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人畫面:你們是我最差的一屆講完這就下課耽誤大分鐘游戲中我在這里放了塔。
你給我解這個陽爾法又是一道送分題上次我就是在黑板這塊位置講的這題奇變偶不變,符號看象阻桃釁:你看你。
剛開學的時候是鉆三,現在怎么成就是白銀了呢你看著我看什么。
來。
你上來把這題解了你數學體育老師教的吧?彩蛋跟劉禪: 把你爸給我叫過來跟劉備: 你看看你孩子這次考的這個分數,再這樣以后上不上得了高中都不一定跟周瑜: 周老師,這次我們班數學平均分又比你們班 高啊跟趙云: 趙老師啊,你這節體育課不行就讓給我吧。
王者榮耀的皮膚出得很多啊,除了新皮膚之外有一個星元皮膚也式出現了,那就是諸葛亮黃金分割率的星元皮膚,這個英雄擁有的人很多,這次應該也會有不少人入手吧。
感覺這款皮膚就是讓諸葛亮從一個數學老師變成了各科老師,不同的衣服和書籍頭發看上去也是差別蠻大的,很多星元皮膚配件也有自己的特效。
黑色衣服的諸葛亮技能感覺色調要暗很多,變成了暗紅色,然后身邊被動也是暗紅色的了,你覺得這樣的諸葛亮適合教什么學科呢
白色衣服諸葛亮的技能顏色就是粉紅色的了,看上去就很陽光,這樣的諸葛亮感覺就不太像一個教師,而是像鄰家大哥哥一樣了。
還有藍色衣服的諸葛亮,完全就像職場人士,打出去的技能和周圍的被動也變成了天藍色,雖然這些技能只是顏色方面有一定的變化,但也是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和其他皮膚的星元配件相比,諸葛亮的星元配件感覺要多很多,各種配件之間的配合自然也就更多,那么來搭配一個自己喜歡的諸葛亮也就輕松多了,你最喜歡哪種搭配呢
整體來說,諸葛亮的星元皮膚可以說是讓他的造型變得多了起來,加上一些配件還有技能改變的特效,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還是不錯的。
諸葛亮新皮膚黃金分割率能碎片兌換嗎?雖然諸葛亮的新皮膚馬上就要上線,黃金分割率皮膚屬于史詩皮膚,是永久上架的,并沒有限定時間,不過這種新上線的皮膚是不能夠通過碎片兌換的。
黃金分割率怎么獲得?9月10日左右諸葛亮黃金分割率會正式上架,首周購買需要710點券,之后需要888點券購買,目前只有這么一種獲得方法。
諸葛亮的新皮膚很好看,喜歡用這個英雄的玩家建議購買,并且購買劃算。
人工美\\\/自然美 中、西園林從形式上看其差異非常明顯。
西方園林所體現的是人工美,不僅布局對稱、規則、嚴 謹,就連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從而呈現出一種幾何圖案美,從現象上看西方造園主要是立足 于用人工方法改變其自然狀態。
中國園林則完全不同,既不求軸線對稱,也沒有任何規則可循, 相反卻是山環水抱,曲折蜿蜒,不僅花草樹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盡量順應自然而參 差錯落,力求與自然融合,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人化自然\\\/自然擬人化 既然是造園,便離不開自然,但中西方對自然的態度卻很不相同。
西方美學著作中雖也提到自然 美,但這只是美的一種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經過人工的改造,便達不到完美 的境地,也就是說自然美本身并不具備獨立的審美意義。
黑格爾在他的〈〈美學〉〉中曾專門論 述過自然美的缺陷,因為任何自然界的事物都是自在的,沒有自覺的心靈灌注生命和主題的觀念 性的統一于一些差異并立的部分,因而便見不到理想美的特征。
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所以自 然美必然存在缺陷,不可能升華為藝術美。
而園林是人工創造的,他理應按照認得意志加以改 造,才能達到完美的境地。
中國人對自然美的發現和探求所循的是另一種途徑。
中國人主要是尋求自然界中能與人的審美心 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鳴的某些方面。
中國人的自然審美觀的確立大約 可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時代, 特定的歷史條件迫使士大夫階層淡漠政治而邀游山林并寄情山水見,于是便借情作為中介而體 認湖光山色中蘊涵的極其豐富的自然美。
中國園林雖從形式和風格上看屬于自然山水園,但決非 簡單的再現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切領悟自然美的基礎上加以萃取、抽象、概括、典型化。
這種創造卻不違背藹然的天性,恰恰相反,是順應自然并更加深刻的表現自然。
中國人看來審美不是 按人的理念去改變自然,而是強調主客體之間的情感契合點,即暢神。
它可以起到溝通審美主 體和審美客體之間的作用。
從更高的層次上看,還可以通過移情的作用把客體對象人格化。
莊 子提出乘物以游心就是認為物我之間可以相互交融,以致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
因此西方造園 的美學思想人化自然而中國則是自然擬人化。
形式美與意境美 由于對自然美的態度不同,反映在造園藝術上追求便各有側重。
西方造園雖不乏詩意,但刻意追 求的卻是形式美;中國造園雖也重視形式,但傾心追求的卻是意境美。
西方人認為自然美有缺 陷,為了克服這種缺陷而達到完美的境地,必須憑借某種理念去提升自然美,從而達到藝術美的 高度。
也就是一種形式美。
早在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就從數的角度來探求和諧,并提出了 黃金率。
羅馬時期的維特魯威在他的〈〈建筑十書〉〉中也提到了比例、均衡等問題,提出比例 是美的外貌,是組合細部時適度的關系。
文藝復興時的達芬奇、米開朗琪羅等人還通過人體來論 證形式美的法則。
而黑格爾則以抽象形式的外在美為命題,對整齊一律、平衡對稱、符合規 律、和諧等形式美法則作抽象、概括。
于是形式美的法則就有了相當的普遍性。
它不僅支配著建 筑、繪畫、雕刻等視覺藝術,甚至對音樂、詩歌等聽覺藝術也有很大的影響。
因此與建筑有密切 關系的園林更是奉之為金科玉律。
西方園林那種軸線對稱、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幾何圖案構圖, 強烈的韻律節奏感都明顯的體現出對形式美的刻意追求。
中國造園則注重景和情,景自然也屬于物質形態的范疇。
但其衡量的標準則要看能否借它來 觸發人的情思,從而具有詩情畫意般的環境氛圍即意境。
這顯然不同于西方造園追求的形式 美,這種差異主要是因為中國造園的文化背景。
古代中國沒有專門的造園家,自魏晉南北朝以 來,由于文人、畫家的介入使中國造園深受繪畫、詩詞和文學的影響。
而詩和畫都十分注重于意 境的追求,致使中國造園從一開始就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
清人王國維說:境非獨景物也,喜怒 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意境是要 靠悟才能獲取,而悟是一種心智活動,景無情不發,情無景不生。
因此造園的經營要旨就 是追求意境。
一個好的園林,無論是中國或西方的,都必然會令人賞心悅目,但由于側重不同,西方園林給我 們的感覺是悅目,而中國園林則意在賞心。
必然性\\\/偶然性 西方造園遵循形式美的法則,刻意追求幾何圖案美,必然呈現出一種幾何制的關系,諸如軸線對 稱、均衡以及確定的幾何形狀,如直線、正方形、圓、三角形等的廣泛應用。
盡管組合變化可以 多種多樣前變萬化,仍有規律可循。
西方造園既然刻意追求形式美,就不可能違反形式美的法 則,因此園內的各組成要素都不能脫離整體,而必須一某種確定的形狀和大小鑲嵌在某個確定的 部位,于是便顯現出一種符合規律的必然性。
中國造園走的是自然山水遠的路子,所追求的是詩畫一樣的境界。
如果說它也十分注重于造景的 話,那么它的素材、原形、源泉、靈感。
。
。
。
。
。
等就只能到大自然中去發掘。
越是符合自然 天性的東西便越包含豐富的意蘊。
因此中國的造園帶有很大的隨機性和偶然性。
不但布局千變萬 化,整體和局部之間卻沒有嚴格的從屬關系,結構松散,以致沒有什么規律性。
正所謂造園無成 法。
甚至許多景觀卻有意識的藏而不露,曲徑通幽處,禪房草木生,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 花明又一村,峰會路轉,有亭翼然,這都是極富詩意的境界。
中西相比,西方園林以精心設計的圖案構成顯現出他的必然性,而中國園林中許多幽深曲折的景 觀往往出乎意料之外,充滿了偶然性。
明晰\\\/含混 西方園林主從分明,重點突出,各部分關系明確、肯定,邊界和空間范圍一目了然,空間序列段 落分明,給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確的印象。
主要原因是西方園林追求的形式美,遵循形式美的 法則顯示出一種規律性和必然性,而但凡規律性的東西都會給人以清晰的秩序感。
