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偶然地翻看了一本寓意深刻的書——。
我們中華民族在自己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代代相傳的傳統美德。
而格言,則具有言簡意賅、朗朗上口、便于傳誦的特點。
這本更是集百言之精華。
比如:敬業樂群、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自強不息、的遠大志向,奮不顧身、舍己為人的英雄作風……我翻開這本書的第一頁,章題:惜年華,志高遠。
第一句格言隨之映入我的眼簾:,老大徒傷悲。
想必這句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話大家都很熟悉。
這就是古辭中的一句千古名言。
年少時不好好地努力學習,長大后一事無成,只能徒然地悲傷。
這短短的一句話道出了多少人的心聲埃想著想著,不禁使我又想起了我國現代作家的一篇關于感悟時間匆匆逝去的文章——。
文章緊緊圍繞“匆匆”二字形象細致地描刻了時間流失的蹤跡。
如:“過去的日子如青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
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地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這一問提醒了我們,光陰似箭,歲月如流,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勤勉努力,惜時如金,不要虛度光陰。
來吧,讓我們共同遵守中的每一句話,共同創造新世紀美好的希翼!前不久,我偶然地翻看了一本寓意深刻的書——《中華傳統美德格言》。
我們中華民族在自己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代代相傳的傳統美德。
而格言,則具有言簡意賅、朗朗上口、便于傳誦的特點。
這本《中華傳統美德格言》更是集百言之精華。
比如:敬業樂群、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自強不息、的遠大志向,奮不顧身、舍己為人的英雄作風……我翻開這本書的第一頁,章題:惜年華,志高遠。
第一句格言隨之映入我的眼簾:,老大徒傷悲。
想必這句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話大家都很熟悉。
這就是古辭中的一句千古名言。
年少時不好好地努力學習,長大后一事無成,只能徒然地悲傷。
這短短的一句話道出了多少人的心聲埃想著想著,不禁使我又想起了我國現代作家的一篇關于感悟時間匆匆逝去的文章——。
文章緊緊圍繞“匆匆”二字形象細致地描刻了時間流失的蹤跡。
如:“過去的日子如青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
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地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這一問提醒了我們,光陰似箭,歲月如流,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勤勉努力,惜時如金,不要虛度光陰。
來吧,讓我們共同遵守《中華傳統美德格言》中的每一句話,共同創造新世紀美好的希翼!【擴展閱讀篇】所謂“感”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書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讀書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諷刺。
讀后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于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于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讀后的基礎上發感想。
要寫好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讀后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讀好原文“讀后感[1]”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
“讀”是“感”的基礎。
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了解,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
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
如果要讀的是議論文,要弄清它的論點(見解和主張),或者批判了什么錯誤觀點,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啟發,還要弄清論據和結論是什么。
如果是記敘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節,有幾個人物,他們之間是什么關系,以及故事發生在哪年哪月。
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還要弄清楚作品通過記人敘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樣的精神品質,反映了什么樣的社會現象,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節使人受感動,為什么這樣感動等等。
其次,排好感點只要認真讀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寫成讀后感的方面很多。
如對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寫成讀后感,對原作其他內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寫成讀后感,對個別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寫成讀后感。
總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內容,只要你對它有感受,都可能寫成讀后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來,這樣才能寫好讀后感。
第三、選準感點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許多感點,但在一篇讀后感里只能論述一個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緊接著便是對這些眾多的感點進行篩選比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覺得順暢的一個感點,作為讀后感的中心,然后?以論證成文。
第四、敘述要簡既然讀后感是由讀產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敘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實,有時還要敘述自己聯想到的一些事例。
一句話,讀后感中少不了“敘”。
但是它不同于記敘文中“敘”的要求。
記敘文中的“敘”講究具體、形象、生動,而讀后感中的“敘”卻講究簡單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
初學寫讀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敘述不簡要,實際上變成復述了。
這主要是因為作者還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點,所以才簡明不了。
簡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簡還要明。
第五,聯想要注意形式聯想的形式有相同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同性)、相反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反性)、相關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關性)、相承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承性)、(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似性)等多種。
寫讀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聯想與這兩種聯想形式的運用。
編輯本段如何寫讀后感格式一、格式和寫法讀后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后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
題目可以用;還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兩個詞語)做題目,下一行是——,第一行是主標題,第二行是副標題。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后感的關鍵。
三、要密切聯系實際,這是讀后感的重要內容。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五、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六、要審清題目。
在寫作時,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七、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系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
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后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
八、寫讀后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后,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
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
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
九、要符合情理、寫出真情實感。
寫讀后感的注意事項①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
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
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
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④禁止寫成流水賬!編輯本段要寫關于學習的讀后感應該讀什么有感(1)引——圍繞感點 引述材料。
簡述原文有關內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要簡練,而且要把重點寫出來。
(3)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
亮明基本觀點。
在引出“讀”的內容后,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
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
要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
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
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
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
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采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4) 聯——聯系實際,縱橫拓展。
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
寫讀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
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于膚淺。
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后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
聯,就是要緊密聯系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系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系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
