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月皆如此 出自李白《把酒問月》(2)海上月,天涯共此時 出自張九齡《望月懷遠遠》(3)千里共嬋娟 出自蘇軾《水調歌頭》(4)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出自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葉公好龍,古時個人特別喜歡不管是穿的還是房屋上都龍,傳說真龍知,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上葉公家看望葉公卻嚇跑了,形容一個人,對一個事物過分的愛好,過猶不及。
畫蛇添足,驚弓之鳥,狐假虎威,愚公移山,都是成語故事。
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悠久歷史和文化傳統的民族。
由文化凝聚積淀的園林景觀,清幽中見畫意,細膩中見詩情,平淡中見蘊藉,變化中見新奇,可謂異彩紛呈,琳瑯滿目。
中國古典園林數千年來在中華大地上孕育、生長、并發展成熟。
她以自己獨特的形式和內涵形成自己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在世界園林中獨樹一幟。
繼而中國古典園林與文學元素結下了不解之緣,她之所以富于詩情畫意,富于典雅美麗的神韻風致,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文學元素的點綴、形容、滲透、生發。
1.中國古典園林與文學元素關系。
中國園林,名之為“文人園”,它是饒有書卷氣的園林藝術。
士大夫寄情山水,嘯傲煙霞,避囂煩,寄情賞,既見之于行動,又出至于詩文,園林之筑,應時而生。
固園之筑出于文思,園之存,賴文以傳,相輔相成,互為促進,園實文,文實園,兩者無二致也。
清代錢泳在《履園叢話》中說:“造園如作詩文,必使于曲折有法,前呼后應,最忌堆砌,最忌雜錯,方稱佳構”。
一言道破,造園于詩文無異,從詩文中可悟造園法,而園林又能興游以成詩文。
詩文與造園同樣要通過構思,所以說造園一名構園。
故“雖油人作,宛自天開”,中國園林,能在世界上獨樹一幟者,突以詩文造園也。
園寓詩文,復再藻飾,有額有聯,配以園記題詠,園與詩文合二為一。
所以每當人進入中國園林,便有詩情畫意之感,如果游者文化修養高,必能吟出幾句好詩來。
古典園林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文人士大夫參與造園,又把古典園林推向了更高的藝術境界,賦予其鮮明的東方特色,情景交融、詩情畫意,景由文盛、文由景顯、文景齊名,這在古典園林藝術的營造和審美過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總之中國古典園林與文學元素盤根錯節,難分難離。
2. 中國古典園林文學元素的運用形式及表現手法2.1 虛實:所謂“實”,是詩詞中可以通過視覺、聽覺等感覺捉摸到的部分;所謂“虛”則是指詩詞中表現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識之中的部分。
如李商隱的《錦瑟》運用“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四個典故,以虛寫虛(過去的經歷、夢想、挫折等),讓后學者暢想不已,被喻為古代“朦朧詩”。
2.2 動靜:客觀事物的動靜之態,給了詩人們許多創作的靈感,他們常常將事物的動、靜結合起來描寫,做到靜中見動,動中見靜,動靜相生,動靜互襯,妙趣無窮。
如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前兩句寫動,繪出一幅絢麗的圖景;后兩句寫靜,一言空間之廣,一言時間之久,但也靜中見動,是詩人在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動。
2.3 雅俗:雅俗是運用語言的一種藝術。
“雅”是典雅,“俗”是通俗。
在詩歌中適當運用雅語和俗語,就會雅俗共賞,增強詩歌的藝術魅力。
如白居易《憶江南》詞,“江南好,風景舊曾諳”、“能不憶江南”,用語通俗;而“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用語典雅。
不用雅,寫不出江南之優美;不用俗,便失去了親切感和獨特的向往之情,可謂相得益彰。
2.4巧拙:巧拙也是語言運用的藝術。
“巧”是工巧,“拙”是樸拙,二者結合,??墒盏絼e具一格、耐人尋味的藝術效果。
如周邦顏的《蘇幕遮》:“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前一句寫太陽初升,露水漸干,比較樸實;后二句寫青青池水,風吹水動,晃動的葉子仿佛在不斷高舉一樣,用筆很巧。
另外還有點染、疏密、濃淡等手法不一一舉例說明。