另外西方人擅 長邏輯思維,對事物習慣于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質,這種社會意識形態大大影響了人們的審 美習慣和觀念。
中國造園講究的是含蓄、虛幻、含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人們置身其內有撲溯迷離和 不可窮盡的幻覺,這自然是中國人的審美習慣和觀念使然。
和西方人不同,中國人認識事物多借 助于直接的體認,認為直覺并非是感官的直接反應,而是一種心智活動,一種內在經驗的升華, 不可能用推理的方法求得。
中國園林的造景借鑒詩詞、繪畫,力求含蓄、深沉、虛幻,并借以求 得大中見小,小中見大,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或藏或露,或淺或深,從而把許多全然對立的因 素交織融會,渾然一體,而無明晰可言。
相反,處處使人感到朦朧、含混。
入世\\\/出世 在諸多西方園林著作中,經常提及上帝為亞當、夏娃建造的伊甸園。
〈〈圣經〉〉中所描繪的伊 甸園和中國人所幻想的仙山瓊閣異曲同工。
但隨著歷史的發展西方園林逐漸擺脫了幻想而一步一 步貼近了現實。
法國的古典園林最為明顯了。
王公貴族的園林中經常宴請賓客、開舞會、演戲 劇,從而使園林變成了一個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的露天廣廈,絲毫見不到天國樂園的 超脫塵世的幻覺,一步一步走到世俗中來。
羨慕神仙生活對中國古代的園林有著深遠的影響,秦漢時代的帝王出于對方士的迷信,在營建園 林時,總是要開池筑島,并命名為蓬萊、方丈、瀛洲以象征東海仙山,從此便形成一種一池三 山的模式。
而到了魏晉南北朝,由于殘酷的政治斗爭,使社會動亂分裂,士大夫階層為保全性命 于亂世,多逃避現實、縱欲享樂、邀游名山大川以寄情山水,甚至過者隱居的生活。
這時便滋生 出一種消極的出世思想。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便描繪了一種世外桃源的生活。
這深深影響 到以后的園林。
文人雅士每每官場失意或退隱,便營造宅院,以按貧樂道、與世無爭而怡然自 得。
因此與西方園林相比,中國園林只適合少數人玩賞品位,而不象西方園林可以容納眾多人進 行公共活動。
唯理\\\/重情 中西園林間形成如此大的差異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
這只能從文化背景,特別是哲學、美學思想 上來分析。
造園藝術和其他藝術一樣要受到美學思想的影響,而美學又是在一定 的哲學思想體系 下成長的。
從歷史上看,不論是唯物論還是唯心論都十分強調理性對實踐的認識作用。
公元前六 世紀的畢達哥拉斯學派就試圖從數量的關系上來尋找美的因素,著名的黃金分割最早就是由他 們提出的。
這種美學思想一直頑強的統治了歐洲幾千年之久。
她強調整一、秩序、均衡、對稱、 推崇圓、正方形、直線。
。
。
。
。
。
等。
歐洲幾何圖案形式的園林風格正是這種唯理美學思想 的影響下形成的。
與西方不同,中國古典園林是滋生在中國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中,并深受繪畫、詩詞和文學的影 響。
由于詩人、畫家的直接參與和經營,中國園林從一開始便帶有詩情畫意的濃厚感情色彩。
中 國畫,尤其是山水畫對中國園林的影響最為直接、深刻。
可以說中國園林一直是循者繪畫的脈絡 發展起來的。
中國古代沒有什么造園理論專著,但繪畫理論著作則十分浩瀚。
這些繪畫理論對于 造園起了很多指導作用。
畫論所遵循的原則莫過于外師造化,內發心源。
外師造化是指以自然 山水為創作的楷模,而內發心源則是強調并非科班的抄襲自然山水,而要經過藝術家的主觀感受 以粹取其精華。
除繪畫外,詩詞也對中國造園藝術影響至深。
自古就有詩畫同源之說,詩是無形的畫,畫是有形 的詩。
詩對于造園的影響也是體現在緣情的一面。
中國古代園林多由文人畫家所營造,不免要 反映這些人的氣質和情操。
這些人作為士大夫階層無疑反映著當時社會的哲學和倫理道德觀念。
中國古代哲學儒、道、佛的重情義,尊崇自然、逃避現實和追求清凈無為的思想匯合一起形成 一種文人特有的恬靜淡雅的趣味,浪漫飄逸的風度和樸實無華的氣質和情操,這也就決定了中國 造園的重情的美學思想。
你好
園林綠地的幾種形式園林綠地的形式,可以分為三大類:規則式、自然式和混合式。
一、規則式園林又稱整形式、建筑式、圖案式或幾何式園林。
西方園林,從埃及、希臘、羅馬起到18世紀英國風景式園林產生以前,基本上以規則式園林為主,其中以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臺地建筑式園林和17世紀法國勒諾特平面圖案式園林為代表。
這一類園林,以建筑和建筑式空間布局做為園林風景表現的主要題材。
北京天安門廣場園林、大連斯大林廣場、南京中山陵園林以及北京天壇公園都屬于規則式園林。
規則式園林的特點:1、地形地貌:在平原地區,由不同標高的水平面及緩傾斜的平面組成;在山地及丘陵地,由階梯式的大小不同的水平臺地、傾斜平面及石級組成。
2、水體設計:外形輪廊均為幾何形;多采用整齊式駁岸,園林水景的類型以及整形水池、壁泉、整形瀑布及運河等為主,其中常以噴泉作為水景的主題。
3、建筑布局:園林不僅個體建筑采用中軸對稱均衡的設計,以至建筑群和大規模建筑組群的布局,也采取中軸對稱均衡的手法,以主要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形式的主軸和副軸控制全園。
4、道路廣場:園林中的空曠地和廣場外形輪廓均為幾何形。
封閉性的草坪、廣場空間,以對稱建筑群或規則式林帶、樹墻包圍。
道路均為直線、圻線或幾何曲線組成,構成方格形或環狀放射形,中軸對稱或不對稱的幾何布局。
5、種植設計:園內花卉布置用以圖案為主題的模紋花壇和花境為主,有時布置成大規模的花壇群,樹木配置以行列式和對稱式為主,并運用大量的綠籬、綠墻以區劃和組織空間。
樹木整形修剪以模擬建筑體形和動物形態為主,如綠柱、綠塔、綠門、綠亭和用常綠樹修剪而成的鳥獸等。
6、園林其它景物:除建筑、花壇群、規則式水景和大量噴泉為主景以外,其余常采用盆樹、盆花、瓶飾、雕像為主要景物。
雕像的基座為規則式,雕像位置多配置于軸線的起點、終點或交點上。
規則式園林給人的感覺是雄偉、整齊、莊嚴。
二、自然式園林又稱為風景式、不規則式、山水派園林等。
我國園林,從有歷史記載的周秦時代開始,無論大型的帝皇苑囿和小型的私家園林,多以自然式山水園林為主,古典園林中以北京頤和園、“三?!眻@林、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留園為代表。
我國自然式山水園林,從唐代開始影響日本的園林,從18世紀后半期傳入英國,從而引起了歐洲園林對古典形式主義的革新運動。
廣州越秀公園、流花湖公園、蘭圃、西苑等屬自然式園林。
自然式園林的特點:1、地形地貌:平原地帶,地形為自然起伏的和緩地形與人工錐置的若干自然起伏的土丘相結合,其斷面為和緩的曲線。
在山地和丘陵地,則利用自然地形地貌,除建筑和廣場基地以外不作人工階梯形的地形改造工作,原有破碎割切的地形地貌也加以人工整理,使其自然。
2、水體:其輪廓為自然的曲線,岸為各種自然曲線的傾斜坡度,如有駁岸也是自然山石駁岸,園林水景的類型以溪澗、河流、自然式瀑布、池沼、湖泊等為主。
常以瀑布為水景主題。
3、建筑:園林內個體建筑為對稱或不對稱均衡的布局,其建筑群和大規模建筑組群,多采取不對稱均衡的布局。
全園不以軸線控制,而以主要導游線構成的連續構圖控制全園。
4、道路廣場:園林中的空曠地和廣場的輪廓為自然形的封閉性的空曠草地和廣場,以不對稱的建筑群、土山、自然式的樹叢和林帶包圍。
道路平面和剖面為自然起伏曲折的平面線和豎曲線組成。
5、種植設計:園林內種植不成行列式,以反映自然界植物群落自然之美,花卉布置以花叢、花群為主,不用模紋花壇。
樹木配植以孤立樹、樹叢、樹林為主,不用規則修剪的綠籬,以自然的樹叢、樹群、樹帶來區劃和組織園林空間。
樹木整形不作建筑鳥獸等體形模擬,而以模擬自然界蒼老的大樹為主。
6、園林其它景物:除建筑、自然山水、植物群落為主景以外其余尚采用山石、假石、樁景、盆景、雕刻為主要景物,其中雕像的基座為自然式,雕像位置多配置于透視線集中的焦點。
自然式園林在中國的歷史悠長,絕大多數古典園林都是自然式園林。
體現在游人如置身于大自然之中,足不出戶而游遍名山名水。
如承德避暑山莊集中國大江南北園林于一園之中,游覽其中可欣賞到各種風格的園林景觀。
自然式園林圖片很多,我只選出幾張供大家欣賞。
三、混合式園林園林中,如果規則式與自然式比例差不多的園林,可稱為混合式園林。
如廣州烈士陵園。
在園林規則中,原有地形平坦的可規劃成規則式,原有地形起伏不平,丘陵、水面多的可規劃自然式,樹木少的可搞規則式,大面積園林,以自然式為宜,小面積以規則式較經濟。
四周環境為規則式宜規劃規則式,四周環境為自然式則宜規劃成自然式。
林蔭道、建筑廣場的街心花園等以規則式為宜。
居民區、機關、工廠、體育館、大型建筑物前的綠地以混合式為宜。
廣州天河航天奇觀就是屬混合式園林。
