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希望能幫到你,我考試之前做了,感覺挺好的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至必修四測試卷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6分)【 】1.下列加點字讀音正確的一項是A.不可估量liàng 白雪皚皚āi 歧視qíB.數罟不入洿池cù 編纂zuàn 繁蕪叢雜wǔC.兌現duì 贖罪shú 賊氛方熾zhìD.嫉恨jí 后嗣sì 卓有成效zhuó【 】2.下列句子中有兩個錯別字的一項是A.就有色公民而論,美國顯然沒有實踐她的偌言。
美國沒有履行這項神圣的義務,只是給黑人開了一張空頭支票,支票上蓋著“資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來。
B.現在是把我們的國家從種族不平等的留沙中拯救上來,置于兄弟情誼的罄石上的時候。
C.顧自民國肇造,變亂紛趁,黃花崗上一杯土,猶淹沒于荒煙蔓草間。
D.聽善于表達的人說話,常常不知不覺中時間飛逝,生動活潑的語言能讓人獲得精神的亨受;反之,枯躁干癟的語言使人感到無味而生厭,官腔套話更是在糟塌語言。
【 】3.下列句子中的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A.心浮氣躁歷來是學習的大敵,心不在焉,淺嘗輒止,“猢猻屁股坐不住”,不可能學深學透。
B.他的發言,頭緒紛繁,邏輯混亂,聽來聽去,始終叫人不可理喻。
C.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沒有吃不了的苦和忍不下的氣,眼前的這個男人對嚴峻的生活早已安之若素。
D.寫作不僅要有好的構思立意,還要具備積極的修辭意識,所謂“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 】4.下列各句中,標點符合使用正確的一項是A.孔子曰:“求
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
”B.我們共和國的締造者在起草“憲法”和“獨立宣言”氣壯山河的詞句時,曾答應每一個美國人給予他們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剝奪的權利。
C.憑借這信心,我們能夠將我們國家吵耳的紛爭,轉化為歌頌手足深情的優美交響樂章;憑借這信心,我們可以一起工作、一起祈禱、一起掙扎、一起為自由奮斗,因為我們深深知道有一天會一同獲得自由。
D.因此今天我們要求將支票兌現(這張支票將給予我們寶貴的自由和正義的保障)。
【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A.最近的一項社會調查顯示,不少網絡游戲帶有暴力和色情內容,這無疑會嚴重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B.由于剩余價值的發現,這里就豁然開朗了,而且先前無論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或者社會主義批評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C.我并非是沒有注意到,參加今天集會的人中,有些受盡苦難和折磨,有些剛剛走出窄小的牢房,有些由于尋求自由,曾在居住地慘遭瘋犯迫害的打擊。
D.雖然最終結果只是平局,但國安足球隊的目的達到了,他們用自己的力量捍衛了榜首的榮譽。
【 】6.語句排序正確的一項是①經典作品之所以千古傳誦,不但因為它們是一個時期人文或文學的最高成就,也在于它們為后人提供了優秀的語言范式。
②這種語言往往極為精粹形象,如魯迅在《孔乙己》中寫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錢”,極簡潔的一個“排”字,既刻畫了人物的動作,又通過這個動作,點出了人物的境況和性格。
③讀者就憑“排出九文大錢”這幾個字,便能借助想象心領神會。
④《紅樓夢》“林黛玉進賈府”一節中寶玉黛玉初次見面時的對話,《水滸傳》中“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節有關雪的描寫,巴爾扎克在《歐也妮·葛朗臺》中對老葛朗臺見到金子時眼神的描繪,托爾斯泰在《復活》開始時對法庭陪審團人物的介紹,等等,都是運用語言的典范。
