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理 一、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么簡單 二、所有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 三、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
1、一次吸毒,終生戒毒2、珍愛生命,拒絕毒品。
3、防毒反毒,人人有責。
4、掃除毒害,利國利民。
5、毒品是人類社會的公害。
6、吸毒是犯罪的禍根。
7、毒品一日不絕,禁毒一刻不止。
8、有毒必肅,販毒必懲,種毒必究,吸毒必戒。
9、四禁并舉、堵源截流、嚴格執法、標本兼治。
10、極行動起來,同毒品犯罪作堅決的斗爭。
唾液收集器天貓11、開展禁毒斗爭,保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
12、開展禁毒斗爭,消除毒品禍害。
13、禁販、禁種、禁吸“三禁”并舉,打擊、宣傳、防治多管齊下。
14、全黨動手,全民動員,深入持久地開展禁毒斗爭。
15、堅決查禁毒品,維護社會治安。
16、嚴厲打擊毒品違法犯罪活動。
17、禁毒利國、利民、利己。
18、吸食毒品,害人害己。
19、堅決徹底鏟除非法種植的罌粟等毒品原植物。
20、開展禁毒宣傳,增強全民禁毒意識。
21、除毒務早,除毒務盡
22、開展綜合治理,根除毒品危害
23、動員起來,打一場禁毒的人民戰爭
24、加大禁毒力度,深化禁毒斗爭
25、禁販、禁鐘、禁吸、禁制并舉 堵源截流 嚴格執法 標本兼治 綜合治理 26、禁絕毒品 功在當代 利在千秋 27、全民動員 禁毒防毒 創一流文明城市 28、開展創建無毒害社區活動 確保一方凈土 29、遠離毒品 親近美好人生 30、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全世界約有10萬人死于吸毒,另有約1000萬人因吸毒而喪失正常的智力和工作能力———珍惜您的生命,請遠離毒品 31、深入創建無毒社區 促進精神文明建設。
32、大力消除毒品危害 保護人民身心健康。
33、認識毒品危害 提高抵御能力 34、增強拒毒防毒意識 積極投身禁毒工作。
35、大力推行綜合治理 深入開展禁毒斗爭。
36、莫沾毒品,莫交毒友。
希望對你有用
1、人不能象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
—— 但丁 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惟賢惟德,能服于人。
—— 劉備 3、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
—— 張衡 4、土扶可城墻,積德為厚地。
—— 李白 5、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 6、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法 大仲馬7、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王勃8、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9、愛人是帆,愛己是船,只有彼此推動和支撐,才能使愛心長存,愛意永駐。
10、關愛別人就是關心自己。
11、得到他人的關愛是一種幸福,關愛他人更是一種幸福。
12、關心是一種付出,關心是一種奉獻,關心是一種美德。
知易行難 出處:《尚書·說命中》:“說拜稽首曰:‘非知之艱,行之惟艱。
’”孔傳:“言知之易,行之難。
” 釋義:知是懂得,即認識事情的道理較易,實行其事較難。
