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媽媽雖是一位家庭主婦,可在手工方面,絲毫不比學美工的大學生遜色呢!家里一件件精美的工藝品都是她的“杰作”,鄰居們看了好不羨慕,都說我媽媽心靈手巧.我聽了,心里不禁美滋滋的.瞧,皺紋紙、橡皮泥、保利絨在她的手中跳著“木偶舞”.“演出”結束后,媽媽又細心地把它們擺放在一個木頭柜子里.有一次,外賓要來我校參觀.大隊部要求我們一年級的每個同學都做一件工藝品.這可讓不少同學犯愁啦!只有我暗喜:這一回我要讓媽媽一顯身手!回家后,我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媽媽聽后爽快地答應了.于是,我靜靜地坐在一旁,觀察制作過程.只見媽媽先拿出一張粉紅色的皺紋紙,把它剪成36個花瓣,用手指在花瓣的邊緣輕輕地捏了幾下,又用剪刀慢慢修剪,再用錐子細心地在上面鉆了一個小洞.然后,把它們組成一朵宛如害羞姑娘的玫瑰花朵.而后用鋸齒剪刀把綠色的皺紋紙剪出葉片的形狀,再把剩下的紙折成刺狀粘在被綠色紙包住的氣球棒上.不一會兒,一朵酷似正在怒放的玫瑰花就在媽媽手中盛開了.這樣,媽媽做了一朵又一朵玫瑰花,不知不覺已經做半籃子啦!媽媽的每一個動作猶如輕快的舞步,是那么優美;制作的每一個程序猶如在講述一段故事,是那么令人回味.我正在遐思之時,目光又一次地落到了媽媽身旁的紫色籃子里,我禁不住地驚嘆起來:“媽,你的動作怎么那么快呀?”媽媽笑道:“熟能生巧唄!”過了兩天,我提著媽媽的杰作——一籃粉紅色的玫瑰花來到學校,交給了班主任.老師和同學們看到后,無不驚訝.有的贊嘆說:“你媽媽好厲害,手真巧呀!”有的稱贊:“真棒,好像從商店里買的一樣!”說得我心里甜蜜蜜的.后來,這籃玫瑰花就放在我們教室里最顯眼的地方——電視機上.偶爾微風吹來,這些紙玫瑰也隨風輕舞,簡直可以以假亂真.每到課間,總有些同學到電視機前,觀賞紙玫瑰,有的同學還湊近聞聞它,哈哈,我媽媽制作的玫瑰花,簡直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此后,我每次望著電視機上媽媽的“杰作”,心里總是樂滋滋地:有一個心靈手巧的媽媽,真好!
就我個人而言,我已經寫了17年了,各式各樣的文體出版物都寫過:小說,報刊雜志,博客等等,但是我現在還在努力著,以使自己寫出更好的文章。
對于任何作家都是一樣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回顧我近二十年的寫作生涯,其中有過痛苦的經歷,也有成長的喜悅。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些體會,我想,無論你現在是什么水平,這些建議(至少第12條)對你而言,覺得會有所啟迪,共勉吧。
閱讀優秀的作品:這是顯而易見的,但立竿見影的方法。
如果你不讀更多的好作品,你就不知道如何寫出更好的作品。
優秀的作家都是從閱讀別人的佳作開始,接著開始模仿,最后超越他們,形成自己的風格。
盡可能的多讀名著,在看內容的時候,更要留意文章的問題和寫作的技巧。
盡可能多的寫:每天都寫,如果可能話,每天寫幾次。
你寫得多了,也就寫得好了。
學習如何寫作和其他的學問道理是一樣的,熟能生巧。
寫寫你自己,寫寫博客,向出版社投稿。
只是寫,全情投入的寫,練得越多,你的寫作水平就提升得越快。
隨時隨地記下你的靈感:隨身帶一本小筆記本(納博科夫身上裝滿了小卡片),當你對你構思的小說,文章,或是小說里的人物有什么靈感的時候,馬上記下來。
當你聽別人談話時的只言片語而所有頓悟時,或看到一段散文詩或是一句歌詞讓你很感動時,都可以馬上當他們記下來。
靈感總是轉瞬即逝,你及時的記錄下來,便可以成為你寫作的素材。
我的習慣是,為我的博客要寫的文章列一個清單,不斷的補充它。
