏(páo)、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鳴者也。維天之于時也亦然,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是故以鳥鳴春,以雷鳴夏,以蟲鳴秋,以風鳴冬。四時之相推敚(duó),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
其于人也亦然。人聲之精者為言,文辭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其在唐、虞、咎(gāo)陶(yáo)、禹,其善鳴者也,而假以鳴。夔(kuí)弗能以文辭鳴,又自假于《韶(sháo)》以鳴。
夏之時,五子以其歌鳴。伊尹鳴殷,周公鳴周。凡載于《詩》《書》六藝,皆鳴之善者也。周之衰,孔子之徒鳴之,其聲大而遠。傳(zhuàn)曰:“天將以夫子為木鐸(duó)?!逼涓バ乓雍?!其末也,莊周以其荒唐之辭鳴。楚,大國也,其亡也,以屈原鳴。臧(zāng)孫辰、孟軻、荀卿,以道鳴者也。楊朱、墨翟(dí)、管夷吾、晏嬰、老聃(dān)、申不害、韓非、慎到、田駢(pián)、鄒衍、尸佼(jiǎo)、孫武、張儀、蘇秦之屬,皆以其術鳴。秦之興,李斯鳴之。
漢之時,司馬遷、相(xiàng)如、揚雄,最其善鳴者也。其下魏晉氏,鳴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嘗絕也。就其善者,其聲清以浮,其節數(shuò)以急,其辭淫以哀,其志弛以肆(sì);其為言也,亂雜而無章。將天丑其德莫之顧邪?何為乎不鳴其善鳴者也!
唐之有天下,陳子昂、蘇源明、元結、李白、杜甫、李觀,皆以其所能鳴。其存而在下者,孟郊東野始以其詩鳴。其高出魏晉,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漢氏矣。從吾游者,李翱(áo)、張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鳴信善矣。
抑不知天將和(hè)其聲,而使鳴國家之盛邪(yé)?抑將窮餓其身,思愁其心腸,而使自鳴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則懸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東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釋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
清 吳楚材 吳調侯《古文觀止》評:
此文得之悲歌慷慨者為多。謂凡形之聲者,皆不得已;于不得已中,又有善不善,所謂善不善,又有幸不幸之分。只是從一“鳴”中發出許多議論。句法變換,凡二十九樣。如龍之變化,屈伸于天,更不能逐麟逐爪觀之。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jingdian/17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