3.文學元素在中國古典園林中的體現方式。
文學元素在中國古典文學中的體現方式多種多樣,其中比較常見的有匾額、楹聯、石碑、木牌、屏風等等。
更具用心的有字形窗格、刻字石桌椅等等。
而文學元素在內容更是常常借用園林名、景點名來提升園林之意境。
“古人構園成必題名,皆有托意,非泛泛為之者”。
4.文學元素在中國古典園林中運用的實例。
例如:頤和園排云殿的“排云”二字出自晉朝郭璞“神仙排云出,但見金銀臺”的詩句。
比喻似在云霧繚繞的仙山瓊閣中,神仙即將露面。
湖岸邊上的“云輝玉宇”牌樓表示這里的宮殿是彩云與華麗建筑相輝映的世界。
牌樓的南面匾額上寫著“星拱瑤樞”,它告訴人們,這里就是“眾星拱衛的神仙之地”。
在排云門前,除立有兩只造型生動、鑄造精美的銅獅之外,還有兩側各擺放了六塊不同形態的太湖石,喻意為十二生肖。
在長廊西端湖邊有一條大石船,取名清晏舫。
借用了我國東漢文學家、科學家張衡在《西京賦》中說的一句話:“夫水可以載舟,亦可以覆舟”。
乾隆建造一艘永不能覆的石船,象徵清王朝的江山永遠不會被水覆滅。
鏡橋取意于唐代詩人李白“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之句;練橋取意于南朝詩人謝眺“澄江靜如練”的詩句;柳橋取意于杜甫“柳橋晴有絮”的詩句。
玉帶橋是六橋中的唯一高拱石橋,通體潔白、柔和、勻稱,恰如一條玉帶,最富盛名。
乾隆在詠玉帶橋時有“玉河高跨入明湖,春水初生春末都”等詩句。
“諧趣園”取“以物外之靜趣,諧寸田之中和”和乾隆皇帝的詩句“一亭一徑,足諧奇趣”的意思,園內東南角有一石橋,橋頭石坊上有乾隆題寫的“知魚橋”三字額,是引用了莊子和惠子(戰國時代人物)在“秋水濠上”的爭論而來的。
總之中國古典園林藝術中文學元素的運用形式手法多樣,兩者之間的關系更是密不可分,相互影響,互相提升。
所以說文學元素賦予中國古典園林藝術以“靈魂”。
中國成語故事有哪四個找了好久,終于在淘寶搜到了這本書,《中國成語故事》是二年級課外讀物,有四個成語:鷸蚌相爭、自相矛盾、愚公移山、朝三暮四。
11 瀏覽4462019-02-23中國古代有許多成語故事,這些成語都包含著從生活中中國古代有許多成語故事,這些成語都包含著從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哲學道理。
下列成語與哲學道理能夠正確對應的是() ①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部分對整體的功能有影響作用 ②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事物的聯系是有必然性的 ③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④一人傳虛,萬人傳實--真理具有客觀性,要以事實為根據。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 ①符合題意,“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意思是:天下大事的興盛、滅亡,每一個老百姓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國家的興旺跟每個公民息息相關,強調整體是由部分構成,部分影響整體,成語與哲學道理前后一致; ②不合題意,“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指人或事物變化無常,分合無定.此句也用來表示人物或事情的發展分分合合擁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事物發展的規律和必然注定,而非聯系的必然性,成語與哲學道理前后不一致; ③不合題意,“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指只醫治疼痛的部位,不追究病根.比喻處理問題不從全局考其根本,什么地方有問題就在什么地方解決,臨時應付,忽略了聯系的普遍性和多樣性,而非矛盾的特殊性,成語與哲學道理前后不一致; ④符合題意,“一人傳虛,萬人傳實”意思是一個人傳出沒有根據的事,眾多的人跟著傳播,就被當作實有的事了,違背了真理的客觀性,成語與哲學道理前后一致. 故本題選A.1 瀏覽382018-06-19中國成語故事(精選版)有哪些
中華成語故事大全精選 栩栩如生的成語故事 【釋義】栩栩:活潑生動的樣子。
比喻形象生動逼真,像活的一樣。
【例句】曹雪芹筆下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近義;反義】躍然紙上 惟妙惟肖;風馬牛不相及 這個成語出自《莊子?齊物論》。
一天晚上,莊子做了一個夢,夢中,他自己變成了一只蝴蝶。
那蝴蝶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欣然自得,輕快舒暢極了,稱心如意極了。
