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是在幼兒園的最后一年,這是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之間的一個轉折期,也是孩子從游戲階段向學習階段轉折的一個時期,如何幫助孩子能夠更好地渡過這樣的一個轉型,首先就要了解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1、自我評價能力逐步發展,情感的穩定性和有意性。
5歲以后,兒童的個性特點有了較明顯的表現,其中最突出的是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
這一時期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主要體現在自我評價的能力上,他們不再輕信成人的評價,當成人的評價和兒童的評價不一致時,他們會提出申辯,也就是我們一直說的“小孩越大,主意越大“,他們不再是你說什么就是什么了。
不過這時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會越來越強,隨意發脾氣的現象會大大減少,如摔跤了也不太會大聲啼哭,而且會照顧比自己小的孩子,但同時也有個問題,就是他不再愿意輕易的把想法告訴成人了,經常我們會問不出他想干什么。
他們的喜好也比較穩定了,有了一定的好朋友圈子,經常會和好朋友在一起玩,回家也會打打電話。
2、自理能力和勞動能力明顯提高。
這一階段的兒童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更加獨立了,他們能選擇自己喜歡的、適合的衣服,能很好地使用筷子了,也能自己獨立地安睡,而且非常喜歡參與成人的勞動,在幼兒園里也非常愿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家長不妨放手讓他們做一些事情,這樣他們會很高興,同時各方面生活能力也會得到更大的提高,這也是他們責任感的一種表現。
3、合作意識逐漸增強,規則意識逐步形成。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開始有了比較明顯的合作意識,他們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同伴,也能三五成群地一起游戲了,這時經常會聽到“我不睬你了”、“誰叫誰不要睬你了”類似的矛盾。
在游戲中他們能很好地分配各種角色、工作任務,在大班年齡小組活動的形式會越來越地出現,這時一種鍛煉孩子團隊行為的活動形式。
他們在自己的小團隊中進行各種活動,同時也會形成一種他們自己認同的規則,并會努力遵守,如果誰違反了規則,兒童常常會“群起而攻之”,破壞規則的兒童會被排除在外,這段時間成人要適當引導,這對孩子今后的集體意識培養是有益的。
4、動作靈活、控制能力明顯增強,愛學、好問,有極強的求知欲望。
5歲的兒童走路速度已基本上接近成人了,平衡能力明顯增強了,還可以做一些比較復雜的技巧性運動,如騎小自行車、滑板車、滑旱冰都可以讓孩子嘗試,同時他們也非常喜歡進行一些競賽性的活動,我們在體育游戲中會更多安排一些有競爭的游戲,培養孩子們的集體榮譽感和上進心。
他們也不在滿足于等待成人的回答,他們更喜歡自己找答案,他們對百科全書更感興趣。
而且這時的孩子非常喜歡把玩具拆開,其實不是搞破壞,是他們更滿足于探索玩具里面的奧秘。
5、初步理解周圍世界中比較隱蔽的因果關系,能根據周圍事物的屬性進行概括分類。
5—6歲兒童開始能從內在的隱蔽的原因來理解各種現象的產生,這時其他年齡的孩子所不具備的能力,家長也不妨引導孩子觀察一些生活中較簡單的小現象,找找其中的因果關系。
在事物的歸類方面他們能開始根據事物的本質屬性進行初步的概括和分類。
6、能生動、有表情地描述事物,閱讀興趣顯著提高。
5—6歲是兒童語言能力明顯提高的時期,他們能比較系統地敘述生活見聞,而且能生動、有表情地描述事物,語言地靈活性增加,能夠反應比較快地與人對答,同時他們的講話中會有很多成語、規范語言、完整的詞句。
大班兒童也對圖書有濃厚的閱讀興趣,能夠比較長的時間專心地看書,不但對內容的理解力非常強,也開始對文字感興趣,兒童經常會幾個人聚在一起讀書中的文字。
7、創造欲望比較強烈,表現與表達方式更加多樣化。
由于小肌肉運動技能的發展,兒童的雙手更靈巧,操作物體的能力大大加強,他們越來越喜歡那些能滿足想像和創造欲望的多變性玩具,他們能長時間地專注地探索物體的多種操作可能,在體育活動中也會很別出心裁的想出玩法。
他們的歌舞、樂器、繪畫、建構等方面的表現能力大大增強,而且還非常熱衷于戲劇表演
