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讀書的名人名言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師也。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9、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11、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12、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3、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14、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
長歌行》 1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17、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18、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2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22、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23、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24、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25、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26、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27、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3、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則廣泛而深遠——普希金 4、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列夫·托爾斯泰 5、書籍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惠普爾 6、一個愛書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個忠實的朋友,一個良好的老師,一個可愛的伴侶,一個溫情的安慰者——巴羅 7、書籍是朋友,雖然沒有熱情,但是非常忠實——雨果 8、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活伴侶和導師——高爾基 14、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魯巴金 15、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眼睛看到紙的背面——歌德 16、讀書不要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這樣的讀書使我獲益不少——盧梭 17、不讀書的人,思想就會停止——狄德羅 18、讀書是易事,思索是難事,但兩者缺一,便全無用處——富蘭克林 1、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2、韜略終須建新國,奮發還得讀良書——郭沫若 3、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毛澤東 4、讀書也像開礦一樣“沙里淘金”——趙樹理 5、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藏克家 6、聰明在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華羅庚 7、讀書忌死讀,死讀鉆牛角——葉圣陶 8、不怕讀得少,只怕記不牢——徐特立 9、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 10、與肝膽人共事,無字句處讀書——周恩來 11、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余秋雨 12、如果把生活比喻為創作的意境,那么閱讀就像陽光——池莉 13、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
——魯迅 14、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陶行之 15、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陶行之 16、偉大的成績和辛勤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可以創造出來——魯迅 17、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藏克家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5、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讀易(《易經》),韋編三絕。
不學詩(《詩經》),無以言;不學禮(《周禮》),無以立。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2、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 5、,必有我師也。
,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興于,立于禮,成于樂——孔子 7、,勿施于人——孔子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9、,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 11、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12、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 13、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14、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
長歌行》 1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17、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18、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春秋》相傳是孔子編纂的,他對《詩》(即《詩經》)做過整理工作,記載孔子事跡的書有《論語》《孔子家語》等1、孔子語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摘孔子《大學》 (大學的目的,在于顯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們革除舊習,在于達到善的最高境界。
) 2、孔子語錄: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摘孔子《大學》 (所謂意念誠實,就是說不要自己欺騙自己,象厭惡難聞氣味那樣厭惡邪惡,象喜愛美麗的女子一樣喜愛善良,這樣才能說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個人獨處時必定要謹慎。
) 3、孔子語錄: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摘孔子《大學》 (財富可以修飾房屋,道德可以修飾身心,心胸寬廣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誠實。
) 4、孔子語錄: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
——摘孔子《大學》 (沒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壞處,沒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 5、孔子語錄:君子有諸已,而后求諸人。
——摘孔子《大學》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別人行善。
) 6、孔子語錄:《詩》云:“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摘孔子《大學》 (《詩經》說:“茂盛的桃樹開著鮮艷的花朵,這位姑娘出嫁了,能與婆家和睦相處。
”) 7、孔子語錄: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摘孔子《中庸》 (人的喜怒哀樂的感情沒有表現出來,叫做中;表現出來合乎法度,叫做和。
達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萬物也就生長了。
) 8、孔子語錄:施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摘孔子《中庸》 ( 不愿意別人加給自己的,也不要加給別人。
) 9、孔子語錄: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乎。
——摘孔子《中庸》 (愛好學習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恥辱就接近勇敢。
) 10、孔子語錄: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摘孔子《中庸》 (任何事情,有準備就能成功,沒準備就會失敗。
) 11、孔子語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摘孔子《中庸》 (廣泛地學習,詳盡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別,忠實地執行。
) 12、孔子語錄: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摘孔子《中庸》 (天地的法則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誠一不貳,化育萬物,不可測度。
天地的法則是:廣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長遠。
) 13、孔子語錄: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
——摘孔子《中庸》 (君子的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無色而美德日見彰顯。
小人的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鮮明,但漸漸地消失了。
