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樸樹梅婷蔣怡從性感模特到當紅主持劉娜湖南衛視主持人肖迪韓國三人組合“BUT”成員之一體育:趙蕊蕊中國女排的第一高度王勵勤乒乓王子張楠體壇新星肖欽鞍馬王周璇.蕭芳芳.劉嘉玲.韓雪
昆山名人:春申君(?—前238)戰國時楚國貴族,門下食客三千,昆山屬于他的封地。
陸遜,東吳大將陸 機(261—303)西晉文學家,他寫的《文賦》是古代重要的文學論文。
陸 云(262—303)西晉文學家,文才與其兄陸機齊名,時稱“二陸”。
祖沖之(429—500) 著名數學家,南朝宋孝建年間,曾任婁縣(今昆山市)縣令。
朱 燮(?—613) 隋末農民起義軍首領,范成大(1126—1193) 著名詩人,為南宋四大家之一。
劉 過(1154—1206)南宋詩人,以“詩俠”名震文壇。
衛 涇(1159—1226) 南宋文學家,昆山第一位狀元。
朱德潤(1294—1365)元代畫家,善詩文。
顧 瑛(1310—1369)元代文學家,家世豪富,輕財結客。
沈萬三(1330年-1379年)元末明初江南首富(一說全國首富),明初助筑首都城墻三分之一。
盧 熊(1331—1380) 知識廣博,善詩文,撰《吳郡廣志》,是現存明志中較早的府志之一。
王 履(1332—1391) 元末明初著名的醫學家、畫家。
顧 堅元代戲曲家,昆山腔的創始人之一。
夏 昶(1388—1470)明代著名書畫家,擅畫墨竹。
費 信(1388—?) 明代航海家,曾四下西洋。
葉 盛(1420—1474) 明代著名藏書家,官至吏部左侍郎,為官清廉。
毛 澄(1460—1523) 狀元,官至禮部尚書,封太子太傅和世襲錦衣衛指揮同知。
盧 志 醫學家,曾任御醫。
方 鵬(1470—1540) 官至南京太常寺正卿,修《嘉靖昆山縣志》。
顧鼎臣(1473—1540) 狀元,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建議昆山筑城獲準,昆山得以免遭倭難。
魏 校(1483—1543) 明代哲學家,“南都四君子”之一。
魏良輔明代著名戲曲家,昆曲創始人之一。
歸有光(1507—1571) 明代著名散文家,工詩文,“唐宋派”代表。
俞允文(1513—1579) 明代書法家,善詩文。
梁辰魚(1520—1590) 明代劇作家,昆劇創始人之一。
鄭若曾通曉天文地理,佐戚繼光抗倭。
鄭若皋醫學家,任太醫院吏目,因彈劾嚴嵩父子被害。
鄭若庸(1490—?)明代戲曲家,善詩及古文詞。
葛 成(1568—1630) 明代反稅監斗爭領袖,世稱“葛將軍”。
王佐才(?—1645)明代武進士,領導昆山軍民抗清,后力竭城陷不屈而死。
歸 莊(1613—1673) 工詩文,善書畫,顧炎武好友,人稱“歸奇顧怪”。
顧炎武(1613—1682) 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愛國學者。
陳圓圓 (1623-1695)出生于昆山盆瀆村的貧困家庭。
年紀很輕的時候她就離開昆山,沿古婁江西去,流落蘇州,名冠蘇州梨園,響譽江南,時為稱“江南八艷”之一。
葉方藹(1629—1682) 官至禮部尚書,為官清廉。
龔 賢(1618—1689)清代著名書畫家,“金陵八家”之首。
徐元文(1634—1691) 狀元,官至文華殿大學士。
徐乾學(1631—1694) 官至刑部尚書,建“傳是樓”,藏書極富。
朱柏廬(1627—1698) 清代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所著《治家格言》廣為流傳。
呂 熊(?—1680) 清初文學家。
徐秉義(1633—1711) 官至吏部右侍郎,與兄乾學、弟元文都以一甲登第,稱“同胞三鼎甲”。
王鳴盛(1722—1797) 清代史學家、經學家,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王學浩(1754—1832) 善詩,精書畫,又工醫術。
潘道根(1788—1858) 通詩文經史、音韻訓詁,以教書行醫為生,遇貧苦人家則不收酬金。
王韜(1828—1897) 曾為英國傳教士翻譯中國經書,主編《循環日報》宣傳變法維新。