戲劇介紹種類戲劇是中國漢族傳統藝術之一,劇種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載歌載舞,有說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體,在世界戲劇史上獨樹一幟,其主要特點,以集漢族古典戲曲藝術大成的京劇為例,一是男扮女(越劇中則常見為女扮男);二是劃分生、旦、凈、丑四大行當;三是有夸張性的化裝藝術——臉譜;四是“行頭”(即戲曲服裝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樣和規格;五是利用“程式”進行表演。
中國民族戲曲,從先秦的俳優、漢代的“百戲”、唐代的“參軍戲”、宋代的雜劇、南宋的南戲、元代的雜劇,直到清代地方戲曲空前繁榮和京劇的形成。
戲劇是演員將某個故事或情境,以對話、歌唱或動作等方式表演出來的藝術。
戲劇有四個元素,包括了“演員”、“故事(情境)”、“舞臺(表演場地)”和“觀眾”。
“演員”是四者當中最重要的元素,他是角色的代言人,必須具備扮演的能力,戲劇與其它藝術類最大的不同之處便在于扮演了,通過演員的扮演,劇本中的角色才得以伸張,如果拋棄了演員的扮演,那么所演出的便不再是戲劇。
表演形式戲劇的表演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包括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木偶戲等。
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別,不同文化所產生戲劇形式往往擁有獨特的傳統和程式,比如西方戲劇、中國戲曲、印度梵劇、日本能樂、歌舞伎等。
現代的戲劇觀念強調舞臺上下所有演出元素統一表現以實現綜合的藝術效果。
演出元素包括演員、舞臺、道具、燈光、音效、服裝、化妝,以及劇本、導演等的一切總稱,也包括臺上演出與臺下互動的關系(一般稱為“觀演關系”)。
在中國臺灣地區,戲劇是一個范圍較廣的詞語,如舞臺劇、電視劇、電影等以劇本為核心進行表演的演劇形式都統稱為戲劇。
文學上的戲劇概念是指為戲劇表演所創作的腳本,或稱之為劇本。
語言戲劇語言包括人物語言和舞臺說明。
人物語言:也叫臺詞。
臺詞,就是劇中人物所說的話,包括對白、獨白、旁白等。
獨白是劇中人物獨自抒發個人情感和愿望時說的話;旁白是劇中某個角色背著臺上其他劇中人從旁側對觀眾說的話。
劇本主要是通過臺詞推動情節發展,表現人物性格。
因此,臺詞語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現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簡練明確,要口語化,要適合舞臺表演。
舞臺說明:又叫舞臺提示。
它是劇本語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劇本里的一些說明性文字。
舞臺說明包括劇中人物表,劇情發生的時間、地點,服裝、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動作、上下場等,這些說明對刻畫人物性格和推動戲劇情節發展有一定的作用。
這部分語言要求寫得簡練、扼要、明確。
這部分內容一般出現在每一幕(場)的開端,結尾和對話中間,一般用括號(方括號或圓括號)括起來。
本質公元前4世紀,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已經表述了對戲劇本質的認識。
他認為:一切藝術都是模仿,戲劇是對各種生物的行動的模仿。
以后 ,印度的第一部戲劇理論著作《舞論》也指明:“戲劇就是模仿。
”19世紀以后,對戲劇本質的研討出現了眾說紛紜的局面,主要有觀眾說,沖突說,激變說,情境、實驗室說等。
觀眾說:認定觀眾是戲劇的必要條件 ,也是戲劇的本質所在。
法國戲劇理論家F.薩賽是這種觀念的代表,他斷言:不管是什么樣的戲劇作品,都是為了給觀眾看的。
“沒有觀眾,就沒有戲劇”,因而,戲劇的一切器官都必須與觀眾的欣賞相適應。
沖突說:以法國戲劇理論家布倫退爾為代表。
19世紀末,布倫退爾指出:舞臺乃是人的自覺意志發揮的場所,人物的自覺意志的發揮必定會遇到阻礙,主體為克服阻礙就要與之斗爭,這就構成“意志沖突”,戲劇的本質就在于此。
美國戲劇理論家J.H.勞森則把戲劇的本質歸之為“自覺意志在其中發揮作用的社會性沖突”。
他認為:由于戲劇是處理社會關系的,而人的自覺意志又必須受社會必然性的制約,因而,真正的戲劇性沖突必須是社會性沖突。
這種觀念可以一句話來表述:“沒有沖突就沒有戲劇。
”中國東漢時期的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提出:“戲,始于斗兵,廣于斗力,而泛濫與斗智,極于斗口。
”認為戲劇是最富于沖突的生活場景的升華。
