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嚶嚶鳴矣,求其友聲------2.投我以桃,報之以李------3.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4.結交在相知,骨肉何必親------漢樂府民歌5.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三國.魏.曹植6.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唐.王勃7.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唐.張九齡8.少年樂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韓愈9.以文常會友,唯德自成鄰------唐.祖詠10.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唐.白居易11.人生結交在終結,莫為升沉中路分------唐.賀蘭進明12.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唐.杜甫13.友如作畫須求淡,山似論文不喜平------清.翁照君有奇才我不貧。
-(清)鄭板橋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
-(唐)王勃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唐)白居易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
-(唐)高適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談。
-(清)蒲松齡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春秋)孟子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兩情若是久長時,豈在朝朝暮暮。
望采納~
清-袁枚《所見》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越,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吟牛羸羸老牯牛,默默數春秋;田里禾苗壯,一步一點頭牧牛詞爾牛角彎環,我牛尾禿速,共拈短笛與長鞭,南隴東岡去相逐。
日斜草遠牛行遲,牛勞牛饑唯我知;牛上唱歌牛下坐,夜歸還向牛邊臥。
長年牧牛百不憂,但恐輸租賣我牛。
------------------------------詩寫牧童的天真活潑、共同牧放生活中的喜悅,與對牛的深厚感情,更從怕賣牛輸租上,反映出剝削的殘酷。
爾、我:牧童間彼此相稱。
=============================雄雞一唱天下白
(李賀)飛來峰上千尋塔,聞道雞鳴見日升
(王安石)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陶淵明《歸園田居》)11.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高鼎:《畫》)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李商隱:〈無題〉)江南曲 [晉]樂府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觀游魚 (唐)白居易繞池閑步看魚游,正值兒童弄釣舟。
一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鉤。
1、鳥鳴澗 (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描寫詩人內心的閑靜。
更突出了人與自然的融合 2、漁歌子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體現的是漁父與自然的另一種和諧陶淵明飲酒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 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 欲辯已忘言。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送靈澈上人 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 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夕陽, 青山獨遠歸。
谷口書齋寄楊補闕 錢起 竹憐新雨后, 山愛夕陽時. 湖上 徐元杰 風日晴和人意好, 夕陽簫鼓幾船歸.
如果感覺不合適,一定要給對方明確的說法,不要給對方錯誤的暗示,使對方留有幻想,與其于己都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但是,分手也要講究禮貌,不要表現的沒有素質。
既然無緣 那就各自安好。
如果你不介意,我們可以做朋友。
愿我們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愛人。
1.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唐·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 2.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唐·柳宗元《江雪》 3.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唐·韋應物《滁州西澗》 4.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宋·趙師秀《約客》 5.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宋·范仲淹《江上漁者》 6.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宋·曾幾《三衢道中》 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宋·楊萬里《小池》 8.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唐·胡令能《小兒垂釣》 9.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唐·張志和《漁歌子》 10.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唐·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11.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12.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13.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宋·李清照《如夢令》 14.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宋·辛棄疾《西江月》 15.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宋·辛棄疾《西江月》 16.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唐·王維《使至塞上》 17.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唐·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8.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曰升。
宋·王安石《登飛來峰》 19.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唐·劉禹錫《秋詞》 20.山下蘭溪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
宋·蘇軾《黃鶴樓》 21.誰道人生無再少
門前流水尚能西
休將白發唱黃雞。
宋·蘇軾《浣溪沙》 22.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唐·崔顥《黃鶴樓》 23.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東漢·曹操《龜雖壽》 24.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東漢·曹操《龜雖壽》 25.山氣曰夕佳,飛鳥相與還。
