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
《水調歌頭》 但愿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這首詩以田家、飲酒為題材,流露了詩人相攜歡言,置酒共揮,長歌風松,賞心樂事,自然陶醉忘機的感情。
斛斯山人,是一個復姓斛斯的隱士,山人是對隱者的稱呼。
傍晚時從終南山上走下來,山月一路跟著我歸來。
回頭望望剛才走過的山間小路,蒼蒼茫?;\罩在一片青翠中。
與斛斯山人攜手到他的田家,孩童出來打開柴門。
走進綠竹掩映的幽靜小路,青蘿的枝葉時時拂著我們的衣裳。
歡言笑談中得到了真正放松休息,暢飲著美酒,賓主頻頻舉杯。
放聲高歌松風曲,歌罷銀河的星星已經稀少。
我喝醉了但主人非常高興,歡樂得忘了人間的奸詐心機。
《山中與幽人對酌》李白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 我醉欲眠卿且去”,話很直率,卻活畫出飲者酒酣耳熱的情態,也表現出對酌的雙方是“忘形到爾汝”的知交。
盡管頹然醉倒,詩人還余興未盡,還不忘招呼朋友
水調歌頭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古詩詞中無處不是,僅僅選取關于春之美景詩句如下:1春花盡黃鶯語,遠客愁發生。
2、秋花未落春花開,辦得工夫萬寵辱。
3、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4、今夜試青鐙,依舊春花小。
5、春花秋草,只是催人老,總把千山眉黛掃。
6、春花秋月入詩篇,白日清宵是散仙。
7、君心天意與年光,春花未遍已秋霜。
8、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9、春風賀喜無言語,排比花枝滿杏園。
10、春花春好,秋花秋好,每日看花尤好。
11、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
12、春花開殘秋復花,簸弄東君權不已。
13、驚春花落樹,聞梵澗搖風。
14、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15、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
16、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17、秋稼連千頃,春花醉幾場。
18、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19、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20、春花復春花,紅紅間白白。
21、春到臨春花正嫵,遲日闌干,蜂蝶飛無數。
22、春花春月年年客,憐春又怕春離別。
23、幾時卻似鴛鴦舊,九十日春花在手。
24、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25、不論秋菊與春花,個個能噇空腹茶。
26、春花秋葉幾飄零,只有廬山君眼、向人青。
27、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28、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29、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30、春花不及寒花耐,山鳥何如水鳥清。
31、春春花開豈有極,日日我醉終無涯。
32、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33、春花那見照,暮色已頻欺。
34、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35、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
36、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37、門柳葉已大,春花今復闌。
38、春花秋月暗消磨,()一歲相看又過。
39、春花秋月冬宜雪,夏有芰風荷雨。
40、君不見芳樹枝,春花落盡蜂不窺。
41、霽日幸同終日笑,春花有似此花無。
42、開盡春花芳草澗,遍通秋水月明泉。
43、寂寂春花煙色暮,檐燕雙雙落花度。
44、金谷千年后,春花發滿園。
45、春產不貪春,為厭春花泛。
46、莫道春花獨照人,秋花未必怯青春。
47、長吟盡日西南望,猶及殘春花落時。
48、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
49、春花不愁不爛漫,楚客唯聽棹相將。
50、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51、看春花又看秋花,不管顛風狂雨。
52、凌晨不事鉛華,化工卻付春花。
53、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錢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腳低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背 景】[編輯本段]白居易是在長慶二年(公元822年)的七月被任命為杭州刺史的,而在寶歷元年(公元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蘇州刺史,所以這首《錢塘湖春行》應當寫于長慶三、四年間的春天。
這首詩選自《白氏長慶集》卷二十。
寫于長慶三年(823),是一首七言律詩。
錢塘湖就是杭州西湖,那里氣候宜人,山川秀麗,更兼樓觀參差,映帶左右,自唐代以來,一直是游覽勝地。