激變說:英國戲劇理論家W.阿契爾否定布倫退爾的“沖突”說,他把小說與戲劇相比較,認為小說是“漸變”的藝術,而戲劇是“激變”( crisis ,又譯危機)的藝術,戲劇所處理的是人的命運和環境的一次激變,這就是戲劇本質的所在。
情境、實驗室說:早在18世紀,法國哲學家D.狄德羅把“情境”看作戲劇作品的基礎。
黑格爾在談到戲劇的特性時,也曾把“情境”與“沖突”聯系在一起,并強調情境的本體意義。
存在主義哲學家 、劇作家J.-P.薩特把自己的劇本稱為“情境劇”,并把戲劇的對象說成是人在情境中的選擇行為。
B.布萊希特則把戲劇看作是一種科學的方法,認為:劇院乃是檢驗人類在特定情境中行為的實驗室。
這種觀念也從一個特定的角度界定了戲劇的本質。
戲劇的特點1:始于離者,終于和 2:一言以蔽之,“謂以歌舞演故事也3:離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 4:舞臺小天地,天地大舞臺戲劇的藝術特點戲劇將眾多藝術形式,以一種標準聚合在一起,這些形式包括:詩、樂、舞。
詩指文學,樂指音樂伴奏,舞指表演。
此外還包括舞臺美術、服裝、化妝等方面。
同時,戲曲以唱、念、做、打為基本手段,幾乎將各類表演藝術成分集于一臺。
戲曲演員必須掌握“四功五法”(即唱、念、做、打,口、手,眼、身、步)。
戲劇是運用文學、音樂、美術、舞蹈等藝術要素,來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會生活的一門綜合性舞臺藝術。
戲劇的種類很多,根據表演形式的不同,可以分為話劇、歌劇、舞劇、戲曲等;根據劇情的繁簡和結構的不同,可以分為多幕劇和獨幕??;根據矛盾沖突性質的不同,可以分為喜劇、悲劇和正劇。
戲劇文學指的是劇本,它是由每個劇中人物用自己的語言和行動來表現自己的特征的文學樣式。
劇本的主要特點是:由人物語言和舞臺說明組成;有尖銳的戲劇沖突(矛盾沖突);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高度集中。
根據對戲劇文學特征的深入研究,我認為戲劇文學有不同于其他文學樣式的四組基本概念。
1.戲劇情境與戲劇事件一出戲總是在特定的戲劇情境中開始,并在不斷變化、發展著的戲劇情境中最終走向結束。
戲劇情境是戲劇人物生存與活動的特殊環境,是促使戲劇沖突產生、發展的條件。
它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一定的人物關系、重要的事件、特定的環境。
戲劇事件是戲劇情境的核心要素。
戲劇事件將戲劇人物糾結在一起,迫使他們作出各種反應,從而引發戲劇沖突;或者導致人物命運發生重大變化,從而引發人物內心的激烈沖突。
2.戲劇沖突與戲劇動作戲劇沖突是戲劇的“靈魂”,沒有沖突就沒有戲劇。
戲劇沖突是戲劇情節的構成成分,是兩種對抗力量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及結果。
戲劇沖突對于展現人物思想性格、推動劇情發展、揭示作品主題具有重要作用。
戲劇沖突產生的根本動因在于人物的行動和內心活動,而人物的性格在沖突中得以淋漓展現,戲劇的主題也在沖突中被深刻地揭露。
因此,對于戲劇沖突的觀察和理解,是解讀戲劇作品的關鍵。
戲劇沖突在戲劇文學中有不同的表現,或表現在人物與自然力量之間,或表現在人物與社會力量之間,或表現在人物與人物之間,還有的表現為人物內心世界中的兩種矛盾力量之間的斗爭等。
戲劇是動作的藝術。
戲劇動作指劇中人物的動作,包括形體動作、語言動作和內心動作三種。
戲劇動作既是戲劇沖突的推動力量,也是戲劇沖突的表現形式。
3.戲劇語言與戲劇人物戲劇語言有兩種,即臺詞和舞臺指示語。
舞臺指示語包括幕前指示語和人物動作提示語兩類。
臺詞,即對白、獨白、旁白以及唱詞等,是戲劇語言的主體,是一種展示人物性格和推動劇情發展的言語動作,是戲劇動作的主要組成部分。
臺詞有兩個功能:一是顯示人物內心世界,揭示人物與人物之間以及人物內心各種欲望、意念之間的矛盾沖突,推動劇情發展。
二是展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所以臺詞應具備性格化、動作性、蘊含潛臺詞等特點。
理解臺詞的關鍵是挖掘潛臺詞。
潛臺詞是指隱藏在臺詞背后的話語實質,包括說話者的目的,言外之意和未盡之言等。
潛臺詞傳達著人物潛在的心理動機和真正的話語目的,從而引發某種深層的心理交鋒,形成戲劇沖突。
臺詞要能夠把事件的真正的沖擊力量表現出來,要能夠把人物隱秘的欲望、情感、思想、意志等等暗示出來,從而達到人物之間的交流或交鋒,要能夠對人物關系的變化和劇情的發展造成沖擊和影響,并充分展示人物性格,就必須有豐富的潛臺詞。
文學是人學,具體生動地塑造各種典型人物是一切文學的核心任務。
戲劇文學的宗旨是集中一切手段表現“人”,戲劇的情境、戲劇動作、戲劇沖突等都是為塑造戲劇人物形象服務的。
劇本包含的一切都只能依靠戲劇人物語言加以展示。
