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時的宰牲是伊斯蘭教兩大節日之一(穆斯林、回族)[1]。
又稱宰牲節(‘Id al-Adha),與開齋節并稱為伊斯蘭教的兩大節日。
是阿拉伯語“爾一德·艾多哈”的意譯,亦稱(‘Id al-Qurban)。
“古爾邦”意為“獻祭”、“獻牲”,為朝覲功課的主要儀式之一。
起源 時間是12月10日,即朝覲期的最后一天。
古爾邦節的宰牲,起源于關于古代先知的故事。
獨尊安拉并無比忠誠,他常以大量牛、羊、駱駝作為犧牲獻禮,人們對他無私的虔誠行為大惑不解。
當眾鄭重表示,倘若安拉降示命令,即使以愛子伊斯瑪儀做犧牲,他也決不痛惜。
安拉為了考驗易卜拉欣的忠誠,幾次在夢境中默示他履行諾言。
于是他先向愛子伊斯瑪儀說明原委,并帶他去麥加城米納山谷,準備宰愛子以示對安拉忠誠。
途中,惡魔易卜劣廝幾次出現,教唆伊斯瑪儀抗命和逃走,伊斯瑪儀拒絕魔鬼的誘惑,憤怒地抓起石塊擊向惡魔,最后順從地躺在地上,遵從主命和其父的善舉。
正當易卜拉欣舉刀時,天使吉卜利勒奉安拉之命降臨,送來一只黑頭羝羊以代替犧牲。
安拉并默示:“‘易卜拉欣啊
你確已證實那個夢了。
’我必定要這樣報酬行善的人們。
這確是明顯的考驗。
”(37:104~106)。
為紀念這一事件和感謝真主,繼承了這一傳統,列為朝覲功課禮儀之一。
教法規定;凡經濟條件寬裕的穆斯林,每年都要奉行宰牲禮儀。
朝覲者在12月10日舉行宰牲,其他各地的穆斯林自10~12日,期限為3天。
超逾期限,宰牲無效。
穆罕默德在麥加傳播伊斯蘭教時,真主降示:“我確已賜你多福,故你應當為你的主而禮拜,并宰犧牲”(108:1~2)。
穆罕默德順主命,效發易卜拉欣宰牲獻祭,于2年(633)12月10日定制會禮,即今宰牲節。
宰牲與朝覲同義,目的為求接近真主。
編輯本段節日時段 古爾邦節是宗教節日,在十二月十日。
伊斯蘭教使用的歷法,分太陽歷和太陰歷,太陽歷用于農耕,或者366天,與公歷基本相同。
太陰歷用于教事,一年354天或者355天,跟四季的輪回總相差十來天。
入主麥地那的第二天(公元622年7月16日)為伊斯蘭教歷的元年元旦。
由于古爾邦節與肉孜節的日期與公歷之間的差異,使這些年節有時候是在冬天,有時候卻又是夏天。
季節不同,節慶的色彩也不同,這就使得年節也異常的多彩。
編輯本段節日習俗 古爾邦節時的小吃又叫宰牲節、古爾邦節、爾德節等,是全世界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的共同節日。
古爾邦節在阿拉伯語中稱作“爾一德·古爾邦”,也稱“爾一德·艾多哈”。
“爾一德”的意思是節日,“古爾邦”和“艾多哈”都含有“宰牲、獻牲”之意。
因此通常把這一節日的名稱漢譯為“宰牲節”,即宰牲獻祭的節日。
在我國新疆的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等民族將其音譯為“庫爾班節”。
古爾邦節的時間定在伊斯蘭教歷的十二月十日。