專門的寫作時間:每天找一個沒有任何打擾的時間段作為專門的寫作時間,讓這成為習慣。
對我而言,清晨的時間是最佳的,午飯,傍晚,或者深夜的那段時間也可以。
無論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把寫作當作每天必須完成的任務去做。
每天至少寫半個小時,當然有一個小時更好。
若你同我一樣,是一個全職的作家,那么你需要寫更多的小時,請你不要擔心,這只會讓你寫得更好。
隨便涂鴉:面對整張的白紙,整版的白屏,無從開始,肯定恐怖。
你會想:我還是看看郵件或是小憩一會了吧
先生,千萬別這樣。
馬上開始寫,馬上打字,你寫什么沒有關系,只是讓我聽到你敲鍵盤的聲音吧。
只要你開始寫了,什么都好辦了。
像我的話,我喜歡先敲上我的名字和文章的標題,這應該不難吧,然后再慢慢的展開情節,全身心地融入進去…關鍵是:開始可以隨便寫寫,隨便涂鴉,但是盡快開始寫正文。
集中精神:寫作是一件一心一意的事情,在嘈雜的環境或是同時干著別的事情,是不可能寫好的。
寫作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需要一點點柔和的背景音樂。
即使是最低要求,你也需要在全屏(沒有其他軟件得干擾)的條件下,使用WriteRoom, DarkRoom,Writer這些寫作軟件,不受打擾的寫作。
關掉郵箱,關點MSN和Gtalk,關掉電話和手機,關掉電視,清理掉書桌上無用的東西。
清除與寫作無關的一切雜念,現在就是寫作的時間,好像把自己放進一個盒子里,在沒有任何打擾下進入寫作狀態。
先計劃,再寫: 這好像和“隨便涂鴉”有些矛盾,實際上不是這樣。
在坐下來正式寫之前,先做個計劃或是腦子里先預演一下,這是非常管用的辦法。
每天跑步的時候想想要寫的東西,或是散步的時間來個頭腦風暴;然后把想到的記下來,做一個扼要的提綱;等真正準備好開始寫了,可以很快的展開,因為思路和想法都有了。
這里,有一個構思小說的三部曲,可以參考這個:Snowflake Method.創新: 你需要模仿名家,這并不意味你要跟他們寫得一模一樣。
你可以試試新的寫法,從這里學一點,從那里學一點。
漸漸地,你就會有了自己的風格,自己的文體,自己的思路。
試試一些不一樣的表達,或創造一些與眾不同的表達方式,每一方法你都可以嘗試,看看它到底怎么樣,不好就不用唄。
修改: 你開始構思你的文字,然后試著寫,讓故事情節展開,最后你需要回過頭再看看你都寫了什么。
這點很重要,很多寫手一旦寫好就不想修改,已經費時費力地寫好了,還要再花時間修改,實在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活。
但如果你想寫得更好,你就要學會如何修改。
好的作品是經過反復的推敲和修改而成的,這會讓你的作品從平庸中脫穎而出。
看看你寫的東東,不僅僅是那些拼寫和語法錯誤,還有那些無意義的詞,混亂的結構,和讓人搞不懂的句子。
修改的目標是:更清晰,更直接,更鮮活。
簡明扼要: 這是你在修改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一句句,一段段的修改,把無關主題的統統都刪掉。
一個短句比一段冗長的廢話更具說服力,大白話比晦澀的專業術語更受歡迎。
記得:簡單就是力量。
富于感染力的句子:在短句中使用富有感染力的動詞,當然,并沒有要求每一句都是這樣,你需要變化。
但是,多試試能夠吸引人的句子。
而且,你沒有必要等到你要修改的時候再用,你剛開始寫的時候就要考慮這個問題。
獲取別人的反饋: 閉門造車不會有任何進步,讓別人讀讀你的文章給你回饋,最好有經驗的作家和編輯。
他們見多識廣,會給你很中肯和有見地的建議。
認真的聽,即使是一些批評,也接受它,忠言逆耳,這樣只會讓你寫得更好。
是騾子還是馬,拉出來溜溜:就你而言,你需要讓別人讀到你的作品。
