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句100條(八個字):1看一眼,安全保險2、多防一步,少出事故。
3、走進工地,遵章守紀。
4、疏忽一時,痛苦一世。
5、平安是金,步步小心。
6、禍在一時,防在平時。
7、大意一次,懺悔一世。
8、漏洞不補,事故難堵。
9、心系安全,出入平安。
10、一人違章,眾人遭殃。
(十個字):11、安全日日好,生產節節高。
12、工程未完工,安全不放松。
13、安全人人抓,幸福千萬家。
14、工作一分鐘,安全六十秒。
15、上班一走神,事故敲你門。
16、安全生產法,保護你我他。
17、安全是個寶,幸福少不了。
18、無事勤提防,遇事心不慌。
19、安全一萬天,事故一瞬間。
20、思想松一松,事故攻一攻。
(十二個字):21、時時注意安全,處處防止事故。
22、安全警鐘長鳴,職工家庭幸福。
23、安全在我心中,生命在我手中。
24、安全在于心細,事故出自大意。
25、營造安全氛圍,創造安全環境。
26、宣傳安全法規,普及安全知識。
27、強化安全責任,落實安全措施。
28、生產必須安全,安全促進生產。
29、勞動創造財富,安全帶來幸福。
30、要想合家歡樂,牢記安全操作。
31、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
32、隱患險于明火,責任重于泰山。
33、只有麻痹吃虧,沒有警惕上當。
34、嚴禁違章操作,確保安全生產。
35、只有防而不實,沒有防不勝防。
36、想要富,滅事故;要想甜,保安全。
37、抓安全、促生產、講效率、出成果。
38、反違章、除隱患、保安全、促生產。
39、抓安全、促生產,講效率、出成果。
40、走平地,防摔跤;順水船,防暗礁。
(十四個字):41、安全生產勿僥幸,違章蠻干要人命。
42、安全警句千萬條,安全生產第一條。
43、繩索常在細處斷,事故多自粗心來。
44、快刀不磨會生銹、安全不抓出紕漏。
45、見了違章嚴批評,道是無情卻有情。
46、你對違章講人情,事故對你不留情。
47、建大橋靠打基礎,保安全靠抓班組。
48、與其處理事故忙,不如平日早點防。
49、一心一意保安全,同心同德謀發展。
50、安全與效益同行,事故與虧損共生。
51、勞動保護是把傘,職業危害靠它管。
52、保安全千日不足,出事故瞬間有余。
53、安全系著你我他,幸福連結千萬家。
54、違章違紀不狠抓,害人害已害國家。
55、班前檢查一分鐘,有防無患莫放松。
56、聰明者事前預防,僥幸者事后補償。
57、安全生產年年好,職工生活步步高。
58、上班不是逛公園,勞保用品穿戴全。
59、安全生產走在先,工傷事故不沾邊。
60、知險防險不危險,違章蠻干最危險。
61、學一分安全知識,多十分平安保障。
62、安全教育天天講,事故隱患日日防。
63、一人把關一處安,眾人把關穩如山。
64、沾沾自喜事故來,時時警惕安全在。
65、守紀守責守規程,保質保量保平安。
66、綠葉底下防蟲害,平靜之中防隱患。
67、人人事事講安全,事事人人保平安。
68、操作規程就是法,誰不守法受懲罰。
69、“三工”建設走在前,群防群治保安全。
70、安全生產“五同時”,各級領導要落實。
(十六個字以上):71、安全是無形的節約,事故是有形的浪費。
72、質量是企業的生命 安全是職工的生命。
73、安全來自長期警惕,事故源于瞬間麻痹。
74、認真開展安全例檢,及時清除事故隱患。
75、安全警句千條萬條,安全生產是第一條。
76、安全是生命的基石,安全是歡樂的階梯。
77、無知加大意必危險,防護加警惕保安全。
78、安全編織幸?;ōh,違章釀成悔恨苦酒。
79、遵章是安全的先導,違章是事故的根苗。
80、居安思危,警鐘長鳴;防微杜漸,安如泰山。
81、安全是職工的生命線,職工是安全的負責人。
82、維權必須從生存抓起,管理必須從安全著手。
83、放過一次違章操作,等于為十次事故開綠燈。
84、職工是效益的創造者,安全是職工的保護神。
85、不要傷害他人,不要傷害自己,不要被他人傷害。
86、要我安全不如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才會保我安全。
87、最大的節約是安全、最大的浪費是事故;最大的隱患是麻痹、最大的禍根是失職。
88、提高全民安全意識,養成遵章守紀美德。
宣傳安全文化知識,推動安全文明生產。
89、安全生產你管、我管、大家管,才平安。
事故隱患你查、我查、大家查,才安全。
90、安全是家庭幸福的保證,事故是人生悲劇的禍根。
(不規則警句)91、要想富,滅事故。
92、(三抓三防)抓安全、抓生產、抓效益;防墜落、防打擊、防淹溺。
93、安全出產量,安全出質量,安全出成果,安全出效益。
94、安全相伴,因為親人在盼。
95、安全網,挽留生命的網。
96、安全帶,牽掛著你的平安。
97、安全帽,擋住飛來的橫禍。
98、安全帶是個寶,高空保險不能少。
99、嚴是愛,松是害,發生事故坑三代。
100、“一法二書三卡” “監控法”,群防群治的好方法。
“紅黃通知書”,下了紅牌和黃牌,整改隱患不能挨。
“三卡”,信息卡―――有毒有害提個醒,及早預防最要緊。
警示卡―――危險源點掛上牌,安全操作記心懷。
提示卡―――安全檢查好方法,照著做,照著查
請給我一些提示,不需要你的座右銘。
您好,座右銘一般體現的是一個人的性格和內涵。
