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瑪蓮娜,她是我們的欲望與美的體現。
一輛自行車、一頭短發、一個需要點煙的女人,這讓荷爾蒙躁動不已。
她就是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款款裊裊地向我們走來。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最后那段劇情的旁白如下····希望你滿意····祝你好運,瑪蓮娜女士。
好像是逃避似的,逃避的是我對她的一段純真之情。
歲月匆匆,而今我愛上過很多女人,當她們緊緊擁抱我時,問我是不是會記掛著她們,我相信我當時的心里是會的。
但唯一我從來沒有忘記的,是一個從來沒有問過我的人,他就是瑪蓮娜·····
I pedaled as fast as i could,as if i were escaping from longing,from innocence,from her.Time has passed,and i have loved many women.And asthey've held me close and asked if i will remember them,i've said,Yes,I will remember you.But the only one I've never forgotten is the one who never asked...Malena
美麗有罪,暗戀有理 天才的意大利導演朱塞佩·托納托雷,從剛拍電影的時候就開始懷舊了,拍《天堂電影院》時候,他剛剛32歲,他懷念的是自己的童年時代,自己的成長歲月。
這部《瑪萊娜》又是一部自傳體的成長故事,而且影片中不乏從側面描寫的對于那個時代電影的熱愛,以我們的年紀和閱歷,幾乎無法分辨出在少年里納特腦海中的影片究竟是哪一部,但我們分明地感覺到了里納特對電影的熱愛。
而在片中對于黃金一般品質的少年時代的描寫,也與《天堂電影院》有同功之妙。
“西西里美麗的傳說”,這個中文片名起得雖然俗艷,倒也貼切。
這個傳說是否美麗并不重要,因為它更是一個關于“美麗”的傳說。
影片中,女主角的美麗是十分驚人的,導演不厭其煩地一次次描述小鎮上的男人見到瑪萊娜的失態,這一次次地重復,形成優美的旋律,凝結成“西西里美麗的傳說”。
而這個傳說也和大部分民間傳說一樣,都是悲劇性的,這是一個關于“美麗”“死去”的傳說。
影片真正的意義,也就在于描述了這樣一種美的消逝,美的悲劇,美的懷想,美的破碎。
少年性啟蒙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西西里島小鎮,成年男子都響應號召上了戰場,年僅十二歲半的雷納多迷戀上了他們美艷的拉丁語老師瑪琳娜。
他騎著腳踏車到處跟蹤瑪琳娜,喜怒哀樂仿佛完全由她主宰。
當前方傳回瑪琳娜的丈夫戰死的消息后,成為寡婦的瑪琳娜為了填飽肚子不得不跟鎮上的多名男人親近并淪為妓女,并且陪德國兵睡覺。
戰爭結束了,當地的太太們趁機狠狠教訓了瑪琳娜一頓,因為她的美貌,因為她們的男人的目光都停留在她的身上了,因為她陪德國兵睡覺。
她們拳打腳踢把她逐出了小鎮。
雷納多一直看著心愛的人無奈地墮落和受傷,只能把少年淚一滴一滴滴在那一片心地。
導演賽貝·托納多雷自始至終采用熱情爽朗得幾近夸張的節奏來鋪敘這個故事,當瑪琳娜被逐出小鎮時,這個故事的主題才開始漸漸明朗。
它不僅僅描寫的是一個少年的性意識,它喚起了人們對人性之中最丑陋一面的深層次挖掘。
當瑪琳娜失去了一只手的丈夫沒有死而是從戰場上回到故鄉時,發現桃花依舊人面不知何處去。
戰爭的霄煙還沒有散盡,悲劇感在這部亦莊亦諧的電影中反過來主宰了觀眾的情緒。
一年后,當瑪琳娜和先生手挽手走過小鎮的廣場回到故鄉,他們沒有去看那些驚訝的小鎮人們一眼,他們昂著頭大踏步地前行著,他們面對橫逆蠃回尊嚴的表情表演得絲絲入扣入木三分。
影片評述 與《天堂電影院》一樣,《梅琳娜》也是以孩子的視角展開的。
所不同的是,《天堂電影院》通過一個孩子看電影的經歷將電影的發展史展現在觀眾面前,反映的實際上是一種小中見大的大氣磅礴。
而《梅琳娜》則比較個人化一些,一個男孩青春期的萌動和焦躁直至最后的成熟躍然銀幕。
吉塞普·托那托的“男孩”題材影片一定會勾起你對逝去的青春歲月的緬懷。
影片延續了朱塞佩.托納托雷的浪漫唯美和細膩感性,畫面感強。
看上半部會以為只是一部少年情懷,隨著劇情推進,才感到蝕骨的悲憤。
一個女人就因為太美麗,所有男人都垂涎她的身體,想占有她;所有女人都妒恨她,搬弄她,妄圖毀滅她。