君子的為人之道還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厭惡,簡樸而有文彩,溫和而又有條理,知道遠是從近開始的,知道教化別人從自己做起,知道隱微的東西會逐漸顯露,這樣就進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 14、孔子語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摘孔子《論語》 (如果學了之后,又注意經常不斷地去溫習,不也是令人很高興的事嗎
假如有朋友從遠方來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嗎
在別人不了解自己的情況下,卻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備這種道德修養的人難道不可以稱為君子嗎
) 15、孔子語錄: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摘孔子《論語》 (我每天都多次對自己進行反?。簽閯e人辦事是否盡心盡力
與朋友交往是否以誠相待
對老師傳授的學業是否已經溫習
) 16、孔子語錄: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雖曰未學,吾謂之學矣。
——摘孔子《論語》 (尊崇賢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夠盡心盡力;侍奉君主能夠舍生忘死;與朋友交往能夠做到說話講信用。
這樣的人,雖然說沒有學習過做人的道理,但我卻認為他學過了。
) 17、孔子語錄:禮之用,和為貴。
——摘孔子《論語》 (運用禮法時,要特別注重和睦相處。
) 18、孔子語錄:君子食無求飽,……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摘孔子《論語》 (君子吃飯無求過飽,……做事要勤奮,說話要謹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學習,以糾正自己的缺點,這就可以說是好學的人了。
) 19、孔子語錄: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摘孔子《論語》 (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擔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別人。
) 20、孔子語錄: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摘孔子《論語》 (要依靠道德治理國家。
這樣就象北極星一樣,雖然固定在一個地方不動,但群星卻甘愿環繞在它周圍。
) 21、孔子語錄:《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摘孔子《論語》 (《詩經》三百篇,其內容可以用一句話概括:“思想純正,沒有邪惡。
” 22、孔子語錄: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的欲,不逾矩。
——摘孔子《論語》 (我從十五歲開始致力于學習,三十歲便能自立于社會了,四十歲對各種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歲懂得了自然界的規律,六十歲對聽到的事情能領會貫通,并能辨別是非真偽,七十歲時做事能隨心所欲,但又不會超出禮法的規范。
) 23、孔子語錄: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摘孔子《論語》 (如果經常溫習已經學過的知識,便能不斷產生新的體會和收獲,這種方法可以說就是我們的老師了。
) 24、孔子語錄: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摘孔子《論語》 (君子普遍地團結眾人,而不只是親近少數幾個人,小人則只勾結少數幾個人,而不和大家親近。
) 25、孔子語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摘孔子《論語》 (只知讀書而不深入思考,就勢必惘然而無所獲,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讀書,也是很危險的。
) 26、孔子語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摘孔子《論語》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認不知道,這才是求知的正確態度。
) 27、孔子語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摘孔子《論語》 (一個人如果不講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處世
就象牛車沒有了輗,馬車上沒有了軏,還靠什么行走呢
) 28、孔子語錄: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摘孔子《論語》 (如果對這種行為能夠容忍,那么還有什么行為不能容忍呢
) 29、孔子語錄:《關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摘孔子《論語》 (《關睢》這首詩,快樂而不過分,哀婉而不傷慟。
) 30、孔子語錄: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摘孔子《論語》 (能夠達到仁的境界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達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 31、孔子語錄: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摘孔子《論語》 (君子想的是怎樣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則是怎樣得到一個安逸之處;君子想的是怎樣才能不觸犯刑法,小人想的則是怎樣才能對自己有利。
) 32、孔子語錄:不患無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
——摘孔子《論語》 (一個人不應該發愁沒有官位俸祿,而應該發愁沒有為官的本領。
不應該發愁別人不了解自己,而應追求能夠讓別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 33、孔子語錄: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摘孔子《論語》 (君子知道追求道義,小人則只知道追求私利。
) 34、孔子語錄: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摘孔子《論語》 (見到賢人便應考慮怎樣才能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便應在內心反省,看自己有沒有同樣的缺點。
) 35、孔子語錄: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摘孔子《論語》 (君子說話要謹慎,而做事則要雷厲風行。
) 36、孔子語錄:朽木不可雕也。
——摘孔子《論語》 (腐朽的木頭無法雕刻。
) 37、孔子語錄: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摘孔子《論語》 (聰明好學,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請教為恥,所以稱他為“文”。
) 38、孔子語錄: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摘孔子《論語》 (他這種聰明,別人能做到,而這種愚傻,別人便難以做到了。
) 39、孔子語錄: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摘孔子《論語》 (如果質樸勝過了文采,就會顯得粗野,而文采勝過質樸,也會流于虛浮。
只有外表和內心配合適當,才算得上是個君子。
) 40、孔子語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摘孔子《論語》 (對任何事物,僅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愛它的人,深深喜愛它的人又不如樂此不疲的人。
)41、孔子語錄: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摘孔子《論語》 (對天資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談論高深的學問;而對于中等以下天資的人,則不可以和他談論高深的學問。
) 42、孔子語錄: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摘孔子《論語》 (聰明的人喜歡水,因為他性情活躍象水一樣流動不息,仁慈的人喜歡山,因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樣厚重。
聰明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聰明的人樂觀,仁慈的人長壽。
) 43、孔子語錄: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摘孔子《論語》 (默記所學的東西,堅持學習而不厭煩,教誨別人不知疲倦。
) 44、孔子語錄: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
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摘孔子《論語》 (如果財富能夠爭取得到,即使讓我手執馬鞭去做一個車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還不如去干我喜歡的事。
) 45、孔子語錄: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摘孔子《論語》 (發憤研究學問,常常忘記吃飯,一旦有所收獲便又高興地忘記了憂愁,連自己的漸趨衰老也沒有感覺到。
) 46、孔子語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摘孔子《論語》 (如果三個人一同走路,其他兩個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
他們有優點,我就學習,他們有缺點,我就作為借鑒而改掉。
) 47、孔子語錄: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摘孔子《論語》 (孔子從四個方面教育學生:學習文化,修養德行,忠誠不渝,言行一致。
) 48、孔子語錄: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摘孔子《論語》 (君子的心胸坦蕩開朗,小人的心胸則狹隘憂愁。
) 49、孔子語錄: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摘孔子《論語》 (鳥快要死的時候,叫聲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時候,說話是善良的。
) 50、孔子語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摘孔子《論語》 (讀書人不能不心胸寬廣意志剛強,因為肩負重任而且征途遙遠。
他把實現仁的理想作為自己的使命,擔子難道不重嗎
他為這種理想而奮斗,直到死去為止,路途難道不遠嗎
)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haoju/30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