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靈獎圖靈獎,是國際計算機協會(ACM)于1966年設立的,又叫“A.M. 圖靈獎”,專門獎勵那些對計算機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個人。
其名稱取自計算機科學的先驅、英國科學家阿蘭·圖靈,這個獎設立目的之一是紀念這位科學家。
獲獎者的貢獻必須是在計算機領域具有持久而重大的技術先進性的。
大多數獲獎者是計算機科學家。
圖靈獎是計算機界最負盛名的獎項,有“計算機界諾貝爾獎”之稱。
圖靈獎對獲獎者的要求極高,評獎程序也極嚴,一般每年只獎勵一名計算機科學家,只有極少數年度有兩名以上在同一方向上做出貢獻的科學家同時獲獎。
目前圖靈獎由英特爾公司贊助,獎金為100,000美元。
每年,美國計算機協會將要求提名人推薦本年度的圖靈獎候選人,并附加一份200到500字的文章,說明被提名者為什么應獲此獎。
任何人都可成為提名人。
美國計算機協會將組成評選委員會對被提名者進行嚴格的評審,并最終確定當年的獲獎者。
截止至2005年,獲此殊榮的華人僅有一位,他是2000年圖靈獎得主姚期智。
圖靈獎對獲獎者的要求極高,評獎程序極嚴,一般每年只獎勵一名計算機科學家,只有極少數年度有兩名在同一方向上做出貢獻的科學家同時獲獎。
因此,盡管“圖靈”的獎金數額不算高,但它卻是計算機界最負盛名的獎項,有“計算機界 諾貝爾獎 ”之稱。
每年,美國計算機協會將要求提名人推薦本年度的圖靈獎候選人,并附加一份200到500字的文章,說明被提名者為什么應獲此獎。
任何人都可成為提名人。
美國計算機協會將組成評選委員會對被提名者進行嚴格的評審,并最終確定當年的獲獎者。
圖靈獎獲得者: 1966年 ,Alan J. Perlis 1967年 ,Maurice V. Wilkes 1968年 ,Richard Hamming 1969年 ,Marvin Minsky 1970年 ,James H. Wilkinson 1971年 ,John McCarthy (computer scientist) 1972年 ,Edsger Dijkstra 1973年 ,Charles W. Bachman 1974年 , 高德納 1975年 ,Allen Newell和Herbert A. Simon 1976年 ,Michael O. Rabin和Dana S. Scott 1977年 ,John Backus 1978年 ,Robert W. Floyd 1979年 ,Kenneth E. Iverson 1980年 ,C. Antony R. Hoare 1981年 , 埃德加·科德 1982年 ,Stephen A. Cook 1983年 ,Ken Thompson和Dennis M. Ritchie 1984年 ,Niklaus Wirth 1985年 ,Richard M. Karp 1986年 ,John Hopcroft和Robert Tarjan 1987年 ,John Cocke 1988年 ,Ivan Sutherland 1989年 ,William (Velvel) Kahan 1990年 ,Fernando J. Corbató 1991年 ,Robin Milner 1992年 ,Butler W. Lampson 1993年 ,Juris Hartmanis和Richard E. Stearns 1994年 ,Edward Feigenbaum和Raj Reddy 1995年 ,Manuel Blum 1996年 ,Amir Pnueli 1997年 ,Douglas Engelbart 1998年 ,James Gray 1999年 ,Frederick P. Brooks Jr. 2000年 , 姚期智(Andrew Chi-Chih Yao) 2001年 ,Ole-Johan Dahl和 克利斯登·奈加特 2002年 ,Ronald L. Rivest、Adi Shamir和Leonard M. Adleman
在當地時間4月4日,美協會(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簡稱ACM)宣布,萬發明者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獲得2016年ACM“獎”。
圖靈獎(A.M. Turing Award),由美國計算機協會于1966年設立,又叫“A.M. 圖靈獎”,專門獎勵那些對計算機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個人。