這時,他已完全忘記自己是莊周了,而只是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
過了好一會兒,他從夢中醒了過來,不由十分驚喜。
他不知道究竟是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夢見自己變成了莊周。
他回味著夢中的情景,思考再三,但得不出任何結論。
成語“栩栩如生”,由此而來。
槁木死灰的成語故事 【原文】 南郭子綦隱機而坐,仰天而噓(1),荅焉似喪其耦。
顏成子游(2)立侍乎前,曰:“何居(3)乎?形固可使如槁木(4),而心固可使如死灰(5)乎?今之隱機者,非昔之隱機者也。
”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問之也!今者吾喪我(6),汝知之乎?女聞人籟(7)而未聞地籟(8),女聞地籟而未聞天籟(9)夫!” 《莊子.齊物論》 【故事闡述】 據《莊子.齊物論》上記載,南郭子綦倚靠幾案坐著,仰望天空而緩緩吐氣,形體木然,好像精神脫離了身軀。
顏成子游侍立在跟前,問說∶“怎么一回事啊?形體可以像枯木般靜立不動,而精神也可以像冷卻不再燃燒的灰燼一樣嗎?你今天靠幾而坐的神情和過去靠幾而坐的神情不一樣了。
” 南郭子綦回答說∶“子游,你問的正好!今天我摒棄了偏執的我,你知道嗎?你聽說過人籟,而沒有聽說地籟;你聽說過地籟,而沒有聽說過天籟!”南郭子綦認為,這是因為他已經忘了自己的形體,對外物無動于衷,達到了物我兩忘的境界。
后來,從這里演變出“槁木死灰”這句成語,形容人因遭受挫折變故而心灰意冷的樣子。
慘不忍睹的成語故事 【原文】 小人伏窗潛窺,但聽病者臥床呻吟,其妻側坐床前,默默若有所思,忽起身挑燈燃燭,向床后招手,一男子輕步而出,兩人附耳小語。
其妻出絹一匹,登床將甲口纏閉。
兩人又將甲縛伏行床,褫裈露尻。
啟盎出一小蛇,將蛇首納入竹管,以竹管對尻,取香火炙蛇尾,蛇負痛由谷道竄入腹中,聞甲大喘一聲,其氣遂絕。
兩人相視而笑,復解甲縛,扛置床上。
小人慘不忍睹(1),復一躍(2)上屋,恨恨而返。
至今思之,怒發猶為上指也。
先生試思,娶妻如此,有何恩愛?豈非天下最毒者莫如女子耶! 清.許奉恩《里乘.卷八.倪公春巖》 【故事闡述】 〈倪公春巖〉這則故事寫到:有一漁翁因為賭輸錢,決定趁著天黑去前村某甲家偷竊,剛好親眼看到某甲的妻子和一名男子共同謀害自己丈夫的經過。
他看到某甲死狀凄慘,讓人不忍心再看,于是跳上屋頂,懷恨回家,自此覺得女子是天下最毒的人。
另外“慘不忍睹”也可用在形容戰爭場面的殘忍血腥,如《洪秀全演義.第三五回》:“前后受敵,不能得脫,有欲伏地請降的,都被身首分離,真是尸橫遍野,血流成河,尸首堆積,慘不忍睹。
” “慘不忍睹”這句成語是說情狀極為凄慘,令人不忍目睹。
不修邊幅的成語故事 【原文】 王莽末,四方兵起,莽從弟衛將軍林廣招雄俊,乃辟援及同縣原涉為掾,薦之于莽。
莽以涉為鎮戎大尹,援為新成大尹。
……是時公孫述稱帝于蜀,囂使援往觀之。
援素與述同里闬,相善,以為既至當握手歡如平生,而述盛陳陛衛,以延援入,交拜禮畢,使出就館,更為援制都布單衣、交讓冠,會百官于宗廟中,立舊交之位。
述鸞旗旄騎,警蹕就車,磬折而入,禮饗官屬甚盛,欲授援以封侯大將軍位。
賓客皆樂留,援(1)曉之曰:“天下雄雌未定(2),公孫(3)不吐哺(4)走迎國士,與圖成敗,反修飾邊幅(5),如偶人形(6)。
此子何足久稽(7)天下士乎?”因辭歸,謂囂曰:“子陽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專意東方。
” 《后漢書.卷二四.馬援列傳》 【故事闡述】 王莽兵敗后,馬援改為歸附據地隴西的隗(音同“偉”)囂,為其效力。
此時,公孫述在蜀地自立為王,因為馬援和公孫述本是同鄉老友,于是隗囂派馬援去探察公孫述的實力。
本以為見面后會和昔日一樣,親切的閑話家常,沒想到公孫述以接待臣子的禮儀來接見他,還要任命他為封侯大將軍。
馬援看到這種情形,就對那些愿意留下的賓客說:“現在天下勝負都還未定,公孫述不知道用心的求取賢士,和他們一起圖謀爭奪天下,反而講究衣飾儀容和形式小節,這和用泥土、木頭做成的偶像有什么不一樣。
這樣的人怎么有能力長久留住天下的賢士?” 所以,他隨即告辭回去,稟告隗囂說:“公孫述這個人的眼光就像井底之蛙一樣的淺顯,還自以為了不起,你大可專心的對付東方的劉秀。
” 后來“不修邊幅”這句成語就從“修飾邊幅”演變而來,語義轉化成相反的意思,用來形容不講究衣飾儀容或不拘形式小節。
柳暗花明的成語典故 【釋義】比喻眼看著情況已無發展余地,忽然又出現轉機和希望。
這個成語出自唐?武元衡《摩訶池送李侍御之風翔》詩。
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堅決主張抗擊金兵,被主和派免去了官職。
陸游回到了故鄉山陰(今浙江紹興),整日在家讀書,打發時間。
一天,陸游遠行,繞過了一道又一道水,走了一個多時辰,人煙越來越少。
當他登上一處斜坡放眼望去,只見前面山重水復,似乎已無路可走。