⑤寫作,要向經典作品學習語言。
⑥揣摩這些優秀的語言范例,對我們的寫作會有很大的幫助。
A.①④⑥⑤②③ B.⑤①④②③⑥C.②③⑥①④⑤ D.⑤②③⑥①④【 】7.先秦諸子的思想與文章各有其特色,對下列敘述中的甲、乙、丙、丁推斷正確的一項是甲、強調民貴君輕,其文表現出氣勢浩然的風格。
乙、主張以嚴刑峻法治國,筆鋒峻峭犀利,論說透徹精辟。
丙、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善于運用排偶句法議倫,邏輯周密。
丁、追求逍遙的境界,善于寓哲理于寓言之中,想象玄妙,說理高超。
甲 乙 丙 丁A.莊子 孟子 韓非子 荀子B.孟子 韓非子 荀子 莊子C.孟子 韓非子 莊子 荀子D.莊子 孟子 荀子 韓非子【 】8.閱讀下文,選出最符合全文主旨的一項周秦間諸子之文,雖純駁不同,皆有個自家在內。
后世為文者,于彼于此,左顧右盼,以求當眾人之意,宜亦諸子所深恥歟
(劉熙載《藝概·文概》)A.周秦諸子主張各異,互不相服B.為文宜廣納眾說,以求左右逢源C.文章當求表現自我面目,不可一味迎合世俗D.后世為文者多慎選諸子的論述,印證自己的見解【 】9.閱讀下列詩句,選出最符合作者人生態度的選項賦命有厚薄,委心任窮通。
通當為大鵬,舉翅摩蒼穹。
窮則為鷦鷯,一枝足自容。
茍知此道者,身窮心不窮。
(白居易《我身》)A.人生多艱,宜苦中作樂,自求安慰B.人生在世,難免遭遇挫折,當積極解決困境C.人生際遇不同,宜順應自然,使心不困滯于外境D.生命苦短,享樂宜先,不求為大鵬,唯愿成鷦鷯【 】10.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君子疾乎舍曰欲之 疾:痛恨 相夫子 相:輔佐B.河內兇 兇:饑荒 丐序于予 丐:索求C.棄甲曳兵而走 走:逃跑 以手撫膺坐長嘆 膺:胸口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 檢:檢查 暮去朝來顏色故 故:舊,老【 】11.下列加點的虛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填然鼓之 B.斧斤以時入山村 樹之以桑 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C.固而近于費 D.斯天下之民至焉 何異于利人而殺之 斯誠后死者之羞也【 】12.加點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項是A.王無罪歲 B.樹之以桑C.既來之,則安之 D.填然鼓之【 】13.選出句式與其他選項不同的一項A.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為諸先烈所不惜犧牲生命以爭者B.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C.并以為國人之讀茲編者勖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參考答案:1、D 2、B 3、B 4、C 5、D 6、B 7、B 8、C 9、C 10、D11、C 12、C 13、D二、多項選擇題(8分,對1個選項得1分)【 】14.古典詩詞常有“時”、“空”對舉的文句,借時、空的廣遠寄寓內心的慨嘆。
下列詩詞,使用此表現方式的選項是A.玉界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B.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C.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D.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E.世態十年看爛熟,家山萬里夢依稀【 】15.孔子認為,良好的道德修養具有普世價值,不受族群、地域的局限。