提起西湖,我們自然會想起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
詩中描寫了詩人騎馬所見到的西湖早春的旖旎駘蕩的春光,表現了世間萬物在春色沐浴下的勃勃生機,塑造出詩人自身欣然陶然觀景的形象,創造出春色喜人、生意盎然的意境,抒發了喜愛早春風光、恬靜閑適自得的感情。
白居易少年時代就對杭州神馳向往,唐穆宗長慶二年(822)秋,他由忠州刺史改任杭州刺史,終于實現了這一夙愿。
長慶四年夏,他又改任蘇州刺史。
在杭州任職的六百天里,詩人不僅帶領民眾筑堤浚井,為地方做了不少好事,而且也飽覽西湖的山光水色,寫了許多吟詠西湖風景的詩篇,《錢塘湖春行》即其中之一。
【注 評】[編輯本段]選自《白氏長慶集》。
錢塘湖,及杭州西湖。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
太原(現屬山西)人。
唐代大詩人。
注有《白氏長慶集》。
1、孤山寺:南朝陳文帝天嘉(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時改名廣化。
孤山:位于西湖的北部,坐落在后湖與外湖之間,孤峰聳立,景色秀麗,為湖山登臨勝地。
2、賈亭:即賈公亭。
唐貞元(公元785~804年)中,賈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錢塘潮建亭,人稱“賈亭”或“賈公亭”。
該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漲,水面剛剛平了湖岸。
初:副詞,剛剛。
云腳低;指云層低垂,看上去同湖面連成一片。
○點明春游起點和途徑之處,著力描繪湖面景色。
4、早鶯:初春時早來的黃鶯。
鶯:黃鸝,鳴聲婉轉動聽。
爭暖樹:爭著飛到向陽的樹枝上去。
暖樹:指向陽的樹木。
新燕:剛從南方飛回來的燕子。
啄:銜取。
燕子銜泥筑巢。
春行仰觀所見,鶯歌燕舞,生機動人。
側重禽鳥。
5、亂花:各種顏色的野花。
漸:副詞,漸漸的。
欲:副詞,將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繚亂。
淺草:剛剛長出地面,還不太高的春草。
才能:剛夠上。
沒:遮沒,蓋沒。
春行俯察所見,花繁草嫩,春意盎然。
側重花草。
6、行不足:百游不厭。
陰:同“蔭”。
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稱沙堤、斷橋堤,在西湖東畔,唐朝以前已有。
自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時所筑白堤在錢塘門外,是另一條。
詩人由北而西而南而東,環湖一周,詩則以湖東綠楊白堤結束,以“最愛”直抒深情。
【詩 意】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云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
幾處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向陽的樹木,誰家新來的燕子銜著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
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游覽不夠,就再去看那綠色楊柳下迷人的白沙堤。
《錢塘湖春行》生動的描繪了詩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見的明媚風光,是一首唱給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贊歌。
詩的首聯緊扣題目總寫湖水。
前一句點出錢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樓觀參差”景象,兩個地名連用,又給讀者以動感,說明詩人是在一邊走,一邊觀賞。
后一句正面寫湖光水色:春水初漲,水面與堤岸齊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蕩漾的波瀾連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態天容。
頷聯寫仰視所見禽鳥。
鶯在歌,燕在舞,顯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機。
黃鶯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黃鶯用它婉轉流利的歌喉向人間傳播春回大地的喜訊;燕子穿花貼水,銜泥筑巢,又啟迪人們開始春日的勞作。
“幾處”二字,勾畫出鶯歌的此呼彼應和詩人左右尋聲的情態。
“誰家”二字的疑問,又表現出詩人細膩的心理活動,并使讀者由此產生豐富的聯想。
頸聯寫俯察所見花草。
因為是早春,還未到百花盛開季節,所以能見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紅開遍,而是東一團,西一簇,用一個“亂”字來形容。
而春草也還沒有長得豐茂,僅只有沒過馬蹄那么長,所以用一個“淺”字來形容。
這一聯中的“漸欲”和“才能”又是詩人觀察、欣賞的感受和判斷,這就使客觀的自然景物化為帶有詩人主觀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讀者受到感染。
這兩聯細致地描繪了西湖春行所見景物,以“早”“新”“爭”“啄”表現鶯燕新來的動態;以“亂”“淺”“漸欲”“才能”,狀寫花草向榮的趨勢。
這就準確而生動地把詩人邊行邊賞的早春氣象透露出來,給人以清新之感。
前代詩人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二句之所以妙絕古今,受到激賞,正是由于他寫出了季節更換時這種乍見的喜悅。