你的作品不是你想誰看誰就看的,讓所有的人都讀到你的文章。
你就要出版自己的書,發表自己的短篇小說和詩歌,給出版社供稿。
如果你已經開始寫博客了,恭喜你,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若現在還沒有人瀏覽過,你就需要把它放到流量更大的博客服務網站上去,讓讀者給你留言,給你提出建議。
所有的人都會看你寫東西,也許剛開始時會是件傷腦筋的事情,但這是每一位作家成長的必由之路,馬上發表你的文字吧。
采用對話式的文體: 很多人的寫作都很正式,但是我發現像我們說話一樣寫作會使文章更流暢(沒有嘆生詞)。
這樣一來,讀者看起來會更舒服。
剛開始這么寫并不容易,你需要堅持這么做。
也許,會帶來另一個問題,為了讀起來更口語化,你需要打破一些語法規則(就像我的前一句那樣)。
因為如果生搬硬套語法,會讓你的文章看起來很不自然。
若沒有其他原因,就不要破壞語法規則。
你需要知道你在做什么和為什么這樣做。
好開頭和結尾: 開頭和結尾是文章的重點。
特別是開頭。
如果你不能在故事的開始就吸引讀者,那他們就很難有耐心把整篇文章讀完。
所以投入更多的時間去考慮怎么寫好開頭,讀者一旦對你開頭感興趣,他們會想知道得更多…寫好開頭后,再弄一個精彩的結尾,這會讓讀者更加期待你的下一篇佳作。
多讀書,找一個小本子把看到的優美詞匯和句子抄下來,沒事兒的時候看看,看多了就有感覺了;帶著隨身記錄的本子,自己突然有什么想法、感嘆,都記下來,積累素材;養成每天寫日記的習慣,哪怕今天無事,或者流水賬的記錄,熟能生巧。
另外找一本應試作文技巧的書,有時候并不是你寫的優美有見地就能得高分,對于那些命題作文,你要抓住中心思想,學會迎合出題老師的意圖。
祝你成功。
高妙、獨具匠心心靈手:心思比較,手比較靈巧鬼斧神工:形容人的手藝非常的好回春:這是我國歷史上一句成語,主要是用來形容醫生的醫術高超,可以讓瀕臨死亡的人活過來巧奪天工:專指人工的精巧勝過天然制成,形容技藝十分高超。
一、選材是關鍵——例如:小學高年級作文題目《問題》。
我們生活在世界上,每天都會遇到問題:可以是學習上的問題,可以是生活上的問題,可以是人生成長中的問題,也可以是情感心理問題。
但怎么使自己的文章吸引讀者的眼球呢
當然是選材新穎,絕少雷同的內容了。
大家可以看一看,脫穎而出的佳作皆是精心選材的內容。
如《我們的問題有“高度”》一文,選擇的是小作者乘坐飛機時探討飛機如何處理“臟東西”的問題。
還有一篇作文《六年級的愛情“問題”》,選擇的是人們普遍關注的少男少女“早戀”的問題。
《不是問題的問題》選擇的是人生成長過程中長青春痘的問題。
這些佳作取勝的第一秘訣就是角度新穎,選材巧妙。
二、語言是基礎——作文就是書面語言真實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讀者是通過閱讀你的語言走進你的內心世界的。
因此,語言功底是根本的基礎。
一篇好文章語言應該有哪些特點呢
1、語言清晰。
不管是敘事、狀物還是繪景,語言表達要準確清楚,讓人一看就明白你說的是什么。
2、語言要生動。
所謂生動就是語言表達要吸引人,要能繪聲繪色地描寫,讓人讀了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入其鏡。
3、語言要有個性,這是高要求,個性化的語言能體現個人的表達特色,讓熟悉你的人一看就知道是誰寫的,明顯地與眾不同。
三、構思很重要——所謂構思就是文章的布局謀篇,就是文章如何開頭,如何承接,如何結尾。
這是寫文章的技巧。
平時老師講很多寫作技巧,如“開門見山”,如“前后照應”,如“文末點題”等等,我們在平常寫作時要練習運用。
雖然說文章內容是第一位的,技巧是第二位的,但“佛靠金裝,人靠衣裝”,好的表達形式是能為好的寫作內容增光添彩的。