戲劇人物也只能通過自己的語言和行動來展示自己。
我們必須通過人物語言準確把握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系,體察特定情境中人物的心理、愿望,把握戲劇沖突以及沖突中的人物動作,準確理解人物性格。
4.戲劇情節與戲劇結構戲劇的情節是根據主題思想安排的事件,其內容由人物表現出來。
情節就是戲劇中人物與人物,人物與環境的各種關系組成的具體事件,即矛盾沖突的發展演變過程。
戲劇情節的中心任務是展示劇中人物的性格。
嚴肅的戲劇情節必須具備以下的特點:情節必須組成一個完整的統一體。
情節必須在一致的內在聯系中展開。
戲劇情節一般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等組成部分,有的作品還有序幕與結尾。
結構是戲劇的骨架,指戲劇情節的組織和安排。
戲劇結構必須是完整統一的,必須是有機的整體,場與場之間、情節與情節之間必須有連貫性、邏輯性和順序性,它所要求的嚴密、緊湊和巧妙,比其他藝術形式要高得多。
戲劇結構的主要類型有三種:1.開放型。
這種戲劇用全劇主線索把各段的中心事件按先后順序從頭至尾串起來,從而完整地表現故事始末。
2.鎖閉型。
這種戲劇截取故事的某個橫斷面,將有關的情節用回顧敘述的方式集中到這個斷面上來。
3.展示型。
這種戲劇以展示人物形象和社會風貌為主要目的。
其特點是劇中人物多,情節簡單,全劇沒有一個貫穿到底的事件。
總而言之,戲劇文學以“語言”作為自己的存在形式,優秀的戲劇文學,首先必須有強有力的戲劇情境的設置和由特定戲劇情境引發的緊張激烈的戲劇沖突,必須包含連鎖的、不斷上升的戲劇動作。
換句話說,劇作家必須善于在有限的戲劇場景的展示中,充分揭示不同戲劇人物之間、戲劇人物與環境之間,或者戲劇人物內心諸般欲望、意念之間等的矛盾沖突,形成一系列強有力的動作,從而將劇情推向高潮。
通過學習 《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應用》 課程我更加充分的到信息技術在學科中的重要作用,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心得。
下面我談談我的學習體會。
從教學整體上看,多媒體技術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效果,擴大了教學規模,促進了教學現代化發展;從教學系統上看,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引起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等一系列變化,導致了教學思想、教學觀念,甚至教學體制在一定程度上的變化。
現代信息技術還沒有很好地融入教學領域,對于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理解還不夠透徹,單純強調了現代信息技術要為教學服務,而沒有研究現代信息技術的基本內涵,所以造成只強調教育技術有形的媒體技術,而不重視教育技術無形的系統技術,忽視了數據處理及媒體資料利用等功能,違背了教學規律。
因此正確理解信息技術的內涵,把信息技術應用到實際教學當中,使信息技術充分發揮作用,提高教學效率,突破重點難點,甚至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改革現有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觀念,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
這也就是課程整合的問題,即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教學的整合。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信息技術與其它學科的整合將成為我國面向21世紀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
信息技術給美術教學提供了大量信息和多種手段,為我們美術學科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等都提供了更深更廣的可挖掘潛力。
新的美術課程標準又為我們提出了嶄新而豐富的總目標。
因此,美術教師必須將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與信息技術相結合,更好地達到美術教學的根本目的,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的實踐能力,提高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不斷地完善人格。
