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獨秀:(1880年-1942年)字仲甫,安徽懷寧人。
“五四”運動的領導人之一,新文化運動的領袖和主將。
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發起人,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中共一大被選為中央局書記。
在第一次國共合作中犯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
大革命失敗后,中共中央在湖北武漢召開“八七”會議。
罷免了他的領導職務。
后因在黨內搞非法小組織活動,1929年11月被開除出黨,淪為托洛茨基派的首領,一度被國民黨政府逮捕。
1942年客死于四川江津。
他是一個在學問和人格上無可挑剔的卓越志士。
李達:(1890年-1966年)號鶴鳴,湖南零陵人。
1913年到日本留學,1920年回國,參與發起成立上海共產主義小組,中共“一大”被選為中央宣傳主任。
由毛澤東主辦的湖南自修大學校長轉任湖南大學教授。
1923年退黨。
北伐時,任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政治教官,大革命失敗后回家鄉。
后展轉上海、北平、湖南、廣西等地任教。
1949年北上解放了的北平,重新入黨,后為湖南大學、武漢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哲學學會會長。
文化大革命遭受迫害,1966年8月24日去世于武漢。
李漢?。海?890年-1927年)原名書思,湖南潛江人。
早年留學日本,歸國后為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發起人與組織者之一。
“三大”時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
后與陳獨秀、張國燾意見不合,退黨去湖北,北伐時,任國民黨湖北省黨部委員,湖北省教育廳長。
1927年11月,被桂系軍閥胡宗鐸、陶鈞殺害。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承認其為革命烈士。
他與妻子王會悟是中共得以問世的最大功臣之一。
又是一個倔強、有個性,而命運極其不幸的人。
周佛海:(1897年-1948年)湖南沅陵人。
早年求學于日本,1921年回國渡假,在上海參加中國共產黨后仍回日本。
1924年脫黨加入國民黨,1926年任職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秘書長兼政治部主任,后投靠蔣介石。
1929年任國民黨政府訓練總監部政訓處長,1932年參與組建法西斯特務組織藍衣社,1935年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任中央民眾訓練部部長,中宣部長,抗戰時,投向汪精衛,參與組建偽南京政府,任警政部長、行政院副院長兼財政部長,中央儲備銀行總裁,上海市長。
日本投降后,以曲線救國,被蔣介石任命為上海行動隊總指揮。
后國民黨政府迫于輿論壓力,以漢奸罪收審周佛海。
他于1948年死于南京獄中。
李大釗:(1889年-1927年)字守常,河北樂亭人。
1913年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1916年回國任《晨鐘報》主編,后為新文化運動主將,《新青年》主編。
積極宣揚馬克思列寧主義。
“五四”運動后,開始與陳獨秀商榷組織中國,為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
1920年9月發起成立北京共產主義小組,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
翌年為中共北方局書記,致力于國共合作和改組國民黨。
是1926年“三?一八”反軍閥運動的領導者。
1927年4月6日,在北京為軍閥張作霖逮捕,4月28日被處以絞刑。
張國燾:(1897年-1979年)字特立,江西萍鄉人。
在北京大學讀書時參加北京共產主義小組,“一大”時,當選為中央組織主任。
“二大”至“五大”的中央委員。
“八?七” 會議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六屆一中全會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
1930年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1931年回國后作為中央代表入鄂豫皖蘇區,第四方面軍任中央分局書記兼軍委書記。
主持肅反,搞擴大化,致使該蘇區反圍剿失敗,后入川。
1935年6月與中央紅軍在川西會合,任紅軍總政委。
拒不執行中央決議,以軍權相挾。
中央紅軍北上后,在桌木碉另立中央,自任主席。
紅四方面軍三過草地遭受重創后,不得已取消偽中央,率軍北上。
1937年任陜甘寧政府副主席,在中央清算運動中,自感不保,于1938年借口祭掃黃帝陵,潛奔武漢,投靠國民黨,入軍統高級特務班,被開除出黨。
1949年逃往香港,1968年定居加拿大,1979年12月3日,在多倫多于貧病中被凍死。
劉仁靜:(1902年-1987年)又名劉亦宇,“五四”時為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生。
1920年9月參加北京共產主義小組,為北京共青團會計主任。
“一大”后從事馬列主義研究會工作,1923年入蘇聯參加少共國際代表大會。
1926年復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參加托洛茨基派組織。
大革命失敗后,與陳獨秀同搞黨內小組織,1921年11月15日被清除出黨。
曾在北京師范大學任教,后為人民出版社編輯。
文化大革命九死一生。
1987年8月5日遭遇車禍死亡。
((1989年版《詞?!份d卒年為1986年)。
董必武:(1885年-1975年)前清舉人,湖北黃安(今紅安)人。
1911年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參加辛亥革命。
1920年在湖北創建共產主義小組,任武漢地方委員會書記。
1927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31年回國。
土地革命時期,在江西中央蘇區,任中共中央黨校校長,中共中央黨務委員會書記,中央政府執行委員,最高法院院長。
1934年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