本人認為學校不同于一般園林,如學生上、放校時人流量較大,還有課間休息、舉行大型活動等需要較大的場地,所以學校的綠化設計應以混合式為佳,既有傳統園林風格,又可保留較大的活動場地。
在面積較大的學校,這種風格很常見。
園林中的亭、臺、樓、 榭;小品的石凳、石桌、藤架;水池中栽植著荷花等都具有典型的中國園林風味,中國園林建筑藝術是世界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它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其他門類一起發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經歷了一個長達兩千多年的歷史發展過程,有著極為豐富的文學、美學內涵。
其發展大致可分成三個時期即:先秦及秦漢時期的“自然時期”,此時期是從“囿”到“苑”的發展時期,其特點是占地寬廣、工程浩大、人工設施增加;唐宋時期古典園林的形成時期,由漢代開端了中國園林發展進程,經過東漢、三國、魏晉南北朝到隋代統一中國的過渡,園林發展出現了兩個特點,一是在苑囿的營建中注意了游樂和賞景的作用;二是繪畫技術發展與造園藝術的發展互相促進。
形成時期突出的成就就是造園和文學、繪畫的結合。
明清時期是中國古典園林的全盛時期,至此中國園林建筑藝術已具備了功能全,形式多及藝術化三個特點。
中西園林由于歷史背景和文化傳統的不同而風格迥異、各具特色。
盡管中國園林有北方皇家園林 和江南私家園林之分,且呈現出諸多差異,而西方園林因歷史發展不同階段而有古代、中世紀、文 藝復興園林等不同風格。
但從整體上看,中、西方園林由于在不同的哲學、美學思想支配下,其 形式、風格差別還是十分鮮明的。
尤其是15~17世紀的意大利文藝復興園林和法國古典園林與中國 古典園林之間的差異更為顯著。
人工美\\\/自然美中、西園林從形式上看其差異非常明顯。
西方園林所體現的是人工美,不僅布局對稱、規則、嚴 謹,就連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從而呈現出一種幾何圖案美,從現象上看西方造園主要是立足 于用人工方法改變其自然狀態。
中國園林則完全不同,既不求軸線對稱,也沒有任何規則可循, 相反卻是山環水抱,曲折蜿蜒,不僅花草樹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盡量順應自然而參 差錯落,力求與自然融合,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人化自然\\\/自然擬人化既然是造園,便離不開自然,但中西方對自然的態度卻很不相同。
西方美學著作中雖也提到自然 美,但這只是美的一種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經過人工的改造,便達不到完美 的境地,也就是說自然美本身并不具備獨立的審美意義。
黑格爾在他的〈〈美學〉〉中曾專門論 述過自然美的缺陷,因為任何自然界的事物都是自在的,沒有自覺的心靈灌注生命和主題的觀念 性的統一于一些差異并立的部分,因而便見不到理想美的特征。
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所以自 然美必然存在缺陷,不可能升華為藝術美。
而園林是人工創造的,他理應按照認得意志加以改 造,才能達到完美的境地。
中國人對自然美的發現和探求所循的是另一種途徑。
中國人主要是尋求自然界中能與人的審美心 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鳴的某些方面。
中國人的自然審美觀的確立大約 可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時代, 特定的歷史條件迫使士大夫階層淡漠政治而邀游山林并寄情山水見,于是便借情作為中介而體 認湖光山色中蘊涵的極其豐富的自然美。
中國園林雖從形式和風格上看屬于自然山水園,但決非 簡單的再現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切領悟自然美的基礎上加以萃取、抽象、概括、典型化。
這種創造卻不違背藹然的天性,恰恰相反,是順應自然并更加深刻的表現自然。
中國人看來審美不是 按人的理念去改變自然,而是強調主客體之間的情感契合點,即暢神。
它可以起到溝通審美主 體和審美客體之間的作用。
從更高的層次上看,還可以通過移情的作用把客體對象人格化。
莊 子提出乘物以游心就是認為物我之間可以相互交融,以致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
因此西方造園 的美學思想人化自然而中國則是自然擬人化。
形式美與意境美由于對自然美的態度不同,反映在造園藝術上追求便各有側重。
西方造園雖不乏詩意,但刻意追 求的卻是形式美;中國造園雖也重視形式,但傾心追求的卻是意境美。
西方人認為自然美有缺 陷,為了克服這種缺陷而達到完美的境地,必須憑借某種理念去提升自然美,從而達到藝術美的 高度。
也就是一種形式美。
早在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就從數的角度來探求和諧,并提出了 黃金率。
羅馬時期的維特魯威在他的〈〈建筑十書〉〉中也提到了比例、均衡等問題,提出比例 是美的外貌,是組合細部時適度的關系。
文藝復興時的達芬奇、米開朗琪羅等人還通過人體來論 證形式美的法則。
而黑格爾則以抽象形式的外在美為命題,對整齊一律、平衡對稱、符合規 律、和諧等形式美法則作抽象、概括。
于是形式美的法則就有了相當的普遍性。
它不僅支配著建 筑、繪畫、雕刻等視覺藝術,甚至對音樂、詩歌等聽覺藝術也有很大的影響。
因此與建筑有密切 關系的園林更是奉之為金科玉律。
西方園林那種軸線對稱、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幾何圖案構圖, 強烈的韻律節奏感都明顯的體現出對形式美的刻意追求。
中國造園則注重景和情,景自然也屬于物質形態的范疇。
但其衡量的標準則要看能否借它來 觸發人的情思,從而具有詩情畫意般的環境氛圍即意境。
這顯然不同于西方造園追求的形式 美,這種差異主要是因為中國造園的文化背景。
古代中國沒有專門的造園家,自魏晉南北朝以 來,由于文人、畫家的介入使中國造園深受繪畫、詩詞和文學的影響。
而詩和畫都十分注重于意 境的追求,致使中國造園從一開始就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
清人王國維說:境非獨景物也,喜怒 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意境是要 靠悟才能獲取,而悟是一種心智活動,景無情不發,情無景不生。
因此造園的經營要旨就 是追求意境。
一個好的園林,無論是中國或西方的,都必然會令人賞心悅目,但由于側重不同,西方園林給我 們的感覺是悅目,而中國園林則意在賞心。
必然性\\\/偶然性西方造園遵循形式美的法則,刻意追求幾何圖案美,必然呈現出一種幾何制的關系,諸如軸線對 稱、均衡以及確定的幾何形狀,如直線、正方形、圓、三角形等的廣泛應用。
盡管組合變化可以 多種多樣前變萬化,仍有規律可循。
西方造園既然刻意追求形式美,就不可能違反形式美的法 則,因此園內的各組成要素都不能脫離整體,而必須一某種確定的形狀和大小鑲嵌在某個確定的 部位,于是便顯現出一種符合規律的必然性。
中國造園走的是自然山水遠的路子,所追求的是詩畫一樣的境界。
如果說它也十分注重于造景的 話,那么它的素材、原形、源泉、靈感。
。
。
。
。
。
等就只能到大自然中去發掘。
越是符合自然 天性的東西便越包含豐富的意蘊。
因此中國的造園帶有很大的隨機性和偶然性。
不但布局千變萬 化,整體和局部之間卻沒有嚴格的從屬關系,結構松散,以致沒有什么規律性。
正所謂造園無成 法。
甚至許多景觀卻有意識的藏而不露,曲徑通幽處,禪房草木生,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 花明又一村,峰會路轉,有亭翼然,這都是極富詩意的境界。
中西相比,西方園林以精心設計的圖案構成顯現出他的必然性,而中國園林中許多幽深曲折的景 觀往往出乎意料之外,充滿了偶然性。
明晰\\\/含混西方園林主從分明,重點突出,各部分關系明確、肯定,邊界和空間范圍一目了然,空間序列段 落分明,給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確的印象。
主要原因是西方園林追求的形式美,遵循形式美的 法則顯示出一種規律性和必然性,而但凡規律性的東西都會給人以清晰的秩序感。
另外西方人擅 長邏輯思維,對事物習慣于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質,這種社會意識形態大大影響了人們的審 美習慣和觀念。
中國造園講究的是含蓄、虛幻、含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人們置身其內有撲溯迷離和 不可窮盡的幻覺,這自然是中國人的審美習慣和觀念使然。