過節前,家家戶戶都把房舍打掃得干干凈凈,忙著精制節日糕點。
節日清晨,穆斯林要沐浴熏香,嚴整衣冠,到清真寺去參加會禮。
新疆的維吾爾族在古爾邦節時,無論是城市或農村的廣場上都要舉行盛大的麥西來甫歌舞集會。
廣場四周另有一番景象:色彩繽紛的傘棚、布棚、布帳、夾板房內,鋪設著各式各樣的木桌、板車、地毯、毛毯、方巾,上面備有花式繁多的食品小吃。
在新疆的哈薩克、柯爾克孜、塔吉克、烏孜別克等民族,節日期間還舉行叼羊、賽馬、摔跤等比賽活動。
編輯本段節日儀式 古爾邦節時準備的食品宰牲節主要儀式有: (1)會禮。
會聚于中心寺或郊野,舉行盛大的會禮儀式和慶?;顒?。
世界各地穆斯林,每年逢此日,戒食半日,俟會禮后進食。
(2)朝覲者于12月10日晨射石并舉行會禮后,在麥加附近的米納山谷宰牲。
各地穆斯林于節日前備牲,所宰之牲必須健壯,牲為駱駝、牛、羊3種,大戶用駝,中戶用牛,小戶用羊,無力宰牲者免。
羊為1人1只,牛為7人1頭,駝同于牛。
宰牲肉分為三份,一份留為自用,一份饋贈親友,1份施散窮人。
宰牲時必須高念“泰克比爾”(Takbir,即真主至大),宰牲方為有效。
教法定為“穆斯泰哈卜”(Mustahabb,即可嘉圣行)。
中國新疆地區突厥語系及其他語種的各族穆斯林特別重視此節日。
是日皆盛裝參加會禮,宰牲宴請親友、賓客,并與前來祝賀節日的其他各族人民一起,舉行豐富多彩的文藝聯歡,歡慶歌舞延續數日,故稱為“大爾德”(a1-‘Id al-kabir,即大節日)。
通用漢語的穆斯林,是日盛裝赴寺會禮,家中薰香,有條件者宰牲宴請親友,游墳誦經,緬懷先人。
有的地區穆斯林還于節日前齋戒10日,與萊麥丹月30天齋相比,少其2/3,故有“小爾德”(al-'Id al-Saghir,即小節日)之稱。
這一節日,已成為中國信仰伊斯蘭教的10個少數民族的傳統民族節日。
編輯本段節日內容 古爾邦節準備臨近古爾邦節的時候,家家戶戶的主婦就忙碌起來了,她們要制作大量的油炸馓子和各種精美點心,為節日期間來家里賀節的親朋好友和遠方的來客準備好充足的美食。
盛大的節日也是主婦們的手藝與持家德行的大展示和大競賽。
古爾邦為阿拉伯語,意為“犧牲”、“獻牲”,故回族學者將古爾邦節意譯為宰性節,也有譯為“忠孝節”的。
該節起源于一個伊斯蘭教故事:真主為了考驗先知伊卜拉欣的忠誠,在夜里降夢給伊卜拉欣,叫伊卜拉欣宰殺自己的兒子獻祭。
伊卜拉欣毫不猶豫地照辦了。
在他要用刀子害斷親生兒子伊斯瑪儀的喉管時,真主便派使者用一只黑頭綿羊替代了伊斯瑪儀。
因為有此淵源,在過古爾邦節的時候每戶穆斯林都得至少宰殺一只羊,有的還宰牛、駱駝、馬(薩克族與柯爾克孜族)。
但是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現在的城市穆斯林只好在市場上購買宰殺好的牛羊肉了。
古爾邦節期間大家都要相互串門賀節,每到一戶,主人必會為客人端上來一盤清燉大塊羊肉,而客人即吃得再飽,也得嘗嘗主人家的羊肉。
親朋好友相聚,視歌舞為飯食的新疆各民族人民,就會彈起琴,唱起歌,跳起舞,到處是一派歡樂的景象。