因此,寫作技巧是不能被忽視的。
希望對你有用
每一個人都擁有一雙屬于自己的手。
清潔工人的手粗糙有力,“白衣天使”的手纖細柔軟,而媽媽的手修長白皙,散發著令我著迷的清香。
媽媽的手心上有幾個黃黃的、硬硬的老繭。
她總是十幾年如一日地為我們一家人洗衣、補衣服、做飯,她用一雙手,承擔了很多的家務活。
媽媽的手上,有很多讓我記憶猶新的故事。
一天清晨,我在甜美的睡夢中隱隱約約聽見一陣洗衣服的聲音,我揉著惺忪的眼睛看了看鐘,才4點鐘,我穿上拖鞋,下樓一看,原來是媽媽在洗衣服。
我問媽媽:“媽媽,才4鐘,這么早,您干什么現在洗衣服呀
”媽媽笑了笑說:“前幾天我不在家,家里有許多衣服要洗。
白天,我要上班,晚上,我下班了,太陽也下山了。
要想晾衣服,必須在早上洗好,晾起來才行
現在還早,你先回去睡吧
要不然,上課就困了
”媽媽說完,又低頭洗衣服了。
媽媽的手因為長期泡在水里,所以,每當到了冬天,媽媽的手上就會生凍瘡。
記得在我快過10歲生日時,有客人要來我家作客,媽媽為了裝扮我的房間,特意買了一幅十字繡,回家刺繡。
媽媽一有時間就繡,有時甚至繡到凌晨一點。
終于,作品完成了,是一幅優美的風景圖,上面有一個荷塘,里面開滿了亭亭玉立的荷花,還有圓圓的荷葉,荷葉上有一群青蛙在開演唱會,清澈的河水里有幾只小魚在嬉戲。
這一幅美麗的作品,為我的房間增添了一道風景,也讓媽媽的手上又增加了一個老繭。
我永遠不會忘記媽媽的手。
媽媽的手為我營造了一個溫馨的家,媽媽的手為我撐起了一方晴朗的天。
我愛媽媽的手
教你兩招妙計之一:要沉著冷靜,樹立自信。
心理緊張會使自己的思維受到壓抑,輕松自如才能文思泉涌。
妙計之二:要立意新穎,精心構思。
明確要求之后,就是文章中心的確立、材料的選擇、形式的安排了。
1.要善于觀察 作文就是用筆說話,會說話就會作文。
而要想有話說 就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切忌胡編亂造,閉門造車。
由于缺乏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和分析,頭腦中缺乏材料 ,因而才覺得無話可說,無從下筆。
什么是觀察
所謂觀察,就是用眼睛去看。
要遠“觀”近“察”,事事留心,時時注意,并養成一種習慣。
2.語言方面要建立“語匯庫”。
語匯是文章的細胞。
廣義的語匯,不僅指詞、短語的總匯,還包括句子、句群。
建立“語匯庫”途徑有二:第一是閱讀。
平時要廣泛閱讀書籍、報刊,并做好讀書筆記,把一些優美的詞語、句子、語段摘錄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讀書卡片上。
第二是生活。
平時要捕捉大眾口語中鮮活的語言,并把這些語言記在隨身帶的小本子或卡片上,這樣日積月累、集腋成裘,說話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會妙筆生花。
3.要加強材料方面的積累。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平時有條件的可帶著攝像機、錄音機、深入觀察生活、積極參與生活,并與寫生、、寫日記、寫觀察筆記等形式,及時記錄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中的見聞。
記錄時要抓住細節,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
這 樣,寫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4.要加強思想方面的積累。
觀點是文章的靈魂。
文章中心不明確,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說明作者思想膚淺。