趙元益(1840—1902) 向中國國內傳播先進科學技術的先行者之一,又收集罕見書籍加以刻印。
徐兆卿(1877—1930) 善治臌脹病及中醫傷外科,醫名遠揚。
余天遂(1882—1930) 工書畫擅治印,通醫學,南社社員,曾任孫中山秘書。
方 還(1866—1932) 著名教育家、書法家。
鄭伯鈞(1890—1934)名醫,醫術精湛,積勞成疾而卒。
邱 樾(1860—1936) 學問淵博,藏書極富,熱心公益,樂善好施。
錢鳴球(1866—1936) 好學能文,博通經史,又研習中醫學,醫譽斐然。
胡石予(1868—1938) 教育家,南社社員,“江南三大儒”之一。
朱文鑫(1883—1938) 天文學家,加入同盟會,參與討袁革命。
閔采臣(1877—1939) 蜚聲吳中的名醫。
王慰伯(1894—1948) 懸壺濟世,勤于著述,名振一方。
費公直(1880—1952) 南社社員,留日學醫,發展組織周莊紅十字會 。
黃佩林(1931—1952) 抗美援朝中,用炸彈綁身,與敵軍坦克同歸于盡,可歌可泣。
鄔俊才(1900—1954) 精于中醫內、婦科,創設新生聯合診所,留有《濟廬醫案》。
王文顯(1886—1955) 留英歸國,致力于戲劇教學,桃李滿天下。
俞楚白(1889—1955) 土木工程師,工商界愛國人士。
陳香濤(1897—1956) 名醫,精于婦科,擅治不育之癥。
龐調侯(1891—1958) 名醫,獻出祖傳秘方,為血吸蟲病患者帶來福音。
陳秀英(1891—1960) 女,奧灶館創始人,擅長刺繡和烹飪。
朱文熊(1883—1961) 漢語文字改革的先驅。
徐士浩(1899—1961) 民國時最著名的律師之一。
吳秀松(1889—1966) 昆曲藝人,被譽為“神笛吹師”,于格律音韻造詣極深。
陸修棠(1911—1966) 著名二胡演奏家陳華鼎(1897—1967) 圖書館學專家,在國內有一定影響。
陸瘦燕(1909—1969) 名醫,擅長針灸。
陶一球(1905—1973) 創建陶一球部隊。
俞啟葆(1910—1975) 著名棉花專家、農學家。
沈體蘭(1899—1976) 愛國民主人士,教育家。
于景讓(1907—1977) 愛國學者,致力于植物學和遺傳學,兼及文史哲學。
徐景達(1934—1987) 著名動畫藝術家、漫畫家,代表作為《哪咤鬧?!?、《三個和尚》。
沈卿(1986至今)著名計算機應用專家,社交微博facesbook創始人,畢業于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系,后獲得美國加州大學商學博士學位,個人持有Internet Technology國內域名,同時也是Nordu、Enquire、Arpanet互聯網始祖級原型網絡的國內域名持有人。
張馨予(1987至今)當紅演員、模特,作品有《非誠勿擾2》、《神雕俠侶》、《封神英雄榜》等。
蔣蘭(1989至今)女子100米、200米、4×100米接力全國冠軍,女子短跑國家隊員。
李沁(1990至今)巴城鎮人,上海戲曲學校昆曲五班(國家用于專門培養昆劇人才)學生,曾獲小梅花獎;在新版電視連續劇《紅樓夢》中扮演薛寶釵;在建黨90周年獻禮電影《建黨偉業》和電視連續劇《中國1921》中均飾演楊開慧。
除耳熟能祥的:項羽、劉邦、韓信、陸遜、徐福、---------韓世忠、梁紅玉、文征明、唐伯虎、祝枝山、徐文長等四大才子------孟姜女-------秦淮八艷---------洪均、張蹇、陳春霖、---------顧景舟----------------徐悲鴻、劉海粟、常州三杰---------外,還有:春申君(?—前238)戰國時楚國貴族,門下食客三千,昆山屬于他的封地。
陸 機(261—303)西晉文學家,他寫的《文賦》是古代重要的文學論文。
陸 云(262—303)西晉文學家,文才與其兄陸機齊名,時稱“二陸”。
祖沖之(429—500) 著名數學家,南朝宋孝建年間,曾任婁縣(今昆山市)縣令。
朱 燮(?—613) 隋末農民起義軍首領,范成大(1126—1193) 著名詩人,為南宋四大家之一。
秦檜,南宋宰相,江寧人劉 過(1154—1206) 南宋詩人,以“詩俠”名震文壇。
衛 涇(1159—1226) 南宋文學家,昆山第一位狀元,官至參知政事。