《錢塘湖春行》以上兩聯在意境上頗與之相類,只是白詩鋪展得更開些。
尾聯略寫詩人最愛的湖東沙堤。
白堤中貫錢塘湖,在湖東一帶,可以總攬全湖之勝。
只見綠楊蔭里,平坦而修長的白沙堤靜臥碧波之中,堤上騎馬游春的人來往如織,盡情享受春日美景。
詩人置身其間,飽覽湖光山色之美,心曠而神怡。
以“行不足”說明自然景物美不勝收,詩人也余興未闌,集中飽滿的感受給讀者無盡的回味。
中國歷史上,在天堂杭州當剌史的可以說是不乏名人,不過,最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兩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蘇東坡了。
他們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后人緬懷的政績,而且也流傳下來許多描寫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詩詞文章與傳聞軼事,所以又有人們稱他們為“風流太守”。
白居易的七律《錢塘湖春行》就是為人們所熟知的一篇,這首詩不但描繪了西湖旖旎駘蕩的春光,以及世間萬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機,而且將詩人本身陶醉在這良辰美景中的心態合盤托出,使人在欣賞了西湖的醉人風光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對春天、對生命的滿腔熱情所感染和打動了。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詩歌的第一句是地點,第二句是遠景。
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后湖與外湖之間,峰巒疊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觀景,美不勝收。
賈亭,又叫賈公亭,據《唐語林》卷六載,貞元中,賈全任杭州剌史時,曾在西湖造亭,杭人稱其為賈公亭,未五六十年后廢。
貞元是唐德宗的年號,從公元780年到805年。
白居易寫此詩時,其亭尚在,也算是西湖的一處名勝。
白居易一開始來到了孤山寺的北面,賈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見春水蕩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初平”所表達的是白居易對春日里西湖的一種特有的感受。
由于連綿不斷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來上升了不少,似乎眼看著就要與視線持平了,這種水面與視線持平的感覺只有人面對廣大的水域才可能有的感覺,也是一個對西湖有著深刻了解和喜愛的人才能寫出的感受。
此刻,腳下平靜的水面與天上低垂的云幕構成了一副寧靜的水墨西湖圖,而正當詩人默默地觀賞西湖那靜如處子的神韻時,耳邊卻傳來了陣陣清脆的鳥鳴聲,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視線從水云交界處收了回來,從而發現了自己實際上是早已置身于一個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野草才能沒馬蹄。
”這四句是白居易此詩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為搶眼的句子,同時也是白詩描寫春光特別是描寫西湖春光的點睛之筆。
幾處,是好幾處,甚至也可以是多處的意思。
用“早”來形容黃鶯,體現了白居易對這些充滿生機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愛:樹上的黃鶯一大早就忙著搶占最先見到陽光的“暖樹”,生怕一會兒就會趕不上了。
一個“爭”字,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
而不知是誰家檐下的燕子,此時也正忙個不停地銜泥做窩,用一個“啄”字,來描寫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寫活了。
這兩句著意描繪出鶯鶯燕燕的動態,從而使得全詩洋溢著春的活力與生機。
黃鶯是公認的春天歌唱家,聽著她們那婉轉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嫵媚;燕子是候鳥,她們隨著春天一起回到了家鄉,忙著重建家園,迎接嶄新的生活,看著她們飛進飛出地搭窩,使人們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
在對天空中的小鳥進行了形象的擬人化描寫之后,白居易又把視線轉向了腳下的植被,“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這也是一聯極富情感色彩與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寫,充分顯示了白居易對描寫對象的細致觀察以及準確把握其特征的能力。
花而言其亂,乃至要亂得迷了賞花人的目光,在旁人的詩句中,很少有這種寫法,而這種獨到的感受,卻正是白居易在欣賞西湖景色時切身的體驗,五顏六色的鮮花,漫山野地開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襯下,千姿百態,爭奇斗艷,使得白居易簡直不知把視線投向哪里才好,也無從分辨出個高下優劣來,只覺得眼也花了,神也迷了,真是美不勝收,應接不暇呀。
