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行–唐. 陳羽
海畔風吹凍泥裂,枯桐葉落枝梢折。
橫笛聞聲不見人,紅旗直上天山雪。
中華民族的五千年歷史就是不斷同北方南下游牧民族的戰斗融合史。千百年來從未間斷過,雙方互有勝負,軍事上游牧民族更出彩,文化上中原地區則一直保持優勢。
有人形容北方草原是個巨大的養蠱場,那里有N多民族和部落,在沒有外部勢力影響的情況下,內部主要的日常工作就是互相爭斗,比亂世佳人還亂。少則十幾年,多則幾十年,其中就會有一個部落脫穎而出,把周圍都打服,然后大手一揮說大家別打了,咱們創業去,去南面的花花世界搶錢,搶人,搶地盤。
于是大家放下隔閡,迅速聚攏在這個部落周圍,像風一樣,刮到哪搶到哪。所以你看匈奴也并不是全是匈奴,只是以匈奴為核心的部落聯合體,突厥也是這樣。
這樣的集合體打順了幾乎就跟開掛一樣,大殺十方,迅速占領大片領地??梢灶惐瘸梢粋€處于高速成長期的公司,年終績效考核總是能夠輕易完成,大家的矛盾也就變得不那么重要了。他們并沒有完善的金融系統和工資體系,收入全靠搶和敲詐,要想獲得持續的收入就得持續的搶和敲詐。
所以一旦不順,完不成公司業績目標,搶不到錢了,他們便會以最快的速度撿起互相之間的矛盾,以部落為基本單位,開始分裂,直到再次出現一位強者。
漢朝的時候北方的強敵是匈奴,魏晉時期則變成了柔然和鮮卑。這段時期是漢族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五胡亂華以來,長江以北的漢族人幾乎被屠光了。鮮卑族的北魏滅亡后,一個龐大的草原帝國出現在了中原頭上,這便是突厥。
從軍行-王昌齡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突厥是一個超級強大的游牧帝國,強大到什么程度呢,他都不需要出去搶劫,直接嚇唬一下,就會有人直接把財富送上門來。隋朝的前身是北齊和北周,史料記載,北周每年進貢突厥錦緞十萬匹,北齊也傾府囊以給之,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突厥不要來打他們。
唐高祖李淵起兵反隋的時候,跟突厥打好了招呼,李淵占領的地盤,土地歸大唐,土地上的財富歸突厥,你看突厥做的是什么買賣,不是一本萬利,而是無本萬利。所以說渭河之盟的根其實在李淵,跟李世民關系不大。
突厥的衰落和滅亡要歸功于兩位牛人,一位是隋文帝楊堅,在他的打擊下,突厥分裂成了東突厥和西突厥。另一位便是李世民,李世民滅了最強大的東突厥,李世民的兒子滅了西突厥。最難能可貴的是兩次戰爭都是以活捉他們的可汗結束的,這就太牛了。
626年的渭河之盟,以唐王朝的賠款稱臣結束,李世民長這么大也沒受過這樣的屈辱,復仇的種子深深地埋在了李世民的心里。三年后,他終于等來了機會。
629年,在唐朝大將柴紹滅掉了梁師道后,李世民以突厥曾經給過梁師道支援為借口,揮師北上,打響了消滅東突厥的終極一戰。這個戰爭借口其實相當可笑,梁師道是突厥的頭號馬仔,小弟被打大哥支援這不是天經地義么。說白了就是理由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要揍你。
629年11月,李世民下達對突厥全面作戰命令,十幾萬大軍兵分六路,在兩國幾千公里的邊境線上同時出動。這六路大軍的統帥皆是唐初赫赫名將,李靖更是憑此一戰封神。
按照部署,李靖親率中軍為定襄道行軍總管,英國公徐世勣率主力從東路進攻直插敵軍復地,霍國公柴紹從西路沿著黃河推進,與李靖、徐世勣遙相呼應,禮部尚書李道宗取道靈州向西北挺截斷敵軍向西退路,幽州都督衛孝杰率軍鎮守燕北地區以防止敵軍向東潰逃,靈州都督薛萬淑從東北出擊繞道突厥后方對頡利可汗進行監視。
這個時間點選擇得十分不厚道,通常中原部隊進擊突厥都會選春季,李靖偏偏不按套路出牌,選擇了冬季出兵,明顯不想叫頡利可汗過個好年。突厥部隊連戰連敗,從漠南退到了漠北,按照慣例,中原王朝的部隊打到這里也就是極限,該班師回朝買書買本伺候孩子新學期開學了,李靖的部隊偏不,仍然緊追不舍。