朱德潤(1294—1365) 元代畫家,善詩文。
顧 瑛(1310—1369) 元代文學家,家世豪富,輕財結客。
沈萬三 江南第一豪富,明初助筑南京城墻三分之一。
盧 熊(1331—1380) 知識廣博,善詩文,撰《吳郡廣志》,是現存明志中較早的府志之一。
王 履(1332—1391) 元末明初著名的醫學家、畫家。
顧 堅 元代戲曲家,昆山腔的創始人之一。
夏 昶(1388—1470) 明代著名書畫家,擅畫墨竹。
費 信(1388—?) 明代航海家,曾四下西洋。
葉 盛(1420—1474) 明代著名藏書家,官至吏部左侍郎,為官清廉。
毛 澄(1460—1523) 狀元,官至禮部尚書,封太子太傅和世襲錦衣衛指揮同知。
盧 志 醫學家,曾任御醫。
方 鵬(1470—1540) 官至南京太常寺正卿,修《嘉靖昆山縣志》。
顧鼎臣(1473—1540) 狀元,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建議昆山筑城獲準,昆山得以免遭倭難。
魏 校(1483—1543) 明代哲學家,“南都四君子”之一。
魏良輔 明代著名戲曲家,昆曲創始人之一。
歸有光(1507—1571) 明代著名散文家,工詩文,“唐宋派”代表。
俞允文(1513—1579) 明代書法家,善詩文。
梁辰魚(1520—1590) 明代劇作家,昆劇創始人之一。
鄭若曾 通曉天文地理,佐戚繼光抗倭。
鄭若皋 醫學家,任太醫院吏目,因彈劾嚴嵩父子被害。
鄭若庸 (1490—?)明代戲曲家,善詩及古文詞。
葛 成(1568—1630) 明代反稅監斗爭領袖,世稱“葛將軍”。
王佐才(?—1645)明代武進士,領導昆山軍民抗清,后力竭城陷不屈而死。
歸 莊(1613—1673) 工詩文,善書畫,顧炎武好友,人稱“歸奇顧怪”。
顧炎武(1613—1682) 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愛國學者。
葉方藹(1629—1682) 官至禮部尚書,為官清廉。
龔 賢(1618—1689) 清代著名書畫家,“金陵八家”之首。
秦大士,清狀元,南京人。
徐元文(1634—1691) 狀元,官至文華殿大學士。
徐乾學(1631—1694) 官至刑部尚書,建“傳是樓”,藏書極富。
朱柏廬(1627—1698) 清代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所著《治家格言》廣為流傳。
呂 熊(?—1680) 清初文學家。
徐秉義(1633—1711) 官至吏部右侍郎,與兄乾學、弟元文都以一甲登第,稱“同胞三鼎甲”。
王鳴盛(1722—1797) 清代史學家、經學家,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王學浩(1754—1832) 善詩,精書畫,又工醫術。
潘道根(1788—1858) 通詩文經史、音韻訓詁,以教書行醫為生,遇貧苦人家則不收酬金。
王韜(1828—1897) 曾為英國傳教士翻譯中國經書,主編《循環日報》宣傳變法維新。
趙元益(1840—1902) 向國內傳播先進科學技術的先行者之一,又收集罕見書籍加以刻印。
徐兆卿(1877—1930) 善治臌脹病及中醫傷外科,醫名遠揚。
余天遂(1882—1930) 工書畫擅治印,通醫學,南社社員,曾任孫中山秘書。
方 還(1866—1932) 著名教育家、書法家。
鄭伯鈞(1890—1934)名醫,醫術精湛,積勞成疾而卒。
邱 樾(1860—1936) 學問淵博,藏書極富,熱心公益,樂善好施。
錢鳴球(1866—1936) 好學能文,博通經史,又研習中醫學,醫譽斐然。
胡石予(1868—1938) 教育家,南社社員,“江南三大儒”之一。
朱文鑫(1883—1938) 天文學家,加入同盟會,參與討袁革命。
閔采臣(1877—1939) 蜚聲吳中的名醫。
李肖白(1895—1940) 擅書法,學識淵博,志行高潔,拒入仕途。
錢 復(1902—1940) 組織游擊隊進行抗日活動,被捕后堅強不屈,英勇就義。
陳定達(1902—1940) 參加地下抗日工作,被捕后堅決拒寫悔過書,犧牲于南京雨花臺。
吳粹倫(1883—1941) 教育家,博學多能,精理科,為師循循善誘,誨人不倦。
