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實甫《記》直材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同時又對《西廂記諸宮調》作了新的發展:第一,刪減了許多不必要的情節,使結構更完整,情節更集中。
例如,在《西廂記諸宮調》中,孫飛虎兵圍普救寺一事占了相當長的篇幅,它實際上是游離于主線之外的,王實甫毅然將它壓縮得很短,這樣就使主線更為分明突出。
第二,使主要人物的立場更鮮明,從而加強了戲劇沖突。
在《西廂記》中,實際上存在著兩個陣營,一以張生、崔鶯鶯、紅娘為代表,一以老夫人為代表。
王實甫將這兩個陣營的人寫得涇渭分明,態度毫不含糊,并以此來展開矛盾沖突。
第三,在情節安排、藝術手法用上,更為精致完美,并增加了一些喜劇色彩。
例如,利用景物來表現情感是《西廂記諸宮調》的一大特點,王實甫在《西廂記》中也大量運用了這一手法,但比較一下兩部作品的“長亭送別”就可以看出,王實甫寫得更細膩,更優美。
崔鶯鶯孤獨賞月的詩句:鳳兮鳳兮歸故鄉,遨游四海求其凰。
寸未遇兮無所將,可悟今夕升斯堂。
有艷淑女在閨房,室邇人遐毒我腸。
崔鶯鶯,小說、戲劇中的人物,生于河北博陵,最早出現于唐代元稹的小說《鶯鶯傳》。
《鶯鶯傳》描寫的是張生對崔氏始亂終棄的故事,文章的最后說“崔氏小名鶯鶯”,元稹的《鶯鶯傳》為后代西廂故事之祖。
金代董解元在《鶯鶯傳》基礎上作《西廂記諸宮調》,把張生對鶯鶯始亂終棄的事改編成張崔二人自由戀愛的故事,元代王實甫又在《西廂記諸宮調》的基礎上作雜劇《西廂記》。
王實甫的《西廂記》文詞優美,人物形象塑造生動,遂使西廂故事廣為流傳,作為主角的崔鶯鶯也幾乎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
王實甫王實元戲曲作家德信,大都(今北京人。
所作雜劇今知有十四種,現存《西》 《麗春堂》兩種,《芙蓉亭》 《販茶船》兩劇各存一折曲詞;另存散曲數首,曲詞優美,《西廂記》尤為出色,是他的代表作。
《西廂記》的劇情直接取材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
王實甫的《西廂記》以《西廂記諸宮調》為基礎,在一些關鍵的地方作了修改,從而彌補了原作的缺陷。
這主要表現在:一方面刪減了許多不必要的枝葉和臃腫部分,使結構更加完整,情節更加集中;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讓劇中人物更明確地堅守各自的立場――老夫人在嚴厲監管女兒、堅決反對崔、張的自由結合、維持“相國家譜”的清白與尊貴上毫不松動,張生和鶯鶯在追求愛情的滿足上毫不讓步,他們加上紅娘為一方與老夫人一方的矛盾沖突于是變得更加激烈。
這樣,不僅增加了劇情的緊張性和吸引力,也使得全劇的主題更為突出、人物形象更為鮮明。
再加上它的優美而極富于表現力的語言,使得這一劇本成為精致的典范之作。
《西廂記》通常被評價為一部“反封建禮教”的作品,這當然不錯。
但同時它也有一個顯著的特點,是作者很少從觀念的沖突上著筆,而是直接切入生活本身,來描繪青年男女對自由的愛情的渴望,情與欲的不可遏制和正當合理,以及青年人的生活愿望與出于勢利考慮的家長意志之間的沖突。
可以說,作者把反對禮教的主題充分生活化了。
像一開場鶯鶯所唱的一段《賞花時幺篇》:可正是人值殘春蒲郡東,門掩重關蕭寺中。
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無語怨東風。
寫出了生活在壓抑中的女性的青春苦悶和莫名的惆悵,在這背后,則存在著她那非出于己愿的婚約的陰影。
而張生初見鶯鶯時所唱的一段《元和令》:顛不剌的見了萬千,似這般可喜娘的龐兒罕曾見。
只教人眼花撩亂口難言,魂靈兒飛在半天。
他那里盡人調戲?著香肩,只將花笑捻。
更是非常直率甚至是放肆地表述了男子對于美麗女性出于天然的渴望與傾慕,以及女子對這種渴慕的自然回應。
這里并沒有也不需要多少深刻的思想,而是在人物自然天性的基礎上大膽地表現出青年男女之間一見鐘情的愛悅,而引起讀者或觀眾的共鳴。
在經過一番艱難曲折之后,作者以舞臺上的勝利,給仍然生活在壓抑中的人們以一種心理的滿足。
雖然這種勝利不得不以劇中沖突雙方的妥協、矛盾的消解為代價,以男主人公中進士然后完婚的陳舊的大團圓模式來完成,但畢竟是張揚了受抑制的情和欲的權力,表達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美好愿望;從而對封建道德教條的某些方面造成有力的沖擊。