到陜北后,任中央黨校校長,代理陜甘寧邊區政府主席。
抗戰以后,為我黨同國民黨談判代表,中共中央華北局書記,華北人民政府主席。
建國后為國家副主席,人大副委員長,歷屆中央委員。
七屆中央全會后當選為政治局委員,文革中在惶惶不安中閑居八年,十屆一次會議為政治局常委。
1975年4月2日,在北京病逝。
陳潭秋:(1896年-1943年)字云先,湖北黃岡人。
1920年參加湖北共產主義小組,后任中共武漢地方委員會組織委員,領導“二?七”大罷工。
1924年后,任武漢黨的書記,江西省委書記,“五大”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
1928年后任中央組織委員,福建省委書記。
蘇區政府糧食委員。
1934年去蘇聯參加共產國際工作。
1939年回國,任中共駐新疆代表,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主任。
1942年9月被新疆軍閥盛世才逮捕,翌年9月被害。
何叔衡:(1875年-1935年)又名瞻牯,湖南寧鄉人。
前清秀才,1912年入長沙第一師范就讀,1918年參加新民學會,1920年入湖南共產主義小組。
任湖南自修大學,湘江學校校長。
大革命后去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進修,歸國后不久入蘇區為蘇維埃政府人民檢查委員,最高法院院長。
長征時,因其與毛澤東的因緣而被留守中央蘇區,1935年2月在福建長汀突圍時犧牲。
蔡和森:(1895年-1931年)毛澤東摯友,長沙第一師范校友,湖南寧鄉人。
新民學會及湖南共產主義小組發起人和組織者之一,1919年與母親,妹妹蔡暢同赴法國勤工儉學。
1920年8月3日,其給毛澤東信中明確提出:“必要組織黨——因為他是革命運動的發起者、宣傳者、先鋒隊、戰斗部”。
1921年底,在參與組建中共旅歐支部后,被法國當局以宣傳共產主義罪驅逐回國,加入中共。
“三大”至 “六大”為中央委員,“五大”、“六大”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
“八?七” 會議后為北方局書記,1929年為中共派駐共產國際代表。
1930年回中央工作。
1931年,在赴香港指導廣東黨的工作時,被英國殖民當局逮捕,引渡到廣州。
堅貞不屈,6月10日,為反動派活活用鐵釘在板上釘死。
陳公博:(1890年-1946年)廣東南海人,廣州共產主義小組成員。
“一大”后回廣州,因反對黨聯合孫中山的決策,宣布獨立行動,1923年被開除黨籍。
抗戰時,追隨汪精衛投敵叛國,為偽南京政府立法院長。
汪精衛死后的南京政府代主席、兼行政院長。
1946年6月在蘇州監獄被處決。
鄧恩銘:(1901年-1931年)字仲堯,貴州荔波人,水族。
1920年夏,在濟南與王燼美組織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后發起建立共產主義小組。
1922年赴莫斯科參加遠東及民族革命團體代表大會,歸國后領導山東黨的工作。
1923年任中共直屬山東青島支部書記,后任山東地委書記。
“五大”后,任山東省委書記、青島市委書記。
1928年因叛徒告密被捕,兩次越獄未成,1931年4月5日英勇就義。
王燼美:(1898年-1925年)原名王瑞俊,字灼齋,山東莒縣人。
參加山東“五四”運動,后與鄧恩銘在山東建黨,任中共山東區支部書記,、區委書記、省委書記。
與鄧參加遠東會議,1924年參加國民黨“一大”,領導工運,兼辦革命刊物,1925年在青島因肺癆去世。
岳人社函〔2017〕59號岳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于局領導分工調整的通知各縣市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機關各科室、局屬各單位:經岳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2017年第8次局黨組會研究決定,局領導分工調整如下:?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 尹家輝主持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全面工作。
?市人社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 盧進星協助局長主持全面工作。
分管軍官轉業安置科(市軍隊轉業干部安置工作小組辦公室、市自主擇業軍轉干部管理辦公室)、培訓監督科、公務員考試錄用與職位管理科、市軍隊轉業干部培訓學校。
?市人社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劉志高分管就業促進和失業保險科、職業能力建設科、人事科、市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市勞動就業服務局。
分管精準扶貧方面的工作。
?市人社局黨組成員、市勞動就業服務局局長 李鵬杰負責市勞動就業服務局工作。
市人社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何文忠分管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科、養老保險科、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科、市社會保險事業管理處、市機關事業養老保險管理處、市社會保險費征繳管理處。
負責企業改制工作。
.市人社局副局長 卿 漪分管工資福利科、外國專家科、考試中心。
市人社局黨組成員、市人力資源服務中心主任 鄒望春協助分管辦公室、綜合調研室、人才開發與人力資源市場管理科。
負責市人力資源服務中心工作。
市人社局黨組成員、市社會保險事業管理處處長 姜繼輝負責市社會保險事業管理處工作。
市人社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文飛宇分管專業技術人員管理科、醫療生育保險科、考核獎勵科、統計信息中心、市醫療生育保險基金管理服務處。
?市人社局黨組成員 李有星協助分管黨建工作和黨風廉政建設方面的工作。
分管工傷保險科(市勞動能力鑒定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社會保險基金監督科、機關紀委、機關黨委、市工傷保險基金管理服務處。
查工作。
市人社局黨組成員、總會計師 談 抒分管政策法規科、財務科、勞動關系科、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市勞動保障監察支隊。
市人社局調研員 易惠軍協助局長工作。
市人社局副調研員 劉 衍協助機關黨建工作。
?打印本頁?關閉窗口?.