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庫”。
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
“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獲。
”平時要深入思考,遇事多問問“為什么”、“是什么”、“怎么樣”。
這樣就能透過現象看本質。
還要隨時把思維的“火花”、思索的結論記錄下來。
第二要輯錄,也就是要摘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總之,作文要加強積累,建立好“語匯庫”、“素材庫”、“思想庫”這三大寫作倉庫,并要定期盤點、整理、分門別類,且要不斷充實、擴容,這樣你的寫作水平才會有大的提高。
很多人覺得現代詩少了格律的束縛 往往更容易寫 其實不然 這樣反而要求更高 要有真東西 平時多讀 多游歷,增加自己的胸襟和經歷才是根本之道 否則文字再優美也只是無病呻吟 讓人看了反感 所以不妨從自己的身邊做起 一點一滴記錄自己的感受 再去豐富自己的生活 適當閱讀些文學作品 如何學寫現代詩 近來上網翻閱網絡寫手的古詩和現代詩,覺得幾點: 1。
雖然魯迅說,唐宋后再無詩詞,但是不可否認,現代很多優秀的民間詩人,吸取了前人的精華,寫出了不少精品。
但是,只是局限于古詩。
現代詩的質量明顯不如古詩。
為何
這和古詩的獨特性有關。
中國人的方塊字一字一音,有形聲、會意等結構,字的語意模糊性很強,很合適創作需要意會的古詩。
很多古詩譯成現代詩后味道全無,說明古詩的寫作主要重在意境,而意境的創造主要靠單個字的語意模糊,比如“千山鳥飛絕,萬跡人蹤滅”;“推窗千年雪”;等等,讀者可以聯想出無窮的內涵;而現代詩由于有相對明確的話語結構和詞的語意,因此留給讀者想象的空間較少,在意境的刻畫上明顯先天不足,所以要求作者更加高的寫作技巧來彌補;因此,在這個意義上來說,寫出優秀的現代詩,相對需要更大的文學修養。
“春風又綠江南岸”,作者故意用“綠”,這就是古詩的優勢,如國翻譯成現代詩,一定會翻成“吹綠了”讓人無法有想象空間的具體動詞,意境大大消失了。
當然,古詩的寫作要寫好,也一樣需要,只是他的入門在掌握了一定的古文功底后,相對容易 。
因此,古詩在現代網絡上的繁榮,并不意外。
但是,這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東西,在繼承的同時,如何發揚光大,和現代的語言更好的一致呢
我們決不能滿足于重復老祖宗說過的東西,已經存在的事務,永遠這樣,中國詩歌將沒有前途,失去創新。
而外國人,尤其是美國人龐德,早在上世紀中葉,就勇于創新,吸收了王維等詩人的優點,創作了意向派詩歌。
而我們自己,卻沒有繼承和創新,要么一直跟在外國人后面,寫出了什么朦朧詩、象征派等等,要么一直跟在古人后面,寫來寫去就是一些古人早就玩過的玩意兒,卻沒有自己的好東西。
這一點,日本人做的比我們更好,他們學習了我們的唐詩,卻創作了俳句;他們吸收了法國象征派,卻保持著古詩格律的風格。
有人曾說,中國無詩人,有某個網絡詩人大聲反駁,“我,就是
”很好,中國需要詩人,但是他還只是一個寫作古詩的現代作者。
缺乏創新,他的詩歌注定將湮沒無聞,要是有創作現代詩歌的人能勇敢地站出來,說,“我,是中國真正的詩人
”那么,中國的詩歌才有希望。
詩歌的意義、詩歌的真理是一個很大的題目,我輩業余作者妄談這一話題多少有些貽笑方家。
談論這一話題需要認真深刻的思考與對詩歌本身歷史的研究與思考,還須詩人本身具備深厚的詩歌理論修養。
有人說詩歌是為自己寫的,我不太贊同,但也不全然反對——人是社會的人,詩人也一樣,具有社會性,詩人永遠是社會的一分子,沒有詩人不食人間煙火竟能寫出絕世華章。