頡利可汗意識到,此次戰爭不同尋常,唐軍明顯是要逮住蛤蟆攥出尿來,再不服軟小命休矣。于是他趕緊派特使入長安,表示愿意稱臣賠償,請求休兵。當年那個差點被李世民砍頭的執失思力再次出使長安。
李世民接受了突厥的臣服,派唐儉出使突厥,商討受降??墒堑搅死罹负托焓揽冞@里,有了變化,他倆認為頡利可汗雖敗,但是殘余勢力依然十分強大,投降是假,保存實力東山再起是真。假如讓頡利可汗逃過沙漠,得到九姓鐵勒的庇護,后患無窮。莫不如趁此機會,把突厥解決透,至于唐儉,犧牲他一個,幸福全大唐,值?。ㄌ苾€心里在罵娘)。
唐儉前腳進了突厥大營,后腳蘇定方(這哥們也是個戰神級別的人物)率200前鋒就殺了進來,隨后李靖主力大軍趕到,突厥方面大敗,萬余人被殲,十余萬人被俘,戰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至于唐儉,也是個小機靈鬼,趁亂安全逃出來了。
頡利可汗最終只帶了幾十人,投奔他叔叔蘇尼失,然后就進入了李道宗的打擊范圍。蘇尼失一見頡利可汗心里就叫苦,我的媽你的奶,你真是我的親侄兒,你來也就罷了,怎么屁股后跟著么多人呢。算了,我送你去長安享福吧,倒霉的頡利可汗-曾經這片大陸上最強盛王國的君主,就這么被生擒到了長安。
至此,唐朝出征東突厥的軍事行動大獲全勝,李世民大喜過望,號令大赦天下,威脅中原王朝幾百年的北部邊患終于解除。從此,南起陰山,北至大漠的廣袤土地,全部落入大唐的掌控之中。
630年三月,是大唐歷史上最高光的時刻,四方少數民族的部落首領和酋長齊聚長安城,在太極殿前為李世民奉上了一個史無前例的尊號:天可汗!李世民榮登萬王之王。
李世民并沒有殺頡利可汗,只是把他押到了太廟,搞了一個類似于公審大會的環節后就把他特赦了,安頓在長安城,好吃好喝好招待。頡利可汗郁郁寡歡,經常跟家人淌眼抹淚,好好的房子也不住,在院子里搭了個帳篷,李世民一看這樣也不行啊,干脆給你個虢州刺史當吧,頡利可汗不去;那就封你個右衛大將軍行不?還是不干。最后李世民賜了不少田宅給他,你自己玩吧。四年后頡利可汗郁郁而亡,東突厥劇終。
從軍行–宋.張玉娘
三十遴驍勇,從軍事北荒。
流星飛玉彈,寶劍落秋霜。
書角吹楊柳,金山險馬當。
長驅空朔漠,馳捷報明王。
李世民并沒有停止大唐擴張的步伐,公元635年滅吐谷渾(也不算滅,一鍋端后又把國家還給他了,主要目的可能是作為唐和吐蕃的緩沖地帶)。644年出征高句麗,12年后高句麗臣服。645年出兵滅薛延陀。
唐滅西突厥歷程,642年唐王朝開始經略西域,鎮撫高昌,攻打龜茲。公元657年,蘇定方率軍攻滅西突厥,活捉西突厥沙缽羅可汗阿史那賀魯部。將唐朝的疆域推至中亞的烏茲別克斯坦境內,此時唐朝的疆域達到了最大。
后期隨著唐王朝實力的衰弱,對草原的控制力減弱,處于角落的九姓鐵勒中的回鶻開始做大,唐王朝的領土又一點點地交了出去,最終回鶻和吐蕃,一個南下,一個北上,徹底把唐朝的西域給瓜分了,大唐一點辦法都沒有。
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王維
天官動將星,漢地柳條青。
萬里鳴刁斗,三軍出井陘。
忘身辭鳳闕,報國取龍庭。
豈學書生輩,窗間老一經。
唐朝的邊塞詩也隨著這一歷程發生變化,初唐、盛唐的邊塞詩,充滿了意氣豪放、雄渾大氣和要建功立業的豪邁心情,比如楊炯的“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岑參的“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晚唐的邊塞詩全無盛唐時期的豪邁,多是思念故鄉和出征之苦,如李益的這首:
從軍北征–李益
天山雪后海風寒,橫笛偏吹行路難。
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
當然了,宋朝就更慘了,宋朝有的是:“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等我們有機會講到宋朝再慢慢說。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jingdian/12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