一、利用信息技術中的計算機輔助教學,促進學生積極參與美術學習活動。
隨著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現代教學媒體普遍運用于美術教學將成為新世紀美術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風景線。
尤其是計算機輔助教學(CAI),它不僅刺激人的視覺和聽覺,變抽象的說教為形象的演示,而且能有效地喚醒人的興趣、情緒和思維,營造美的氣氛使學生受到美的感染,從而最大限度地作用于人。
教學課件是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重要手段。
教學課件不但包含文字和圖形圖象,還能呈現音頻、動畫、視頻等。
利用多媒體課件的交互性,為個性化、自主化、交互式的學習提供了實施的舞臺,使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學習得以進行,使終生教育、持續發展的構想得以實現。
利用信息技術,美術教師通過制作課件,可以將知識的表達多媒體化。
美術教師應多從課堂上師生的互動考慮,根據需要把一部分教學內容制成課件。
也可以利用身邊的所有美術資料,如錄像、圖片等進行整理傳輸到計算機上轉化為數字信息。
二、利用網絡,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著重培養學生美術欣賞的最基本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欣賞和評述能力。
對九年級的學生,突出引導他們學會在網上瀏覽欣賞適合自己的藝術作品,學會在網上收藏自己喜歡的優秀作品,反復感受、認識和理解,具體內容如《民間藝術作品》、《中國建筑介紹》、《中國優秀雕塑作品》、《精美的郵票》等和通過一系列的瀏覽、收藏,再運用語言、文字、繪畫等方法表達自己的感受,真正達到培養欣賞與評述能力的目的。
學生通過網上教學資源,通過網絡,可以彼此交流觀點、共享信息,相互進行觀察、比較、分析、評價等活動,既有利于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知識的掌握應用,又利于培養學生的互助品格,心得體會《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學習心得》()。
應鼓勵學生利用互聯網資源,查閱豐富的美術信息,開闊視野,展示他們的美術作品,進行交流,使美術課堂知識在網絡中延伸、拓展。
在講授《面具》一課時,學生們通過搜索,小組討論交流,知道了面具的歷史、種類、制作方法,欣賞到充滿時代氣息的精美面具,網絡使學生在廣泛的文化情景中認識面具藝術,使學生的審美欣賞能力得到提升,這也是新課標中對美術價值的要求之一。
三、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結合信息技術教育,在美術教學中,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綜合性的提出是美術課程改革突破的重點與難點,體現了美術教學真正實施素質教育的教育原則。
綜合性即美術教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結合,同時也與現實社會,現實生活聯系起來的美術實踐活動。
與信息技術教育進行整合、既豐富了學習的內容,也擴展了學習的途徑,大大促進了美術教育的發展。
如結合語文詩歌單元的學習,在電腦中用美術的手法表達詩句意象,制作解讀詩歌意境的詩配畫嘗試,如用Painter、Photoshop制作“竹鎖橋邊賣酒家”等,有些作品還被語文老師所采納用于教學;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課上所學的Powerpoint制作校園風景的幻燈片;利用平面設計軟件制作化學實驗圖解、模型,物理物體受力分析示意圖等等,把各科學習融入到美術課堂中來,愉快的多途徑的學習,幫助學生活躍思維,開拓大腦,增加學習興趣,交叉鞏固了學科知識,提高了綜合實踐能力。
美術教學與信息技術教育的整合,使美術課堂教學讓人耳目一新,具有新的突破。
使教學化難為易,化復雜抽象為直觀形象。
同時也為學生提供包括視覺、聽覺、觸角等多樣化的外部剌激,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認知和學習途徑。
在有限的時間里,加大教學密度,豐富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效率,同時通過投影屏幕,豐富直觀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加強了記憶力,開闊學生的視野,發散了學生的思維,也豐富了想象。