下列《論語》文句,強調這種觀點的是A.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B.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C.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D.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E.孔子于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 】16.下列對劃線的李白詩句的分析恰當的是A.“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
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生”,形容山勢陡峻,行路窘迫。
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斑馬鳴”,意謂友情如浮云、落日,難得易逝。
C.“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強調滿腔憂郁,揮之不去。
D.“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鄉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表達盛衰無常,繁華成空。
E.“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盛贊殿宇富麗,宛如天庭。
答案:1、CDE 2、BD 3、ACD三、填空(36分)1.《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學匯集整理而成的 文集。
2.孫中山寫《黃花崗烈士事略》的目的在于 、 。
3.不患貧而患不安。
蓋 , , 。
夫如是,故遠人不服, 。
4.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 , , 。
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 。
5. , , 。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然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 , 。
7.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 。
8.劍閣崢嶸而崔嵬, , 。
9. , 。
, 。
, 。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10. ,初為《霓裳》后《綠腰》。
, 。
, 。
11.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 。
, 。
, 。
三、詩歌鑒賞。
(10分)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農家望晴 雍裕之嘗聞秦地西風雨, 為問西風早晚回
白發老農如鶴立, 麥場高處望云開。
1.這首詩的一、二句一反絕句平直敘起的常法,有什么效果
(參考答案:用擬人和設問手法,賦西風以人格,盼其早早回去,體現對天氣變化的關切(2分);造成緊迫感,有烘托氣氛的作用(2分))2.詩的后兩句怎樣描寫老人的形象
有什么作用
(參考答案:,用“如鶴立”的比喻(1分)和描繪老人“望云開”的姿態的細節(1分)。
“如鶴”的比喻,呼應白發,并且“鶴立”的姿態給人一種持久、執著的感覺(1分)。
這一形體姿態,能恰當表現出人物的內心活動(1分)。
“望云開”的細節具體微妙的表現了老人的迫切心情則更是一個暗示(1分)。
通過近乎繪畫的語言來表述,較之直接的敘寫,尤為含蓄,有力透紙背之感(1分)。
)四、文言文閱讀。
(10分)閱讀下文,完成文后的問題。
紹圣初,予(蘇轍)以罪謫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諱與予兄弟游,平生親友無復相聞者。
谷(巢谷,字元修,四川眉山人)獨慨然自眉山誦言,欲徒步訪吾兄弟。
聞者皆笑其狂。
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遺予書曰:“我萬里步行見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見,死無恨矣。