和西方人不同,中國人認識事物多借 助于直接的體認,認為直覺并非是感官的直接反應,而是一種心智活動,一種內在經驗的升華, 不可能用推理的方法求得。
中國園林的造景借鑒詩詞、繪畫,力求含蓄、深沉、虛幻,并借以求 得大中見小,小中見大,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或藏或露,或淺或深,從而把許多全然對立的因 素交織融會,渾然一體,而無明晰可言。
相反,處處使人感到朦朧、含混。
入世\\\/出世在諸多西方園林著作中,經常提及上帝為亞當、夏娃建造的伊甸園。
〈〈圣經〉〉中所描繪的伊 甸園和中國人所幻想的仙山瓊閣異曲同工。
但隨著歷史的發展西方園林逐漸擺脫了幻想而一步一 步貼近了現實。
法國的古典園林最為明顯了。
王公貴族的園林中經常宴請賓客、開舞會、演戲 劇,從而使園林變成了一個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的露天廣廈,絲毫見不到天國樂園的 超脫塵世的幻覺,一步一步走到世俗中來。
羨慕神仙生活對中國古代的園林有著深遠的影響,秦漢時代的帝王出于對方士的迷信,在營建園 林時,總是要開池筑島,并命名為蓬萊、方丈、瀛洲以象征東海仙山,從此便形成一種一池三 山的模式。
而到了魏晉南北朝,由于殘酷的政治斗爭,使社會動亂分裂,士大夫階層為保全性命 于亂世,多逃避現實、縱欲享樂、邀游名山大川以寄情山水,甚至過者隱居的生活。
這時便滋生 出一種消極的出世思想。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便描繪了一種世外桃源的生活。
這深深影響 到以后的園林。
文人雅士每每官場失意或退隱,便營造宅院,以按貧樂道、與世無爭而怡然自 得。
因此與西方園林相比,中國園林只適合少數人玩賞品位,而不象西方園林可以容納眾多人進 行公共活動。
唯理\\\/重情中西園林間形成如此大的差異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
這只能從文化背景,特別是哲學、美學思想 上來分析。
造園藝術和其他藝術一樣要受到美學思想的影響,而美學又是在一定 的哲學思想體系 下成長的。
從歷史上看,不論是唯物論還是唯心論都十分強調理性對實踐的認識作用。
公元前六 世紀的畢達哥拉斯學派就試圖從數量的關系上來尋找美的因素,著名的黃金分割最早就是由他 們提出的。
這種美學思想一直頑強的統治了歐洲幾千年之久。
她強調整一、秩序、均衡、對稱、 推崇圓、正方形、直線。
。
。
。
。
。
等。
歐洲幾何圖案形式的園林風格正是這種唯理美學思想 的影響下形成的。
與西方不同,中國古典園林是滋生在中國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中,并深受繪畫、詩詞和文學的影 響。
由于詩人、畫家的直接參與和經營,中國園林從一開始便帶有詩情畫意的濃厚感情色彩。
中 國畫,尤其是山水畫對中國園林的影響最為直接、深刻。
可以說中國園林一直是循者繪畫的脈絡 發展起來的。
中國古代沒有什么造園理論專著,但繪畫理論著作則十分浩瀚。
這些繪畫理論對于 造園起了很多指導作用。
畫論所遵循的原則莫過于外師造化,內發心源。
外師造化是指以自然 山水為創作的楷模,而內發心源則是強調并非科班的抄襲自然山水,而要經過藝術家的主觀感受 以粹取其精華。
除繪畫外,詩詞也對中國造園藝術影響至深。
自古就有詩畫同源之說,詩是無形的畫,畫是有形 的詩。
詩對于造園的影響也是體現在緣情的一面。
中國古代園林多由文人畫家所營造,不免要 反映這些人的氣質和情操。
這些人作為士大夫階層無疑反映著當時社會的哲學和倫理道德觀念。
中國古代哲學儒、道、佛的重情義,尊崇自然、逃避現實和追求清凈無為的思想匯合一起形成 一種文人特有的恬靜淡雅的趣味,浪漫飄逸的風度和樸實無華的氣質和情操,這也就決定了中國 造園的重情的美學思想
羅斯福新政 羅斯福新政一、羅斯福是如何實施新政的 在美國乃至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爆發于1929年至1933年的經濟危機和羅斯??偨y實施的“新政”給人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于研究現代資本主義經濟,不可回避的要研究這段歷史。
1929年10月24日,在美國歷史上被稱為“黑色的星期四”。
在此之前的 1929 年夏天,美國還是一片歌舞升平,夏季的三個月中,美國通用汽車公司股票由 268 上升到391, 美國鋼鐵公司的股票從165上升到258,人們見面時不談別的,只談股票,直至9月份,美國財政部長還信誓旦旦地向公眾保證:“這一繁榮的景象還將繼續下去”。
但是,10月24日這一天,美國金融界崩潰了,股票一夜之間從頂巔跌入深淵,價格下跌之快,連股票行情自動顯示器都跟不上趟,股票市場的大崩潰導致了持續四年的經濟大蕭條,從此,美國經濟陷入了經濟危機的泥淖,以往蒸蒸日上的美國社會逐步被存貨山積、工人失業、商店關門的凄涼景象所代替。
86000 家企業破產, 5500 家銀行倒閉,全國金融界陷入窒息狀態,千百萬美國人多年的辛苦積蓄付諸東流,GNP 由危機爆發時的 1044億美元急降至 1933 年的742億美元,失業人數由不足 150 萬猛升到 1700 萬以上,占整個勞動大軍的四分之一還多,整體經濟水平倒退至 1913 年。
農產品價值降到最低點,農民將牛奶倒入大海,把糧食、棉花當眾焚毀的現象屢見不鮮。
富蘭克林·羅斯福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取代了焦頭爛額的胡佛,當選為美國第 32 屆總統。
他針對當時的實際,順應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大刀闊斧地實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機的政策措施,歷史上被稱為“新政”, 新政的主要內容可以用“三R”來概括 , 即復興 (Recover) 、 救濟 (Relief) 、改革 (Reform) 。
由于大蕭條是由瘋狂投機活動引起的金融危機而觸發的。
羅斯??偨y的新政也先從整頓金融入手。
在被稱為“百日新政” (1933年 3月9日至6月16日 ) 期間制訂的15 項重要立法中 , 有關金融的法律占 1\\\/3 。
羅斯福于1933年3月4日宣誓就任總統時,全國幾乎沒有一家銀行營業,支票在華盛頓已無法兌現。
在羅斯福的要求下,3 月 9 日,國會通過《緊急銀行法》,決定對銀行采取個別審查頒發許可證制度,對有償付能力的銀行 , 允許盡快復業。
從 3 月 13日至15 日,已有 14771 家銀行領到執照重新開業,與 1929 年危機爆發前的 25568 家相比,淘汰了10797 家。
羅斯福采取的整頓金融的非常措施,對收拾殘局、穩定人心起了巨大的作用。
公眾輿論評價,這個行動猶 如“黑沉沉的天空出現的一道閃電”。
羅斯福在整頓銀行的同時,還采取了加強美國對外經濟地位的行動。
從 1933 年 3月10 日宣布停止黃金出口開始,采取一個接一個的重大措施:4月5日,宣布禁止私人儲存黃金和黃金證券 , 美鈔停止兌換黃金 ;4月19日 , 禁止黃金出口,放棄金本位; 6 月 5 日,公私債務廢除以黃金償付; 1934 年1月10日,宣布發行以國家有價證券為擔保的 30 億美元紙幣 , 并使美元貶值 40.94% 。
通過美元貶值,加強了美國商品對外的競爭能力。
這些措施 , 對穩定局勢 , 疏導經濟生活的血液循環,產生了重要的作用。
在“百日新政”期間,羅斯福在解決銀行問題的同時,還竭力促使議會先后通過了《農業調整法》和《全國工業復興法》,這兩個法 律成了整個新政的左膀右臂。
羅斯福要求資本家們遵守“公平競爭”的規則,訂出各企業生產的規模、價格、銷售范圍;給工人們訂出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的規定,從而限制了壟斷,減少和緩和了緊張的階級矛盾。
在得到大企業的勉強支持后,羅斯福隨之又盡力爭取中小企業主的支持。
他說大企業接受工業復興法固然重要,“而產生豐碩成 果的領域還在于小雇主們 , 他們的貢獻將是為 1 至 10 人提供新的就業機會。
這些小雇主實際上是國家骨干中極重要的部分,而我們的計劃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
”中小企業的發展,為美國社會的穩定、經濟的復蘇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新政的另一項重要內容是救濟工作。
1933 年 5 月,國會通過聯邦緊急救濟法,成立聯邦緊急救濟署,將各種救濟款物迅速撥往各州,第二年又把單純救濟改為“以工代賑”,給失業者提供從事公共事業的機會,維護了失業者的自力更生精神和自尊心。
羅斯福執政初期,全國 1700 多萬失業人員及其親屬維持生計全靠州政府、市政府及私人慈善事業的幫助和施舍。
但這部分財源相對于如此龐大的失業大軍,無異于杯水車薪。
解決這一復雜的社會問題,只有聯邦政府才能辦到。
羅斯福新政的第一項措施,就是促請國會通過的民間資源保護隊計劃。