游興正濃的陸游,不肯就此回頭。
他順著山坡向前走了幾十步,拐過山角,突然發現,在不遠處一個山谷里,有一個小村莊,那里花紅柳綠,像傳說中的桃花源一樣。
回到家里,陸游對這次散步遠行印象深刻,便作了一首七言律詩《游山西村》,其中兩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意思是:在山重水復之間,以為無路可走,忽然眼前一亮,發現原來在濃綠色的柳樹蔭和明麗的花叢中,又有一個村子。
這兩句寫景抒情的詩句,蘊含著豐富的哲理,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喜愛和傳頌。
8 瀏覽5262016-07-19成語故事里有哪些故事破釜沉舟的故事 【解釋】: 釜是鍋,舟是船。
比喻下最大的決心,一拼到底。
【成語故事】 項羽是楚國人,少年習武,能將百斤鼎高舉過頭。
長大后跟隨叔父參加推翻秦朝的起義。
有一次,秦軍攻下了趙國,趙王逃到巨鹿,急忙派人向楚國求援。
楚王派項羽帶領二十萬楚軍前去救趙。
項羽先派英、蒲兩位大將率兩萬人做先鋒,然后,自己率主力渡河。
渡過了河,項羽命令將士,每人帶三天的干糧,把軍隊里的飯鍋全砸了,把渡河的船只全鑿沉了。
他對將士說:“我們‘破釜沉舟’,有進無退,三天之內,一定要打退秦軍
否則只有餓死在這里
” 項羽的決心和勇氣,對將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楚軍個個士氣振奮,一個人抵十個,十個人抵百個,越戰越勇,終于把秦軍打得大敗而逃。
經過這次戰役,項羽名聲大振,成了各路反秦的統帥。
精忠報國的故事 【解釋】: 精忠報國,為國家竭盡忠誠,犧牲一切。
【成語故事】: 八百多年以前,河南省湯陰縣岳家莊的一戶農民家里,生了一個小男孩。
他的父母想:給孩子起個什么名字好呢?就在這時,一群大雁從天空而過,父母高興地說:好,就叫岳飛。
愿吾兒像這群大雁,飛得又高又遠。
這名字就定下來了。
岳飛出生不久,黃河決口,滾滾的黃河水把岳家沖得一貧如洗,生活十分艱難。
岳飛雖然從小家境貧寒,食不果腹,但他受母親的嚴教,性格倔強,為人剛直。
一次,岳飛有幾個結拜兄弟,因為沒有飯吃,要去攔路搶劫,他們來約岳飛。
岳飛想到母親平時的教導,沒有答應,并且勸他們說:攔路搶劫,謀財害命的事兒,萬萬不能干!眾兄弟再三勸說,岳飛也沒動心。
岳母從外面回來,岳飛一五一十地把情況告訴了母親,母親高興地說:孩子,你做得對,人窮志不窮,咱不能做那些傷天害理的事! 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
一天,岳母把岳飛叫到跟前,說:現在國難當頭,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 岳母聽了兒子的回答,十分滿意,精忠報國正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
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記著這一誓言。
岳飛解開上衣,請母親下針。
岳母問:你怕痛嗎?岳飛說:小小鋼針算不了什么,如果連針都怕,怎么去前線打仗!岳母先在岳飛背上寫了字,然后用繡花針刺了起來。
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
從此,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飛的后背上。
后來,岳飛以精忠報國為座右銘,奔赴前線,英勇殺敵,立下赫赫戰功,成為一名抗金名將。
樂不思蜀的故事 【解釋】: 很快樂,不思念蜀國。
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
【成語故事】: 三國時,蜀國的劉備在駕崩之后,把皇帝的位置傳給他的兒子劉禪,并請丞相諸葛亮來輔佐劉禪治理國家。
劉禪有個小名叫做阿斗,阿斗當了皇帝后,每天只會吃喝玩樂,根本不管事,還好有諸葛亮幫他撐著,蜀國才能一直很強盛。
可是,當諸葛亮去世之后,魏國馬上派兵來攻打蜀國,蜀國不但打不過魏國,阿斗還自愿投降,帶著一些舊大臣到魏國去當“安樂公”,繼續過著吃喝玩樂的日子,完全忘記自己的國家已經滅亡了。
有一天,魏國的大將軍司馬昭請阿斗吃飯,故意叫人來表演蜀國的雜耍,想羞辱這些蜀國來的人。
舊大臣們看到這些蜀國的雜耍,都非常的難過,可是,阿斗卻高興地拍著手說:“好耶
好耶
真是好看耶
”一點也沒有傷心的樣子。
后來,司馬昭故意諷刺阿斗說:“怎么樣
在這里過的開心嗎
想不想蜀國呀
”沒想到,阿斗居然開心地說:“此間樂,不思蜀。
”意思是說:“不會呀
在這里有得吃有得玩,我呀
一點也不會想念蜀國呢
”司馬昭聽了以后,在心里竊笑:“真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呀
難怪會讓自己的國家給亡掉