水、沙粒、云霞,只是大?;蛘咝∠械囊坏嗡?,沙漠中的一粒沙,天上的一片云。
詩人是社會的,同時也是他自己,是個體,有個人獨特的生命體驗,與這個社會有共性的東西也有本身的特質,一粒沙子有大小,有質地的分別。
這些都可以在某位詩人的詩歌中得到展現——“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這首詩在我理解,純為個人心靈與對現實生活的體驗,它的社會價值并不積極,在這里也無客觀體現,但這絲毫不影響它作為優秀詩篇留傳后世。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尋找光明。
”純粹而簡潔的現代詩,類似真理的詩歌,于社會的價值卻同樣在這首詩中沒有徹底展現,對靈魂的啟示作用倒是不容忽視。
對比二者,到底是古詩出色還是現代詩歌優秀,誰能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
無論詩人是孤獨無比,靈氣非凡還是高瞻遠矚放眼未來鐵肩擔道義,從本質上說,仍然屬于這個社會,同時屬于個人。
古體詩詞與現代詩歌,形式上的區別是最明顯也是最根本的區別,尤其是在平仄的講究上。
計較形式,也就是說,固執地以為,寫詩一定要精通格律并按照規定的格式字數完成它,是有害的,弊大于利。
現代詩歌緣何興起,是值得我們思考的話題。
現代詩歌創作,是這個時代乃至更遠的將來詩歌創作的主流,這從我們在網絡與傳統刊物中所發表的詩歌比例中可以看得出來。
另一方面,如果沒有古體格律詩主流地位的約束,只怕現代詩的水平早已超過古體詩了。
細說的話,我想古詩與現代詩沒有內容上的時代意義與歷史意義之分,喜歡古體詩還是精通現代詩,與作者個人的愛好與創作方式有關系,與詩歌質量本身沒有關系,或者說關系不大,與詩歌創作要求沒有沖突(格律詩和現代詩都要求具備音樂美、跳躍性、辯證法、可以觸摸得到的生命體驗)。
現代詩歌在中國古代已有萌芽,屈原《九歌》之《惜頌》、《懷沙》《離騷》、《橘頌》,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蜀道難》,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哪一首又講究了格律了呢
其中無論是內容還是音樂韻律同樣是非常出色的。
格律的無所限制影響了它們作為千古名篇的地位嗎
究其原因,無外乎是這些詩歌所傳達的精神內涵成就了其偉大。
為何我們對此卻一直視而不見還自以為是,沾沾自喜于中國古詩詞的博大精深
遺憾的是,中國古代這樣的不為形式所限的詩歌在唐代后受風潮的影響直接沒落了,沒有得到深化和發展,這與當時的政治以及文人思想的禁銦以及他們所受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律詩在中國長期的統治地位,極其殘酷地限制了現代詩的發展,以至于中國自由詩歌的創作最終沒有形成氣候,幾近絕跡,被中國古體格律詩的成規制約并扼殺,及至到了清代,幾乎完全走向了沒落,落日的余霞也見不到。
近代,怏怏文明古國,現代詩居然需要從國外引進,足見其貽害之深,可是,這一點,上世紀三十四年代前有誰看到過
當代中國詩壇真正的詩歌創作者已經深刻認識到了這一點。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講,我們不能否認,中國古體詩歌創作有利于中國古體詩歌的發展,它的嚴格與風格的確為全世界別的國家難以望其項背,并使之成為一座不可撼動和超越僅僅只能仰望的高峰,不能否認它的歷史價值和地位,更不能主觀想當然否認它的歷史意義和社會價值,但我們又不能不說它不是中國詩歌藝術的悲哀,它使中國現代詩歌的發展遲滯了至少一千多年,沉默了至少一千多年。