我這有一篇關于知易行難的辯論賽文章 或許有用:知難行易\\\/知易行難 主席:楊 瀾 正方:南京大學 知難行易 反方:輔仁大學 知易行難 主席:歡迎收看中國中央電視臺和新加坡電視機構共同主辦的‘95國際大專辯論會。
今天將要進行的是人們期待已久的大決賽,也可謂本屆辯論會的高潮。
在過去的6夭當中,8支辯論隊伍分別進行了四場初賽和兩場半決賽,各隊都有出色的表現,可謂精彩紛呈。
從表面上來看,辯論賽仿佛是一種高級的智力游戲,然而它所引發出來的知識與智慧,特別是辯手們表現出來的個性的風采和整體的青春魅力,我認為都超越了辯論本身。
當然,既然是辯論,就總有勝負之分,所以今天坐在場上的兩支隊伍都是“過關斬將,志在必得”。
雙方只要稍一留意就會發現這中間有一個很有趣的巧合,從我這個角度來說,正好是男左女右,一邊是“長袖善舞,中幗不讓須眉”,另一邊也是“好奇勃發,好男要跟女斗”。
過去我們都說“龍虎斗”、“龍虎斗”,看來今天要改成“龍鳳相爭”了。
現在我來介紹一下今天的辯論雙方。
坐在我右手邊的是正方——南京大學隊。
她們的4位辯手分別是:一辯鐘婳婳同學,社會學系三年級;二辯鄔建敏同學法律系四年級;三辯韓璐同學,經濟系二年級;四辯楊蔚同學,中文系一年級研究生(掌聲)。
那么坐在我左手邊的是反方~輔仁大學隊。
如果您看過過去幾場比賽,對這幾位辯手您可能也相當熟悉了。
他們是:一辯顧振豪同學,法律系法學組三年級;二辯林立書同學,法律系財經法學組三年級;三辯劉伯彥同學,大眾傳播系新聞學三年級;四辯林正疆同學,法律系財經法學組三年級。
(掌聲) 我們今天的評判團由海內外的知名李者組成,我向大家介紹一下。
這5位成員分別是: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系江平教授(掌聲)。
哈佛大學中國歷史及哲學教授、美國人文社會科學院院士杜維明教授(掌聲)。
中國文藝理論學會會長、華東師范大學王元化教授(掌聲)。
那魯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學系主任孫康宜教授(掌聲)。
上海戲劇學院余秋雨教授。
(掌聲) 各位觀眾,知難行易與知易行難是傳統文化意義上的經典命題,歷代的諸位賢哲們都為此發出過深深的感嘆,也留下許多著名的論斷。
在現實生活當中,知與行究竟孰難孰易,每個人根據自己的人生體驗都會做出不同的回答。
希望今天的8位辯手在這個問題上也會做出令人信服的論述。
作為正方的南京大學隊的辯論立場是:“知難行易”。
而作為反方的輔仁大學隊的辯論立場是:“知易行難。
”雙方的立場由抽簽而定。
首先我們歡迎正方一辯鐘婳婳發言,時間3分鐘。
正方:謝謝主席
尊敬的評委,各位嘉賓,來自寶島的對方辯友,大家好
洪荒久遠的50萬年前,在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上生活著我們的祖先北京猿人。
滄海桑田,斗轉星移,告別了茹毛飲血的過去,他們學會了鉆木取火。
火的運用是跨時代的大發現。
然而直到一百多年前,科學家才揭開了機械能轉化為熱能規律,從而科學地說明了鉆木取火的真正奧秘。
這就無可辯駁的證明了我方立場:知難行易。
所謂“行”是人對外界事物作用的過程,包括對“知”的運用;所謂“知”是指對“行”的認識,解決做什么,為什么做和怎樣做的問題。
知既是:一個過程,又是一個結果。
所謂“知難行易”,是說求知得知難,行動使用易。
知難行易與說說容易做起來難的言行觀“風馬牛不相及”,切不可混為一談。
我方主張知難行易,理由如下:首先,認識發生學告訴我們,行先知后,知難行易。
人一生下來便會行,所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但要成為像對方辯友那樣才學淵博的翩翩君子,寒窗十年苦,談何容易。
個人求知無窮盡,人類探索亦無止境。
“鉆之彌深,仰之彌堅。
”①孔子他老人家到了晚年還堅持學習《易傳》,緯編三絕。
可見求知難哪
其次,辯證法告訴我們知行密切相關。
人類的行為是一個不斷進步的過程,其中,知是關鍵。
無知之行只是簡單重復。
有了知,才有了自覺行為;有了知,才有了開拓引進。
