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最著名的就是這首完整版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春日遲遲,卉木萋萋。
倉庚喈喈,采蘩祁祁。
遲遲:緩慢。
卉木:草木。
萋萋:草茂盛的樣子。
倉庚:鶯。
喈喈:鳥鳴聲眾而和。
蘩:白蒿。
祁祁:眾多。
《詩經·小雅·出車》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漢 樂府古辭《長歌行》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晉 樂府古辭《盂珠》春晚綠野秀,巖高白云屯秀:秀麗。
屯:駐,聚集。
南朝宋 謝靈運《入彭蠡湖口》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變鳴禽:鳴叫的鳥換了種類。
兩句寫冬去春來,鳥兒已經替換了。
南朝宋 謝靈運《登池上樓》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覆春洲:落滿了春天的沙洲。
雜英;各種各樣的花。
芳甸:郊野。
南朝梁 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唐 李白《金門答蘇秀才》林花著雨燕支濕,水荇牽風翠帶長燕支:胭脂。
荇:荇菜,一種水生草本植物。
唐 杜甫《曲江對雨》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萱草:一種古人以為可以使人忘憂的草。
此句說萱草萌芽,侵陵雪色。
漏泄:透露。
唐 杜甫《臘日》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陽和:春天的和暖之氣。
唐 錢起《春郊》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半;多數。
未勻:參差不齊。
唐 楊巨源《城東早春》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兩句寫白雪等不及春天到來,已穿樹飛花裝點早春之景。
唐 韓愈《春雪》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天街:京城里的街道。
草色遙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點細芽,遠看一片新綠,近看卻似不見。
絕勝;遠遠勝過。
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芳菲:美盛的花草。
唐 韓愈《晚春》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唐 杜牧《悵詩》:“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
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唐 王涯《春游曲》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春陰:春天的陰云。
幽花:清幽的花。
明:絢麗。
宋·蘇舜欽《淮中晚泊犢頭》:“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雨看潮生。
”春到人間草木知宋·張栻《立春偶成》:“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
”
《天凈沙秋》年代:元作:白樸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
一點飛鴻,青水,白草紅葉黃花。
《別甑山》年代:唐作者:韓翃一身趨侍丹墀,西路翩翩去時。
惆悵青山綠水,何年更是來期。
《永遇樂·風暖鶯嬌》年代:宋作者:解昉風暖鶯嬌,露濃花重,天氣和煦。
院落煙收,垂楊舞困,無奈堆金縷。
誰家巧縱,青樓弦管,惹起夢云情緒。
憶當時、紋衾粲枕,未嘗暫孤鴛侶。
芳菲易老,故人難聚。
到此翻成輕誤。
閬苑仙遙,蠻箋縱寫、何計傳深訴。
青山綠水,古今長在,惟有舊歡何處。
我不是牛人,覺得題目不算太難,就試試回答,有不當的地方包涵啊
(因為都是名句,作者、出處只要在網上搜索詩句就能找到,我打字較慢,就偷懶不注明了)1.表達對崇高人生理想的追求的古詩詞;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古詩文中描寫理想的自然環境的名句;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3.關于成功方面的名言; 失敗是成功之母;4.關于幸福方面的名言;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 杜甫5.關于奮斗方面的名言; 人的一生可能燃燒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燒起來
—— 奧斯特洛夫斯基 6.與鳥有關的完整的古詩文中語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7.與春風有關的完整的古詩文中語句;不知細絲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8.與沙漠有關的完整的古詩文中語句; 策馬自沙漠,長驅登塞垣。
邊城何蕭條,白日黃云昏。
9.表達惜別之情的古詩詞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10.愛國情懷的古詩詞名句;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11.能體現李白浪漫主義風格的詩句;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12.實寫風的古詩詞;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13.實寫雪的古詩詞; 千里黃云百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14.寫云的唐詩; 千里黃云百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偷懶了,呵呵)15.寫草的古詩詞;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16.表達作者理想抱負的古詩名句;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17.古詩文中詠花的名句;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梅花);18.蘇軾詞中寄托作者美好愿望或抒發其政治理想的名句; 1)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2)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19.描寫塞外風光的名句(標明朝代);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 北朝民歌)20.古詩文中體現憂國憂民情思的句子;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21.古詩詞中含有一個月字的上.下句; 上句有月:明月幾時有
下句有月:一樽還酹江月;22.孟子名言: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空乏其身,23.表達作者雄心壯志的古詩句;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24.描寫西北風光的古詩詞名句;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25.與秋有關的詩句;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