當代詩人創作的古體詩幾乎無人問津,并不是因為質量問題,也不是因為缺少優秀詩篇,它深刻地反映了詩歌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無可抗拒的歷史趨勢,畢竟詩歌需要發展。
什么是真正好的詩歌
當我提出這樣的疑問時,想了又想,我覺得還是這樣把握比較合適:只有內容與形式和諧統一,真正反映靈魂對生活,生命,現實的體驗并且能夠打動人心,引起思考與共鳴的詩歌,才可能成為優秀詩篇。
我們可以有自己的特別愛好,但我們不能因為不喜歡某種類型的詩歌,或者覺得它晦澀難懂個人單方面主觀認為它只是個人的東西而對不負責任地橫加指責,有時直接點不到要害,或者認為詩歌創作純粹是吃飽飯沒事干的家伙們在無病呻吟,這是要不得的,最起碼,那不是對作者嘔心瀝血的創作的一種尊重。
當然,在對待創作態度不嚴謹的詩歌上,我們可以置之不理,或者,指出其詩歌本身存在的不足,畢竟這有利于交流與提高。
至于不同讀者對某一作者的同一作品眾說紛紜,我以為是讀者層次與解讀詩歌的態度,或者個人生活經驗之間的差別所造成的,我記得某位詩歌大師在不同時期讀自己的同一首詩歌的時候,告訴我們說,他的理解完全不是一回事,詩作者本身尚且如此,何況他人。
至于前些時日有朋友告訴我說某位獲一等獎作者的作品不敢恭維,幼稚的說法,我想是不是可以在對他獲獎的作品徹底理解之后,再談其它。
同樣是文學作品,詩歌、散文、小說有著很大的區別,甚至是本質的區別。
簡單的說,散文表達的是作者的一些感受、思緒以及對外部世界的看法,小說是角色的經歷,而這些東西都是通過文字表達出來的,一串串文字本身并不具有意義,當它們被組合起來并被讀者整體感知后,才獲得了價值,這時文字成了作者的工具,成了承載意義的載體,所以在評判散文和小說的時候,我們首先要考慮的是作者寫要表達的價值是什么,是什么樣的構思,然后才是作品是通過什么樣的詞語被表達出來的。
好的構思加準確、優美的詞語構成了好的作品,意識是作品根本的目的。
但現代詩是什么呢
它的作者抽離出了由文字構成的意義世界,并俯視和欣賞文字。
正如我們來到了大花園,仔細凝視每一朵盛開的鮮花。
此時的作者成了園藝師,將自己喜歡的各色花朵收集起來,編織出好看的圖案。
至于這圖案代表什么,他并不在乎。
現代詩歌也是由一個個作者覺得好看好聽的文字組成的,每個字都給人美好的感覺。
也許他們背后也有著被人們賦予的各種價值和意義,但這巧妙的組合并不是靠意義支撐的,同時,它們組成的整體也不代表某個意義或價值。
這又如同一首歌曲一樣 ,音符組成了美好的旋律,但它不指向某個特定的意義,關鍵在于好聽。
這也難怪詩和歌被別人組成了一個詞:詩歌。
很顯然,文字本身就成了現代詩的目的。
所以,評價一首現代詩,我們要看的是它是否能夠給我們自然的美感,然后它的意義和價值,讀者可以自由的賦予。
散文,是文學里的一株奇葩。
中國的文學里很早就有了散文的蹤跡,如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等等。
但最成功的,莫過于那部《徐霞客游記》。
此文雖同屬于游記的范疇,但在內容和思想性方面,已經脫離了那種單純的借景抒情式的文章,開創 了散文新的體裁。
到了近代,中國更是涌現出一大批散文家。
如朱自清、揚朔、艾青等,他們的作品,有的清新娟秀,有的深厚凝重。
但同樣之處都是記錄、贊嘆了新中國的建立,成長,發展。
這對于后來的散文,在風格上影響甚深。
綜上所述,散文主要有兩個方面值得注意,既體裁和風格。
先說體裁。
現在的散文體裁已經分有好幾種。
有隨筆小札、心情文字、旅行游記、敘事抒情等等。
隨著筆者的感觸不同,每篇散文的定義上就有所區別。
寥寥幾語,盡述心事,這樣的散文很精悍,與現代詩歌相得益彰;洋洋灑灑,闡述心情,這樣的散文很凝鑄,作者一定必有深意,要結合題目去理解,才能領悟。
再說風格。
有清新的、凝重的、喜悅的、悲傷的、積極的、落寞的,數不勝數。