” 后來,大家就用“樂不思蜀”來形容一個人過的很開心,都忘記要回家
入木三分的故事 【解釋】: 意思是筆力深入木板三分。
形容書法筆力強勁,也比喻見解、議論十分深刻、恰切。
【成語故事】: 王羲之對書法勤學苦練,甚至走在路上,坐在椅上,還揣摩著名家書法的架勢,手指也不停地劃著字形,時間一久,連自己的衣襟都被劃破了。
有一次他躺在床上,還用手臨空劃字,竟劃到他的妻子身上。
他妻子說:“你怎么老在人家身上劃?自家體,沒啦!” 王羲之聽到“體”字,忽然想到:是呀,應該創造自己的書體才是啊!于是從此以后,他翻遍了所有的碑帖手跡,揉和百家的長處,再加上自己的勤練,終于自成一體,成了我國古代最著名的書法家。
正因為王羲之不停地勤苦練字,天長日久竟練得腕力勁足,寫出字來筆鋒帶力,真可以說是力透紙背。
有一次他去看望一個朋友,碰巧友人不在,于是他在茶幾上寫了幾個字就走了。
后來這家人用力擦也擦不凈,用水洗也洗不清。
他在木板上寫的字,讓木工拿去雕刻,木工刻時發現木板上三分深的地方還滲透有墨跡。
因此后來人們都說王羲之的字“入木三分”。
這雖然是一種夸張了的說法,卻很能說明他的功夫深呵!4 瀏覽1282019-10-14中國有什么成語故事買櫝還珠 春秋時代,楚國有一個商人,專門賣珠寶的,有一次他到齊國去兜售珠寶,為了生意 好,珠寶暢銷起見,特地用名貴的木料,造成許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裝飾得非常精致美 觀,使盒子會發出一種香味,然后把珠寶裝在盒子里面。
有一個鄭國人,看見裝寶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觀,問明了價錢后,就買了一個,打開盒 子,把里面的寶物拿出來,退還給珠寶商。
一鳴驚人 戰國時代,齊國有一個名叫淳于髡的人。
他的口才很好,也很會說話。
他常常用一些有 趣的隱語,來規勸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氣,而且樂于接受。
當時齊國的威王,本來是一個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卻沈迷于酒色, 不管國家大事,每日只知飲酒作樂,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給大臣去辦理,自己則不聞不問。
因 此,政治不上軌道,官吏們貪污失職,再加上各國的諸侯也都趁機來侵犯,使得齊國瀕臨滅 亡的邊緣。
雖然,齊國的一些愛國之人都很擔心,但是,卻都因為畏懼齊王,所以沒有人趕出來勸 諫。
其實齊威王室一個很聰明的人他很喜歡說些隱語,來表現自己的智慧,雖然他不喜歡聽 別人的勸告,但如果勸告得法的話,他還是會接受的。
淳于髡知道這點后,便想了一個計 策,準備找個機會來勸告齊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見到了齊威王,就對他說:“大王,為陳有一個謎語想請您猜一猜:其 國有汁大鳥,住在大王的宮廷中,已經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飛翔,也不發生名叫, 只是毫無目的的蜷夫著,大王您猜,這是一只什么鳥呢
” 齊威王本是一個聰明人,亦聽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諷刺自己,向那只大鳥一樣,身為一國 之尊,卻毫無作為,只知道享樂。
而他時再也不是一個昏庸的君王,于是沈吟了一會兒之后 便毅然的決定要改過,振作起來,做一番轟轟烈烈的是,因此他對淳于髡說: “嗯,這一只大鳥,你不知道,它不飛則已,亦非就會沖到天上去,它不鳴則已,一鳴 就會驚動眾人,你慢慢等著瞧吧
” 從此齊威王不在沈迷于飲酒作樂,而開始整頓國正。
首先他召見全國的官吏,盡忠負責 的,就給予獎勵;而那些腐敗無能的,則加以懲罰。
結果全國上下,很快就振作起來,到處 充滿蓬勃的朝氣。
另一方面他也著手整頓軍事,強大武力,奠定國家的威望。
各國諸侯聽到這個消息以后 都很震驚,不但不敢再來侵犯,甚至還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歸還給齊國。
齊威王的這一番作為,真可謂是“一鳴驚人”呀
所以后來的人便把“一鳴驚人”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一個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 好好的運用,一旦發揮出來,往往有驚人的作為。
狐假虎威 戰國時代,當楚國最強盛的時候,楚宣王曾為了當時北方各國,都懼怕他的手下大將昭 奚恤,而感到奇怪。
因此他便問朝中大臣,這究竟是為什么。
當時,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敘述了下面這段故事: “從前在某個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為肚子餓了,便跑到外面尋覓食物。