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26.古今中外詩文中臨別贈言;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小學古詩詞教學的幾點思考古詩詞是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瑰寶。
古詩詞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如何進行古詩詞教學,筆者有一些體會。
一、 激情導入,激發詩趣1. 朗讀導入。
朗讀不僅能培養人的語感,也能給人帶來心靈上的震撼,它是一種心靈與文本的溝通,也是情與詩意的完美交融。
如果在上課之初,以美的朗誦開場,首先給學生一種獨特的審美感受,學生就會情不自禁地隨著詩詞的情感波動而心動,隨著朗誦語調的抑揚而情涌。
學生只有在欣賞和陶醉中才能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
朗讀內容可以是學過的古詩詞,也可以是與要學內容相關的古詩詞。
描繪春景的,思念親人,思念家鄉的,表達愛國熱情的,寫花的,寫草的,寫月的……小學生能吟誦許多首,教者只要引導及時到位,就能收到效果。
如教學《江南春》時,可讓學生回憶描寫春天的詩句,讓學生背誦《春曉》,當一首首優美的詩句從學生口中流出,他們也融入春天的美景中了。
2. 畫面導入。
蘇軾曾評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教學古詩詞時,可以用圖畫導入新課,增強直觀感。
小學教材編者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在每首詩篇中都配上一幅精美的插圖,這些插圖都能抓住詩中情景,引發學生聯想。
教學前展示這些插圖,讓學生從插圖中產生學習興趣,也不失為一種方法。
如古詩《村居》的教學,插圖是一幅美麗的春色圖,畫中孩子們放風箏的天真爛漫情趣尤能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從而引發學詩興趣,順利地進入古詩的學習中。
3. 詩詞導入。
即以熟悉的古詩詞句導入新篇學習。
每位小學生頭腦中都儲存有一定的古詩詞,有些學生在一年級時就能背誦許多古詩句,雖然他們對背誦的古詩詞內容并不太理解,但潛意識中總有一種或模糊或粗淺的認識,這種認識在學習相關篇目時就會不自覺地涌現出來。
如在教學張志和《漁歌子》這首詞時,請學生背誦胡令能的《小兒垂釣》進行對比,都是講釣魚的,但張志和的釣魚與小兒的釣魚有什么本質的區別,同樣寫釣魚,風格差異較大,由小兒的天真引出張志和的失意,強烈的落差能引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4. 故事導入。
古詩詞雖然來源于生活,但是學生離古詩詞作者的生活非常遙遠,要想讓學生一下子就進入古人的世界是不可能的。
而故事導入應是一種切合實際的方法,因為沒有哪位小學生會抵觸新奇有趣的故事。
其實只要教師用心,每首古詩詞都蘊含一個生動的故事。
如果用古詩詞的故事導入,就能很快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進去。
如《石灰吟》《春曉》《清平樂?村居》等古詩詞,或本身就是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或在作者的背后藏著一個動人的故事,只要給學生充分的預習準備,讓他們搜集相關的資料,進行充分的交流,學生說不定就會對新學的詩詞有獨到的見解,對詩詞背景的認識也會更加深刻。
二、 吟出韻律,吟出深情1. 吟出韻律。
押韻好的詩詞,讀起來鏗鏘有力,產生一種回環往復的感覺,這就是韻律美。
不同的詩詞作品,有不同的押韻,會形成不同的氣氛,傳達出不同的情感。
我們朗讀詩詞,也應將詩詞獨有的韻律美傳達出來。
只要我們稍加留心,就會發現一般古詩詞都有明顯的韻味。
如《清平樂?村居》中的“草”“媼”“好”,都押“ǎo”韻,讀起來順暢自然。
這樣的例子很多。
如今許多古詩詞已被譜成優美的歌曲,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吟唱。
學生在吟唱過程中會產生特別的美感,也在無形中增強了學習興趣和記憶能力。
只要教師善于設計,用心組織,詩詞的教學其實也能達到詩情畫意般的音樂境界。
2. 吟出深情。
詩詞是一種最適宜朗讀的文學形式。
它的基本特點就是有強烈的感情、豐富的想象、深邃的意境、優美的韻律。
因此,我們朗讀時,就應該通過豐富的想象,再現詩人詞人的感情。
詩詞是抒情藝術,無論是抒情詩詞,還是敘事詩詞,甚至哲理詩詞,只要是成功的作品,里面必定奔涌著作者澎湃的激情,蘊含著作者的縷縷情思。
無論是思念家鄉、親人的《靜夜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還是表達朋友情深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別董大》,抑或是托物言志的《石灰吟》《墨梅》等,都深藏豐富的情感。
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走進作者心境,把握住作者的情感脈搏,讓自己的思想和詩人、詞人的思想融為一體。
這樣,朗讀者才能與作者產生共鳴。
三、 明白詩理,升華詩意1. 找詩趣。
學習散文我們喜歡引導學生找出“文眼”,其實古詩詞也有“眼睛”,只要在學習過程中找到它,就能順利把握情感基調,悟出作者的思想精髓。
“眼睛”是詩詞的中心,是詩人要表達的“詩理”。
“理”其實是和“趣”相連的。
有時我們在引導學生進入詩詞意境時,會讓他們無形中享受到一種樂趣。
在詩人營造的趣味中習得其意,進得其境,顯得順暢自然。
如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一詞,向我們描繪了富有鄉村田園氣息的情景。
詞中的一戶人家二老融洽,孩子孝順,老有所養,少有所事。
這首詞只要細細玩味,我們就會發現“趣味”無窮。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的親切與溫馨,“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的可愛活潑,都融于一個“醉”字中,“醉”字就是“詞眼”,字里行間也無不讓人感覺到詞人對勞動人民的熱愛,對田園生活的向往。
在這樣的生活里,有鄉村美,也有鄉村趣,更有鄉村樂。
2. 融詩情。
詩是以文字體現情感,沒有詩人真摯濃烈的感情,就不可能產生動人心弦的詩詞。
如陸游經過長期戰亂流離生活的體驗,凝聚起深切的愛國激情,從而寫出飽含血淚和期望的《示兒》一詩。
又如李白經歷了十五個月的流放生活后重獲自由,懷著難以自禁的喜悅,寫下了《早發白帝城》一詩。
再如,李白觀賞了陽光照耀下的廬山瀑布凌空直下的壯麗景觀,心中勃發出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無限熱愛,寫下了《望廬山瀑布》一詩。
可見詩詞歌賦都是作者“情動而辭發”之產物。
3. 悟詩理。
我國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詩篇,也留下許多至深哲理,讓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在吟誦詩詞歌賦時不斷成長成熟。
語文教師必須幫助學生提高對古詩詞的感悟力。
如葉紹翁《游園不值》中的“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朱熹《觀書有感》中“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中“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過躬行”。
還有,李白《將進酒》中“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
這些深含哲理的詩詞都是教師教學時必須讓學生理解的,學生只有理解了才會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haoju/28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