其名稱取自計算機科學的先驅、英國科學家艾倫·麥席森·圖靈(Alan M. Turing)。
圖靈獎對獲獎者的要求極高,評獎程序極嚴,一般每年只獎勵一名計算機科學家,只有極少數年度有兩名在同一方向上做出貢獻的科學家同時獲獎。
因此它也被稱為是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
圖靈獎初期獎金為20萬美元,1989年起增到25萬美元,獎金通常由計算機界的一些大企業提供(通過與ACM簽訂協議)。
目前圖靈獎由Google公司贊助,獎金為100萬美元。
ACM在官網給出蒂姆·伯納斯-李的獲獎理由是,其發明了萬維網(World Wide Web),世界第一個網頁瀏覽器,以及發明了允許網頁擴展的基本協議和算法。
截止至2005年,獲此殊榮的華人僅有一位,他是2000年圖靈獎得主姚期智。
圖靈獎,是美國計算機協會(ACM)于1966年設立的,又叫“A.M. 圖靈獎”,專門獎勵那些對計算機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個人。
其名稱取自計算機科學的先驅、英國科學家阿蘭·圖靈,這個獎設立目的之一是紀念這位科學家。
獲獎者的貢獻必須是在計算機領域具有持久而重大的技術先進性的。
大多數獲獎者是計算機科學家。
圖靈獎是計算機界最負盛名的獎項,有“計算機界諾貝爾獎”之稱。
圖靈獎對獲獎者的要求極高,評獎程序也極嚴,一般每年只獎勵一名計算機科學家,只有極少數年度有兩名以上在同一方向上做出貢獻的科學家同時獲獎。
目前圖靈獎由英特爾公司贊助,獎金為100,000美元。
每年,美國計算機協會將要求提名人推薦本年度的圖靈獎候選人,并附加一份200到500字的文章,說明被提名者為什么應獲此獎。
任何人都可成為提名人。
美國計算機協會將組成評選委員會對被提名者進行嚴格的評審,并最終確定當年的獲獎者。
截止至2005年,獲此殊榮的華人僅有一位,他是2000年圖靈獎得主姚期智。
編輯本段歷年圖靈獎獲得者2007 Edmund M. Clarke、Allen Emerson和Joseph Sifakis獲獎原因:在將模型檢查發展為被硬件和軟件業中所廣泛采納的高效驗證技術上的貢獻。
而DDJ則將三人的貢獻稱為“在發現計算機硬件和軟件中設計錯誤的自動化方法方面的工作”。
2006 Fran Allen獲獎原因:對于優化編譯器技術的理論和實踐做出的先驅性貢獻,這些技術為現代優化編譯器和自動并行執行打下了基礎。
2005 Peter Naur獲獎原因:由于在設計Algol60程序設計語言上的貢獻。
Algol60語言定義清晰,是許多現代程序設計語言的原型。
2004 Vinton G. Cerf、Robert E. Kahn獲獎原因:由于在互聯網方面開創性的工作,這包括設計和實現了互聯網的基礎通訊協議,TCP\\\/IP,以及在網絡方面卓越的領導。
2003 Alan Kay獲獎原因:由于在面向對象語言方面原創性思想,領導了Smalltalk的開發團隊,以及對PC的基礎性貢獻。
至理名言:預測未來的最好方法是創造它。
2002 Ronald L. Rivest、Adi Shamir、Leonard M. Adleman獲獎原因:由于在公共密鑰理論和實踐方面的基礎性工作。
2001 Ole-Johan Dahl、Kristen Nygaard獲獎原因:由于面向對象編程始發于他們基礎性的構想,這些構想集中體現在他們所設計的編程語言SIMULA I 和SIMULA 67中。
2000 Andrew Chi-Chih Yao(姚期智)獲獎原因:由于在計算理論方面的貢獻而獲獎,包括偽隨機數的生成算法、加密算法和通訊復雜性。
1999 Frederick P. Brooks, Jr.獲獎原因:由于在計算機體系架構、操作系統以及軟件工程方面所做出的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貢獻。
人月神話的作者。
1998 James Gray獲獎原因:由于在數據庫、事務處理研究和相關系統實現的技術領導工作。
1997 Douglas Engelbart獲獎原因:由于提出了激動人心的交互式計算機未來構想,以及發明了實現這一構想的關鍵技術。
1996 Amir Pnueli獲獎原因:由于在計算科學中引入temporal邏輯以及對編程和系統認證方面的杰出貢獻。
1995 Manuel Blum獲獎原因:由于在計算復雜性理論、密碼學以及程序校驗方面的基礎性貢獻。
1994 Edward Feigenbaum、Raj Reddy獲獎原因:由于他們所設計和建造的大規模人工智能系統,證明了人工智能技術的重要性和其潛在的商業價值。