知作為行的認識、概括和總結,是行路明燈,是行動指南;掌握了行的知識和方法才會有成就。
知,只有長期艱苦探索才會小有所成,因而知比行顯得更難。
再次,日常經驗告訴我們,行之不易,歸根到底是不知或知之不足;俗語說得好:“會者不難,難者不會。
”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一旦掌握了行的知識和方法,行起來必然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總而言之,知行相比,知難行易。
謝謝各位
(掌聲) 主席:好,各位觀眾,現在我們來看看反方是如何破題立論的。
、請反方一辯顧振豪同學發言,時間3分鐘。
請
反方:主席,各位評委,大家好
題目把知、行兩個東西分開來,就是要我們討論其中的難易程度。
如果把純粹的認知與行動弄得混淆不清,那么難易從何產生
對方辯友所犯的第一個矛盾就是把知包含在行的過程。
這是還要討論行的必要嗎
任何一個時代都需要知行的配合,但不同的時代則需要知行學說。
大體而言,知只有兩種,一方面是道德倫理的良知,一方面是科學經驗的所謂知識。
接下來讓我從這兩方面,分別論述“知”和“行”之間的關系.第一,環顧當今社會,教育、科技日漸普及,但是人們的道德行為卻是日益墮落。
所謂吃、喝、嫖、賭、抽、坑、蒙、拐、騙、偷,社會不安的秩序才是我們所應當面臨的問題。
這時我們不禁懷疑,真的是知難行易嗎
難道是知識教育文化不夠
難道問題不是出在具體的落實與實踐方面嗎
我們難道不知道所謂的仁義禮智
我們難道不知道所謂一般的公民道德嗎
傳統儒家告訴我們什么,所謂:“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
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下下。
”①孟子不也說。
‘仁、義、禮、智”是人之四端②嗎
王陽明先生更告訴我們,今天所謂的良知是本心所固有的,是生而有之的。
因此對于為人處世的一些基本道理,對于所謂一般的佛理道德,這些都是我們本來就知道的,良知更是我們本心所擁用的。
這難道不是很清楚很簡單的嗎
難在哪里呢
難在“行”啊
難在具體的實踐方面。
由于人心的懈怠,由于外在環境種種的限制以及變數,所以說行難更甚于知難啊
從第二個方面——科學經驗方面來說,也是知易行難。
頂夸克在物理學上早就能夠論證出所謂頂夸克粒子的存在,但是還必須等到加速器產生,我們才能確切真實掌握住這樣的概念。
愛因斯但發明相對論后,人們卻要經過一段長時間的艱辛過程才能創造出原子彈。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一般的通病是什么
一般的通病就是:說是一回事,做又是另外一回事。
所以我方才要在這里解析什么是知難行易。
什么是知易行難。
唯有認清知易行難的情況,才能夠認清什么情況你不是不知道,你只是不愿意去做。
所以知不單只是知,行也不單知行知行必須相互配合。
所以明白了知易行難的道理之后,我們就要對癥下藥,希望能夠藥到病除
謝謝大家
(掌聲) 主席:謝謝顧振豪同學
現在我們請正方二辯鄔健敏同學進一步闡述正方觀點,時間也是3分種。
正方:謝謝主席
大家好
對方辯友提出了一個觀點說:“說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
”顯然,他們把今天的“知行關系”偷換成了“言行關系“,嘴上說一說就代表你心里真的知道嗎
鸚鵡經過訓練還能說人話呢,但是我們能夠說這些鸚鵡像對方辯友一樣學識淵博嗎
顯然不能啊
(掌聲)今天,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發展高科技,開拓新領域,已成為世界潮流。
人類已深深懂得知難行易,唯有迎難而上,方能健步而行。
我方之所以認為知難于行,更基于以下原因。
第一,創造知識比運用知識更難。
今天,人們對電燈已熟視無睹,可當年愛迪生歷經磨難,癡心不改,試過1600多種材料,做了:萬多次實驗,寫下了兩萬頁筆記。