但有一個宗旨,既文筆一定要優美,文章一定要流暢。
‘形散而神不散’。
最后結尾處,一定要有點睛之筆,突出主題,反應出這篇文章的思想。
其實,人生如酒自斟酌,文章似茶隨調和。
一篇好散文的成功之處,只要能引起讀者共鳴的,都是好文章。
散文雖有它自己獨特的一些規定和范疇,但只要是發自內心的文字,誰不為之感動呢
古詩中的拗句也是如此。
什么是散文
散文就是剖露在紙上跳躍的心靈文字
如何寫散文
A、感受生活 覺察幸福 ——散文寫作應有豐富感受 這是一則真實的故事。
有個十歲的小胖墩對著滿桌的美味佳肴,突然大叫:“我想去死,所有的菜都吃過了,活著還有什么意思呢
”媽媽聽了感到震驚,就去向心理醫生咨詢,大夫開了一貼藥“粗茶淡飯”,并說:“這是一種心理障礙——覺察不到幸福。
現在得這種病的還不少”。
讀了這只故事,我們不禁感慨,母親的心是偉大的,但她的偉大已被一些過度的關心與愛護湮沒了。
為人子、為人女都已習慣了這種關心與愛護,這是一種多么可怕的麻木。
小胖墩生在福中不知福,絲毫不知道母親的愛,更無幸??裳?。
同學門是否有小胖墩現象呢
要寫好散文,首先要有一顆敏感的心。
當今中學生的生活似乎比較枯燥,三點一線,家庭(宿舍)——教師——食堂。
再加上應試教育的重壓,很容易陷入機械、麻木狀態。
同學們也許會說,有什么可感受的
但你如能仔細觀察,悉心感悟,在廣闊的學習、生活海洋中不乏美麗的感覺浪花,重要的是,如何敏感地去捕捉它。
“師生之間”就是學校生活中的永恒的話題。
課內外師生間林林總總的事何其多,日久天長師生間結成的友誼何其深厚,但為什么就不能“動于衷而形于言”呢
因為已習以為常、熟視無睹了,從未細細品味過。
同學們一定記得魏巍寫的《我的老師》中的幾個細節吧,作者的感受是多么細膩。
他就真切地寫出了孩子的心理,感受到蔡老師愛他們,所以蔡老師鞭子高高舉起帶最后卻輕輕落在石板上。
其實,老師的一舉手、一投足在特定的場景,都會給學生以個體獨特的感受,只是平時你不去注意罷了。
如何寫好一篇散文呢
作為一個作者,得有一些必備的條件。
第一個條件就是興趣,第二個條件也是興趣,第三個條件還是興趣。
首先,要閱讀大量的名家名篇,那些堪稱得上“美”的散文直接滲透著作者的情趣、靈魂。
其次,就是要有豐富的感情以及對人生的閱歷。
寫散文都是為了表現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以及對生活的認識和評價,作者只有對現實生活有了深刻的感觸,激起了強烈的感情,才能產生寫作的欲望。
因為感情,人與人、人與大自然就會產生一分同理心,生老病死、喜怒哀樂、潮汐起落、陰晴圓缺……都成了抒發感懷的課題,更有“事實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能夠關心,就會觀察,要盡可能做到無微不至,明察秋毫。
一顆敏銳的心,能夠聽到別人內心最深處的聲音,感受到社會的脈動,然后抽絲剝繭地探討其根由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
其三,寫出具有自我風格散文的重要修養,是我心寫我口,而絕不能隨波逐流。
具體而言,需切切注意五點:①寫真人真事,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藝術加工。
②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一般不強求完整的情節。
③自由多樣,形散神不散。
④言簡意深,短小精悍。
⑤語言精練優美,樸素自然。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haoju/34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