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題作者:【李商隱】 年代:【唐】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龜堂東窗戲弄筆墨偶得絕句(陸游) 身如蠶老已三眠,一繭何妨自裹纏。
豆飯藜羹支永日,槿籬竹屋送余年。
蠶婦 北宋? 張俞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詠蠶 作者:蔣貽恭 朝代:唐辛勤得繭不盈筐,燈下繅絲恨更長。
著處不知來處苦,但貪衣上繡鴛鴦。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寧叫蠶老葉不盡,莫叫葉盡蠶不老蠶食鯨吞:象蠶吃桑葉那樣一步步侵占,象鯨吞食那樣一下子吞并。
比喻用各種方式侵占吞并別國的領土。
蠶頭燕尾:形容書法起筆凝重,結筆輕疾。
蠶叢鳥道:指險絕的山路。
蠶績蟹匡:匡:背殼。
比喻名是實非,兩不相干。
摘要:漢語成涉及到白蟻、、蜻蜓、虱、蚤、螳螂、螻蛄斯、蟋蟀、蟬、、螢、蝶、蛾、蠖、蜂、蟻、蠅、蚊、虻、蠓類等昆蟲類群,以涉及蜂、蟻、蠅的成語最多。
成語中有些昆蟲名稱現已不常用或與現在的昆蟲名稱意思不同,如蜩、螗、螓、蚍蜉、(蝤)蠐、蛩、醯雞等,文中進行了解釋。
文章還分析了成語所反映的昆蟲形態學特征、生物學特性及某些成語不符合科學的地方。
關鍵詞:漢語成語;昆蟲;形態學;生物學;解釋 昆蟲在地球上所有動物中所占比例最大,與人類的關系也非常密切,這一點從漢語成語中也可看出。
目前收錄漢語成語較多的詞典中成語總數為2~4萬個,據筆者統計,其中由昆蟲的行為、習性或形態而轉義生成的成語約占1%,其比例遠遠高于涉及其他動物的成語。
本文介紹對涉及昆蟲的漢語成語進行搜索、統計的結果,并對成語中的特殊的昆蟲名稱及昆蟲的形態學特征、生物學特性進行解釋。
成語涉及的昆蟲類群及相關成語的比例 經過對30000多條漢語成語的搜索和歸納發現,漢語成語中可考證的昆蟲類群有:等翅目(白蟻);蜉蝣目;蜻蜓目;虱目;蚤目;螳螂目;直翅目的螻蛄類、螽斯類、蟋蟀類;同翅目的蟬類;鞘翅目的螢類、天牛類;鱗翅目的蝶類、蛾類;膜翅目的蜂類、蟻類;雙翅目的蠅類、蚊類、虻類、蠓類等。
涉及這些類群的成語共約255個。
另外,還有涉及“蟲(蟲)”和“蠹”的成語共約60個。
對上述255個成語,按所涉及類群統計其比例,結果如圖1。
(因“蟲(蟲)”不一定是昆蟲,即使是昆蟲也無法確定所指何類群;“蠹”泛指“蛀蟲”,也無法確定所指何類群。
所以含“蟲(蟲)”或“蠹”的成語未統計在內。
) 2 成語中特殊的昆蟲名稱解釋 由于漢語成語多來自古語,其中有些昆蟲名稱與現在常用的名稱不同,甚至很少為現代大眾所知。
現將有這一類成語中有代表性的列出來,并綜合多種資料對其中的昆蟲名稱進行解釋。
2.1 蜩螗沸羹 蜩為蟬類的別名;螗是蟬的一種,體小,背青綠色,鳴聲清圓。
“蜩螗沸羹” 指如蟬鳴和沸湯翻滾,表示紛擾不寧的意思。
2.2 猬鋒螗斧 此成語中的“螗”與前一成語中不同,應為“螗螂”即“螳螂”的簡稱。
“螗斧”即“螳斧”。
“螳斧”即螳螂的前足,因常高舉如人執斧之形,故名。