如果您想鼓勵自己學習,座右銘就是關于學習的。
座右銘不難寫,關鍵是要知道自己內心深處覺得最重要的是什么。
建議長度適中,押韻一些。
把簡樸的事做好就是完美,把困難的事做好就是杰出
《論語》名句解讀 1、 不遷怒,不貳過。
——《論語·雍也》 [解讀]不將對甲的怒氣轉到乙的頭上,也不重犯同一種過失。
許多人對自己的過失并不引起注意,甚至習以為常,若能像顏回那樣該多好啊
遷怒:轉移怒氣。
貳:再,重。
2、 當仁不讓于師。
——《論語·衛靈公》 [解讀]面臨著仁義,就是老師,也不必同他謙讓。
這句話與“我愛我的老師,我更愛真理”(亞里士多德語)的意思有些類似。
闡發仁義,捍衛真理,伸張正義等應該做的事,要積極主動地去做,絕不能推讓。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衛靈公》 [解讀]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須事先磨快工具。
由此可知,一個人要勝任工作,必須首先學好本領。
今日讀好書,來日才能大展鴻圖。
4、躬自厚而薄責于人。
——《論語·衛靈公》 [解讀]多責備自己,而少責備別人。
這句話說的是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嚴格要求自己,進步就快;寬容別人,就會遠離怨恨。
躬自:自己。
“厚”后省略了一個“責”字。
責:責備,要求。
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顏淵》 [解讀]自己不喜歡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
饑寒是自己不喜歡的,不要把它強加給別人;恥辱是自己不喜歡的,也不要把它強加給別人。
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從自己的利與害想到對別人的利與害,多替別人著想,這是終生應該奉行的原則。
欲:想,希望。
勿(wù):不要。
施:加,給。
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里仁》 [解讀]見到賢人,就應該想著向他學習;看見不賢的人,便應該自己反省,(有沒有同他類似的毛病。
)對不如自己的人喜歡譏笑﹑輕視,因而沾沾自喜;對比自己強的人喜歡貶低,甚至嫉妒﹑畏懼退縮,害怕與他們交往:這都是不正確的態度。
思齊:想著要追上,看齊。
內自?。鹤约涸趦刃睦锸〔飑p檢查。
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論語·顏淵》 [解讀]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不促成別人的壞事。
小人卻恰好相反。
成人之美,積善成德,便成為君子;成人之惡,積怨日多,便是小人。
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罵。
君子:人格高尚的人。
小人:指人格卑鄙的人。
反是:和這相反。
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述而》 [解讀]君子心地平坦寬廣,小人卻經常局促憂愁。
君子襟懷坦白,安貧樂業,與人為善,知足常樂,所以能坦蕩蕩。
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憂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懷戚戚。
坦蕩蕩:心胸開闊,自由自在的樣子。
戚戚:憂懼不安的樣子。
9、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論語·季氏》 [解讀]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應該警惕戒備:年輕的時候,正在長筋骨,氣血尚未定型,在男女問題上必須警戒;到了壯年時期,身強力不虧,精力旺盛,要警戒無原則的糾紛和爭斗;到了老年,體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貪得無厭。
這句話對于青少年來說,提出了早戀會影響身心健康的問題。
在今天看來,孔子的“戒色、戒斗、戒得”的說法,對我們仍有教育意義。
10、敏于事而慎于言。
——《論語·學而》 [解讀]做事勤快敏捷,說話謹慎。
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人要多做實事,少說廢話,不亂說話。
敏:勤勉,快速。
慎:謹慎,慎重。
11、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論語·為政》 [解讀]一個人不講信用,不知道他該怎么辦了。
孔子認為,一個人不講信用就寸步難行。
在今天看來,一個企業,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是如此。
中國加入了世貿組織,也要守規則,講誠信,才能在競爭中得到發展。
12、 三思而后行。
——《論語·公冶長》 [解讀]經過反復考慮然后才采取行動。