但是在信息技術運用于美術教學的同時,仍有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如師生在網絡上的直接交流仍需加強;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不強,自我約束能力較差的學生容易失控;資源的大量、多樣化容易掩蓋分析思考過程;一些基礎知識容易被忽略等。
四、 信息技術教育的迅速發展,對師資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師要具有運用現代信息工具的能力,在現代信息環境下進行教學和科研的能力,即教師的整合能力。
主要包括:1.不斷更新的信息技術知識技能。
2. 辯證的信息技術教育價值觀和良好的信息技術使用習慣。
3.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教學設計能力。
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是信息技術整合能力系統的核心,主要包括:根據課程標準確定綜合教學目標的能力;分析把握學習者特征及學習者已有知識經驗的能力;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把握重點、難點以及各內容之間相互關聯的能力;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要求,針對學習者的特點和發展需求,論證信息技術的潛能和不足,選用合適的信息技術,并確定信息技術應用方式的能力;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確定教學方法,設計教學和學習活動的能力;合理處理和應用教學資源的能力。
4.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教學設施能力。
例如:能利用信息技術管理學生在信息技術環境中的學習活動,實現學生學習最優化的能力等。
5.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教學評價能力。
6.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自我發展能力:教師應能利用結合校本的“整合”實踐中,通過對教學活動的自我評價和反思以及系統科學的研究,不斷提高自己的“整合”能力,并利用信息技術及有關資源促進持續的專業能力發展和終身學習。
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并與其他學科整合已是現代化教學方式之一,它亦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但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要想有機結合并且深入發展下去,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及多種必要的條件。
我們教育者必須努力學習信息技術和現代教育技術,讓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一、給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游戲的環境,激發幼兒游戲的欲望。
在幼兒游戲前,我們可以給幼兒準備許多有利于游戲的材料,以保證幼兒有充分的發揮空間。
比如在角色游戲區,放上幼兒自制的電話,兩個幼兒商量后,就可能玩打電話的游戲,這樣既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幼兒之間的相互合作能力;放上聽診器 、白大褂的時候,三四個幼兒一商量,可能會玩起醫院游戲;在一塊空地上放上沙包,他們可能不由自主地就玩起丟沙包的游戲 所以,我們應盡可能的給幼兒創造一個能引發他們游戲的環境,包括游戲用的場地及游戲用到的材料等等。
但要注意其適宜性,既不能琳瑯滿目,給幼兒過多的刺激,使幼兒無所適從,又要適量的增加引起幼兒興趣的東西,以便更長時間的啟發幼兒游戲的興趣。
二、給幼兒充分的游戲時間,以保證幼兒能夠盡情的玩游戲。
游戲對幼兒來說就是他們的生活,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因為游戲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各種需要。