既可以從大處著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
當然在聯系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
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5)結——總結全文,升華感點。
“讀”的內容不放松。
以上五點是寫讀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于靈活掌握。
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
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一、先要重視感感要多 讀要少,要善于靈活掌握。
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
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二、?重視讀在讀與感的關系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結果。
必須先讀而后感,不讀則無感。
因此,要寫讀后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準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
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蒙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鉆;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
四、敘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復述原文一篇讀后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
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
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初中作文課中,除了寫讀后感外,老師還會要求同學們在看完一部電影,電視片或參完某一展覽后寫觀后感,觀后感的寫法與讀后感是一樣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簡述所觀的內容,然后引出觀點,展開論述就可以了。
五、寫景、物的讀后感應該怎樣寫(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
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
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并為后文的議論作好鋪墊。
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
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
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
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
“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
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采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
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
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
一篇好的讀后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
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于聯系實際。
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
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后脫節。
以上四點是寫讀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
(5)簡要地說明原文有關內容,重寫有感,不要重點介紹,偏離主題。
成語:羊羔跪乳、烏鴉反哺 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諺語: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知遇之恩永生不望 格言:蜜蜂從花中啜蜜,離開時營營的道謝。
浮夸的蝴蝶卻相信花是應該向他道謝的。
—— 泰戈爾 每一種恩惠都有一枚倒鉤,它將鉤住吞食那份恩惠的嘴巴,施恩者想把他拖到哪里就得到那里—— 堂恩 故事:
成:感恩戴德;感恩圖報;寸草。
諺語:善有善報;滴水之恩,相報。
詩句:誰言寸,報得三春暉。
結草銜環可憐天下父母心烏鴉反哺,羔羊跪乳滴水之恩,涌泉相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卅二年風雨浪澆,雨霽云消,心事如潮。
念慈母半世辛勞,跪乳羊羔,還報今朝。
孔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故事:作為新中國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不忘恩師的故事,更是給我們留下美談,做出榜樣。
我們應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寫好歷史的續篇,這樣才無愧于辛勤培養我們的老師,無愧于我們的偉大時代。
毛澤東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卻始終尊敬自己的老師。
1959年,毛澤東回到了闊別32年的故鄉——韶山,請韶山的老人們吃飯。
毛澤東親自把老師讓在首席,向他敬酒,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敬意。
毛澤東青年時代聽過徐特立先生的課。
當徐特立60壽辰時,他特意寫信向徐老祝賀。
信中說:“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二——愛國愛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這是明清之際愛國學者顧炎武的名言。
愛國主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會有不同的理解和實踐,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愛國愛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
只要我們光大和發揚這一優秀的民族傳統,團結一致,眾志成城,就會使我們的國家更加強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林則徐禁煙林則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
他任湖廣總督期間,由于清政府腐敗,英國強盜把一種叫鴉片的毒品,源源不斷的偷運進中國,毒害中國百姓。
林則徐面對這一切,十分焦急。
他多次向皇帝上書,陳述鴉片的危害。
道光皇帝接受了林則徐的建議,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負責禁煙。
1839年3月,林則徐來到廣州,禁煙運動迅速展開。
6月3日,人們把繳獲的鴉片全部投進硝煙池。
頃刻間,鴉片全部銷毀。
林則徐為國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
虎門硝煙的壯舉,給英國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揭開了中國人民反帝斗爭的第一頁。
誠信1.修辭立其誠。
——《周易乾文言》言語應該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
2.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莊子魚父》 3.失信不立。
——《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4.輕諾必寡信。
——《老子》第63章 輕易向別人承諾的人一定很少講信用。
5.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論語學而》 6.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論語學而》 7.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論語為政》可:可以立身處世。
8.民無信不立。
——《論語顏淵》 9.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子路》果:果斷 10.一諾千金。
——《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改 過 11.見善則遷(學習),有過則改。
——《周易益象》 12.人孰無過
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宣公二年》 13.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舊唐書魏征列傳》 14.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白居易《與元九書》 15.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卷一》 16.不貴于無過,而貴于能改過。
——王守仁《改過》 17.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
——《增廣賢文》 敬 親 18.事父母,能竭其力。
——《論語學而》 19.父慈而教。
——《左傳昭公二十六年》 20.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
——《孝經天子》 21.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游子吟》 22.夫婦和而后家道成。
——《幼學瓊林夫婦》 23.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
——《孟子離婁上》 24.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漢書宋弘列傳》 好 學 25.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論語學而》 2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 27.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述而》 28.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 29.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論語子張》:廣博地學習以堅定自己的意志,懇切的提問并且聯系實際進行思考。
30.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
——《孟子離婁下》 31.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孟子盡心下》 32.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禮記中庸》 3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述而》 3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里仁》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禮記》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莊子》輕諾必寡信。
《老子》民無信不立。
《論語》(應該是這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朝聞道夕死可以;其實《論語》基本規定了中國的傳統美德。
這本書是一本很有教育意義的書,書中每條格言都有譯文,出處及解釋。
對于我們中學生來說這本書是一本很有價值的書,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里面的格言,每一條格言都蘊含著不同的道理,而我們需要知道這些道理,為我們未來的人生做準備。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haoju/33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