“亂花漸欲迷人眼”一句是駐足細看,而“淺草才能沒馬蹄”,則已經是騎馬踏青了,在綠草如茵、繁花似錦的西子湖畔,與二三友人,信馬由韁,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該是一件多么愜意的事情呀,馬兒似乎也體會到了背上主人那輕松閑逸的興致,便不緊不慢地,踩著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長長的白堤。
詩人在指點湖山、流連光景的不經意間,偶然瞥到了,馬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時隱時現的情景,覺得分外有趣,忍不住將其寫入了詩中,沒想到就是這隨意的一筆,卻為全詩增添了多少活潑情趣和雅致閑情。
著名美學家別林斯基曾說過,“無論在哪一種情況下,美都是從靈魂深處發出的,因為大自然的景象是不可能絕對的美,這美隱藏在創造或者觀察它們的那個人的靈魂里。
”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恰恰說明了這一美學欣賞真理。
因為西湖的景色再美,也會有不盡人意之處,但是在白居易的眼中,它無疑是天下最美的景致,因為他不但善于觀察,而且更善于發現和體驗。
我們現在每每有逛景不如聽景的體會,或是聽朋友介紹,或是在影視風光片中,聽說和看到名勝山水美不勝收,心中不由得生起無限向往之情,可是往往一旦身臨其境,面對真山真水,卻反而覺得遠沒有預期的那樣動人美麗。
這就是因為我們不能帶著一種發現欣賞的眼光去看待自然山水,而是帶著一種先入為主的過高的甚至是帶有幾分挑剔的眼光去游山玩水的原因呀。
試想古往今來,西湖向人們展示了多少次美妙的春光
而又有多少人見證了西子湖的春色
可是到頭來,我們仍然只能吟誦幾位大詩家不多的幾首作品,莫不是西湖只有等到像蘇東坡這樣的大文豪光臨的時候,才像孔雀開屏般地展現她那驚人的美艷
西湖的鳥兒,只有到了大詩人白居易面前,才“爭暖樹”、“啄春泥”不成
其實不論何時何地,西湖都是最美的,我們不是也知道這樣的名句嗎:“若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白居易就是因為有著這樣一副難得的美學家的欣賞眼光,才能在無數西湖的游客中,獨具慧眼地發現它的動人之處,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賜予人類的這一人間天堂。
白居易并沒有看到很多的“早鶯”和“新燕”,只有“幾處”、只見“誰家”而已,要是我們,說不定還會因為沒有到“處處”聞鶯、“家家”有燕的時節,而感到遺憾,心想要是再晚來十天半個月就好了。
可是白居易卻不這樣認為,少有少的好處,正因為少,才是“早鶯”,才是“新燕”,才有一種感知春天到來的喜悅,如果詩人沒有一種年輕的心態和熱愛生命與春天的胸懷,恐怕就不會被這為數不多的報春者所打動,所陶醉,而欣然寫下這動人的詩篇了。
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能聞花花香,見草草美,為四處點綴的各色野花而心亂神迷,為沒過馬蹄的草地而唏噓感嘆了。
仔細想一想,沒過馬蹄的草地其實是最平常不過的了,觀賞這樣的草坪根本用不著在春天趕到西子湖畔,在我們的街頭綠地就可以了,不過,橫在我們與草坪之間的恐怕有一塊醒目的標牌:“請勿踐踏草地”,于是,一切與自然的拉近,也就在剎那間,變成了一句嚴肅的警告,而今天都市里的人們對自然景觀而非人造景觀的漠視或無動于衷也就情有可原了。
不過,白居易是幸運的,因為他有一雙發現美、發現春天的眼睛,所以他會在西湖美景中,不能自已,乃至流連忘返:“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白沙堤,即白堤,又稱沙堤或斷橋堤,西湖三面環山,白堤中貫,在湖東一帶,總攬全湖之勝。
而白居易任杭州剌史時,也確曾修堤蓄水,灌溉民田,不過其堤在錢塘門之北,可是后人多誤以白堤為白氏所修之堤了。
這首詩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記,從孤山、賈亭開始,到湖東、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綠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飽覽了鶯歌燕舞,陶醉在鳥語花香,最后,才意猶未盡地沿著白沙堤,在楊柳的綠陰底下,一步三回頭,戀戀不舍地離去了。
耳畔還回響著由世間萬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贊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瀉出一首飽含著自然融合之趣的《錢塘湖春行》的優美詩歌來。
事實上,白居易在這首詩中所表達的那種對于春天或美好事物的敏銳觀察與體驗,在許多古代詩人中都是非常常見的,唯其如此,他們才能像白居易一樣,在春天剛剛來到人間時,就已經欣喜地發現,并為之感動不已,激起他們創作的欲望,寫下動人的詩篇,留給后人以豐富的美學享受。
像白居易那樣,并不會因為只有幾只黃鶯在樹上啼唱,只有幾家房檐下燕子在搭窩而感到遺憾,反而會因此感覺到春天的腳步已經越來越近,而感到欣喜異常,從而寫出“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這樣動人的詩句的例子是很多的。
前人說“樂天之詩,情致曲盡,入人肝脾,隨物賦形,所在充滿”,(王若虛《滹南詩話》)又說“樂天詩極清淺可愛,往往以眼前事為見得語,皆他人所未發”,(田雯《古歡堂集》)這首詩語言平易淺近,清新自然,用自描手法把精心選擇的鏡頭寫入詩中,形象活現,即景寓情,從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體現出作者游湖時的喜悅心情,是當得起以上評語的。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haoju/28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