大聚禮之后,各家各戶都要到墓地去祈禱,懷念并祝福死去的親人。
古爾邦節這一天清晨的禮拜,是一年中規模最大的一次禮拜,所有的成年男人都得去當地的禮拜寺參加聚禮,場面蔚為壯觀。
最著名的有喀什艾提尕爾清真大寺前的大聚禮,聚禮之后,樂師們登上艾提尕爾清真大寺的門頂,敲起納格拉(鐵殼鼓),吹起蘇奈依(嗩吶),大寺前廣場上的男子們就跳起了熱情奔放的薩滿舞。
編輯本段民間傳說 古爾邦節起源于一個伊斯蘭教故事:真主為了考驗先知伊卜拉欣的忠誠,在夜里降夢給伊卜拉欣,叫伊卜拉欣宰殺自己的兒子獻祭。
伊卜拉欣毫不猶豫地照辦了。
在他要用刀子割斷親生兒子伊斯瑪儀的喉管時,真主便派使者用一只黑頭綿羊替代了伊斯瑪儀。
因為有此淵源,在過古爾邦節的時候每戶穆斯林都得至少宰殺一只羊,有的還宰牛、駱駝、馬,哈薩克族與柯爾克孜族,家里實在太窮的也得宰殺一只雞。
但是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現在的城市穆斯林只好在市場上購買宰殺好的牛羊肉了。
編輯本段節日其他伊斯蘭教使用的歷法 伊斯蘭教使用的歷法,分太陽歷和太陰歷,太陽歷用于農耕,或者366天,與公歷基本相同。
太陰歷用于教事,一年354天或者355天,跟四季的輪回總相差十來天。
入主麥地那的第二天(公元622年7月16日)為伊斯蘭教歷的元年元旦,古爾邦節是宗教節日,在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肉孜節在齋月結束后的第二天、古爾邦節前七十天。
由于古爾邦節與肉孜節的日期與公歷之間的差異,使這些年節有時候是在冬天,有時候卻又是夏天。
季節不同,節慶的色彩也不同,這就使得年節也異常的多彩。
習俗 維族古爾邦節習俗 古爾邦是阿拉伯語的音譯,意為“宰牲”或“血祭”。
古爾邦節前,人們要做各種準備特別是作為“獻牲”的牲畜要預先買好。
節日的早晨,人們進行沐浴全身的“大凈”,然后盛裝到清真寺參加聚禮。
聚禮之后,人們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殺牲血祭。
至于是宰牛殺羊還是殺雞殺鵝,這由各家的經濟實力來決定。
通常人們把血祭的牲畜宰好、把大塊大塊的連骨肉燉到鍋里之后男子們才開始互相拜節,婦女們則留在家里燉肉和擺上節日食品,燒茶等,準備迎接客人。
節日的第一天,首先給在近期內發生過喪葬等家難的鄉親拜節,表示慰問,其次是給夫妻雙方的長輩拜節,再次,就是給近鄰和長者拜節。
在這種禮節性的拜節活動中,除了給夫妻雙方的老人拜節是夫妻同去之外,其他的拜節活動往往是三五成群,男女分開進行。
在維吾爾民間禮俗中,一般是不允許男女混雜的。
這之后,才是同輩的親朋好友之間的拜節。
大家除了互相道賀,彼此問候之外,還要共餐痛飲,吹拉彈唱一起娛樂。
維吾爾民間的拜節是維吾爾人增強社會聯系,嚴守這一準則的重要組成部分。
回族古爾邦節習俗 “古爾邦”,阿拉伯語音譯“爾德·古爾邦”、“爾德·阿祖哈”,意為“犧牲”、“獻身”,故亦稱“宰牲節”、“獻牲節”、“忠孝節”、“爾德節”。