可見知有多難啊
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周游列國,潛心于革命之學,險些命喪于倫敦,終于積心血而成《建國方略》。
面對這樣的事實,對方辯友難道還要告訴大家說知很容易嗎
叔本華說得好:偉大的思想家和科學家是入類的燈塔,如果沒有他們,人類將在迷茫的大海中飄泊啊
第二,探索方法比運用方法更難。
求知不止包括一般原理,更要掌握具體的方法。
傳說遠古時鯀盲目采用水來土掩的方法,結果反而使洪水泛濫成災,而禹以父為鑒,摸索出疏導的方法,終于取得了抗洪救災的全面勝利。
第三,認識規律比按規律辦事更難。
認識規律是一個積沙撿金的過程。
規律不是推銷員,不會自己找上門來,它有待人們不懈探求。
改造利用沙漠資源就是一個認識規律的難題,一旦人類攻克了這一難題,沙漠變綠洲就不再是海市蜃樓。
綜上所述,知是一個艱難曲折過程,他需要“天將降大任與斯人”的責任感,需要“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勇氣,更需要“眾里尋他千百度”的毅力。
一次我方認為知難行易
謝謝大家。
(掌聲) 主席:謝謝鄔建敏同學的發言
現在我們來看看反方二辯鄰里屬同學是如何反駁正方觀點的。
時間也是3分鐘。
反方:大家好
對方辯友告訴了我們怎樣的命題呢
對方辯要知是告訴了我們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啊
對方辯友,在這樣的命題下,我們看看今天的立論點該站在哪里
如果是這樣子的話,對方辯友告訴了我們,所有的知識、所有知道的事情都是假的,除非你一一的去實現。
舉個例子吧。
今天我們知道丟垃圾是不道德的,我也知道不丟垃圾是道德的。
那么當我在丟垃圾的時候,你能告訴我說:我那個時候已經忘記道德嘍,我不知道道德了
等到丟完的時候才恍然大悟的說:我的道德又重新出現了。
換句話說,對方辯友告訴了我們什么
對方辯友在這樣的架構下,只是告訴了我們: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那么到底什么是知
什么是未知
不要忘記一句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對方辯友不要混淆了。
好的,再讓我們從三個方面告訴大家,知雖然可能是很難的,但是行是更難的。
首先,在天時方面來講,孟子說過:“雖有智慧,不如趁勢:雖有镃基,不如待時。
”若不是三國的時代趨勢,劉備的三顧茅廬及赤壁的東風巧現,孔明縱然有運籌帷幄之智,也無法大展雄才,大行其道,終將落入“英雄無用武之地”呀
我們再來看看地理環境的限制。
憑借今日建筑方面的發達科技我們就可輕易知道建筑長江三峽大壩要用什么辦法,要用什么材料,但是從動工到完成也必須花上15年的光景。
這工程浩大艱辛,全然都是環境所致的。
再者,知易行難是我們人類生活中的邏輯。
人人都知道男性女性要互相的關懷,男性要平等的對待女性,但是經過20年漫長的婦女運動,婦女的地位仍然沒有改善,所以我們才要在北京舉行婦女大會繼續努力呀! (掌聲)再者,我們要告訴大家的是,現今社會的個體不論是環保、女權、民主、法制、教育、和平、文化、道德都體現了知易行難的道理,而唯有認清知易行難的真正含義,才能使人人去了解,去透悟。
坐而言不起于行是國人的通病。
我們只有對癥下藥,才能藥到病除,使人人勇于立行,恥于空談,才能發揮真正中國傳統愚公移山的力行精神
我的申論到此結束
謝謝大家
(掌聲) 主席:謝謝林立書同學
現在我們請正方三辯韓璐同學發言,時間也是3分鐘。
請。
正方:大家好
對方一辯給我們談到道德倫理,又說嘴上一套做又一套,請問這是真正的知道道德嗎
請對方辯友給我們解釋,什么是“滿口的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呢
對方辯友又說,有些人不是不知道,而是說不愿意去做,那么,這是不是要給小偷找借口呢