這話適用于莽撞行事的人。
三:多次。
1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論語·泰伯》 [解讀]讀書人須有遠大的抱負和堅強的意志,因為他對社會責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長。
弘毅:抱負遠大,意志堅強。
對一個想要有所作為的人來說,遠大的抱負、堅強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
14、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論語·子罕》 [解讀]天寒地凍,才曉得松柏樹是最后落葉的。
在艱苦的環境里才能看出一個人的節操和品格。
在艱苦的環境里才能真正考驗人。
凋,凋零,零落。
15、溫、良、恭、儉、讓。
——《論語·學而》 [解讀]溫和、善良、嚴肅、節儉、謙遜。
孔子每到一個國家,必然聽得到那個國家的政事,他就是靠“溫、良、恭、儉、讓”的美德和態度獲得的。
這也是我們求知、做人應具備的品格和態度。
16、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
——《論語·公冶長》[解讀]朽爛的木頭,不能雕刻,糞土壘起的墻壁,不能粉刷。
比喻不堪造就的人,用不著去培養他。
人的智力因素沒有多大的差別,但人的情感因素有著很大的差別。
孔子有個叫宰予的學生,大白天睡大覺,孔子說,對于宰予這樣的人沒有什么可責備的。
因為他學習態度太差,已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
杇(wū):涂飾墻壁用的工具,這里指涂飾、粉刷。
17、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 [解讀]只是讀書,卻不動腦筋思考,就會茫然不解;只是空想而不去讀書,就會疲憊而無所獲。
“學”與“思”是相輔相成的,如果只注重某一方面而忽視另一方面,就達不到好的效果。
罔(wǎng):迷惑而無所得。
殆:疲倦而無所得。
18、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子路》 [解讀]說出的話一定要算數,行動起來一定要堅決。
一諾千金,敢作敢為,受人尊重;出爾反爾,優柔寡斷,遭人鄙棄。
果:堅決。
19、欲速則不達。
——《論語·子路》 [解讀]想要快反而達不到目的。
孔子的弟子有一些做官的,孔子教育他們干出政績不要急于求成。
事物發展有它的規律性,學習上也要循序漸進,不打好基礎,就想攻克尖端科學,快出成果,也是辦不到的。
20、朝聞道,夕死可矣。
——《論語·里仁》 [解讀]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
這句話說明了對真理的渴望。
21、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為政》 [解讀]知道的就承認已經知道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自作聰明的人總是把無知當已知。
最后一個“知”(zhì):聰明。
22、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論語·衛靈公》[解讀]志士仁人不肯貪生怕死而傷害仁義,他們總是寧可犧牲性命以成全大義的。
自古忠臣義士把仁義看得比生命還重要,文天祥就是這樣的志士仁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兩句詩,表明了他視死如歸,舍身成仁的心跡。
2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論語·為政》 [解讀]我十五歲,有志于學問;三十歲,(懂禮儀,)說話做事都有把握;四十歲,(掌握了各種知識,)不致迷惑;五十歲,得知天命;六十歲,一聽別人言語,便可以分別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歲,便隨心所欲,任何念頭都不會越出規矩。
這是孔子晚年對自己一生學習修養的概括總結,說明他一生從不間斷地學習修養,而且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一個較大的進步,直至晚年達到最高境界。
幾千年以來,無數的人都把這段話作為勉勵自己的座右銘。
而其中的“而立”、“不惑”、“知命”、“耳順”也分別成了三十歲、四十歲、五十歲、六十歲的代名詞而廣泛流傳。
24、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論語·述而》)[解讀]:孔子說:只要送一束以上的干肉條來,我從來沒有不教誨的。
十條干肉結為一束即為束脩。
只要送一束干肉條作拜師禮物,以顯誠意的話,孔子就會收其為徒。
孔子一直認為“有教無類”,凡是有學習要求的人都可以得到教育。
25、子曰:有教無類。
(《論語·衛靈公》)[解讀]孔子說:“任何人我都可以對他進行教育,沒有類別之差。
”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不同,也可以歸結為對人是什么的認識不同。