1993 Juris Hartmanis、Richard E. Stearns獲獎原因:由于他們的論文奠定了計算復雜性理論的基礎。
1992 Butler W. Lampson獲獎原因:由于在個人分布式計算機系統及其實現技術上的貢獻,這包括:工作站、網絡、操作系統、編程系統、顯示、安全和文檔發布。
1991 Robin Milner獲獎原因:由于在可計算函數邏輯(LCF)、ML和并行理論(CCS)這三個方面突出和完美的貢獻。
1990 Fernando J. Corbato'獲獎原因:由于組織和領導了多功能、大規模、時間和資源共享的計算機系統的開發。
1989 William (Velvel) Kahan獲獎原因:由于在數值分析方面的基礎性貢獻。
1988 Ivan Sutherland獲獎原因:由于在計算機圖形學方面開創性和遠見性的貢獻,其所建立的技術歷經二、三十年依然有效。
1987 John Cocke獲獎原因:由于在編譯器設計和理論、大規模系統架構以及開發RISC等方面的重要貢獻。
1986 John Hopcroft、Robert Tarjan獲獎原因:由于在算法及數據結構設計和分析方面的基礎性成就。
1985 Richard M. Karp獲獎原因:由于在算法理論方面,特別是NP-completeness理論方面,連續不斷的貢獻。
1984 Niklaus Wirth獲獎原因:由于開發了EULER、 ALGOL-W、 MODULA和PASCAL一系列嶄新的計算語言。
1983 Ken Thompson、Dennis M. Ritchie獲獎原因:由于在通用操作系統理論研究,特別是UNIX操作系統的實現上的貢獻。
1982 Stephen A. Cook獲獎原因:由于其于1971年發表的論文,奠定了NP-Completeness理論的基礎。
1981 Edgar F. Codd獲獎原因:由于在數椐庫管理系統的理論和實踐方面基礎性和連續不斷的貢獻,關系數據庫之父。
1980 C. Antony R. Hoare獲獎原因:由于在編程語言的定義和設計方面的基礎性貢獻。
1979 Kenneth E. Iverson獲獎原因:由于在編程語言的理論和實踐方面,特別是APL,所進行的開創性的工作。
1978 Robert W. Floyd獲獎原因:由于在如何開發高效、可靠的軟件方法論方面的貢獻,這包括:建立分析理論、編程語言的語義學、自動程序檢驗、自動程序綜合和算法分析在內的多項計算機子學科。
1977 John Backus獲獎原因:由于在高級語言方面所做出的具有廣泛和深遠意義的貢獻,特別是其在Fortran語言方面。
1976 Michael O. Rabin、Dana S. Scott獲獎原因:由于他們的論文有限自動機與它們的決策問題,被證明具有巨大的價值。
1975 Allen Newell、Herbert A. Simon獲獎原因:由于在人工智能、人類識別心理和表處理的基礎貢獻。
1974 Donald E. Knuth獲獎原因:由于在算法分析和程序語言設計方面的重要貢獻,計算機程序設計藝術的作者。
1973 Charles W. Bachman獲獎原因:由于在數據庫方面的杰出貢獻。
1972 E.W. Dijkstra獲獎原因:由于對開發ALGOL做出了原理性貢獻。
1971 John McCarthy獲獎原因:由于其講稿The Present State of Research on ArtificialIntellegence,對人工智能領域的貢獻。
1970 J.H. Wilkinson獲獎原因:由于其在數值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
1969 Marvin Minsky獲獎原因:人工智能理論及軟件1968 Richard Hamming獲獎原因:由于其在計數方法、自動編碼系統、檢測及糾正錯碼方面的工作。
1967 Maurice V. Wilkes獲獎原因:由于設計和制造了第一臺內部存儲程序的計算機EDSAC。
1966 A.J. Perlis獲獎原因:由于其在先進編程技術和編譯架構方面的貢獻。
圖靈獎,是美國計算機協會于1966年設立的,又叫“A.M. 圖靈獎”,專門獎勵那些對計算機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個人。
其名稱取自計算機科學的先驅、英國科學家阿蘭·圖靈,這個獎設立目的之一是紀念這位科學家。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haoju/34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