寧夏南部山區等地的回族稱為“大爾德”,云南等地的回族稱為“小爾德”,是伊斯蘭教三大節日之一,一般在開齋節過后七十天舉行。
這個節日屬于功課的儀式范圍。
伊斯蘭教規定,教歷每年12月上旬,穆斯林去麥加朝圣,朝覲的最后一天,開始舉行慶?;顒?。
回族為什么要宰牲過古爾邦節呢
相傳,伊斯蘭教的古代先知之一——易卜拉欣夜間夢見安拉命他宰殺愛子伊斯瑪儀獻祭,考驗他對安拉的虔誠。
易卜拉欣把刀磨得閃閃發光,非常鋒利。
當伊斯瑪儀側臥后,他把刀架在兒子的喉頭上。
這時他傷心痛哭,淚如溪流。
第一刀下去只在兒子的脖子上留下了一個白印印,第二刀下去刮破了一點皮。
伊斯瑪儀說:“我的父啊,你把我翻個身,讓我匍匐而臥,這樣你就下決心吧,順從真主的命令。
” 易卜拉欣聽了兒子的勸言,把他翻了個身,然后解下刀子使勁宰時,真主受感動,派天仙吉卜熱依勒背來一只黑頭羝羊作為祭獻,代替了伊斯瑪儀。
這時易卜拉欣拿起刀子,按住羊的喉頭一宰,羊便倒了。
從那以后,穆罕默德就把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規定為宰牲節,這就是傳說的“古爾邦”的來歷。
我國回族人民的古爾邦節,就是根據這一宗教來歷內容,長期發展演變的一種傳統的民族節日:有多重復合的內容,已與單純的宗教節日有了很大的區別,而且主要內容已不再是宗教內容。
現在我國回族人民不論信教與不信教,都按照各地不同的習慣,歡度古爾邦節。
規模一般較大,多以村、鄉、鎮、巷等為單位進行,有的地方按照傳統習慣要過三天,有的地方只過一天。
節前打掃室內外衛生。
家庭院落、大街小巷都打掃得干干凈凈,東西堆放得井然有序。
家家戶戶在節前都要炸油香、馓子、花花等。
孩子們換上節日的服裝,歡樂地奔跳。
節日拂曉,沐浴凈身,燃香,換上整潔的衣服赴清真寺參加會禮。
回族當中流傳著一句俗語叫做:“當不了月回回,總得當個年回回。
”這話的意思是,無論多忙,這一年一度的會禮和慶?;顒右獏⒓?。
即使你不懂回族的風俗習慣,那么,你也得隨俗。
古爾邦節的會禮和開齋節一樣,非常隆重。
大家歡聚一堂,由阿訇帶領全體回民向西鞠躬、叩拜。
如果在一個大的鄉鎮舉行,可謂人山人海,多而不亂。
在聚禮中,大家要回憶這一年當中做過哪些錯事,犯過哪些罪行,阿訇要宣講“瓦爾茲”,即教義和需要大家遵守的事等,最后大家互道“色倆目”問好。
會禮結束后,還要舉行一個隆重的典禮,這就是節日里,除了炸油香、馓子、會禮外,還要宰牛、羊、駱駝。
一般經濟條件較好的,每人要宰一只羊,七人合宰一頭?;蛞环羼橊?。
宰牲時還有許多講究,不允許宰不滿兩歲的小羊羔和不滿三歲的小牛犢、駱駝,不宰眼瞎、腿瘸、缺耳、少尾的牲畜,要挑選體壯健美的宰。
所宰的肉要分成三份:一份自食,一份送親友鄰居,一份濟貧施舍。
我國穆斯林在齋月吃肉、在古爾邦節宰牲的這種習俗,過去是普通中國人所詫異的,而對有正確認識的唐人杜環在中,特別點出這兩件事,說是“食肉作齋,以殺牲為功德”。
宰牲典禮舉行后,家家戶戶又開始熱鬧起來,老人們一邊煮肉,一邊給孩子吩咐:吃完肉,骨頭不能扔給狗嚼,要用黃土覆蓋。