當他走到一片 茂密的森林時,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貍正在散步。
他覺得這正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于 是,便一躍身撲過去,毫不費力的將他擒過來。
可是當它張開嘴巴,正準備把那只狐貍吃進肚子里的時候,狡黠的狐貍突然說話了: ‘哼
你不要以為自己是百獸之王,便敢將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經命令我為王中之 王,無論誰吃了我,都將遭到天地極嚴厲的制裁與懲罰。
’老虎聽了狐貍的話,半信半疑, 可是,當它斜過頭去,看到狐貍那副傲慢鎮定的樣子,心里不覺一驚。
原先那股囂張的氣焰 和盛氣凌人的態勢,竟不知何時已經消失了大半。
雖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為是百 獸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獸見了我都會害怕。
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來統治我們的
這時,狐貍見老虎遲疑著不敢吃它,知道他對自己的那一番說詞已經有幾分相信了,于 是便更加神氣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著老虎的鼻子說:‘怎么,難道你不相信我說的話 嗎
那么你現在就跟我來,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獸見了我,是不是都嚇的魂不附體,抱 頭鼠竄。
’老虎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便照著去做了。
于是,狐貍就大模大樣的在前面開路,而老虎則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著。
他們走沒多 久,就隱約看見森林的深處,有許多小動物正在那兒爭相覓食,但是當它們發現走在狐貍后 面的老虎時,不禁大驚失色,狂奔四散。
這時,狐貍很得意的掉過頭去看看老虎。
老虎目睹這種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驚膽戰, 但他并不知到野獸怕的是自己,而以為他們真是怕狐貍呢
狡狐之計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勢完全是因為假借老虎,才能平著一時有利的形勢去威 脅群獸而那可憐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還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懼昭奚恤,完全是因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 說,他們畏懼的其實是大王的權勢呀
” 從上面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知道,凡是藉著權威的勢力欺壓別人,或藉著職務上的權力 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來形容。
上下其手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
楚國出兵侵略鄭國。
以當時楚國那么強大,弱小的鄭國,實在沒 有能力抵抗的,結果,鄭國遭遇到戰敗的厄運,連鄭王頡也被楚將穿封戌俘虜了。
戰事結束 后,楚軍中有楚王弟公子圍,想冒認俘獲鄭頡的功勞,說鄭王頡是由他俘獲的,于是穿封戌 和公子圍二人便發生爭執,彼此都不肯讓步,一時沒有辦法解決得來。
后來,他們便請伯犁 作公正人,判定這是誰的功勞。
伯州犁的解紛辦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張要知道這是誰的功勞,最好是問問被俘的鄭 王。
于是命人帶了鄭王頡來,伯州犁便向他說明原委,接著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 公子圍,用下手指代表楚將穿封戌,然后問他是被誰俘獲的。
鄭王頡因被穿封戌俘虜,很是 恨他,便指著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圍所俘虜。
于是,伯州犁便判定這是公子圍的功勞。
“上下其手”這句成語便是出于這個故事;是表示玩法作弊,顛倒是非的意思。
在現在的社會中,這種情形是常常會發生的:譬如有人做了不法的事情,知道罪有應 得,難逃被懲處的厄運;于是暗地里進行賄賂,或請托親友奔走求情,求予包庇,結果大事 化小,小事化無,仍得消遙法外。