沈詳驥(1898—1941) 參加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被捕后嚴守黨的秘密,壯烈犧牲。
戴軼凡(1872—1942) 名醫,擅長兒科,醫名遠播。
王德森(1856—1943) 名醫,精內、外、婦、幼各科。
善詩文,分篡《昆新兩縣續補合志》。
俞時驤(1918—1945) 陳納德空中飛虎大隊飛行員,執行任務時英勇犧牲,時年26歲。
張志和(1914—1945) 參加新四軍江抗部隊,后來從事黨的秘密工作,在上海浦東犧牲。
葉楚傖(1887—1946) 文學家,南社成員,國民黨元老。
汪盛年(1917—1947) 愛國科學家,在冶金領域有卓越成就。
王慰伯(1894—1948) 懸壺濟世,勤于著述,名振一方。
費公直(1880—1952) 南社社員,留日學醫,發展組織周莊紅十字會。
黃佩林(1931—1952) 抗美援朝中,用炸彈綁身,與敵軍坦克同歸于盡,可歌可泣。
鄔俊才(1900—1954) 精于中醫內、婦科,創設新生聯合診所,留有《濟廬醫案》。
王文顯(1886—1955) 留英歸國,致力于戲劇教學,桃李滿天下。
俞楚白(1889—1955) 土木工程師,工商界愛國人士。
陳香濤(1897—1956) 名醫,精于婦科,擅治不育之癥。
龐調侯(1891—1958) 名醫,獻出祖傳秘方,為血吸蟲病患者帶來福音。
陳秀英(1891—1960) 女,奧灶館創始人,擅長刺繡和烹飪。
朱文熊(1883—1961) 漢語文字改革的先驅。
徐士浩(1899—1961) 民國時最著名的律師之一。
吳秀松(1889—1966) 昆曲藝人,被譽為“神笛吹師”,于格律音韻造詣極深。
陸修棠(1911—1966) 著名二胡演奏家。
陳華鼎(1897—1967) 圖書館學專家,在國內有一定影響。
陸瘦燕(1909—1969) 名醫,擅長針灸,著作極多。
王國秀(1895—1971) 女,我國婦女界知名人士。
陶一球(1905—1973) 創建昆山受共產黨領導的第一支抗日武裝力量——“陶一球部隊”。
俞啟葆(1910—1975) 著名棉花專家、農學家。
沈體蘭(1899—1976) 愛國民主人士,教育家。
于景讓(1907—1977) 愛國學者,致力于植物學和遺傳學,兼及文史哲學。
徐祖正(1894—1978) 文學家,從事教育工作,將珍藏多年的中外藏書捐給圖書館。
陳大衡(1901—1979) 名醫,創辦昆山第一所私立西醫醫院——昆山醫院。
沈錫麟(1899—1980) 著名技師,他的技術革新成果在國內和亞非地區推廣運用。
陸曙輪(1900—1980) 著名書畫家,擅圍棋,其作品為海內外收藏者所重。
陳其鹿(1895—1981) 經濟學家。
蔣 英(1898—1982) 植物學家,為中國植物區系研究和科學、教育事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嚴雪亭(1913—1983) 評彈表演藝術家,人稱“彈詞皇帝”,自成一派“嚴調”,名震書壇。
王紀音(1934—1984) 女,著名鋼琴家。
陳正飛(1906—1986) 歷史學家。
徐景達(1934—1987) 著名動畫藝術家、漫畫家,代表作為《哪咤鬧?!?、《三個和尚》。
王 安(1921—1990) 國際著名科學家、企業家,為電子計算機的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顧宏伯(1911—1990) 著名評彈演員。
丁善德(1911—1995) 著名作曲家、鋼琴家、音樂教育家。
周 適(1912—1998) 名醫,擅長兒科
首先,運動是緩解壓力的最好方式,大汗淋漓的狀態讓你清空大腦的負面情緒。
其次,唱歌也能夠改善人的心情,試著聽一些舒緩的音樂,或是開口唱一些自己喜歡的歌曲,然后,可以找朋友傾訴,同朋友的交談能夠緩解你的焦慮與壓力。
最好,把自己的壓力寫在紙上,文字也可以幫你緩解壓力。
最重要的還是找出壓力的來源,找出應對的解決辦法。
其實,我們身在這個社會中都在承受著不同程度的壓力,只是看你去如何面對了。
記住,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加油!