你會從一個情竇初開的男孩子眼中,一起見證什么叫逼良為娼,什么叫悲劇。
丈夫在前方戰場上為他們打仗,妻子卻在家園里被欺侮損害。
就因為太美麗,她不能象平凡的女人一樣過正常的生活,她找不到工作,無論走到哪,都會被所有人圍觀,忍受男人猥瑣的目光下作的談論和女人妒恨的眼神惡毒的中傷。
從少年維力圖的偷窺中,我們可以看到瑪蓮娜分明深愛著她的丈夫。
丈夫死訊傳來后,她的境況更糟。
她需要保護需要依靠,可是那位對她懷了一點點真情的軍官,也被唾沫星子嚇跑了。
他因為她和牙醫起了沖突,牙醫的妻子鬧上法庭,所有人都指是瑪蓮娜勾三搭四破壞人家庭——這評價讓我想起一個人:林仙兒,她才當之無愧,可是人們卻為林仙兒神魂顛倒奉若仙子。
——人們向來只會對沒有的事捕風捉影,對真實的事反而不敢說什么,或覺得無趣。
瑪蓮娜找了律師,這位又老又丑又色又從不洗澡的禿頂胖男人在庭上力?,斏從?,居然說出了真相——瑪蓮娜就錯在長的太美。
這位打贏了官司的律師跟到瑪蓮娜家里,當晚現形迫不及待的強占了她,只有維力圖看到了她的屈辱和悲傷。
父親也拋棄了她,沒有一個人真心幫助她,沒有人愛護她。
直到剝奪了她的家產,沒有人肯賣給她食物,她只好偷偷的找人買東西吃,而送食物給她的仍是貪圖她身體的惡棍,維力圖再一次看到心中最美好的情人被欺侮。
對美好事物覬覦妒恨的人們,終于將“逼良為娼”的事業修煉成功——瑪蓮娜淪落為娼妓,日日輾轉于聲色淫欲,甚至服務入侵的德軍。
人們是否看到,從前低眉斂目不施脂粉的瑪蓮娜,在做妓之后終于抬起頭走路,濃妝艷抹
她改變的第一天,點燃的第一支煙,眼角那顆淚珠,誰看見了
在維力圖夢想了數百次與瑪蓮娜歡會交合之后,他以嫖客和妓女的身份得到了生命中第一個女人,并把她仍然幻想成瑪蓮娜。
一切進行的頗滑稽:眼前的畫面,,是一個性感成熟久經世事完美無暇的高挑女人,為一個稚氣未脫不知所措的矮小男孩寬衣解帶。
當一切成為現實,一定和小維力圖幻想中的不一樣,是不是?但是由始至終,少年維力圖是小城里唯一一個對瑪蓮娜懷有純真感情的,他對她的性幻想,都帶著孩子氣,頗好笑。
高潮:戰爭結束,那些妒火中燒粗俗蠢笨的女人們終于爆發,結伙將瑪蓮娜拖到街頭撕扯毆打爛罵,以解心頭多年積恨。
她們操著各種家常工具掄著粗壯的胳膊和象腿,打完后把瑪蓮娜趕出城。
平日圍觀的人們仍舊是圍觀,看來不只舊中國的人們有這“愛好”。
當瑪蓮娜遍體鱗傷衣不遮體的倒伏在地上,那些眼睛盯在她裸露的美麗胸脯上的男人們,沒有一個出來護她。
她屈辱艱難的爬起來,對著男人們嘶聲悲呼,可天上地下她就只有她自己一個人... 瑪蓮娜偷偷的乘火車離開了,離別忍不住心酸的望向昔日的家園。
導演大概不想叫她就這樣走了,她的丈夫回來了,沒有死.慶幸的是,丈夫信任她,他要找她回來。
心思一直追隨瑪蓮娜卻無力幫她的維力圖,終于做了一件幫到她的事,他告訴瑪蓮娜的丈夫世事多厄,但瑪蓮娜只愛他,并指引他去找她。
我遇見一位來自西西里的女子,她的名字是丟失的濃郁的麝香讓人想起河流那漫長的蜿蜒,黃昏時分翠鳥藍色的一閃。
看一下朱塞佩·托納托雷的其他兩部作品吧《天堂電影院》西西里島上的吉安加村有座小教堂,教堂前有一家電影院,叫做“天堂戲院”。
故事就在這里展開,多多(沙瓦托的小名)參加了教堂的唱詩班,也喜歡到戲院看艾佛特操作放映機。
圖圖總是靜靜的坐在一旁,偷偷地收集艾佛特剪掉的影響風化的影片片段。
他和艾費多建立了真摯的友誼。
天堂戲院是村里的文化中心、精神支柱,這里的人熱愛電影,電影是他們的生活重心。
放映時的失誤導致戲院失火。
多多成了艾佛特的助手。
后來成長為專業的放映員。
艾佛特不僅教他放電影,更教他做人。
經過與當地銀行家女兒艾琳娜失敗的戀愛之后沙瓦托到羅馬游歷。
艾佛特教導他不要回來,去發展自己的事業。
一晃30年過去,沙瓦托成了名導演。
直到聽到艾佛特的死訊,才喚回他兒時的記憶。
他回到家鄉。
戲院要被迫拆除了,全村的人都來告別,所有的人都在隊列中默默行走......獲獎記錄:第四十二屆戛納電影節評委會特別大獎;第六十二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第四十七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第二屆歐洲電影獎最佳男演員;第二屆歐洲電影獎評審委員特別獎;第四十四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