”予驚喜曰:“此非今人也,古之人也。
”既見,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厭,時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復昔日元修也。
將復見子瞻于海南,予憫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則善,然自此至儋(今海南省儋縣)數千里,復當渡海,非老人事也。
”谷曰:“我自視未即死也,公無止我。
”留之不可,閱其囊中無數千錢,予方乏困,亦強資遣之。
船行至新會,有蠻隸竊其囊裝以逃,獲于新州,谷從之至新,遂病死。
予聞哭之失聲,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予方雜居南夷,與之起居出入,蓋將終焉,雖知其賢,尚何以發之
聞谷有子蒙在涇月軍中,故為作傳,異日以授之。
1.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含義。
(2分)士大夫皆諱與予兄弟游( )不自意全 ( )2.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4分)①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②蓋將終焉,雖知其賢,尚何以發之
3.蘇轍兄弟貶官以后,世人和巢谷對他們的態度有核不同
(用文中詞語回答)作者這樣描寫的意圖是什么
(用自己的話回答)(4分)世人態度: 作者意圖: 巢谷態度: 作者意圖: 宋哲宗紹圣初年,我(蘇轍)因罪被貶謫寄居筠州,從筠州遷徙到雷州,又從雷州遷徙到循州,我哥哥蘇軾也從惠州再次遷徙到昌化,士大夫都忌諱同我們兄弟二人交往,再也沒有平生親友的音訊。
唯獨巢谷情緒激昂從眉山傳來口信,他想欲徒步來拜訪我們兄弟二人。
聽說過這個消息的士大夫都譏笑巢谷精神失常。
元符二年春天的正月,巢古從梅州派人給我送來信說:“我不遠萬里步行來見你,自己沒有料到還能保全性命,現在已經到梅州,不出十天我們便能相見,到時即使我死去也沒有什么遺憾啊
”我深感驚奇高興地說:“巢谷不是現在的人,他是古代的人啊
”我們見面后,握手相泣,不久我們談日常生活,超過一個月也不感到厭煩,當時巢谷已經七十三歲,身體瘦弱多病,不是以前的巢古了。
他打算到海南去見蘇軾,我同情他年齡大且體弱多病,阻止他且說:“你的想法很好,但是從這里到海南省儋縣有幾千里,還要乘船渡海,不是你這把老骨頭能承受的。
”巢谷說:“我估計自己不會馬上死去,你不要阻止我。
”我無法挽留他,看他囊中沒有多少盤纏,我當時也貧困不堪,只是勉強資助他并送他上路。
船行到新會縣,有蠻隸偷竊了他的包裹逃走了,巢谷在新州獲救,巢谷從這里到新會縣,不久便病死。
我聽到他去世的消息失聲痛哭,怨恨他不聽從我的建議,然而也對他不采納我的意見而實現自己的心愿感到驚異。
我當時正雜居南夷,同他一起起居出入,我大概將要死在此地,雖然知道他的賢德,但我還能用什么方法來傳揚他的事跡呢
聽說巢谷有兒子巢蒙在涇月軍中,所以寫了這篇傳記,以后又機會交給他兒子。
1.回避 料想2.①然而也對他不采納我的意見而實現自己的心愿感到驚異(重點詞:“亦”“奇”) ②(我)大概將要死在此地,雖然知道他的賢德,(但)我還能用什么方法來傳揚他的事跡呢
(重點詞:“蓋”“焉”“何以”“發”)3.士大夫皆諱與予兄弟游,平生親友無復相聞者(必須寫出兩句) 諷刺世態炎涼(意思對即可)欲徒步訪吾兄弟褒揚巢谷古道熱腸(意思對即可)五、現代文閱讀。
(10分)閱讀下文,完成1—11題。
( 18分)有人記下一條逸事,說,歷史學家陳寅恪曾對人說過,他年輕時去見歷史學家夏曾佑,那位老人對他說:“你能讀外國書,很好;我只能讀中國書,都讀完了,沒得讀了。
”他當時很驚訝,以為那位學者老糊涂了。
等到自己也老了時,他才覺得那話有點道理:中國古書不過是那幾十種,是讀得完的。
中國古書浩如煙海,怎么讀得完呢
誰敢夸這個???/p>
是說胡話還是打啞謎
文化不是雜亂無章而是有結構、有系統的。
過去的書也應是有條理的,可以理出一個頭緒的。
兩位老學者為什么說中國古書不過幾十種,是讀得完的呢
顯然他們是看出了古書間的關系,發現了其中的頭緒、結構、系統。
只就書籍而言,“總有些書是絕大部分的書的基礎,離了這些書,其他書就無所依附,因為書籍和文化一樣總是累積起來的。