杰 職務: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區委書記分管工作:高新區全面工作。
宋赤鋒 職務: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分管工作:協助初寶杰同志主持高新區工作。
分管黨政辦公室、機構編制、人事、財政、國稅、地稅、審計和高創公司工作。
陳甲才 職務:黨工委副書記分管工作:分管黨建、政法、社會穩定、經信工作,協調法院、檢察院。
聯系街道、發展區。
協助宋赤鋒同志分管財政、國稅、地稅工作。
張龍江 職務: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分管工作:分管發改、服務業、統計、金融、環境保護、衛生與計劃生育、信息化與新興產業工作,分管生物醫藥產業園、光電產業園、濱海產業園。
錢文亭 職務:市公安局黨委委員,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公安分局局長、黨委書記、督察長分管工作:主持公安分局工作。
分管國家安全、消防、應急管理等工作。
更多信息可以去濰坊高新官方網站去查詢。
中國共產黨建立于1921年。
包括建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內,迄今共開了十七次代表大會。
民主革命時期開了七次代表大會,建立新中國,我們黨成為執政黨以后,已開了十次代表大會。
這十七次代表大會,集中反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
經過前七次代表大會的歷程,中國共產黨為謀求中華民族的獨立、爭取中國人民的解放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團結和領導優秀的中華兒女取得了民主革命的勝利。
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不斷發展壯大,在歷屆黨的代表大會上明確各階段形勢,確立指導思想,適時地做出了相應對策。
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在一定意義上說,就是一部在應對困難和成績的考驗中,總結經驗、汲取教訓、不斷發展壯大的歷史。
在90年的奮斗歷程中,黨多次經歷關系自身前途命運甚至生死存亡的歷史關節點,經受住了多次重大挫折或重大成績的嚴峻考驗。
回顧黨應對困難和成績的考驗,特別是在主要關節點上經受考驗的歷史,深刻總結經驗,努力把握黨的領導和執政規律,對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實現黨在新時期的歷史使命,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黨在領導革命過程中應對困難和成績的考驗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28年中,中國共產黨主要經歷了四次應對困難和成績的重大考驗。
(一)應對大革命失敗的考驗(二)應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的考驗(三)應對日軍侵華導致民族危亡的考驗(四)應對抗日戰爭勝利后復雜局面的考驗 二、黨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過程中應對困難和成績的考驗黨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62年中,至少經歷了四次應對困難和成績的重大考驗。
(一)應對新中國建立初期勝利和困難局面的考驗 (二)應對社會主義改造成功完成后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考驗(三)應對“文革”后百廢待興困難局面的考驗 (四)應對國內政治風波和蘇東劇變的考驗 從應對考驗的歷史進程中汲取經驗教訓第一,任何時候都必須堅持理想,堅定信念。
第二,任何時候都必須戒驕戒躁,牢記“兩個務必”。
第三,任何時候都必須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
第四,任何時候都必須解放思想,勇于創新。
第五,任何時候都必須尊重群眾,依靠群眾。
并無法定的規則,一按照慣例排名。
鄉鎮領導班子排名如下: 一、黨委書記 二、鄉(長(兼黨委第一副書記) 三、人大主席 四、黨委副書記(1-2名:政工副書記排在前) 五、紀委書記(如果紀委書記黨委副書記兼則黨委紀檢委員、紀委副書記排后) 六、政府副鄉長(2-3名:按照資歷、也就是任職時間長短排列或按分管工作重點工作在前) 七、組織委員 八、宣傳委員 九、武裝部長 十、工會主席(如黨委副書記兼則副主席不被列為領導班子成員) 十一、政協聯絡辦公室副主任(主任一般黨委書記兼) 爭議問題: 1、人大主席是否列鄉鎮長前:因為人大是監督政府的 2、紀委書記是否列副鄉鎮長后:多數地方因領導指數問題,一般未將紀委書記單列為領導干部,而由副書記兼任,紀委設專職的紀檢委員、紀委副書記。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haoju/34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