“猬鋒”指刺猬的刺。
“猬鋒螗斧”比喻渺小的力量。
2.3 螓首蛾眉 螓為蟬的一種,體小、方頭廣額、有花紋。
“螓首蛾眉”形容女子面容之美。
2.4 蚍蜉撼樹 蚍蜉為大螞蟻。
2.5 楚腰蠐領 這里的“蠐”指“蝤蠐”即天牛幼蟲。
在現代“蠐”一般指蠐螬,即金龜甲之幼蟲。
“楚腰蠐領”形容女子體態苗條,脖子美白。
2.6 蝶怨蛩凄 “蛩”指蟋蟀或蝗蟲。
“蝶怨蛩凄”喻哀怨凄清的思家之情。
在現代昆蟲學名稱中,“蛩”見于“蛩蠊目”,是一類在我國很少見的昆蟲。
2.7 井蛙醯雞 醯雞為在酒醋或變酸的酒上活動的蠓或蚋類昆蟲。
“井蛙醯雞”比喻眼界不廣,見識淺薄。
2.8 蛾附蜂屯 此處“蛾”通“蟻”。
“蛾附蜂屯” 指像螞蟻和蜜蜂一樣聚集,形容紛紜雜亂。
漢語成語中昆蟲的形態學、生物學和生態學特性 漢語成語中采用昆蟲的形態學、生物學和生態學特性來轉喻人或事,其中利用昆蟲生物學特性的成語占多數。
3.1 漢語成語中昆蟲的形態學特點 部分漢語成語明確地應用了某些昆蟲的體型、體形、體色、頭型、復眼、喙、觸角、翅、足等部分的形態學特征。
少數涉蟲成語中所用何種昆蟲或何部位則不夠明確。
茲考證、歸納如下。
3.1.1 體型 漢語成語中的昆蟲多數體型較小,3.1.2 借此表示微不3.1.3 足道的人和事,3.1.4 有的還自不3.1.5 量力。
如“蚍蜉撼樹”、“蠅頭小利”、 “蠅名3.1.6 蝸利”、“蚊虻負山”、“鷦巢蚊睫”、“蚊虻過耳”等。
3.1.7 體形 膜翅目細腰亞目中的多數蜂類胸部和腹部連接處很狹窄,3.1.8 稱“細腰”,3.1.9 成語中借喻人的體態修長或細弱。
如“蜂腰削背”、“蜂腰猿背”、“蜂腰鶴膝”等。
3.1.10 體色 天牛幼蟲體色潔白,3.1.11 成語中用來比喻女子的脖頸美白。
如“楚腰蠐領” 。
3.1.12 頭型 蟬方頭廣額,3.1.13 成語中用來形容女子的面容。
如“螓首蛾眉”等。
3.1.14 復3.1.15 眼 胡蜂的復3.1.16 眼較突出,3.1.17 且腹末有毒刺,3.1.18 成語中借以形容人的相貌兇惡、丑陋,3.1.19 性情兇狠。
如“蜂目豺聲”等。
3.1.20 喙 蟬的口器為刺吸式口器,3.1.21 下唇3.1.22 特化為喙管,3.1.23 內藏上、下顎特化而3.1.24 成的口針,3.1.25 平常喙緊貼在胸部腹面,3.1.26 象古代冠帶在頷下打結后的下垂部分。
成語“蟬緌蟹匡”中的“蟬緌”即為此意。
“蟬緌蟹匡”比喻相互矛盾或名3.1.27 不3.1.28 副實。
3.1.29 觸角 成語“螓首蛾眉” 中的“蛾眉”本指3.1.30 蛾類細長弧形的觸角,3.1.31 比喻女子漂亮的眉毛。
3.1.32 翅 蟬的翅輕、薄而3.1.33 透明。
成語“蟬衫麟帶”中的“蟬衫”指3.1.34 薄絹制成的衣衫。
“蟬衫麟帶”比喻飄逸華美的服3.1.35 裝;“蟬翼為重,3.1.36 千鈞為輕”形容是非混淆。
3.1.37 足 螳螂的前足為捕捉足,3.1.38 看上去很厲害,3.1.39 但與強大的力量相比,3.1.40 自然是相形見絀。
成語“猬鋒螗斧”、“蠻睫螳輪”、“螳臂擋車”中都提到螳螂的前足,3.1.41 且都比喻自不3.1.42 量力。