《西廂記》以很高的藝術水平來展現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使得它格外動人。
從劇情來說,由于《西廂記》是一部多本戲,加上關目的布置又很巧妙,寫得波瀾起伏,矛盾沖突環環相扣。
從一開始崔、張邂逅于普救寺而彼此相慕,就陷入一種困境;而后孫飛虎兵圍普救寺,張生在老夫人許婚的條件下飛書解圍,似乎使這一矛盾得到解決;然而緊接著又是老夫人賴婚,再度形成困境。
此后崔、張在紅娘的幫助下暗相溝通,卻又因鶯鶯的疑懼而好事多磨,使張生病臥相思床,眼見得好夢成空;忽然鶯鶯夜訪,兩人私自同居,出現愛情的高潮。
此后幽情敗露,老夫人發威大怒,又使劇情變得緊張;而紅娘據理力爭并抓住老夫人的弱點加以要挾,使得她不得不認可既成事實,矛盾似乎又得到解決。
然而老夫人提出相府不招“白衣女婿”的附加條件,又迫使張生赴考,造成有情人的傷感別離。
在可能是后人續作的第五本中,直到大團圓之前,還出現同鶯鶯原有婚約的鄭恒的騙婚,再度橫生枝節。
這樣山重水復、縈回曲折的復雜情節,是一般短篇雜劇不可能具有的。
它不僅使得故事富于變化、情趣濃厚,而且經過不斷的磨難,使得主人公的愛情不斷得到強化和淋漓盡致的表現。
劇中主要人物張生、崔鶯鶯、紅娘,各自都有鮮明的個性,而且彼此襯托,相映成輝;在這部多本的雜劇中,各本由不同的人物主唱,有時一本中有幾個人的唱,這也為通過劇中人物的抒情塑造形象提供了便利。
張生的性格,是輕狂兼有誠實厚道,灑脫兼有迂腐可笑。
這個人物身上帶有元初像關漢卿、王實甫這些落拓文人的“成色”,又反映出元代社會中市民階層對儒生的含有同情的嘲笑。
他同劇中所賦予的家世身份不盡相符,卻顯然是按照市民社會的趣味塑造出來的。
在后代民間傳說中唐伯虎一類人物形象的身上,還可以看到他的影子。
張生在《西廂記》中,是矛盾的主動挑起者,表現出對于幸福的愛情的直率而強烈的追求。
他的大膽妄為,反映出社會心理中被視為“邪惡”而受抑制的成分的蠢動;他的一味癡情、刻骨相思,又使他符合于浪漫的愛情故事所需要的道德觀而顯得可愛。
崔鶯鶯在元稹《鶯鶯傳》中已具備一定的性格特點,到了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中,她的性格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人物形象開始變得鮮明起來。
但這一人物形象仍然描寫得不夠細致,甚至有些前后矛盾。
如一開始她已經和張生以詩唱和,間接表達了彼此愛慕之心,但當張生進一步以情詩相贈時,卻在心中罵他“淫濫如豬狗”,這雖然也可以解釋,但至少在分寸上是掌握得不準確的。
到了《西廂記》中,鶯鶯的形象得到了相當精細的刻畫,她的性格顯得更為明朗而又豐富。
在作者筆下,鶯鶯始終渴望著自由的愛情,并且一直對張生抱有好感。
只是她受著家庭的嚴厲壓制和名門閨秀身份的約束,又疑懼被母親派來監視她的紅娘,所以她總是若進若退地試探獲得愛情的可能,并常常在似乎是彼此矛盾的狀態中行動:一會兒眉目傳情,一會兒裝腔作勢;才寄書相約,隨即賴個精光……。
因為她的這種性格特點,劇情變得十分復雜。
但是,她終于以大膽的私奔打破了疑懼和矛盾心理,顯示人類的天性在抑制中反而會變得更強烈。
這一形象較之在諸宮調中,顯得更加可信和可愛了。
而作者以贊賞的眼光看待女性對愛情的主動追求,使得這個劇本更有生氣和光彩。
紅娘在《西廂記》中所占筆墨的比例較《西廂記諸宮調》又有大幅度的增加,而成為全劇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她在劇中只是一個婢女身份,卻又是劇中最活躍、最令人喜愛的人物。
她機智聰明,熱情潑辣,又富于同情心,常在崔、張的愛情處在困境的時候,以其特有的機警使矛盾獲得解決。
她代表著健康的生命,富有生氣,并因此而充滿自信。
所以這個小小奴婢,卻老是處在居高臨下的地位上,無論張生的酸腐、鶯鶯的矯情,還是老夫人的固執蠻橫,都逃不脫她的諷刺、挖苦乃至嚴辭駁斥。
她不受任何教條的約束,世上什么道理都能變成對她有利的道理。
所以她的道學語匯用得最多,一會兒講“禮”,一會兒講“信”,周公孔孟,頭頭是道,卻無不是為己所用。
這個人物形象固然有些理想化的成分,卻又有一定的現實性。
在她身上反映著市井社會的人生態度,而市井人物本來受傳統教條的束縛較少,他們對各種“道理”的取舍,也更多地是從實際利害上考慮的