這在古爾邦節是一種講究。
肉煮熟后,要削成片子,搭成份子;羊下水要燴成菜。
而后訪親問友,饋贈油香、菜,相互登門賀節。
有的還要請阿訇到家念經,吃油香,同時,還要去游墳,緬懷先人。
這種慶賀節日的形式多種多樣,各地互有異同。
有些地方除了參加聚禮和訪親問友外,還組織各種文娛體育活動。
新疆地區的回民在古爾邦節,無論男女,喜歡組織各種游藝活動,歡天喜地,格外熱鬧。
新疆農村一般還舉行叼羊、對唱等活動,對唱時,觸景生情,即興創作,特別愛唱《花兒與少年》等歌曲。
甘肅、寧夏、青海等地的回族青年,在節日里唱“花兒”。
各地伊斯蘭教協會在古爾邦節,一般都要舉行招待會,邀請回族知名人士、阿訇等人參加。
我國人民政府還明文規定,古爾邦節給回民放假一天,并給城鎮戶增供羊肉、香油、優粉等,予以特殊照顧。
黨和政府的各級領導人還和回族群眾一起參加節日慶?;顒?,暢敘情誼,祝賀回族節日幸福、快樂,增進了民族團結,給回族的傳統節日增添了新的內容,賦予了新的意義。
編輯本段節日導游節日 維吾爾族有不少節日,其中最隆重的,當數伊斯蘭傳統節日古爾邦節了。
古爾邦節是一個典型的宗教節日,但勤勞勇敢的新疆喀什人卻為它賦予了更多的內容,使這個肅穆的節日更加充滿輕松和感情的色彩。
到巴扎去 古爾邦節的前兩天,是大大小小的巴扎一年中最興盛的時候。
喀什的東門巴扎每天的客流量能達到十余萬人。
頭巾、花帽、器皿和羯羊,都是人們采購的對象。
尤其是維吾爾族的姑娘們,幾乎個個都是“香妃”,身上不知涂撒了什么香料,走過你的面前總能帶來一陣幽香,久久不散。
她們嬉笑著,拿著賣帽人的鏡子,試戴新款的紫羔皮帽或者銀狐皮帽,或者選一條艷麗的紗巾,系在發間。
主婦們最關心的是家里節日要用的盤盤盞盞。
去年買的瓷器已經過時了,你瞧,今年新上市的玻璃器皿多么晶瑩剔透,像水晶一樣高貴迷人,家里準備了幾十樣干鮮果品、糕點小吃,要是拿玻璃盞盛上,該多誘人
和以往的古爾邦節不一樣的是,從不進維吾爾民居的西式糕點也成了主婦們的首選。
過去每逢古爾邦節,主婦們都得忙上好幾天,和面炸馓子、烤油馕,里面要兌上牛奶、雞蛋和蜂蜜。
馓子上要撒上方塊糖碾成的糖粉,這才能算上是招待客人的好食品。
現在可不一樣了,巴扎上有烤好的油馕,還有花色各異、招人喜愛的西餅、糖糕,一樣稱一點拿回家去,可以擺上十幾個碟子,又體面又好吃,也省了主婦的許多麻煩。
孩子們則趁著節日的喜氣,纏著阿娜(媽媽)給他們買一碗可口的酸辣涼粉或冒著熱氣的羊雜碎。
維吾爾人總是愛美,賣的小吃也很有藝術色彩,鮮紅的辣椒和翠綠的香菜,把整個古爾邦節映得熱鬧亮麗。
艾提尕的歡樂 天還沒有亮,月亮剛斜到天邊,艾提尕清真寺的頂樓就傳來了阿訇悠長的呼喚,穆斯林們疾步走出了家門。
一時間,喀什的大街小巷涌滿了人流。
他們像潮水一樣涌向艾提尕清真寺,涌向這個在全世界伊斯蘭國家有著深遠影響的古老的宗教圣地。
祈禱完畢后,清真寺門樓的平臺上驟然響起了鼓聲和嗩吶聲,格拉納鼓是清脆而響亮的,和著嗩吶的長腔,把古爾邦節的舞曲演奏得明快而矯健。
人群激動起來,即使是百歲老人,也動作蒼勁地跳起了薩瑪舞。