因此,我想,有些不依附其他而為其他所依附的書應當是少不了的必讀書,或者說必備的知識基礎。
舉例說,只讀過《紅樓夢》可以說是知道一點《紅樓夢》,若只讀“紅學”著作,不論如何博大精深,說來頭頭是道,卻沒有讀過《紅樓夢》,那只能算是知道別人講的《紅樓夢》。
讀《紅樓夢》也不能只讀“脂批”,不看本文。
所以《紅樓夢》就是一切有關它的書的基礎。
如果這種看法還有點道理,我們就可以依次類推。
若照這樣來看中國古書,那就有頭緒了。
首先是所有寫古書的人,或古代讀書人,必須讀那些不依附其他而為其他所依附的書,不然就不能讀懂堆在那上面的無數古書,包括小說、戲曲。
這樣的書就是《易》、《詩》、《書》、《春秋》、《禮記》、《論語》、《孟子》、《荀子》、《老子》、《莊子》。
(1)這十部書若不知道,(2)唐朝的韓愈、宋朝的朱熹、明朝的王守仁(陽明)的書都無法讀,(3)連《鏡花緣》、《紅樓夢》、《西游記》、《牡丹亭》里許多詞句和用意也難于體會。
這不是提倡復古、讀經。
為了掃蕩封建殘余非反對讀經不可,但為了理解封建文化又非讀經不可。
以上是算總帳,再下去,分類區別就比較容易了。
舉例來說,讀史書,可先后齊讀,最少要讀《史記》《資治通鑒》,加上《續資治通鑒》《文獻通考》。
讀文學書,總要先讀第一部總集《文選》。
如不大略讀讀《文選》,就不知道唐以前文學從屈原《離騷》起是怎么一回事,也就看不出以后的發展。
中國的書不必每人每書全讀,例如《禮記》中的有些篇,《史記》中的《表》《書》,《文獻通考》中的資料,就不是供人“讀”的,可以“溜”覽過去。
這樣算來,把這些書通看一遍,花不了多少時間,不用“皓首”即可“窮經”。
依次類推,若想知道某一國的書本文化,例如印度、日本,也可以先讀其本國人歷來受教育時的必讀書。
孩子們和青少年看得快,“正課”別壓得太重,考試莫逼得太緊,給點“業余”時間,讓他們多少了解一點中外一百年前的書本文化的大意并非難事。
有這些作基礎,和歷史、哲學史、文學史之類的“簡編”配合起來,就不是“空談無根”、心中無把握了,也可以說是學到諸葛亮的“觀其大略”的“法門”了。
花費比“三冬”多一點的時間,也可以說是“文史足用”了。
沒有史和概論是不能入門的,但光有史和概論而未見原書,那好像是看照片甚至漫畫去想象本人了。
本文開頭那兩位老前輩說的“書讀完了”的意思大概也就是,“本人”都認識了,其他不過是肖像畫而已,多看少看無關大體了。
【 】1.第二自然段連用三個問句的作用是(2分)A.一是肯定老學者的話,二是引出論題。
B.一是否定老學者的話,二是提出疑問。
C.一是引起興趣,二是概括全文。
D.一是引起興趣,二是承上啟下。
2.第三自然段中,“為其他所依附”的書是指《 》,“依附其他”的書是指____ 。
(2分)3.文中劃線部分是一個多重復句,它的第一層次應切分在第 句與第 句之間, 是 關系。
(2分)4.最后一段中,“照片與漫畫”比喻 ,“本人”比喻 。
(2分)【 】5.全文的中心論點是(2分)A.書是讀得完的。
B.讀書首先要有計劃有系統。
C.讀書首先要讀必讀的基礎書。
D.讀書首先要讀原著。
答案:1.D2.紅樓夢 紅學著作(或脂批)3.(1)(2) 假設4.史和概論 原著5.C作文。
(50分)生意場上的人,如果初次見面,一般都交換自己的名片,名片成為了他們互相聯絡和展現自我的媒介。
其實,何止生意場上的人需要自己的名片
一個學校需要有自己的名片,一個企業需要有自己的名片,一個城市需要有自己的名片,一個國家又何嘗不需要自己的名片
請以“浙江的名片”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農家望晴 雍裕之嘗聞秦地西風雨, 為問西風早晚回
白發老農如鶴立, 麥場高處望云開。
正當打麥曬場的時候,忽然變了風云。
一時風聲緊,雨意濃。
秦地(今陜西一帶)西風則雨,大約出自當時農諺。
提起這樣的農諺,顯然與眼前天氣變化有關。
“嘗聞”二字,寫人們對天氣變化的關切。
這樣,開篇一反絕句平直敘起的常法,入手就造成緊迫感,有烘托氣氛的作用。
在這個節骨眼上,天氣好壞關系一年收成。
一場大雨,將會使多少人家的希望化作泡影。
所以詩人懇切地默禱蒼天不要下雨。
這層意思在詩中沒有直說,而用了形象化的語言,賦西風以人格,盼其早早回去,仿佛它操有予奪之權柄似的。
“為問西風早晚回
”早晚回,即何時回,這怯生生的一問,表現的心情是焦灼的。
后二句是從生活中直接選取一個動人的形象來描繪:“白發老農如鶴立,麥場高處望云開。