孔子研究人的方法是以承認人與人的存在差別為前提的,而且“人是一種未完成的存在物”,在這個前提下他把人分為仁人、君子、小人等。
但是這種差別也是人為的,而且是可以改變的。
這從他提出的教育目標和有教無類的原則可以看出。
和孔子認為人都可以培養,都可以改變,都可以造就相比,西漢的董仲舒的看法就在同,在他看來,具有“圣人之性”的人是不用接受教育的,具有“斗屑之性”的人是近于禽獸的。
26、子路問:“聞斯行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冉有問:“聞斯行諸
”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
赤也惑,敢問。
”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論語·先進》)[解讀]子路問:“聽到一件事,是不是應該立刻去做呢
”孔子說:“父兄尚在,怎么能聽到了就立即做呢
”冉有問:“聽到一件事,是不是立即去做呢。
”孔子說:“聽到就做吧。
”公西華說:“子路問聽到一件事是否立即做,您說要與父兄妹商議;冉有問聽到一件事是否立即做,您說可以立即做。
這令我覺得迷惑,請問是什么原因呢
”孔子說:“冉有遇事畏縮,所以要他進??;子路勇于作為,所以要他慎重。
”這是孔子因材施教的典型案例。
27、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論語·述而》)[解讀]這是孔子論述啟發式教學的重要名言,對后世影響非常深遠。
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
悱:想說又不知道怎么說。
“舉一隅”三句:舉出一個角為例來告訴學習的人,而他不能推斷其他三個角如何,就不用再教他了.因為他不用心思考。
名句“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說的是:學生如果不經過思考并有所體會,想說卻說不出來時,就不去開導他;如果不是經過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時。
就不去啟發他。
“不憤不啟。
不悱不發”經常用來說明對學生要嚴格要求,先讓學生積極思考,再進行適時啟發。
孔子在這句話中關于“啟”、“發”的議論,就是我們今天“啟發”一詞的最早起源。
這種啟發式教育的精神就是,學習的主動權必須交給學生。
教師只能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
28、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論語·泰伯》)[解讀] 孔子說:學《詩經》以興趣興趣,學禮以立身,學樂以成就道德。
司馬遷對孔子的教學內容曾經作過概括,他說:“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
”(《史記·孔子世家》)把孔子私學的教學內容歸結為詩、書、禮、樂和六藝,是符合《論語》記載的。
29、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解讀]顏淵由衷地贊嘆道:仰望老師的道,越看越覺得高遠,鉆研老師的道,越鉆研越覺得深奧。
(老師的道)有時候似乎就在眼前,忽而又遠在身后。
老師癢于有步驟地引領我,以廣博的文獻知識豐富我,以禮儀規范約束我,簡直使我無法停下來。
我把所有的才智都拼上了,對老師的道也似乎有了卓異的見解。
雖然我想努力跟上老師,可又不知如何去做。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讀] 孔子說:“三人同行,其中定有我可以學習的人;選擇(他)好的地方接受下來,從中發現不好的部分予以改正。
31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論語·述而》)[解讀] 孔子說:“默默地記在心里,學習從不感到滿足,教學不會感到倦怠,這幾個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對孔子的這句話,子責曾經評論說:“學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
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孟子·公孫丑上》)32、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論語·衛靈公》)[解讀] 孔子說:“我曾經白天不吃飯,夜晚不睡覺,整日整夜地在那里思考,毫無用處,不如去學習。
”33、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論語·述而》)[解讀] 孔子說:“我不是生來就有知識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經過勤敏求學而獲得知識的人。