王實甫《西廂記》 直接取材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 同時又對《西廂記諸宮調》 作了新的發展: 第一, 刪減了許多不必要的情節, 使結構更完整, 情節更集中。
例如, 在《西廂記諸宮調》 中, 孫飛虎兵圍普救寺一事占了相當長的篇幅, 它實際上是游離于主線之外的, 王實甫毅然將它壓縮得很短, 這樣就使主線更為分明突出。
第二, 使主要人物的立場更鮮明,從而加強了戲劇沖突。
在《西廂記》 中, 實際上存在著兩個陣營, 一以張生、崔鶯鶯、 紅娘為代表, 一以老夫人為代表。
王實甫將這兩個陣營的人寫得涇渭分明, 態度毫不含糊, 并以此來展開矛盾沖突。
第三, 在情節安排、 藝術手法的運用上, 更為精致完美, 并增加了一些喜劇色彩。
例如, 利用景物來表現情感是《西廂記諸宮調》 的一大特點, 王實甫在《西廂記》 中也大量運用了這一手法, 但比較一下兩部作品的“長亭送別” 就可以看出, 王實甫寫得更細膩, 更優美。
金現了董良(一說為)所寫的諸宮詞《西廂記》,諸宮詞是當時的一種說唱藝類似現代的評彈,用琵琶和箏伴奏,邊說邊唱。
這本《西廂記》將內容大為增加,加入許多人物和場景,最后結局改為張生和鶯鶯不顧老夫人之命,雙雙出走投奔白馬將軍,由其做主完婚。
元代時王實甫基本根據這部諸宮調將《西廂記》改編成多人演出的戲劇劇本,使故事情節更加緊湊,融合了古典詩詞,文學性大大提高,但將結尾改成老夫人妥協,答應其婚事,大團圓結局。
梗概: 在山西普救寺借宿的書生張珙,偶遇扶柩回鄉在寺中西廂借住的原崔相國的女兒崔鶯鶯,由於互吟詩而產生愛慕。
一次強盜慕名圍寺,要強搶崔鶯鶯,鶯鶯的母親老夫人宣稱誰能救他女兒就將女兒許配他,張生向他一位故舊「白馬將軍」蒲州杜太守寫了一封求救信,由一位僧人突出包圍送出,杜太守發兵解圍。
過后老夫人因門第不當悔婚,只讓鶯鶯拜張生為義兄以謝搭救。
張生一病不起,在鶯鶯的丫鬟紅娘的幫助下,兩人暗通書信,最后有了私情,被老夫人發現,由於紅娘以理據爭,無可奈何之下,老夫人命令張生上京趕考,張生考中并回來迎娶鶯鶯。
。
中流砥柱,相形見絀,左支右絀,聞雞起舞,載歌載舞,嗷嗷待哺,株連九族,名門望族,皇天后土,智計百出
1、 盡善盡極其完善,極其美好。
指完美到沒點缺點。
2、 十全十美分完美,毫無欠缺。
3、完美無完善美好,沒有缺點。
4、盡如人意:盡:全;如:依照,符合。
事情完全符合人的心意。
5、 兩全其美:美:美好。
指做一件事顧全到雙方,使兩方面都得到好處。
6、天從人愿:上天順從人的意愿。
指事物的發展正合自己的心愿。
7、天作之合:合:配合。
好像是上天給予安排,很完美地配合到一起。
祝人婚姻美滿的話。
8、 萬事亨通:亨通:通達順利。
一切事情都很順利。
9、萬事大吉:吉:吉利,順利。
什么事都很圓滿順利。
也指一切事情都已辦好。
10、 百無禁忌:百:所有的,不論什么;禁忌:忌諱。
什么都不忌諱。
11、 錦繡前程:象錦繡那樣的前程。
形容前途十分美好。
12、 錦上添花:錦: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
在錦上再繡花。
比喻好上加好,美上添美。
13、 如魚得水:好像魚得到水一樣。
比喻有所憑借。
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很合適的環境。
14、 得天獨厚:天:天然,自然;厚:優厚。
具備的條件特別優越,所處環境特別好。
15、白璧無瑕:潔白的美玉上面沒有一點小斑。
比喻人或事物完美無缺。
16、 珠聯璧合:璧:平圓形中間有孔的玉。
珍珠聯串在一起,美玉結合在一塊。
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結合在一起。
17、花好月圓:花兒正盛開,月亮正圓滿。
比喻美好圓滿。
多用于祝賀人新婚。
18、 功德無量:功德:功業和德行;無量:無法計算。
舊時指功勞恩德非常大。
現多用來稱贊做了好事。
19、春風風人:風人:吹拂人。
和煦的春風吹拂著人們。
比喻及時給人教益和幫助。
20、 嘉言懿行:嘉、懿:善、美。
有教育意義的好言語和好行為。
21、十步芳草:芳草:香草。
十步之內,就有芳香的花草。
比喻處處都有人才。
22、昆山片玉:昆侖山上的一塊玉。
原是一種謙虛的說法,意思是只是許多美好者當中的一個,后比喻許多美好事物中突出的。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haoju/36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