”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首先,這樣的人物最能集中體現古代農民的性格:他們默默地為社會創造財富,飽經磨難與打擊,經常掙扎在生死線上,卻頑強地生活著,永不絕望。
其次,“如鶴立”三字描繪老人“望云開”的姿態極富表現力。
“如鶴”的比喻,自然與白發有關,“鶴立”的姿態給人一種持久、執著的感覺。
這一形體姿態,能恰當表現出人物的內心活動。
最后是“麥場高處”這一背景細節處理對突出人物形象起到不容忽視的作用。
“麥場”,對于季節和“農家望晴”的原因是極形象的說明。
而“高處”,對于老人“望云開”的迫切心情則更是具體微妙的一個暗示。
通過近乎繪畫的語言來表述,較之直接的敘寫,尤為含蓄,有力透紙背之感。
此詩選取收割時節西風已至大雨將來時的一個農家生活片斷,集中刻畫一個老農望云的情節,通過這一“望”,可以使人聯想到農家一年半載的辛勤,想到白居易《觀刈麥》所描寫過的那種勞動情景;也可以使人想到嗷嗷待哺的農家兒孫和等著收割者的無情的“收租院”等等,此詩潛在含義是很深的。
由于七絕體小,意象須集中,須使人窺斑見豹。
此詩不同于《觀刈麥》的鋪陳抒寫手法,只集中寫一“望”字,也是“體實施之”的緣故。
此詩對農民有同情,但沒有同情的話;對農民有歌頌,但也沒有歌頌的話。
讀者卻不難感到由衷的同情與歌頌就在不言之中。
《逍遙游》作為《莊子》一書的代表篇章之一,充滿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說理于想象、寓言故事和生動的比喻中,形成獨特的風格。
從全篇文章看,莊子最主要的是想象了一個“逍遙”的至高境界,這種境界其實是不可能達到的,但莊子卻通過種種具體形象的想象和創造來使想象的“逍遙”至境具體化甚至人格化。
為了要描述這種想象的至境,讓人們相信確有“逍遙”的境界,莊子展開具體的想象,先通過對許多具體形象和事例的想象和創造來說明天地萬物皆“有所待”,步步深入到“無待”的境界。
而這些具體的想象又具有獨特的風格。
具體到節選部分而言,一是在想象中夸張,如在想象鯤、鵬形象時,作者極寫鯤、鵬之大:“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
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都極盡想象夸張之能事,造成浩大的聲勢和廣闊的意境。
二是在想象中寄寓了自己的情感。
作者如此醉心于“逍遙”境界的想象和創造,并將這種想象具體化、形象化,實則是蘊含了自己對理想的熱烈追求。
作者追求逍遙的情感,就借著這種大膽夸張的想象來寄寓。
曹雪芹在《紅樓夢》里創造了一個非常美麗的大觀園,我且稱之為西方傳說中的伊甸園。
事實上,《紅樓夢》里的大觀園就是中國文學里所獨有的伊甸園。
在圣經舊約故事中,創造天地萬物的神完成了所有的創造的工作后,在東方的伊甸立了一個園子,把所造之人安置在那里。
里面有果樹有河流,人可以吃樹上的果子生活,無憂無慮,單純無比。
開始只有亞當一個,后來又用他的肋骨造了一個女人與他作伴。
當時夫妻二人赤身露體并不羞恥。
然而正是那個叫夏娃的女人給亞當帶來了麻煩(其實是全人類的悲?。?。
因為那女人禁不起誘惑偷吃了伊甸園中的禁果,以致被神趕出伊甸園,也從此開始了人類漫長的流浪歷史。
世界文學的主題有不少都是還鄉的,突出地表現了人類真正的悲劇是失伊甸。
這就是為什么西方文學中以悲劇見長的根本原因。
在西方文學中強烈的悲憤的情感很多反映了圣經思想。
再說《紅樓夢》中的大觀園。
我認為曹雪芹是中國最偉大的小說家,他對人類精神及人生意義的探尋是“前無古人”的,從他對大觀園的構思就可見一斑。
不管他這篇小說用了哪些手法來寫,也不管小說內容多么豐富多采影響有多大,他在《紅樓夢》里確實夢想有一個伊甸園那樣的地方,來安置那些冰清玉潔的女孩子們。
俞平伯曾經強調大觀園的理想成分,他并且根據第18回賈元春“天上人間諸景備”的詩句,說明大觀園只是作者用筆墨創造出來的一個人間樂園。
在曹雪芹的描繪下,大觀園里都住著女兒們,只有一個賈寶玉是一個例外,他希望在大觀園的保護下,女兒們在里面過著無憂無慮的逍遙日子,以免受到外面世界的污染,特別是男人的侵犯。
最好女兒們不要嫁出去,在園子里永遠保持她們的青春。
這個大觀園就好象是曹雪芹心中的一個希望一個夢想中的天堂,人類可以詩意地棲居的地方,只要一個賈寶玉這樣的男孩子和一群美麗純潔的女孩子們生活的天堂,令人響往不已。
我記得最初讀紅樓夢時,總希望自己能有一個大觀園有一群女孩子們生活在一起,現在想來那是怎樣的一種奢望呀