該計劃專門吸收年齡在 18 歲到 25 歲,身強力壯而失業率偏高的青年人,從事植樹護林、防治水患、水土保持、道路建筑、開辟森林防火線和設置森林望塔,第一批招募了 25 萬人,在遍及各州的 1500 個營地勞動。
到美國參戰前,先后有 200 多萬青年在這個機構中工作過,他們開辟了 740 多萬英畝國有林區和大量國有公園。
平均每人每期干 9 個月,月 工資中拿出絕大部分作贍家費,這樣在整個社會擴大了救濟面和相應的購買力。
對于千千萬萬依賴州、市養活的人們,羅斯福還敦促國會通過聯邦緊急救濟法,成立聯邦救濟機構,合理劃分聯邦政府和各州 之間的使用比例,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地方政府用來直接救濟貧民和失業者。
新政期間,全美國設有名目繁多的工賑機關,綜合起來可分成兩大系統:以從事長期目標的工程計劃為主的公共工程署 ( 政府先后撥額 40 多億美元 ) 和民用工程署 ( 投資近 10 億美元 ) ,后者在全國范圍內興建了18萬個小型工程項目,包括校舍、橋梁、堤坎、下水道系統及郵局和行政機關等公共建筑物 , 先后吸引了 400 萬人工作,為廣大非熟練失業工人找到了用武之地。
后來又繼續建立了幾個新的工賑機構。
其中最著名的是國會撥款 50 億美元興辦的工程興辦署和專門針對青年人的全國青年總署,二者總計雇傭人員達 2300 萬,占全國勞動力的一半以上。
到二戰前夕,聯邦政府支出的種種工程費用及數目較小的直接救濟費用達 180 億美元,美國政府藉此修筑了近 1000 座飛機場、12000 多個運動場、800 多座校舍與醫院,不僅為工匠、非熟練工人和建筑業是創造了就業機會,還給成千上萬的失業藝術家提供了形形色色的工作,是迄今為止美國政府承擔執行的最宏大、最成功的救濟計。
這一筆錢經過工人的口袋、通過不同渠道和消費,又回到了資本家手中,成為以政府投資刺激私人消費和個人投資的“引動水”。
從 1935 年開始的第二期“新政”,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著重通過社會保險法案、全國勞工關系法案、公用事業法案等法規,以立法的形式鞏固新政成果。
羅斯福認為,一個政府“如果對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顧,不能為壯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青人注入工業體系之中,聽任無保障的陰影籠罩每個家庭,那就不是一個能夠存在下去,或是應該存在下去的政府”,社會保險應該負責“從搖籃到墳墓”整個一生。
為此,制定了《社會保險法》,法律規定,凡年滿 65 歲退休的工資勞動者,根據不同的工資水平,每月可得 10 至 85 美元的養老金。
關于失業保險,羅斯福解釋說:“它不僅有助于個人避免在今后被解雇時去依靠救濟,而且通過維持購買力還將緩解一下經濟困難的沖擊。
”保險金的來源 , 一半是由在職工人和雇主各交付相當工人工資 1 %的保險費,另一半則由聯邦政府撥付。
這個社會保險法,反映了廣大勞動人民的強烈愿望,受到美國絕大多數人的歡迎和贊許。
1937 年5月24日 , 羅斯福向國會提交了受到廣泛注意的關于最低工資最高工時立法的咨文。
咨文承認“我國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絕大多數從事農業或工業,吃不好,穿不好,住不好”。
“我們必須銘記我們的目標是要改善而不是降低那些現在營養不良、穿得不好、住得很糟的那些人的生活水平。
我們知道,當我們工人的一大部分還沒有 就業的時候,超時工作和低水平的工資是不能提高國民收入的。
”由國會沒有對法案采取行動, 1937 年 10 月 12 日,羅斯福再次提出,直到 1938 年 6 月 14 日通過。
這就是《公平勞動標準法》 ( 又稱《工資工時法》 ) ,它的主要條款包括每周 40 小時工時,每小時 40 分最低工資;禁止使用 16 歲以下童工,在危險性工業中禁止使用 18 歲以下工人。
關 于最低工資的規定,隨著經濟的發展,日后陸續有所調整。
這些社會立法,雖屬社會改良的范疇,但對廣大人民特別是工資勞動者甚有好處。
為了解決社會保險制度的聯邦經費來源問題,羅斯福破天荒地實行了一種按收入和資產的多寡而征收的累進稅。
對 5 萬美元純收入和 4 萬美元遺產征收 31 %, 500 萬美元以上的遺產可征收 75 %;公司稅過去一律是 13.75 %,根據 1935 年稅法,公司收入在 5 萬美元以下的稅率降為 12.5 %, 5萬美元以上者增加為 15 %。
到 1939 年,羅斯??偨y實施的新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新政幾乎涉及美國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其中多數措施是針對美國擺脫危機,最大限度減輕危機后果的具體考慮,還有一些則是從資本主義長遠發展目標出發的遠景規劃,它的直接效果是使美國避免了經濟大崩潰,有助于美國走出危機。
從 1935 年開始,美國幾乎所有的經濟指標都穩步回升,國民生產總值從 1933 年的 742 億美元又增至1939年的 2049 億美元,失業人數從 1700 萬下降至 800 萬 , 恢復了國民對國家制度的信心,擺脫了法西斯主義對民主制度的威脅,使危機中的美國避免出現激烈的社會動蕩,為后來美國參加反法西斯戰爭創造了有利的環境和條件,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二戰以后美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方向。
誠然,羅斯福的“新政”措施,最終目的是為了加強國家資本主 義,以克服經濟危機,鞏固資本主義制度。
“新政”是他醫治資本主義社會的疾病在常規療法不能奏效的情況下試用的一種試驗性的療法。
事實上,“新政”的某些措施也有不足之處,這也每每成為他的政敵發難的理由。
“新政”實施過程中利益受損的階層也曾予以抵制和誹謗,甚至作為新政初期重要內容的《工業復興法》及另外兩項法案也在時隔兩年后被最高法院裁定為違憲。
但是,只要我們真正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審視“新政”,就不難看出,“新政”號準了美國經濟 和社會生活的脈博,“使人們能夠重返工作,使我們的企業重新活躍起來”的口號,符合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充分喚起了他們的積極性。
羅斯福把保持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和保證公民就業作為政府的責任,尤其是以工賑的形式修建的一大批工程項目,不僅大大緩解了失業困難,刺激了經濟的早日復蘇,而且許多基礎設施建設使美國經濟受益無窮。
新政留下了大量防止再次發生大蕭條的措施和政策,為美國投入二次大戰及戰后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羅斯福也因此成為自亞伯拉罕·林肯以來最受美國和世界公眾歡迎的總統而永載史冊。
二、我們應怎樣借鑒新政 盡管我國經濟已經實現軟著陸,發展的勢頭良好,國家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未雨綢繆,防患未然,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在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還存在著不少矛盾和問題。
主要是:相當多的國有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下崗和失業人員增多,就業壓力加大;農業基礎仍然薄弱,經濟建設中盲目投資、重復建設現象比較普遍,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效益不高;金融監管不夠健全,金融秩序在某些方面比較混亂;地區發展差距仍然明顯存在,收入分配關系還沒有理順,城鄉都有部分群眾生活比較困難。
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對 5.8 萬戶國有工業企業追蹤監測表明 , “ 1 至 4 月份國企指數再度下滑,達到- 109 點,比 1 至 3 月份下降 28 點,比上年同期下降 103 點……國有虧損企業生產經營狀況進一步惡化 , 虧損面擴大 , 虧損額上升 ,1 至 4 月份虧損額 上升 31.6 %,造成全部國有企業凈虧 88.7 %億元。
”又據一九九七年 度勞動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公有經濟吸納就業人數減少,到去年年底全國國有企業尚有下崗未就業人員 634.3 萬人” , 在全國 8.46 億勞動力中,每年新增就業人員就有 710 萬 , 占勞動力總數 80%左右的農村勞動力又常常處于間歇性待業狀態。
應當明確,這些問題的出現是我們在改革深化、經濟發展中的必然現象,是前進中的問題,根本不同于西方國家經濟危機時期發生的大量失業現象,也有別于我國六十年代經濟困難時出現的就業需求嚴重不足的情況。