3.1.43 其他 成語“鷦巢蚊睫”、“蟲巢蚊睫”、“蠻睫螳輪”中都有“(蚊)睫”。
“蚊睫”或“睫”又稱“蚊眉”。
其實蚊子并沒有真正的睫毛或眉毛。
“鷦巢蚊睫”只是一個傳說而3.1.44 已,3.1.45 “蚊睫”或 “蚊眉”只是古人杜撰出來的,3.1.46 用于比喻一種極其狹小的處所。
如果一定要說有“蚊睫”或 “蚊眉”的話,3.1.47 那只能是指3.1.48 蚊復3.1.49 眼上方的剛毛叢了。
3.2 漢語成語中昆蟲的生物學特性 漢語成語中所用到的昆蟲生物學特性有變態、食性、取食方式、群集性、趨性、筑巢、做繭、發聲、發光、自衛、壽命、產卵場所和方式等。
3.2.1 變態 昆蟲一生中要經過若干次蛻皮、變態。
成語“金蟬脫殼”借蟬若蟲蛻皮變為成蟲比喻用計擺脫對手的追查;“蛛游蜩化” 借蜘蛛的游網和蟬的蛻變比喻技藝熟練。
3.2.2 食性 螳螂為著名3.2.3 的捕食性昆蟲,3.2.4 “螳螂捕蟬,3.2.5 黃雀在后”等成語從側面反映這一點;有些昆蟲是腐食性的,3.2.6 因此有“物腐蟲生”的成語,3.2.7 現比喻禍患的產生必有其內部原因。
3.2.8 取食方式 蠶幼蟲口器為咀嚼式,3.2.9 能一點一點地咬食桑葉,3.2.10 所以成語“蠶食鯨吞”中的“蠶食”形容象蠶一樣逐步侵吞別人的利益;有些昆蟲如蠹類能鉆蛀木頭等,3.2.11 成語“鼠嚙蠹蝕”等反映了這一點,3.2.12 “神奸巨蠹”則形容大奸人,3.2.13 “蠹國害民”中的“蠹”則轉意為禍害國家的行為;蟬的口器屬吸收式,3.2.14 只能吸進液態食物,而3.2.15 不3.2.16 能大嚼樹的枝葉,3.2.17 古人認為蟬只飲露水,3.2.18 必定象長時間不3.2.19 吃東西的龜那樣空腹細腸,3.2.20 因此用“蟬腹龜腸”比喻忍饑挨餓的窮困處境。
3.2.21 群集性 有些昆蟲尤其是社會性昆蟲往往大量個體聚集在一起,3.2.22 成語借以比喻人的聚集,3.2.23 如“猬集蟻聚”、“蜂合蟻聚”、“蟻萃螽集”等。
3.2.24 趨性 昆蟲有各種趨性,3.2.25 這在漢語成語中也有所反映,3.2.26 如“如蟻附膻”、“蟻附蠅集”、“以魚驅蠅”、“飛蛾撲火”、“逐臭之夫”、“招蜂引蝶”等。
其中有些亦與昆蟲食性有關。
3.2.27 筑巢 有些昆蟲尤其社會性昆蟲能筑巢。
土棲性白蟻營巢于土中,3.2.28 能使堤 壩中產生空洞,3.2.29 危害其安全。
成語“千里之堤,3.2.30 潰于蟻穴”用來比喻不3.2.31 注意小問題就會釀成大患。
3.2.32 做繭 有些昆蟲能做繭,3.2.33 如蠶會吐絲作繭,3.2.34 人類自古就懂得加以利用。
成語“作繭自縛”比喻人自擾自困;“剝繭抽絲”比喻喻根據順序尋求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獨繭抽絲”比喻詩文條理分明,3.2.35 脈絡清晰或單方思慕。
3.2.36 發聲 有些昆蟲能發出鳴聲。
成語“蝶怨蛩凄”、“噤若寒蟬”、“仗馬寒蟬”、“蜩螗沸羹”、“蛙鳴蟬噪”、“蟬喘雷乾”等用昆蟲不同3.2.37 的鳴聲或停止鳴叫比喻人的不同3.2.38 心情和情態或環境;“聚蚊成雷”比喻眾口囂喧,3.2.39 積小成大。
