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 每逢佳節倍思親孟浩然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毛澤東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又是過重陽,臺榭登臨處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 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又是過重陽,臺榭登臨處【望采納,謝謝】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詩篇 采桑子 重陽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九日作 (唐)王縉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無。
九日 (唐)楊衡 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
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
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枝字 韋安石 重九開秋節,得一動宸儀。
金風飄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覽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臨深應在即,居高豈忘危。
醉花蔭 (宋)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于長安還揚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賦韻 (南朝 陳)江總 心逐南云逝,形隨北雁來。
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沉醉東風 重九 (元)關漢卿 題紅葉清流御溝,賞黃花人醉歌樓。
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 誰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 (明)文森 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對故園花。
野曠云連樹,天寒雁聚沙。
登臨無限意,何處望京華。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這與孔子對大同之世的理解:“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
采桑子·重陽 一九二九年十月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重陽:陰歷九月初九,傳統上文人登高賦詩之日。
一九二九年的重陽是十月十一日。
天難老: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黃花:指菊花。
不似:不類似,不像。
寥廓:空闊遠大。
“采桑子”是詞牌,“重陽”是題目,這個題目確定了詞的內容與重陽節相關。
譯文人之一生多么容易衰老而蒼天不老, 重陽節卻年年都來到。
今天又逢重陽, 戰場上的菊花是那樣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風剛勁地吹送, 那不是春天的光輝。
卻勝過春天的光芒, 無涯的汀江之上有綿綿不絕的秋霜江天萬里霜.“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宛如一山飛峙,起勢突兀。
在這兩句中,從近處看,前句是虛,后句是實;前句泛論人生天道,后句帶出重陽入題。
從遠處看,前句是主,后句是賓;前句中“天難老”三字是綱,籠罩全篇,后句只是進一步申說。
于此,必須弄清楚以下三點:首先,“人生易老”只是與“天難老”對比著說,絲毫不含有消極感傷的意味。
古詩詞中傷春怨秋,嗟貧嘆老,這種作品是太多了。
但在這里,卻完全是另一種思想感情,這里著重說的是“天難老”。
其次,“天難老”是說宇宙間一切事物在不斷地發展變化,生生不已,光景常新。
“天”就是片段,“難老”就是指發展變化的過程無窮無盡。
這三個字簡直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宇宙觀的詩的說明,必須注意。
再次,明白了“天難老”的涵義,也就明白了“人生易老”的說法,不但不是慨嘆人命朝露,而且恰恰相反,在這里是說正由于“人生易老”,所以必須把有限的生命獻給無限壯麗的革命事業,以有涯積為無涯,盡可能多地發些光和熱,但這又何妨
天是難老的呀。
這意義是豐富的,這情緒是昂揚的。
它揭示出不朽的歷史發展規律,它體現了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象格言一樣精警,真是耐人尋味。
在這壯大,它是由“歲歲重陽”這一自然現象或客觀現實生發出來,是通過具體感性而顯現的抽象理念。
所以,前主后賓,后句是前句的申說,卻不意味著后句較之前句不重要;因為,從另一角度著眼,便又看到:前虛后實,詩意乃是由“歲歲重陽”逗起的,“人生易老天難老”,則是升華,兩句是有機合成的精金,缺一不可。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歲歲年年,都有重陽,重陽是過不完的。
古人每逢重陽,也往往作詩填詞,大約不外花酒空愁,一片蕭瑟,滿懷岑寂。
只有毛澤東此詞不達意,意趣橫生,戛然獨造。
假如說“今又重陽”,猶略似“日月依辰至”;而“戰地黃花分外香”,那就橫掃千古了。
為什么“戰地”的“黃花”會“分外香”呢
戰地播種著英雄的頭顱,灌溉著烈士的鮮血,在炮火連天中野菊挺立開放,綻黃吐芳,使人看了怎能不感到格外美麗,怎能不感到加倍喜悅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緊承上片意,寫景,寫的是真實感受。
自是秋風勁厲,不似春光嫵媚。
但卻絕對不是“春華落盡,滿懷蕭瑟”。
假如說在這兩句中,于秋風春光,尚無所軒輊;那么,緊接著寫道:“勝似春光,廖廓江天萬里霜”,這就于秋風春光,已有所抑揚了。
為什么“勝似春光”
春天里哪能有這天高氣爽、江凈波平的既鮮明又絢麗的寥廓景象呢
“寥廓江天萬里霜”,這可同杜甫的“天宇清霜凈,公堂宿霧披”,大不相同。
同是秋霜,杜甫聯想到的是“公堂”,毛澤東聯想到的是“春光”。
而以秋比春,所作出的審美評價,顯然根據不全然在于春與秋的自然屬性,關鍵還是在詩人的戰斗性格更喜歡勁厲,不接近嫵媚。
因而在這種借景抒情之中,自然便有了寓意,有了寄托。
“秋風勁”使人聯想到如花似錦的和平生活。
于是“勝似春光”,便是合乎邏輯的推論了。
“江天”句則預示了革命前途的光明,表現了勝利信心的堅定。
這些寓意和寄托,都是在寫景言情中的“言外意”,“味外味”,其妙處是“味在咸酸之外”。
不得把詩的形象看作某種概念的象征,這比那種托物言志的手法又高一籌,是真正的詩意與精深的哲理的統一,是濃郁的詩意中放射出的巨大哲理光輝。
它首先給人以強烈的美感享受,并從而又給人以剛毅的意志的鼓舞和智慧的理性的啟發。
這是詩的最高的意境。
[1]編輯本段作者簡介毛澤東,字潤之,筆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沖一個農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
編輯本段創作背景“重陽”,陰歷九月初九,古人以九為陽數,故稱九月初九為重陽節。
1929年10月11日就是重陽節。
這年5、6月間,紅四軍攻占龍巖,蔣介石組織兵力會剿紅軍,紅四軍主力配合當地游擊戰爭,9月21日,攻占上杭,擊敗敵人的會剿。
此時毛澤東已經離開紅四軍的領導崗位,他深入上杭、永定的農村,一面養病,一面領導地方土地革命斗爭。
這年10月11日,毛澤東來到上杭,這時的閩西山區,黃色的野菊花競相開放,毛澤東面對怒放的野菊花吟成了這首詞。
[2]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haoju/29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