解決這些問題,只能立足現階段實際,制定符合中國國情的政策、措施。
現實是歷史的重復和延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雖然三十年代美國總統羅斯福推行的“新政”措施,已過去了半個多世紀,美國的國情和我國當前面臨的情況也大不相同,但其對解決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些現實問題,尤其是啟動市場和實施“再就業”工程,還有諸多可資借鑒之處。
1 、強化金融監管力度,實行正確的貨幣政策,防止金融風險。
現代金融政策對國民經濟具有極大的調節作用,而現代經濟危機也多由金融界的混亂引起。
去年以來,東南亞的金融危機波及許多國家,我國由于經濟發展態勢良好,保持了金融市場和人民幣的匯率穩定。
但必須從中吸取教訓,采取積極措施,努力防范和化解可能出現的消極影響。
實際上,這次金融危機對我國大量的產品以出口東南亞國家為主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影響也是明顯的,會使一些企業的經營形勢更加嚴峻,導致下崗、失業的職工人數越來越多。
這也警示我們,要時刻注意虛擬資本急劇膨脹的負面影響,預防“泡沫經濟”的出現,保持適度外匯儲備,加強金融監管力度,及時發現和疏散金融風險,在開放外資和金融市場方面一定要慎重行事。
同時,要在優化產業和產品結構上狠下功夫,盡快實現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努力消除投資膨脹、房地產和股市過熱、低水平重復建設、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急劇增加等因素對經濟發展造成的隱患,從多方面做好抵御金融危機的準備,防止由于金融政策的失誤對國民經濟和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帶來不應有的損失。
2 、以工代賑 , 啟動市場。
政府增加對基礎設施的投入 , 通常能帶來幾倍于投資額的社會總需求和國民收入,起到經濟學上所說的“乘數效應”。
這方面,“新政”通過興辦基礎設施和公共項目促進經濟復蘇并藉此幫助失業者的做法堪稱典范,世人有目共睹。
目前,基礎設施建設的滯后仍是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也使通過增加國內投資和國內需求來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增長顯得更迫切、更有必要。
推行這個戰略措施,我們有許多有利條件:城鄉居民儲蓄余額近 5 萬億元,儲蓄率遠遠高于其他國家,有外匯儲備和外幣存款 1800 多億元,社會上還有數萬億元手持現金和流動資金;有各類庫存、積壓物資近千萬元,糧食儲備豐富;全國轉產的國有集體企業有數萬億元資產的廠房、設備、場,有條塊分割體制下形成的盲目建設、重復投資項目和半截子工程等等。
同時,我國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也亟需在這些領域施展才能,開辟新的就業門路。
中央已經根據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的需求,在擴大內需、增加投資等方面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提出了三年增加政府投資 7500 億美元的計劃。
現在要緊的是加強投資啟動,集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資金向社會發行建設公債,在全國有計劃地逐批興建農田水利、鐵路、公路、文化體育設施及其它公共工程項目,開發一批投資小、見效快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增加就業崗位,提高全體國民的收入水平,有效地刺激合理消費,促進生產,盡快形成“經濟增長、財富增加、收入提高、需求擴大”的良性循環鏈。
3 、注重保護和發展民族工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漸形成了多種經濟成份并存的局面,由于國家采取一系列優惠政策,“三資”這些年呈現出急劇上升的勢頭,對增強我國整體經濟實力,促進企業科技進步、產品更新,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時也給民族工業的發展以擠壓。
毫無疑問,我們應當繼續實行吸引外資的政策,但制定保持民族工業的政策更是我們國家長久發展的大計。
集體企業、鄉鎮企業和個體私營企業都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為他們創造更加寬松的環境,提供優惠的政策,特別是信貸政策,促其更快更好地發展。
只有給民族工業創造更加適宜的政策和社會環境,給民族工業減輕稅負,重視科技改造、科學管理,才能逐步增強其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自我改造的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才能吸引更多的資本、資源流向工業,才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
加快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進程。
4 、重視農業,強本固基。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
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沒有全國的現代化,沒有農民的小康就不會有全國人民的小康。
羅斯?!靶抡卑殉鞘械姆睒s和鄉村的振興聯在一起考慮,強調“如果農村人口沒有足夠的購買力購買鞋子、衣服、汽車,那么工業 中心也要受苦”。
在政策上則重視對農業的救濟、植樹造林,由政府開發電力資源等等。
我國人口的絕大多數居住在農村。
近年來,農業的基礎地位在一片“加強”聲中實際上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農村市場遠沒有開發起來。
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給廣大農民帶來了實惠,但對農業不合時宜、不分章法地亂干預,農副產品的賣難和不斷加重的農民負擔又在不時地抵銷著這種實惠。
農村存在著大量剩余勞動力,卻又有大量的草場、荒漠、荒山、灘涂等資源無力開發。
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農村市場的萎縮是整個社會有效需求不足、國有企業職工下崗失業的重要因素。
無論從社會穩定、城鄉協調發展,還是從提高中華民族素質、文明水平的角度來看,都必須重視并加強對農業和農村問題的研究,從宏觀上制定切實可行的農村經濟發展計劃,在政策上給予農業、農村、農民進一步的扶持、引導和幫助,實現農村發展、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當前,在啟動農村市場、鄉鎮企業二次創業、發展農村個體私營經濟、調整農村經濟結構、開發利用農村閑置資源等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潛力,除了政策、科技、投入以外,積極引導、鼓勵農村剩余勞動力和國有企業、政府機關下崗分流人員投身這些領域,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不失為一種正確的選擇。
5 、充分利用人才資源,大力促進再就業工程。
我們現在進行的改革,實際是自八十年代農村改革以來的第二次生產力解放運動。
勞 動力始終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具創造力的因素。
充裕而廉價的勞動力資源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獨特而巨大的投入要素。
一個窮困潦倒的天才,如果生活的唯一目的是考慮如何才能不再挨餓,那么縱然他是蓋世英雄,也難有用武之地。
在我國政府機關和國有企業大量的被精減干部和下崗職工中,絕大部分是各行各業出類拔萃的人才,起碼也是具有一定文化素養的熟練勞動力。
在原有體制下,這些巨大資源并沒有得到合理配置,有些被長期閑置,甚至有些在逆向運動,產生負面經濟效益,這是最大的浪費。
回顧農村改革的歷程,成功的關鍵之一是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為他們的聰明才智得以充分發揮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目前分流下崗的勞動力群體,從總體上看,與農村勞動力相比,無論在知識結構、技術水平、管理能力、內外交往等各個方面都具有更大的優勢,是一筆寶貴財富。