第四十二屆戛納電影節評委會特別大獎(1989)第六十二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1990)第四十七屆全球獎最佳外語片(1990)第二屆歐洲電影獎最佳男演員(1989)第二屆歐洲電影獎評審委員特別獎(1989)第四十四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1991)第四十四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電影配樂(1991)第四十四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原著劇本(1991)第四十四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男演員(1991)第四十四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男配角(1991 ) 2、《海上鋼琴師》有沒有一部音樂片能讓一個準音樂盲重看五遍而不厭倦
當然有,它就是《海上鋼琴師》。
準音樂盲是誰
我。
對音樂的理解方面,我只比西班牙前國王阿方索要好一點點,這位國王專門雇了一個“司國歌者”,其唯一的職責就是在演奏西班牙國歌時叫國王起立,因為國王聽不出西班牙國歌。
我能聽出國歌并及時起立,也僅此而已,從小學開始,我的音樂成績就在及格線上徘徊,就這樣,都還全靠老師們開恩。
難怪歐洲電影人對美國電影一直不屑一顧,這部由意大利大師托納托雷執導的片子不遜色于任何一部美片。
這使我回想起了《美麗人生》,同樣來自意大利導演的巨作。
只要有法國和意大利這樣充滿了浪漫拉丁色彩的國度,就永遠有來自歐洲的片子與美片爭鋒。
和眾多歐片一樣,這部片子也充滿了暗示。
主角1900是最大的暗示,這名出生在輪船上的孤兒,是天生的鋼琴大師,他一生從來沒有下過船,能夠在別人因暈船而吐得一踏糊涂的時候閑庭信步。
他生世凄涼卻用鋼琴征服所有人,他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卻不以為意,他能選擇與船共亡卻不能為了深愛的女人登上一次陸地。
托納托雷想通過他暗示什么呢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看到的是選擇。
人的一生實際上每時每刻都在面臨選擇,每一個細小或者重大的選擇決定了各自的人生走向。
1900選擇了留在船上,他無法邁出走下甲板的那一小步,哪怕是為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戀愛。
所有人似乎都恨不得把他推下船,但1900毅然回頭。
他說:“陸地沒有盡頭。
”這種沒有盡頭的感覺讓他害怕,鋼琴的琴鍵是有盡頭的,這讓他覺得安穩。
那個吹康牌樂器的胖子,上船掙錢的時候只有一把小號,到影片最后還是靠別人施舍才繼續擁有這把小號,人生,在很多時候都是在循環,周而復始的循環,我們都在循環中消耗生命的時光。
每一艘船上都有第一個發現自由女神的人,他們縱聲高呼,為了一個不知道結果的目標而激動,從而開始了新一輪的奔波。
還有爵士樂本身似乎也暗示著那種自以為是的人,“什么都不是,那就是爵士了。
”恕我肉眼凡胎,只能以自己的目光來理解大師。
但光有暗示是不足以吸引觀眾的,《海上鋼琴師》的情節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接著一浪。
在狂風暴雨中一邊任鋼琴自由滑動一邊彈奏,小孩子無師自通的演奏震驚滿船的人,這些只不過是大師的鋪墊罷了。
自稱“爵士樂祖師”的謝利上船與1900比賽鋼琴,激動人心的程度簡直可以和最激烈的槍戰相媲美。
美國的西部片中,快槍手一對一的較量很是惹眼,但歐洲人可以用鋼琴當武器。
讓人喘不過氣來的鋼琴比賽才結束,1900第一眼就愛上的女人出現在了舷窗外,他彈出了快心之作“柔情似水”,窗外,美人如水,窗內,柔情似水。
這一幕,必將成為電影史上的浪漫經典,這一曲,也必將成為傳世之音。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
1900在爆炸聲中與世訣別,我們也只有在淚光中與這部片子分別,真希望它永不結束,讓我們永遠陶醉在優美的琴聲中。
鋼琴與海浪共舞,柔情與真愛齊飛。
美國三四十年代老電影中都是這類歌曲.尤其是秀蘭鄧波兒和弗雷德阿斯泰爾主演的電影.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haoju/35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