喬致庸(18l8—1907),字仲登、號曉池,是喬全美之子,喬貴發之孫,喬家第四代人。
人稱亮財主,生于嘉慶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卒于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7年),是喬門中最長壽的人。
出身商賈世家,自幼父母雙亡,由兄長撫育。
淳厚好學,本欲以仕進光大門庭,剛考中秀才。
兄長亦故。
遂不得不放棄舉子業而承襲祖遺商業資產,挑起理家、理財之重擔。
素性恬淡、酷嗜讀書,經營財務非其甘愿亦非其所長,然知人善任。
待下寬厚。
豁達大度,慎始慎終,人都樂為其用。
“人棄我取,薄利廣銷,維護信譽,不弄虛偽”為其以儒術指導商業經營的主導思想。
十數年后,其祖業包頭商號獲利倍增,于“復盛公”之外,又增設“復盛全”、“復盛西”等多處,左右著包頭整個市場,因此有“先有復盛公,后有包頭城”之說。
商業外,兼營錢莊、當鋪,相輔相成,資本愈見盈厚。
但他并不沾沾自喜,反急流勇退,商務全權委任長子,自己則休閑家居,閉門課子。
“肆力史冊。
廣購圖書,效法燕山竇氏,嚴飭子孫無少懈”。
同時,廣行善舉,光緒三年(1877)縣遭饑饉,出巨資助販。
渠本翹創設中學堂,孟步云創設女子學校。
均以重金襄助,其盛德廣為人所傳誦。
因販災義舉。
受到清廷“舉悌弟加五級”,并賞戴花翎的嘉獎。
子景儀、孫映霞均沿襲祖業,使商業、金融又有開拓與發展,成為省內外商界聞人。
他娶過六個妻子,分別是馬氏、高氏、楊氏、周氏、楊氏、楊氏、都誥贈夫人。
據說他最后一個妻子可作他的孫子,兩人的年齡相關三十幾歲。
這樣看來,不知底細的人會認為這位老翁好色,老了還討妙齡為妻。
其實老翁娶妻竟是兒女們的主意。
因為他家雖說僮仆很多,可貼身服侍實在不如自己的妻子方便,妻子比孝順的獨生女使用起來自然很多。
娶了妻子,來省去子女們的麻煩,二來還可避免同仆婦女傭的風流不雅。
致庸生有6子,11個孫子。
在他執掌家務時,可稱得上人丁興旺,四世同堂了。
在他手上,在中堂的事業突飛猛進,有了很大的發展。
如起先是復字號稱雄于包頭地面,接著有大德通、大德恒兩大票號活躍于全國各大商埠及水陸碼頭。
這時在中堂的財勢已躋身于全省富戶前列,家資千萬,商業遍布全國。
他為了光大門庭,又大興土木,于同治初年開始,先在老院西側隔小巷購買了不少房基地皮,又修了一座里五外三的樓院。
而且兩樓對峙,主樓為懸山頂露明柱結構,通天欞門,有陽臺走廊。
登上陽臺,可觀全院。
陽臺前沿,設有扶欄,扶欄上刻有磚雕,磚雕工藝精湛,栩栩如生。
明樓竣工后,又在兩樓院隔街相望處,陸續興建了兩個橫五豎五的四合斗院。
四座院落正好位于街巷交叉的四角,為后來連成一體奠定了基礎。
在他手里建筑的房屋占到現在整個房院的三分之二。
喬致庸人如其名。
他待人隨和,處世一般。
由于他關于計謀,在他執掌農業時,資產越來越多,是在中堂殷實家財真正的奠基人。
喬致庸的一生頗有善行,經常救濟貧民百姓。
特別是在清光緒三年,天遭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
民謠有:光緒三年,人死一半的說法。
當時喬致庸曾開倉賑濟。
對此,光緒八年版《祁縣志》有記述,并給予褒獎。
在理家上,他經常告誡兒孫:經商處事要以信為重,以信譽得人。
其次是義,不哄人,不騙人,該得一分得一分,不掐昧心錢。
第三才是利,不能把利擺在首位。
又誡驕、貪、懶三個字。
他治家有方,以《朱子治家格言》為準則,把它當作兒孫啟蒙的必讀課,同時寫在屏門上,作為每日的行動規范。
兒孫如若有過,則令跪地背誦,到有針對性處,令讀多次。
如犯拋米撒面之錯,便把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今物力維艱反復誦讀,直到認錯為止。
然后再作一番訓教,最后犯者謝赦,慢慢退出。
喬致庸還把他親擬的對聯著人寫好刻就,掛在內宅門上:求名求利莫求人,須求已。
惜衣惜食非惜財,緣惜福。
以此告誡兒孫,注重節儉,不要貪圖安逸,坐享祖業。
他對他的獨生子進行了排隊分析,認為長子不可委以重任,因為長子驕橫跋扈;次子個性暴烈;三子過于老實,亦非經濟之才;四子樸實遲鈍,不關于說話;五子是個書呆子;六子體質瘦弱,難擔大業,沒有一個是他的理想繼承人。
只有長孫喬映霞性地忠誠厚道,聰明伶俐,故對映霞寄予厚望,教誨亦多。