一旦這些勞動力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優化組合,將是推動我國經濟建設的一股巨大力量。
用好、用活這些人才資源,各級政府責無旁貸。
政府各部門應該以此為目標,根據各自職責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逐步建立完善系統的再就業機制,做好就業服務工作,加快勞動力市場的建設,建立和完善勞動力供求信息網絡,為下崗職工提供求職、招聘信息,加強就業指導和培訓,引導下崗職工自主擇業、自強創業、依靠市場找職業,從多方面提高下崗職工的再就業能力,為實施再就業工程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力爭使全國絕大多數勞動者“人人有飯吃,人人有活干”。
6 、建立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我國的下崗分流人員中,國有企業職工占絕大多數。
幾十年來,他們為國家經濟建設、改革開放和企業的發展壯大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造成目前許多國有企業隱入困境、富余人員過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我們在就業模式、就業制度上,對勞動力實行由國家主要是由國有企業包下來的辦法,還有如盲目建設、重復建設導致產品沒有市場,企業經營難以為繼;有的由于企業用人不當,管理不善造成企業停產停工,職工不得不下崗待業;有的國有企業經營機制轉變慢,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有的是由于企業產品、技術和經濟結構調整而導致職工調整和轉移就業崗位,等等。
現有政府機關也大多是計劃經濟時 期的產物,數次改革都沒能走出“膨脹-精減-再膨脹-再精減”的怪圈,導致人員越來越多,而職能沒有大的轉變,甚至有些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起到了一些負面作用。
企業和政府機關的這些 富余人員必然要在改革進程中首當其沖,率先加入下崗待業的行列,這是大勢所趨。
但這部分人決不是社會的包袱,他們用自身下崗的實際行動為國家各項改革創造了良好環境,用特殊的方式為社會作出了貢獻。
政府和全社會要盡全力解決他們的困難。
羅斯?!靶抡钡淖畛醮胧┚褪浅闪⒙摪罹o急救濟署,由政府撥出??钣脕斫o失業者提供工作,一時找不到工作則作為生活必需的衣食住費用。
我們欣喜地看到,黨中央、國務院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對此已有明確的認識,并正在付諸于各種實際行動。
最近召開的全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工作會議已作出相應的部署,明確了政府、企業、社會分別承擔的責任。
在我國,由于下崗、失業現象出現的時間短,而政府的再就業機制、措施還不完善、不配套,在下崗失業職工沒有找到新的就業崗位以前,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費用是最關鍵的一個環節,顯得尤為重要,事關職工群眾的切身利益,事關黨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事關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的大局,務必高度重視,切實抓好。
7 、健全法律法規,保證各項改革的順利進行。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
現代經濟的發展與法律的逐步健全完善是分不開的。
羅斯福新 政的成功經驗之一是在推行過程中頒布實施了一整套法律法規,把新政措施以立法的形式確定下來。
如先后頒布的《農業調整法》、《全國工業復興法》、《社會保障法案》、《工資工時法》等。
在向市場 經濟體制轉化過程中,我國的就業政策已由“統包統配”變為指導就業,由政府安置變為市場調節。
伴隨國企改革的深入,下崗、失業和再就業日益成為新的經濟現象,亟需政府部門全方位建立社會保障,為下崗失業職工進行失業、工傷保險、生育保險、醫療保險等,尤其 需要以法律手段推動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這樣有助于廣大職工在失業下崗后既可不過分依靠救濟,又能維持基本的購買力,緩解經濟困難對他們的沖擊。
要努力保持各項政策、法規的嚴肅性,確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同時又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避免執行不一,出現互相撞車的現象。
如我們既然鼓勵下崗失業職工積極從事個體私營經濟,就要同時保證堵住向他們亂攤派、亂集資、亂罰款的口子,真正使他們的正當權益受到法律的保護。
8 、切實轉變政府職能。
保證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和公民充分就業是政府的應盡職責。
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越來越離不開政府的正常干預和宏觀調控。
回顧人類發展歷史,人們會發現,上層建筑必須適應經濟基礎,否則,便會成為束縛生產力發展的桎梏。
每當生產力發展到一個關鍵的轉折時期,政府的制度就必然發生相應的變革。
我國現行政府機構的基本框架,是在原有計劃經濟條件下逐步形成的。
過去雖然進行過多次調整和改革,但由于歷史條件限制和宏觀環境制約,很多問題未能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已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
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已經明確了政府機構改革的基本思路,自身改革已逐步納入了各級政府的議事日程。
機構改革的意義并不僅僅在于裁撤機構、削減冗員,而在于徹底轉變傳統的治理國家的方式,采用先進科學的方法,迅速適應經濟全球化浪潮的要求。
根據這個要求,本著精減、統一、效能的原則,著重在轉變政府職能、實現政企分開、建立科學規范的運行機制上下功夫,對政府部門該加強的加強,該合并的合并,該撤銷的撤銷,并按照權責一致的要求,合理調整部門的職責權限,加強宏觀調控和執法監督部門,明確劃分部門之間的職責分工,完善行政運行機制,決不能允許幾個部門辦同一件事的現象繼續存在下去,為改革發展穩定創造良好的環境。
現代極簡主義景觀之追根溯源摘 要:現代極簡主義景觀是一個在當代表現非?;钴S,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景觀設計流派,本文嘗試 通過對極簡主義景觀產生、發展的歷史淵源的探尋,從一個方面闡述在現代景觀設計中如何繼承發揚傳統的 問題。
關鍵字:極簡主義景觀;傳統;歷史淵源;古典園林極簡主義景觀在形式上追求極度簡化、客觀、抽象,以很少的設計元素控制大尺度的空間,但對觀眾的影響和沖擊力卻十分迅速和直接,簡單中彰顯著復雜,純凈中映射出神秘。
極簡主義景觀是現代主義景觀的總結與發展。
向前追溯,極簡主義有著久遠的思想淵源。
早在春秋戰國時代的中國,哲學家老子就曾經有“少則多,多則感'的說法,而在西方,古希臘時期哲學家柏拉圖在論述幾何立方體時,就已提出了簡單極少的觀點。
處于不同文化體系下的古代東方和西方藝術中,都曾經以不同的方式體現出對極簡的追求。
1 東方淵源早在13世紀,通過馬可?波羅所著《東方見聞錄》西方人就開始了解中國文化,此后并一直保持著相當的好奇和熱情,具體到造園藝術,“中國熱”更在18世紀的英國風景式園林中達到高潮。
中國園林中對意境的營造和以少勝多的抽象手法對極簡主義景觀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查爾斯?詹克斯在其《現代建筑語言》書中,指出“中國園林有實際的宗教上和哲學上的玄學背景”,佛、道對中國文化乃至以中國文化為代表的東方文化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禪宗源于佛教文化宗派,是在中國文化土壤上形成的一個中國佛教宗派。
它不僅吸收了以往佛教諸派思想以及玄學思想之所長,而且還融合了中國文化中有關人生問題的思想精髓,從而與華夏民族注重現實生活的文化傳統構成水乳交融的整體,與儒、道一并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基本組成。
提倡通過個體的直覺體驗和沉思冥想的思維方式,從而在感性中通過悟境而達到精神上的一種超脫,與自山禪悟折射出十足的空寂、空靈,淡遠卻不乏明凈、流動、靜謐的氣韻。