這種舞蹈是暢快淋漓的,那是男性的、雄壯的舞蹈,往往能夠持續兩三天。
這種數萬人齊舞的壯觀景象,總能讓來喀什旅游的人嘆為觀止,并深切感受到那種源于心底的快樂。
小巷深深 作完禮拜,小巷的家家戶戶都開始準備殺羊了,男人們拿著鋒利的“皮恰克”(匕首)準確而熟練地刺進羊喉,然后剝皮去內臟,一整套程序只需20多分鐘。
大塊大塊切好的羊肉就能放進鍋里煮了。
客廳里的地毯上早已擺好了各色各樣的食品,主人們和親友一邊喝著藥茶,一邊吃著馓子和蜜棗,耐心地等著羊肉煮好。
維吾爾人的屋子里溫暖如春,鐵爐子的熱氣裹著煮羊肉的香味飄散在屋子的每一個角落。
在等待的閑暇里,主人拿出熱瓦莆、手鼓和卡龍琴,即興演奏一段木卡姆,唱幾曲維吾爾族民歌。
維吾爾人不僅生來就是舞蹈家,而且個個都是歌唱家,那渾厚的歌聲帶著濃郁的風情繚繞在小巷的上空,引得鴿子都斂起翅膀,在對面的屋頂踱步,傾聽優美的歌聲。
女人們是閑不住的,她們邀上三兩女伴,一起走過古老的街巷去走親訪友,一起談論往事、丈夫和孩子。
沒了。
隨著端午節的漸漸臨近,商場、超市里已擺滿琳瑯滿目的各色粽子,預示著節日的臨近。
大街小巷仿佛充滿了粽子的香味,空氣都帶著淡淡的粽香,忙的都有些遺忘了,又是端午了啊!父親住院有半個月了,幾日來都是在忙忙碌碌中渡過的,送孩子、上醫院、做飯,幾乎天天如此,如果不是看到超市里的各色粽子,幾乎忘卻了端午節的來臨。
父親在家的時節,此時家里早已是粽香滿屋,孩子們歡歌笑語的嬉鬧著,等待那美味的粽子在滾燙鍋里翻騰個夠了以后,拿到桌上的那一刻。
拿起熱氣騰騰的粽子,迫不及待的扯下包裹在粽衣上的絲線,剝除掉美味最后的保護,沾上甜甜的白糖,小心翼翼的塞入嘴中,呼出一口熱騰騰的蒸汽,閉上眼睛,品味著那濃濃的粽香從嘴里一路向下,直到全身被粽香包裹,真是一個美呀!父親一直說我手笨,怎么也學不會包粽子,試過許多次,一直不得要領,如今,父親不在家中,只有靠母親一人了。
抽時間回家了一趟,說是幫母親包粽子,其實,也就是打一個下手,自己實際也幫不了多少的忙。
拿起放著的竹葉,看著母親熟練的擺動著,不一會,一個完美的粽子就成型了,可我擺弄了半天,不是包不緊,就是包不住,母親看不過去了,及時喝止了我,把我趕到了一邊,只好坐到一邊看著母親包了。
母親的白發又增多了!這一陣由于父親生病,母親益發的操心,白發愈發多了起來!如今我家端午節倒是講究不多,無非是包個粽子,家門口插上幾株艾葉而已,完全不如家鄉那樣了。
家鄉的端午節端是熱鬧不凡,龍舟、懸掛菖蒲、艾草,飲用雄黃酒,吃咸蛋、粽子等等不一而足。
唉,好久沒有回家鄉了!看著母親包完粽子,煮在鍋里,才匆匆而去。
傍晚時分,砰砰的敲門聲響起,打開門一看,原來是父親,手里提著一兜的粽子,往家里一放,沒說幾句話就走了,看著那兜粽子,只覺得兩眼發酸,眼淚幾乎奪眶而出,久久無法平靜。
那一個個的粽子,就是濃濃的愛意!濃濃的深情!那一顆顆的米粒、一個個的蜜棗就是一顆顆跳動心,一片片不舍的情啊!悠悠端午節,濃濃粽香情!端午節_端午節作文600字篇二今年的端午節,我們一家算是過得比較傳統了。
早上六點多起床,四口手拉手直奔城南路早市,那里有我們想要買的艾葉和香囊。