孔子曾經說自己“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論語·子罕》),通過“學而知之”,因此他告訴人們勤奮學習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34、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
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
君子憂道不憂貧。
”(《論語·衛靈公》)[釋讀] 孔子說:“君子謀求道的實現而不謀求衣食。
(謀求衣食的話)去種地吧,會挨餓的;(謀求道的話)去學習吧,會取得官位俸祿的。
君子擔憂的是自己尚未明道,而非自己的貧困。
孔子曾經說:“朝聞道,夕死可矣。
”(《論語·里仁》),可以說孔子的一生都在謀求道的實現35、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論語.雍也》孔子對他的學生們說:聰明的人喜愛水,有仁德的人喜愛山。
聰明的人性格就象水一樣活潑,有仁德的人就象山一樣安靜。
聰明的人生活快樂,有仁德的人會長壽。
子張問孔子:為什么仁者樂于見到山呢
孔子說:山,它高大巍峨。
為什么山高大巍峨仁者就樂于見到它呢
這是因為山上草木繁茂,鳥獸成群,人們所需的一切東西山上都出產,并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可是它自己卻不從人們那里索取任何東西,四面八方的人來到山上取其所需,山都慷慨給予。
山還興風雷、做云雨以貫通天地,使陰陽二氣調和,降下甘露以惠澤萬物,萬物因之得以生長,人民因之得以飽暖。
這就是仁者之所以樂于見到山的原因啊。
子貢接著問道:為什么智者樂于見到水呢
孔子回答說:水,它滋潤萬物生命而出乎自然,就象是人的美德,它流向低處,蜿蜒曲折卻有一定的方向;就象正義一樣,它洶涌澎湃沒有止境,即使跌進萬丈深淵,也毫不畏懼。
它柔弱,但是卻又無所不達,萬物出入于它而變的新鮮潔凈,就象善于教化一樣,這不就是智者的品格嗎
仁者樂山,知(同智)者樂水是儒家的經典論述。
儒家用山的給予和不求索取,象征有仁德的人的品德;用水的柔弱但卻無所不達,象征智者的品格請按一下手機右上角的采納哦~謝謝
海明威:“這個世界很美好,值得我們去努力。
”
法律解釋者都希望在法律中尋獲其時代問題的答案。
--拉倫茨 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話,全部藏書就會變成廢紙。
--基希曼 法律的真理知識,來自于立法者的教養。
--黑格爾 解釋法律系法律學之開端,并為其基礎,系一項科學性工作,但又為一種藝術。
--薩維尼 法律是人類為了共同利益,由人類智慧遵循人類經驗所做出的最后成果。
--強森 法治意味著,政府除非實施眾所周知的規則,否則不得對個人實施強制。
--哈耶克 沒有信仰的法律將退化成為僵死的教條,而沒有法律的信仰將蛻變成為狂信。
--伯爾曼 法治概念的最高層次是一種信念,相信一切法律的基礎,應該是對于人的價值的尊重。
--陳弘毅 法律職業的社會地位是一個民族文明的標志。
--費爾德 盡量大可能把關于他們的意志的知識散布在人民中間,這就是立法機關的義務。
--邊沁 在世界各主要文明中,中國是距離法治最為遙遠的一種,甚至與歐洲形成了兩極相對的反差。
--滋賀秀蘭 法律顯示了國家幾個世紀以來發展的故事,它不能被視為僅僅是數學課本中的定律及推算方式。
--霍姆斯 憲法創制者給我們的是一個羅盤,而不是一張藍圖。
--波斯納 法律提供保護以對抗專斷,它給人們以一種安全感和可靠感,并使人們不致在未來處于不祥的黑暗之中。
--布魯納 民眾對權利和審判的漠不關心的態度對法律來說,是一個壞兆頭。
--龐德 在一個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銘是什么?那就是“嚴格地服從,自由地批判”。
--邊沁 一項法律越是在它的接受者那里以惡行為前提,那么它本身就越好。
--拉德布魯赫 無論何人,如為他人制定法律,應將同一法律應用于自己身上。
--阿奎那 真想解除一國的內憂應該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機會。
--亞里士多德 憲法是一個無窮盡的、一個國家的世代人都參與對話的流動的話語。
--勞倫·卻伯 法律的基本原則是:為人誠實,不損害他人,給予每個人他應得的部分。
--查士丁尼 法律是一種不斷完善的實踐,雖然可能因其缺陷而失效,甚至根本失效,但它絕不是一種荒唐的玩笑。
--德沃金 法發展的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學,也不在司法判決,而在社會本身。
--埃利希 自由是一種必須有其自己的權威、紀律以及制約性的生活方式。
--李普曼 有理智的人在一般法律體系中生活比在無拘無束的孤獨中更為自由。
--斯賓諾莎 自由就是做法律許可范圍內的事情的權利。
--西塞羅 由于有法律才能保障良好的舉止,所以也要有良好的舉止才能維護法律。
--馬基雅弗利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haoju/29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