中唐時期,禪宗美學的興起,將審美與藝術中主體的內心體驗、直覺感情等的作用,提到極高的地位,使之得以深化,并把禪宗思想融入到中國園林的創作中,從而將園林空間的“畫境”升華到“意境”。
從禪宗的觀點看,時間萬物都是佛法或本心的幻化,這就為園林這種形式上有限的自然山水藝術提供了審美體驗的無限可能性,即打破了小自然與大自然的根本界限這在一定的思想深度上構筑了中國文人園林中以小見大、咫尺山林的園林空間。
小中見大的創作手法在我國源遠流長的古代文化藝術中應用是十分廣泛的,如“長河無點墨,但見筆縱橫”的中國繪畫留白處理,及“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中國古詩詞在禪宗看來,規定性越小,想像余地就越大,因而少能勝多,只有簡到極點,才能余出最大限度的空間去供人們揣摩與思考。
除了以小見大的創作方法以外,中國園林中還注重“淡”的表現,一是景觀本身具有平淡或枯淡的視覺效果,其中簡、疏、古、拙等都可構成達到這一效果的手段,一是通過“平淡無奇”的暗示,觸發你的直覺感受,從而在思維的超越中達到某種審美體驗。
公元12世紀,禪宗思想進入日木,并慢慢地滲入到日本人生活和文化等各個層面,并在與本土文化的不斷碰撞、融合中,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哲學思想。
到了日本室町時代,禪宗思想開始影響園林藝術的創作。
禪宗所主張的純粹依靠內心省悟,排除一切言語、文字和行為表達的主觀唯心主義思想,將日木園林的創作,從各種物質條件的束縛中解脫出來。
僧侶們運用非常單純的材料、極為簡練的手法,營建禪寺園林??一種觀照式的庭園,表現廣大無限的自然界和內心幽幻的宗教世界,讓人們通過靜坐、觀賞和內省,達到對宗教境界的感悟,把日木的枯山水推向純凈、抽象的極致。
極簡主義景觀設計代表人物彼特?沃克(Peter Walker)認為“園林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早在建筑之前就已經進入現代主義階段,因為在日木傳統園林和17世紀法國園藝師德魯?勒?諾特的規則式園林中,古典主義的真正精神和現代主義的萌芽都已十分明顯”。
將簡潔潛存于復雜之內的哲學精華,在他的園林中獨特的細節或宏觀的整體中都有所體現,如他所設計的哈佛大學唐納噴泉(Tanner Fountain)(圖1)、日本京都高科技中心景觀和日本Minato-ku的IBM大樓庭院景觀(圖2)都是極富禪意的作品,淋漓盡致地表現出傳統日本園林靜觀和冥想的特點。
禪宗園林對他的作品影響之深遠可見一斑。
“極簡”,并不是簡單,而是將物體形態的通俗表象,提升凝練成為一種高度概括的抽象形式;“極簡”,是文化提煉,是擯棄陳俗與浮華,直至本原,誠如禪悟所求,要人擺脫千般計較,萬種索求這些外在束縛與迷亂,在萬象之中直覺體悟生命的原本面目,從而達到精神的圓滿與永恒。
現代極簡主義景觀運用簡潔的形式表達深遠的意境,創造出一種沁人心脾的神秘感,這些和禪宗的思想內涵顯然有著相似之處。
中國園林作為受道家哲學思想影響的藝術,以對物我相融的意境為追求目標,中國園林所追求的美,首先是一種化景物為情思的意境美,一種“無我”的,充滿“至樂”“人樂”的藝術精神,它不強求直觀自然山水的形象,而是把那些能引起思想情感活動的自然因素攝取到園林中來,以象征性的題材和手法反映高尚、深邃的意境。
其次,才是花木竹石本身的形式美,這就是中國園林的內在精神。
在中國園林中,山水強調的是介于現實與理想,局部與整體的一種轉換過程,所以往往采用抽象的手法,即在寫意和模仿自然之間保持一種張力平衡,并不強求重現自然山水的形象,而是把自然景物中最能引導思想情感的要素提取出來,經過抽象以象征性的題材和洗煉的手法反映俯仰自得,游心太玄,有限中見無限的意境使觀賞的人既感到自然,又發人深思所謂“山水無得失,得失在人心;諸法本無大小相,大小在人情”,就強調了感情的抽象力。
現代極簡主義則索性以抽象還原的符號直接構成作品,在構圖上強調幾何和秩序,多用簡單的幾何母題如圓、橢圓方、三角或者這些母題的重復以及不同幾何系統之間的交叉和重疊,簡約、客觀、無主題,把抽象的手法發揮到了極至。
如沃克設計的德克薩斯州的索拉那(Solana) IBM研究中心園區景觀(圖3)、加州橘郡市鎮中心的景觀(圖4)等。
2 西方淵源如果說東方文化對極簡主義景觀的內涵塑造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西方文化則對極簡主義景觀的外顯特征有著直接的影響。
和中國園林相對照,西方古典園林根植于歐洲文化的肥田沃土中,深受西方哲學、美學思想的影響。
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萬物最基本的元素是數,數的原則統治寧宙的一切現象。
他們的美學觀念也是從數的觀點出發,認為美的源泉是數的協調,因此提出“黃金分割律”。
這種數學的或幾何的審美思想一直深刻地影響著歐洲藝術界,西方幾何規則式園林風格正是在這種唯理主義的美學觀念影響下逐漸形成的 。
17世紀歐洲自然科學的發展對思想領域產生了極深刻的影響,出現了以培根和霍布士為代表的唯物主義經驗論和以笛卡爾為代表的唯理論,理性受到絕對的尊崇,數學和幾何學成為一切知識的基礎在藝術領域,笛卡爾也推崇理性的規則和標準,強調結構的明晰和邏輯,在美學上他主張制定一些穩固的、系統的、能夠嚴格遵守的藝術規則和標準,他認為藝術品最重要的品格是:結構象數學一樣清晰明確、合乎邏輯。
笛卡爾反對非理性的巴洛克主義,否定想象力在藝術創作中的作用,不承認自然是藝術創作的對象。
笛卡爾的唯理主義奠定了法國古典主義思潮的哲學基礎,也迎合了17世紀半葉法國君主專制統治的需要。
法國古典主義園林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將幾何規則式的西方園林傳統發展到極致,受人本主義思想的支配,西方園林追求人工美,欣賞人工化的自然。
黑格爾在闡述西方古典園林時說:“最徹底地運用建筑原則和園林藝術的是法國的園林,它們照例接近高大的宮殿,樹木是栽成有規律的行列,形成林蔭大道,修剪得很整齊,圍墻也是用修剪整齊的籬笆來造成的,這樣就把大自然改造成一座露天的廣廈”。
17世紀的西方造園家認為“如果不去加以調整和排得整齊勻稱的話,人們所能找到的最完美的東酉都是有缺陷的”。
在法國古典主義園林中,人們不欣賞樹木花草自然的美,而只把它們當作有各種色彩和質感的均質材料,用來鋪砌成平臺的圖案,或者修剪成球形、長方、圓錐等綠色的幾何體,園林的美不是自然形態之美,而是各種圖案和幾何體的美,即人工美。
17世紀,園林史上出現了一位開創法國乃至歐洲造園新風格的杰出人物??勒?諾特,他在吸收了意大利文藝復興園林許多特點的基礎上,開創了一種新的造園樣式,這種園林同樣是幾何式的,但有著更為嚴謹的幾何秩序,靜而開闊,統一中又富有變化,均衡和諧,顯得富麗堂皇(圖5)。
極簡主義景觀代表設計師丹?凱利(Dan Kiley)、彼特?沃克(Peter Walker)在參觀考察了勒?諾特設計的凡爾賽花園之后,都有很深的觸動。
凱利在那里找到了他一直苦苦尋覓的結構手段,之后凱利開始嘗試運用古典要素,在各種尺度的下程中進行新的試驗。
從20世紀40年代晚期到50年代早期,凱利的作品顯示出他運用古典主義語言營造現代景觀空間的強烈追求,并在此后的設計中逐步提煉,使得作品愈發現代、秩序、簡約,如他早期設計的米勒花園(Miller Garden)(圖6)、科羅拉多空軍學院(圖7),到后來的達拉斯聯合銀行大廈噴泉廣場(圖8)作品等。
沃克則如此形容他參觀了巴黎的蘇艾克斯、維康府邸和凡爾賽之后的感悟,“象一盞明燈照亮了前進的方向”。
他發現,勒?諾特設計的園林展示了極簡主義藝術家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極簡主義藝術家在控制室內外空間的方法上與勒?諾特用少數幾個要素控制巨大尺度空間的方法有相當多的聯系。
他甚至認為,從某種程度來說,勒?諾特早在17世紀就已經完成了極簡與景觀的結合。
沃克設計的園林就是現代的和極簡的德國慕尼黑機場凱賓斯基酒店花園,將勒?諾特的古典主義、極簡主義和現代主義結合起來塑造景觀(圖9),使設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3 結束語簡潔、秩序的外顯特征回應了現代生活的功能需要;豐富、深邃的內涵感悟滿足了現代人的精神需求。
極簡主義景觀顯然是繼承發揚傳統的一個優秀范例,它在古典精粹和時代精神之間找到了一個非常契合的交叉點,東、西文化兼收并蓄,揚長避短,實現了碰撞后的融合和傳統基礎上的現代超越。
傳統和現代的關系始終是令設計師們頭痛但又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繼承發揚一種傳統,并不應該是純粹的對既往風格的延續,也不是傳統符號的賣弄,更不會是對過去的拷貝,而應該立足當代,回顧傳統,放眼未來,深層挖掘,尋找當時當地最恰當的表達方式,或許,對極簡主義景觀的一番追根溯源可以給我們帶來些許多的思考和啟示。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haoju/31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