像這種參與其事的人,從中枉法舞弊,便可以說是:“上 下其手”了。
杞人憂天 從前在杞國,有一個膽子很小,而且有點神經質的人,他常會想到一些奇怪的問題,而 讓人覺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過晚飯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門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語的說: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來,那該怎么辦呢
我們豈不是無路可逃,而將活活地被壓 死,這不就太冤枉了嗎
” 從此以后,他幾乎每天為這個問題發愁、煩惱,朋友見他終日精神恍惚,臉色憔悴,都 很替他擔心,但是,當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來勸他說: “老兄啊
你何必為這件事自尋煩惱呢
天空怎么會塌下來呢
在說即使真的塌下來, 那也不是你一個人憂慮發愁就可以解決的啊,想開點吧
” 可是,無論人家怎么說,他都不相信,仍然時常為這個不必要的問題擔憂。
后來的人就根據上面這個故事,引伸成“杞人憂天”這句成語,它的主要意義在喚醒人 們不要為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而憂愁。
它與“庸人自擾”的意義大致相同。
亡羊補牢 這故事出自“戰國策”。
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莊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 “你在宮里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 你。
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一 定要危險啦
” 襄王聽了,很不高與,氣罵道:“你老糊涂了嗎
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
” 莊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 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
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 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
” 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 北)。
這才覺得莊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莊辛找回來,問他有什么辦法;莊辛很誠懇地說: “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
……” 這是一則很有意義的故事,只知道享樂,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結果必然是遭到悲慘的失 敗無疑。
“亡羊補牢”這句成語,便是根據上面約兩句話而來的,表達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后, 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
例如一個事業家,因估計事情的發展犯了錯誤,輕舉冒 進,陷入失敗的境地。
但他并不氣餒,耐心地將事情再想了一遍,從這次的錯誤中吸取教 訓,認為“亡羊補牢”,從頭做起,還不算晚呢
一暴十寒 戰國時代,百家爭鳴,游說之風,十分盛行。
一般游說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學問、豐富的知識,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動的比喻,來諷勸執政者,最為凸出。
孟子也是當時的一個著名辯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孟子對齊王的昏庸,作事沒有堅持性、輕信奸佞讒言很不滿,便不客氣的對他說:“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雖有生命力很強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陽光下曬了一天,卻放在陰寒的地方凍了它十天,它那里還活著成呢
