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志當存高遠。
—— 諸葛亮
1、老驥伏櫪,志在,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東 曹操《龜雖壽 2、人生自古死!馬革裹尸是英雄. 清 沙天香《戰 歌》 3、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宋 李清照《絕 句》 4、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唐 杜甫《望 岳》 5、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6、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劉禹錫《秋詞》 7、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見志詩二首(東漢)酈炎(其一)大道夷且長,窘路狹且促。
修翼無卑棲,遠趾不步局。
舒吾陵霄羽,奮此千里足。
超邁絕塵驅,倏忽誰能逐。
賢愚豈常類,稟性在清濁。
富貴有人籍,貧賤無天錄。
通塞茍由己,志士不相卜。
陳平敖里社,韓信釣河曲。
終居天下宰,食此萬鐘祿。
德音流千載,功名重山岳。
這首詩的前八句可為一段,作者將“大道”與“窘路”對舉,表明自己要走的是寬廣的人生道路,不愿走狹窄的小道,因為他志向遠大,如同大鵬之鳥,其翼如垂天之云,不愿棲止于卑小之地,以免讓狹窄局促的小路局限著自己舉足千里的步武。
他要在大自然中舒展自己凌霄薄天的翅膀,放開千里之足,超世絕塵,一鳴驚人,一飛沖天,倏忽之間,令人難以追蹤。
“賢愚豈常類”以下六句,說明他根本不相信“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那一套,他認為盡管人的賢愚有別,但并非賢者自賢,愚者自愚,關鍵看自己的秉性如何。
秉性清則志向高潔,秉性濁則品格卑污,人的命運并非掌握在上天手里。
只不過人富貴了就名登史冊,貧賤者則名不見經傳罷了。
酈炎生活的東漢時代,統治者極力鼓吹“君權神授”,宣傳“天人感應”和讖緯迷信。
酈炎反對“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是與官方哲學針鋒相對的。
“通塞茍由己,志士不相卜”兩句,頂上兩句而來,作者要主宰自己的命運,故說貧與富、窮與通若由自己主宰,那么有志之士也就用不著相面占卜了。
此處暗用了戰國時蔡澤的典故,蔡澤在干謁諸侯未被進用時,曾找唐舉相面。
唐舉見他一副丑陋不堪的怪相,嘲戲他說:“吾聞圣人不相,殆先生乎
”蔡澤說:“富貴我所自有,吾所不知者壽也,愿聞之。
”后來蔡澤西入秦,取范雎而代之,奪取了相位。
(見《史記·范雎蔡澤列傳》)由此看來,人的“通塞”最終還是“由己”的。
末尾六句,以西漢初的歷史人物陳平、韓信為例,說明有大志者終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陳平在里社(家鄉),因家貧,富人都不肯把女兒嫁給他。
(敖,通“傲”,這里是被動用法,即“見傲”之意)后依劉邦,為其六出奇計,屢建大功,封侯拜相。
韓信始為布衣時,家貧無行,曾釣于淮陰城后,依劉邦后,軍功卓著,被封為齊王。
故詩中說他們“終為天下宰,食此萬鐘祿,德音流千載,功名重山岳。
”看來酈炎的辭官,并非想高蹈遺世,做一名隱士,而是在宦官貴戚把持政權、朝政日非的桓、靈時代,他對黑暗的現實有所覺察,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其“志氣”在此。
尤其是“舒吾陵霄羽,奮此千里足”句,為了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詩人不相信命運,認為通塞由己,無需占問。
他以陳平、韓信這些起于微賤而終成大業的歷史人物自勉,有一種縱橫物表、不受任何羈絆的氣勢。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haoju/27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