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臺歌 年代:【唐】 作者:【陳子昂】 體裁:【七古】 類別:【懷古】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日齊山登高 年代:【唐】 作者:【杜牧】 體裁:【七律】 類別:【記時】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秋宿湘江遇雨 年代:【唐】 作者:【譚用之】 體裁:【七律】 類別:【羈旅】 江上陰云鎖夢魂,江邊深夜舞劉琨。
秋風萬里芙蓉國,暮雨千家薜荔村。
鄉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誰肯重王孫。
漁人相見不相問,長笛一聲歸島門。
書憤 年代:【宋】 作者:【陸游】 體裁:【七律】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賈生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隱】 體裁:【七絕】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宿府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七律】 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
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
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
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登岳陽樓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五律】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將進酒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樂府】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謫仙怨 年代:【唐】 作者:【劉長卿】 體裁:【詞】 晴川落日初低,惆悵孤舟解攜。
鳥向平蕪遠近,人隨流水東西。
白云千里萬里,明月前溪后溪。
獨恨長沙謫去,江潭春草萋萋。
縣西郊秋寄贈馬造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七排】 紫閣峰西清渭東,野煙深處夕陽中。
風荷老葉蕭條綠,水蓼殘花寂寞紅。
我厭宦游君失意,可憐秋思兩心同。
送杜審言 年代:【唐】 作者:【宋之問】 體裁:【五律】 臥病人事絕,嗟君萬里行。
河橋不相送,江樹遠含情。
別路追孫楚,維舟吊屈平。
可惜龍泉劍,流落在豐城。
不見(近無李白消息)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五律】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沁園春 年代:【宋】 作者:【蘇軾】 體裁:【詞】 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
漸月華收練,晨霜耿耿,云山摛錦,朝露清清。
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似此區區長鮮歡。
微吟罷,憑征鞍無語,往事千端。
當時共客長安。
似二陸初來俱少年。
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
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
身長健,但優游卒歲,且斗尊前。
卜算子 秋晚集杜句賈傅 年代:【宋】 作者:【楊冠卿】 體裁:【詞】 蒼生喘未蘇,賈筆論孤憤。
文采風流今尚存,毫發無遺恨。
凄惻近長沙,地僻秋將盡。
長使英雄淚滿襟,天意高難問。
滿江紅 書懷 年代:【宋】 作者:【史達祖】 體裁:【詞】 好領青衫,全不向、詩書中得。
還也費、區區造物,許多心力。
未暇買田清潁尾,尚須索米長安陌。
有當時、黃卷滿前頭,多慚德。
思往事,嗟兒劇。
憐牛后,懷雞肋。
奈棱棱虎豹,九重九隔。
三徑就荒秋自好,一錢不直貧相逼。
對黃花、常待不吟詩,詩成癖。
沁園春 夢孚若 年代:【宋】 作者:【劉克莊】 體裁:【詞】 何處相逢,登寶釵樓,訪銅雀臺。
喚廚人斫就,東溟鯨膾,圉人呈罷,西極龍媒。
天下英雄,使君與操,馀子誰堪共酒杯。
車千兩,載燕南趙北,劍客奇才。
飲酣畫鼓如雷。
誰信被晨雞輕喚回。
嘆年光過盡,功名未立,書生老去,機會方來。
使李將軍,遇高皇帝,萬戶侯何足道哉。
披衣起,但凄涼感舊,慷慨生哀。
哭李商隱 年代:【唐】 作者:【崔玨】 體裁:【七律】 成紀星郎字義山,適歸高壤抱長嘆。
詞林枝葉三春盡, 學海波瀾一夜干。
風雨已吹燈燭滅,姓名長在齒牙寒。
只應物外攀琪樹,便著霓裳上絳壇。
虛負凌云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
鳥啼花落人何在, 竹死桐枯鳳不來。
良馬足因無主踠,舊交心為絕弦哀。
九泉莫嘆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臺。
賀新郎 席上聞歌有感 年代:【宋】 作者:【劉克莊】 體裁:【詞】 妾出於微賤。
小年時、朱弦彈絕,玉笙吹遍。
粗識國風關雎亂,羞學流鶯百囀。
總不涉、閨情春怨。
誰向西鄰公子說,要珠鞍、迎入梨花院。
身未動,意先懶。
主家十二樓連苑。
那人人、靚妝按曲,繡簾初卷。
道是華堂簫管唱,笑殺雞坊拍袞。
回首望、侯門天遠。
我有平生離鸞操,頗哀而不慍微而婉。
聊一奏,更三嘆。
【原文】: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作李白棄我去者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譯文】:棄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擾亂我心緒的今天使我極為煩憂。
萬里長風吹送南歸的鴻雁,面對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樓開懷暢飲。
你的文章就像漢代文學作品一般剛健清新。
而我的詩風,也像謝朓那樣清新秀麗。
我們都滿懷豪情逸興,飛躍的神思像要騰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潔的明月。
好像抽出寶刀去砍流水一樣,水不但沒有被斬斷,反而流得更湍急了。
我舉起酒杯痛飲,本想借酒消去煩憂,結果反倒愁上加愁。
啊
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稱心如意,還不如明天就披散了頭發,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退隱江湖)罷了。
【寫作背景】:李白于742年(天寶元年)懷著遠大的政治理想來到長安,任職于翰林院。
二年后,因被讒毀而離開朝廷,內心十分憤慨地重又開始了漫游生活。
在753年(天寶十二年)的秋天,李白來到宣州,他的一位官為校書郎的族叔李云將要離去,為餞別行人而寫成此詩。
詩中并不直言離別,而是重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牢騷、憤懣。
李云:又名華,是李白的族叔。
是當時著名的散文家,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天寶十一年任監察御史。
著有《含元殿賦》,此外還寫有《魯山令元德秀墓碑》碑文,顏真卿書,李陽冰篆額,時稱“四絕碑”。
獨孤及《檢校尚書吏部員外郎趙郡李公中集序》中記載:“(天寶)十一年拜監察御史。
會權臣竊柄,貪猾當路,公入司方書,出按二千石,持斧所向,列郡為肅。
”可見李云為官的剛直、清正和不畏權貴。
這首詩是在李云行至宣城與李白相遇并同登謝朓樓時,李白為之餞行而作。
全詩辭語慷慨豪放,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激烈憤懣,表達了對黑暗社會的強烈不滿和對光明世界的執著追求。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haoju/26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