我跟王在一起的時間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點從善的決心,可是我一離開你,那些奸臣又來哄騙你,你又會聽信他們的話,叫我怎么辦呢
”按著,他使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下棋看起來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專心致志,也同樣學不好,下不贏,奕秋是全國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兩個徒弟,其中一個專心致志,處處聽奕秋的指導;另一個卻老是怕著有大天鵝飛來,準備用箭射鵝。
兩個徒弟是一個師傅教的,一起學的,然而后者的成績卻差得很遠。
這不是他們的智力有什么區別,而是專心的程度不一樣??;”這是一個很有教學意義的故事,我們要學習一樣東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專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
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丟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樣做得好呢
求學、做事的能否成功,這也是個決定因素之一,故后來的人便將孟子所說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簡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語,用來比喻修學、做事沒有恒心,作輟無常的一種說法。
例如一位同學,對于求學很是隨便,學習的時間少,荒廢的時間多,我們便說:他這種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學到什么東西呢
三人成虎 戰國時代,互相攻伐,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約,國與國之間通常都將太子交給對方作為人質。
“戰國策”:“魏策”有這樣一段記載: 魏國大臣龐蔥,將要陪魏太子到趙國去作人質,臨行前對魏王說: “現在有個一人來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 魏王道:“我不相信。
” 龐蔥說:“如果有第二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 魏王道:“我有些將信將疑了。
” 龐蔥又說:“如果有第三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 魏王道:“我當然會相信。
” 龐蔥就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事,可是經過三個人一說,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
現在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梁,比這里的街市遠了許多,議論我的人又不止三個。
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 龐蔥陪太子回國,魏王果然沒有再召見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當然不會有老虎。
說市上有虎,顯然是造謠、欺騙,但許多人這樣說了,如果不是從事物真相上看問題,也往往會信以為真的。
這故事本來是諷刺魏惠王無知的,但后世人引伸這故事成為“三人成虎”這句成語,乃是借來比喻有時謠言可以掩蓋真相的意思。
例如:判斷一件事情的真偽,必須經過細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聽途說。
否則“三人成虎”,有時會誤把謠言當成真實的。
邯鄲學步: 河北邯鄲 戰國時期 燕國有幾個青年 羨慕趙國人走路 去邯鄲學 結果非但沒學成 `連自己怎么走路也忘記了 只好爬回國 比喻生硬模仿 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
后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
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一鳴驚人: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haoju/29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