在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我們搜尋著賣艾葉的小販,孩子們則到處尋找著他們盼望的香囊。
隔著來往不停的人群,一股端午節香囊特有的香味飄入我的鼻孔。
順著香味尋來,只見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站在掛滿各種各樣香囊的三輪車旁邊認真地編制著一個繡球香囊。
站在車的另一旁招呼生意的大概是她的女兒,正在給買香囊的顧客介紹著款式不同、做工精細的香囊,夸著老太太的手藝,夸著香囊里所裝香料的純正天然。
尤其是那精美的十二生肖香囊、夸張可笑的扳腳娃娃香囊,讓人拿在手里就不忍放下。
聞一聞,是那種純正的草藥香。
阿福一眼相中了一個紅黃相間、做工非常精致的繡球香囊,抓在手里不撒手;雪兒則在選擇十二生肖香囊時,到底選擇大龍還是乖巧的兔而犯愁(她總是說自己屬兔尾巴龍頭),兩個都那么可愛,都不舍得放棄。
最后,我給孩子們買了繡球和兔兔香囊掛上脖子,再給每人一根漂亮的五色線綁在手上,總算讓孩子們心滿意足。
那邊,老公也拿著一把新鮮的艾葉向我們這邊走來。
艾葉、香囊都買齊了,就差去吃糥糥的粽子和香脆的麻葉了。
呵呵,我小時候過端午的時候可都是父母親手做的這些好吃的好玩的呢!我們來到一家小有名氣的小吃店,門口的大桶里放滿了煮好的、飄著新鮮粽香的粽子,案子上堆著高高的炸好麻葉和糖糕,顧客們排著長長的隊,有的買著帶回家吃,有的就在小店里吃。
我們就在小店里找了一張桌子坐下,迫不及待地剝開新鮮的粽葉開始品嘗又糯又甜的粽子。
吃完粽子,我們出發去鄭東如意湖游玩。
巧的是,這里正在舉行龍舟賽。
老公帶著孩子觀看了熱鬧的比賽,又和孩子們討論了端午節的來歷、習俗,聊起了屈原的《離騷》,以及我們小時候怎樣過端午節,孩子們興奮極了,對我們小時候的事情特別好奇。
孩子們戴著香囊和五色線,和父母在一起說笑玩鬧,看他們開心的樣子,真的好幸福好滿足。
其實,我們陪伴孩子時,我們也同樣好幸福好滿足。
今年的端午節,我們在傳統的幸福中度過。
500字左右
回族的開齋節 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來了我們回族最盛大的節日——開齋節。
開齋節要過三天,第一天天剛蒙蒙亮,家家戶戶就熱鬧起來了。
首先開始打掃衛生,將屋里屋外收拾得一干二凈,今年我家的這項工作由我和姐姐負責。
對了,不僅要將家里收拾干凈,還要收拾自己呢
那就是洗大凈——我們回族人特殊的洗藻方式。
八點左右,穿戴一新的回族男人們便一齊向清真寺走去,女人們則留在家里炸油香、馓子、花花等。
我也趕去湊熱鬧,清真寺大廳外已經人山人海,人們聚在一起談天說地,互相問好,好不熱鬧。
我正在東張西望尋找我的伙伴們時,阿訇(伊斯蘭教稱主持清真寺教務和講授經典的人)宣布會禮開始了。
于是所有的人都脫下鞋子,有秩序地進入大廳,跪在隨身帶來的氈毯上,一起向圣地麥加古寺克爾白方向叩拜。
禮拜后,我們一起向阿訇道安,接著大家互說“色倆目”問候。