常對其教育說,唯無私才可訟大公,唯大公才可成大器。
氣忌燥,言忌浮,才忌露,學忌滿,膽欲大,心欲小,知欲圓,行欲方。
為人作事怪人休深,望人休過,待人要豐,自奉要約。
恩怕先益后損,威怕先緊后松。
這些教誨,對喬映霞的立身行事是有很大影響的。
喬致庸老年時,對他的六子寵愛至極,偏袒極甚,因而在他的幼子去世后,慟哭不起,染病臥床,二年后離開人間。
小說《喬家大院》作者:朱秀海 出版:上海辭書出版社作為2006年農歷新年大戲,45集電視連續劇《喬家大院》2月13日在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檔開播。
而在這部晉商題材的故事登上熒屏之時,擁有獨家出版權的上海辭書出版社也推出了《喬家大院》同名長篇歷史小說。
在中國民族商業發展史上,“晉商”是一個充滿著傳奇色彩的沉甸甸的名字,那些古老的當鋪、錢莊、票號、商號,就是晉商留在歷史上的符號和印記。
“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
”20世紀80年代以來,有關晉商這個中國歷史上特殊群體的著述不斷問世,但多是一副充滿探究和考證的學術面孔。
從學者余秋雨的《抱愧山西》開始,晉商文化終于得以通俗淺顯地面對大眾。
此次,脫胎自同名電視劇的歷史小說《喬家大院》一躍躋身暢銷書之列,更是因為牢牢把握住了大眾視角,在弘揚晉商誠信為本的商業精神和文化內涵的嚴肅主題下,講的是一代晉商喬致庸作為商人、文人、俠客的不同風采。
“隨著這個人物在筆端日漸豐滿,我對他的兩種感情也在增長,一是對他英雄氣概的敬佩,二是對他生不逢時的惋惜。
”集小說作者與電視劇編劇于一身的朱秀海說,除了喬致庸用自己的機智一一化解商場中司空見慣的欺詐、蒙騙、設陷阱等精彩的商戰故事外,《喬家大院》還用貫穿一生的錯綜復雜的愛恨情仇,襯托出一種渺小的個人在強大人生宿命面前的無奈。
喬家大院位于祁縣喬家堡村正中。
這是一座雄偉壯觀的建筑群體,從高空俯視院落布局,很似一個象征大吉大利的雙“喜”字。
整個大院占地8724平方米,建筑面積3870平方米。
分六個大院,內套20個小院,313間房屋。
大院形如城堡,三面臨街,四周全是封閉式磚墻,高三丈有余,上邊有掩身女兒墻和了望探口,既安全牢固,又顯得威嚴氣派。
其設計之精巧,工藝之精細,充分體現了我國清代民居建筑的獨特風格,具有相當高的觀賞、科研和歷史價值,確實是一座無與倫比的藝術寶庫,被專家學者恰如其分地贊美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顆明珠。
”難怪有人參觀后感慨地說:“皇家有故宮,民宅著喬家。
”
顧炎武(1613年(明萬歷四十一年) - 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原名絳,字忠清。
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寧人,亦自署蔣山傭。
學者尊為亭林先生。
江蘇昆山人。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
他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
曾參加抗清斗爭,后來致力于學術研究。
晚年側重經學的考證,考訂古音,分古韻為10部。
著有《日知錄》、《音學五書》等,他是清代古韻學的開山祖,成果累累; 他對切韻學 也有貢獻,但不如他對古韻學貢獻多。
顧亭林學術的最大特色,是一反宋明理學的唯心主義的玄學,而強調客觀的調查研究,開一代之新風,提出“君子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徒以詩文而已,所謂雕蟲篆刻,亦何益哉
”顧亭林強調做學問必須先立人格:“禮義廉恥,是謂四維”,提倡“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日知錄》卷十三:“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
”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haoju/30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