有很多的社會行為,如遵守游戲的規則、積極的幫助他人、幼兒相互交流合作、和同伴的和平共處等,幼兒都是在游戲中學會的,因此,教師每天都要給幼兒一段相對集中的時間,來保證幼兒的游戲,是幼兒積累知識經驗,體驗成功的愉快,由此來獲得自信和滿足。
三、教給幼兒游戲活動的規則和方法,以保證幼兒的游戲能夠順利地進行。
掌握一定的游戲活動技能是順利開展游戲的前提條件,也是激發幼兒游戲活動興趣的良好保證。
教師要用簡單明了的語言和適當的動作示范,讓幼兒明白游戲的名稱、玩法及規則,可以先教會個別的幼兒玩游戲,然后讓他們用互相學習的方法學會玩游戲;也可以講解游戲的玩法和規則。
在進行游戲時,教師應指導幼兒遵守游戲規則,同時對個別的幼兒進行指導,掌握游戲的時間,使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游戲。
四、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幼兒游戲的方法,對幼兒游戲進行適當的引導。
教師要通過觀察,了解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以及了解游戲中的材料是否能夠滿足幼兒的需要等情況對幼兒進行指導。
教師以游戲者的身份用自己的行動及游戲的語言或游戲的材料,暗示幼兒的游戲行為,從而促進幼兒游戲的發展,如小班的小朋友在拿著電話不知道該怎么辦時教師可以拿起另一部電話開始和他聊天,是小明嗎
是呀,你是雍老師嗎
這樣,教師就以參與者的身份參與到幼兒的游戲中來,并不自不覺地指導了幼兒的游戲。
五、教師在指導幼兒游戲時,應考慮到幼兒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進行不同的指導。
幼兒的游戲隨著幼兒的成長發生和發展,教師在指導幼兒游戲時也應該考慮這種發展。
如小班的幼兒,在玩游戲的時候,都是各玩各的,全部玩一樣的游戲,但他們不會進行交流,因此,教師在對小班的幼兒進行指導時,要幫助幼兒進行交流和合作,使他們學會玩游戲;中班的幼兒在游戲中雖然有分工也有合作,但他們的計劃性較差,教師應盡量多的為幼兒提供多種條件,以便引導他們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游戲;大班的游戲水平較高,可以給他們增加具有競爭性內容的游戲,以便將來更快的適應社會六、對不同的游戲活動,給予不同的指導方式,保證幼兒能夠在愉快的氛圍中獲得游戲的快樂。
對于幼兒游戲的指導沒有固定的模式,因此,在指導幼兒游戲的過程中,我們應根據不同的游戲活動,給予幼兒不同的指導。
如幼兒進行角色游戲的時候,我們要通過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同時也要盡可能的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為主要指導方向;而在進行指導表演游戲的時候,則要幫助幼兒選擇健康而又適合的作品,通過各種方式,使幼兒熟悉理解作品的內容,如講故事、聽錄音、看電視等形式;如指導幼兒結構游戲的時候,則要通過豐富幼兒對物體的想象和加深他們的印象為主要指導目標;所以在游戲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指導藝術。
1、把握好指導的度。
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一日活動時, 教師直接指導的活動和間接指導的活動相結合 ,就是要求教師靈活的根據不同的現象,不同對象采取不同的指導藝術。
因此,掌握好游戲指導的度 非常重要,完全直接指導會讓幼兒墨守成規,不敢逾越;完全的不指導也會使幼兒無規則意識,形成惟我獨尊的性格。
2、把握好指導的時機。
在幼兒園游戲中,教師要改善指導技巧,既要實現延續游戲的教育目標,又要促進兒童的發展,在把握好指導的度 的基礎上,把握好指導的時機。
教師的指導時機也是一門藝術,把握得當,幼兒的自主性就能充分體現。
3、把握游戲前的引發。
總之,教師對幼兒游戲的指導,一定要本著體現幼兒的自主性和體現幼兒游戲的特點為前提,教師應該做一個有心人,細心觀察了解幼兒各方面的發展水平和內心世界,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尊重幼兒的興趣和愿望,用幼兒的眼光來看世界,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創造性,創造有利的條件來滿足幼兒的實際需要。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haoju/29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