會禮結束后,我們便在阿訇的帶領下集體游墳掃墓,為逝者祈禱,像漢族在**時上墳祭祖一樣。
這一切結束后,人們便開始恭賀節日,串親訪友。
家家戶戶都準備了豐盛的民族大餐。
如果有客人來,熱情好客的主人首先會端上精心準備的干果盤:撒子、花花、水果……少則五、六盤,多達十來盤,然后是羊肉、牛肉、雞肉、魚肉等,在這些各種各樣的美味佳肴中,有一道菜是少不了的,那就是“燴菜”,即用蘿卜、粉條、牛肉燴成的一種菜,這也是最受我們回族人歡迎的一道菜。
每逢回族的各種節日,這道菜都是不可缺少的。
客人走時,主人還會奉送自家炸的各種民族食品,以示祝賀。
我們從姥姥家回來時就拎了一大袋。
在開齋節期間,有些家庭也會為成年子女舉行婚禮,以圖吉利,這就更為節日增添了幾份喜氣。
開齋節,我忘不了的節日,我盼望著,急切地盼望著下一個開齋節的到來。
我家是穆斯林,信奉伊斯蘭教。
通俗一點兒說,是回族,信仰真主。
回族有一個小孩子特別喜歡的節日——開齋節。
為什么小孩子特別喜歡呢
因為到了那一天,可以吃到“油香”和“銀錠子”。
油香是一種外脆里軟的餅子,外表黃澄澄的,里面松軟細膩還帶著點甜味,像人們常在街上吃的糖糕。
銀錠子則是一種三角形的小包子,餡各種各樣,有牛肉拌粉條的,也有芝麻拌糖的,等等。
這些都是用菜籽油炸的,炸得外殼焦黃,吃的時候再配上牛肉湯或羊肉湯,可真是美味啊
你要是吃到,保管讓你撐破肚皮還想吃。
開齋節類似漢族人的清明節,但又有它的獨特之處。
開齋節日期不固定,以農歷十二個月為一輪。
如有閏月則往前趕一個月,具體日期是農歷初三。
這一天,我們要祭祀祖先。
在節日前夕,我們要去墓地,像漢族在清明節時上墳祭祖一樣。
來到墳地先給祖墳培土,培完土,雙手合并成揖,向祖墳三鞠躬,然后跪在墳前,聽阿訇(伊斯蘭教稱主持清真寺教務和講授經典的人)誦經。
誦完經后,手指并攏,掌心向上,往臉上一抹,褥告禮儀完畢。
開齋節期間,小孩還要跟大人一起到清真寺里做禮拜。
大人們在廳外可以一起談天說地,快樂暢談。
開始后,所有人都要脫下鞋子,有秩序地進入大廳,聽阿訇講經。
開齋節,讓我學到了穆斯林人的善良、虔誠和寬容,懂得了穆斯林人的團結、好客、熱情,體會到了穆斯林人的守信譽,守禮儀,守傳統。
通過言傳身教,子孫相續,穆斯林的優良傳統到今天仍傳承得很好。
開齋節,我忘不了的節日。
紅樓夢美食炸鵪鶉 杏仁茶 野雞崽子湯 豆腐皮包子 火腿鮮筍湯 建蓮紅棗湯 雞髓筍 茄鲞 火腿燉肘子 胭脂鵝脯 牛奶茯苓霜 野雞瓜子 風腌果子貍 冰糖粳米粥 紅稻米粥 藕粉桂花糖糕 潔粉梅片雪花洋糖 酒釀清蒸鴨子 綠畦香稻粳米飯 板栗燒野雞 內造瓜仁油松瓤月餅 烤鹿肉 菱粉糕 雞油卷兒 螃蟹餃子 糟鵝掌鴨信 奶油松瓤卷酥 冰糖燕窩粥 鴨子肉粥 棗泥山藥糕 法制紫姜 木樨清露 蝦丸雞皮湯 油鹽炒枸杞芽兒 糟香鵪鶉 茄子干 籠蒸螃蟹 糖蒸酥酪 河西羊羔肉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haoju/33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