晉·陶淵明《飲酒》 26.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宋·晏殊《浣溪沙》 27.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宋·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28.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詩經·關雎》 29.雞棲于塒,曰之夕矣,羊牛下來。
《詩經·君子于役》 30.雞棲于桀,曰之夕矣,羊牛下括。
《詩經·君子于役》 31.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宋·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32.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宋·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33.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宋·陸游《十一月四曰風雨大作》 34.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宋·陸游《游山西村》 35.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唐· 李商隱《無題》 36.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唐· 李商隱《無題》 37.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元·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38.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東漢·曹操《苦寒行》 39.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北朝民歌《敕勒歌》 40.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唐·劉禹錫《秋詞》 41.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宋·范仲淹《漁家傲》 42.去雁數行天際沒,孤云一點靜中生。
五代·韋莊《題盤豆驛水館后軒》 43.雞飛過籬犬吠竇,知有行商來買茶。
宋·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 44.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唐·李白《早發白帝城》 45.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46.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唐·杜甫《絕句四首》 47.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
《樂府詩集·木蘭詩》 48.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樂府詩集·木蘭詩》 49.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樂府詩集·木蘭詩》 50.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樂府詩集·木蘭詩》 51.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52.散入竹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53.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54.長風萬里送秋燕,對此可以酣高樓。
唐·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55.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唐·杜甫《望岳》 56.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州。
唐·崔顥《黃鶴樓》 57.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唐·常建《題破山寺禪院》 58.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唐·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59.羅敷善蠶桑,采桑城南隅。
《漢樂府·陌上?!?60.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躇。
《漢樂府·陌上?!?61.東方千余騎,夫婿居上頭。
《漢樂府·陌上?!?62.何用識夫婿
白馬從驪駒;青絲系馬尾,黃金絡馬頭。
《陌上?!?63.結廬在人鏡,而無車馬喧。
晉·陶淵明《飲酒》 64.山氣曰夕佳,飛鳥相與還。
晉·陶淵明《飲酒》 65.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唐·杜甫《春望》 66.鄉書何處達
歸燕洛陽邊。
唐·王灣《次北固山下》 67.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唐·韋應物《滁州西澗》 68.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淡淡風。
宋·趙師秀《約客》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形容和相處不累的人才值往的古詩在中,論人才篇很多,今天品讀,仍有許多值得我們的地方。
求賢若渴為強國。
在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已有周文王善于求賢的記載:“思皇多士,生此王國。
王國克生,維周之楨。
濟濟多士,文王以寧。
”(見《詩經·大雅·文王》)周文王尊賢禮士,身邊賢才濟濟,在位五十年,國勢強盛。
戰國時期,燕昭王筑臺招賢的佳話屢屢入詩:陳子昂《薊丘覽占》詩云:“隗君亦何幸,遂起黃金臺。
”李白《古風》:“燕昭延郭隗,遂筑黃金臺。
劇辛方趙至,鄒衍復齊來。
”漢高祖劉邦的《大風歌》可謂求才若渴:“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培養人才要放手在實踐中去鍛煉。
《離騷》中屈原以香草為喻,寄寓了廣育人才的理想:“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
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
”屈原希望“冀枝葉之峻茂”,主張“舉賢而授能。
”柳宗元則以樹木為喻,對人才的缺乏培養表示憂慮,他在《行路難》中說:“南山棟梁益稀少,愛材養育誰復論。
”陸游對人才的培養和放手使用是直抒胸臆:“人才自古要養成,放使干宵戰風雨。
”(見《苦筍》)他主張對人才要在實踐中培養。
要善于在一定的環境中識別人才。
唐太宗《賜蕭踽》:“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以及白居易的《放言》:“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主張時間考驗人才。
左思《詠史》:“何世無奇才,遺之在草澤”。
主張從民間發現人才。
在用才上要揚長避短、量才適用。
屈原《楚辭·卜居》:“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其喻意是人才各有長短,在使用上不必求全。
清代顧嗣協《雜興》:“駿馬能歷險,力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舍長以就短,智者難為謀;生材貴適用,慎勿多苛求。
”以比喻的手法,形象而生動地闡明了一條重要的用人原則:揚長避短,因才適用。
(據《黨建與人才》)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haoju/33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