因為小偷說“我真的不是不知道偷東西不好,可是我就是忍不住要伸出第三只手”啊
對方二辯又說到了男性比女性更需要關懷,那么既然對方辨友認為知易行難,我們想要請教一個問題,怎樣才能打開男性封閉的心靈
怎樣才能讓男性成為一個開放的人呢
好,我方認為知難行易。
翻開歷史史山,人類求知探索的偉業可謂“驚天地,泣鬼神”。
“生命誠可貴”,但是李林塔爾為了科學卻獻出了生命。
“愛情價更高“,但是諾貝爾為了事業卻終生孤獨。
李時珍遍嘗百草才獲得“回春之術”,司馬遷勵精圖治終成《一家之言》。
對方辯友你一定也還知道,大熱問嘔心瀝血幾十年才孕育了《進化論》,布魯諾用生命凝成真理,“魂歸去來兮。
”“艱難困苦,玉汝予成。
”古往今來,就是這用熱血和生命叩響知識之門的求知者鑄成了人類文明的脊梁。
正視現實人生,行正如辯友所說的并非一帆風順,但是,對已知的深刻認識告訴我們,知比行更難。
“求知之路漫漫兮,人類上下而求索。
”和平難,難就難在尚未達成各國的共識;反腐敗也難,難就難在還不知道制止腐敗的辦法;治艾滋病更難,難就難在醫學知識還沒有突破性的進展。
而有知,行就會化難而易。
博大精深的知識、入木三分的思想的確來之不易,可是換來的卻是行動中的大刀闊斧,工作上的從容自如。
越洋電話讓“天涯若比鄰”,電波送衷情;信用卡讓我們“一卡在手,走遍天下”。
1988年1月,世界衛生組織在倫敦召開“全球預防艾滋病規劃”的部長級高級會議。
會議提出,把1988年作為全球防治艾滋病年;把12月1日作為全世界宣傳防治艾滋病的日子,稱之為世界艾滋病日(更確切的說是“世界同艾滋病作斗爭日”)。
以后每年的12月1日都被作為“世界艾滋病日”,以號召全世界人民行動起來,共同對抗艾滋病。
“世界艾滋病日”的目的有四個方面: 第一, 讓人們都知道艾滋病在全球范圍內是能夠加以控制和預防的; 第二, 讓人們都知道,防止艾滋病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第三, 通過艾滋病日的宣傳,喚起人們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同情和理解,因為他們的身心已飽受疾病的折磨,況且有一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是被動的、無辜的; 第四, 希望大家支持各自國家制定的防治艾滋病的規劃,以喚起全球人民共同行動起來支持這方面的工作。
【第一個艾滋病日】 1988年12月1日這一天,世界各國的政黨領袖、精神領袖、醫生、搖滾樂歌星、足球運動員和普通男女,紛紛表明了自己的看法。
在世界各國都有行動來支持這項偉大的事業。
【口號】:愛己愛人反歧視 愛己:愛自己多一些,讓自己的身體更健康,令自己的心靈更美好。
愛人:愛你的伴侶,愛你的親朋,關愛弱勢群體。
反歧視:我們的敵人是艾滋病病毒,而不是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
艾滋病患者是我們的兄弟姐妹,他們的不幸需要大眾的同情和支持。
艾滋病不僅損害個別人的軀體,而且損害著整個人類。
艾滋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們對疾病的無知,更可怕的是由無知而造成的歧視和排斥,最可怕的則是——無知致使許許多多人置身于被感染的危險邊緣而不自知。
通過網絡——目前傳播最廣、速度最快的媒介平臺,讓更多的人了解及正視艾滋病。
惟有了解和正視艾滋病,人們才能夠摒除歧視并體會到患者的苦痛,從而加入到關懷患者的志愿者行列;惟有了解和正視艾滋病,人們才能夠自愿自覺地從自身做起預防疾病,從而更有效地控制疾病的蔓延。
【呼吁】有愛,生命才有希望,社會才有期盼,國家才會富強。
參考資料: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haoju/30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