3.2.40 發光 有些昆蟲能發光,3.2.41 如“映雪囊螢”中的螢火蟲。
3.2.42 自衛 有些昆蟲有自衛本領,3.2.43 如胡蜂用產卵器變成的毒針蜇3.2.44 刺敵人。
成語中多轉意為狠毒,3.2.45 不3.2.46 可小視。
如“狼猛蜂毒”、“蜂蠆有毒”、“撩蜂吃螫”等。
3.2.47 壽命 有些昆蟲看上去壽命很短,3.2.48 如古人認為蜉蝣壽命很短,3.2.49 一般只有不3.2.50 到1天,3.2.51 最長不3.2.52 過3天。
漢語成語“朝生暮死”借以比喻某些事物的短命。
3.2.53 產卵場所和方式 蜻蜓在飛行過程中產卵于水面物體上。
成語“蜻蜓點水”比喻做事不3.2.54 深入。
3.2.55 排便 蒼蠅能一邊舐食半流質食物,3.2.56 一邊排出黑色的糞便,3.2.57 會污染潔白的物體。
成語“青蠅染白”、“青蠅點玉(璧)” 等借此比喻小人用讒言污蔑別人。
3.3 漢語成語中昆蟲的生態學特性 某些成語從側面反映了一些昆蟲與環境的關系,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螻)”、“ 噤若寒蟬”等。
“戶樞不蠹(螻)” 字面上的意思是經常轉動的門軸不易生蛀蟲;“ 噤若寒蟬”中的“寒蟬 ”指晚秋的蟬,因天寒而不發出鳴聲。
幾個不符合科學的涉蟲成語 由于成語多來自古語,而古人對昆蟲的了解還不夠深入,因而成語中對昆蟲的描述有一些不符合科學的地方。
現列舉若干例: 3.4 作繭自縛 蠶吐絲作繭,3.5 把自己包在里面,3.6 比喻人作事原來希3.7 望于自己有利,3.8 結果反把自己陷于困境,3.9 也比喻自己束縛了自己的手腳。
其實蠶作繭并非出于自討苦吃,而3.10 是用來保護不3.11 能爬也不3.12 能飛的蛹。
3.13 飛蛾撲火 這個成語源自《梁書·到溉傳》:“如飛蛾之赴火,3.14 豈焚身之可吝”。
原是贊賞獻身精神的意思。
現在一般比喻自尋死路,3.15 自取滅亡。
其實飛蛾撲火,3.16 并非奉獻,3.17 也非尋死,而3.18 是因為蛾類多有趨光性。
人們利用該習性,3.19 用黑光燈(其波長更適合昆蟲的視覺)來引誘蛾類,3.20 既可用來調查害蟲種類和數量,3.21 也可捕殺害蟲或采集蛾類標3.22 本。
3.23 朝生暮死 古人認為蜉蝣“朝生暮死”,3.24 這其實是一種誤解。
蜉蝣的幼蟲(稚蟲)要在水中生活一到三年甚至五、六年,3.25 然后才變為成蟲飛出水面。
當然它的成蟲壽命是很短的,3.26 最短的只有幾小時,3.27 長的最多也就六、七天。
可能由于認識上的局限性,3.28 古人只注意到蜉蝣的成蟲階段,3.29 因而3.30 認為蜉蝣是“朝生暮死”。
3.31 蟬腹龜腸 用成語“蟬腹龜腸” 比喻窮困的處境,3.32 是因為古人認為蟬只飲露水,3.33 必定腹中空空。
其實蟬并非靠飲露水為生,而3.34 是用刺吸式口器刺進樹的嫩枝,3.35 吸食樹的汁液,3.36 因此是樹木的“吸血鬼”。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haoju/28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