但我卻忘不了曹雪芹所描寫的這個天堂——大觀園。
這個大觀園與伊甸園何其相似,而且命運也是一致的。
其實曹雪芹很清醒的看到大觀園的脆弱了。
他把大觀園建在原來叫會芳園的地方,我們知道,《紅樓夢》前16回的許多故事都在這個地方上演,“秦可卿淫喪天香樓”,“見熙鳳賈瑞起淫心”都發生在這里,這個骯臟的地土竟為后來大觀園這個最純潔的園子提供了基礎。
同時也昭示了大觀園在劫難逃。
黛玉葬花是在寶玉和眾多女孩子們剛剛開始在大觀園里生活時發生的。
作者在黛玉葬花這個故事中所寄托的寓意是相當明顯的,黛玉認為大觀園里是最干凈的,但是出了園子就是臟的了,把花葬在園子里,讓它們日久隨土而逝才能永保清潔。
“花”在紅樓夢里其實就是女孩子們的象征。
從黛玉的葬花詞里可見:未若錦囊收艷骨,一堆凈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
《紅樓夢》的大觀園是曹雪芹所創造的美麗園林,也是他心中的家園。
它的美好是不用說的了,在作者的主觀意愿上,他渴望那美好的世界能永恒常在,彰顯了曹雪芹美好的精神追求,這種追求也顯然只能在藝術中達到而不能在現實中如愿。
作者清醒地看到了這點,他通過黛玉葬花這樣形象化的方式,巧妙地表達了園中的姑娘們深刻意識到現實世界對大觀園的危害性。
很有意思的是第40——41回對劉姥姥逛大觀園的描寫,賈母帶著劉姥姥等人在探春房里參觀,賈母笑道:“他們姐妹都不喜歡人來坐著,怕臟了屋子。
”探春笑留眾人之后,賈母又笑著補上一句道:“我這三丫頭卻最好,只有兩個玉兒可惡,回來吃醉了,咱們偏往他們屋里鬧去。
”這里兩個玉兒自然就是寶黛。
作者忽然添寫此一段文字是有重要作用的,就是為下回“怡紅院遇劫母蝗蟲”打下伏筆的。
寶玉最嫌嫁了漢子的老女人骯臟,而作者偏安排了劉姥姥醉臥在他的床上,而且弄得滿屋子的酒庇臭氣。
這是作者有意用現實世界的丑惡和骯臟來點污大觀園的美好和清潔。
第73回“傻大姐誤失繡春囊”使大觀園這個清凈世界走到了墮落的邊緣,但尚未完全墮落。
繡春囊(司棋和她表弟潘又安在園中偷情時失落之物)出現在大觀園,正是外面力量入侵的結果,這也說明曹雪芹在《紅樓夢》71回到80回之間已在積極地安排大觀園這個美好世界的破滅。
最明顯的是第76回黛玉和湘云中秋夜聯詩,黛玉最后的警句:冷月葬花魂。
妙玉打斷黛玉和史湘云的對詩并說:“只是方才我聽見這一首中,句雖好,只是過于頹敗凄楚,此關人之氣數而有,所以我出來止住。
” 當然妙玉的阻止顯得力不從心了,大觀園中的女孩子沒辦法保護自己,與黑暗的現實社會相比,一個弱女子怎么能和它想抗橫呢
大觀園中的女孩子一個個被嫁,人也越來越少,本來美好的園子顯得陰森森的了。
更有甚者,《紅樓夢》里80回后寫妙玉的結局。
她是大觀園里最干凈的一個人物,而在大觀園破敗之后竟被迫流入到現實社會最骯臟的角落。
這是大觀園的悲劇也是《紅樓夢》的悲劇。
這不是作者的意志可以轉移的,大觀園的破壞正象伊甸園的失落一樣,是人類家園的失落,這個家園指向了人類的精神。
現在的人類又何嘗不是一個沒有精神家園的流浪者呢
看淡了世間的句子:“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不加沮”遙游》是《莊子》的首篇,在思想藝術上都可作為《莊子》一書的代表。
《逍遙游》的主題是追求一種絕對自由的人生觀,作者認為,只有忘卻物我的界限,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無所依憑而游于無窮,才是真正的“逍遙游”。
文章先是通過大鵬與蜩、學鳩等小動物的對比,闡述了“小”與“大”的區別;在此基礎上作者指出,無論是不善飛翔的蜩與學鳩,還是能借風力飛到九萬里高空的大鵬,甚至是可以御風而行的列子,它們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從而引出并闡述了“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的道理。
文章最后通過惠子與莊子的“有用”、“無用”之辯,說明不為世所用才能“逍遙”。
全文想象豐富,構思新穎,雄奇怪誕,汪洋恣肆,字里行間里洋溢著浪漫主義精神。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haoju/25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