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庭的基礎無疑是父母對其新生兒女具有特殊的情感。
——羅素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論語里仁第四》3、假如你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情可以做,那么就做一個小人物,給一個可愛的小孩作父母,給一對老人做孝順的子女,給你的另一半一個簡單而幸福 的人生 。
4、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格言對聯》5、長幼有序。
——孟子6、我相信,不論孩子將來從事哪一種事業,都應當從小做起。
真不知道有多少父母能夠認識到他們給予孩子們的所謂教育,只會迫使子女陷于平庸,剝奪他們創造美好事物的任何機會。
(美)《鄧肯自傳》7、對父母和同志,對集體和社會,對人民和祖國的義務感,要像一根紅線一樣貫穿人的一生。
不懂得什么是義務和缺乏義務感,就談不上人的道德,也談不上集體。
——蘇霍姆林斯基8、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 ,外出要敬愛兄長。
《論語學而》 9.有些人恐懼父母離去,或者江郎才盡還有衰老。
我比較恐懼的是怕以后會埋怨自己,就是在力所能及時沒有努力做一件事,當沒有機會再去做時,會責備年輕的自己。
李娜《獨自上場》
1、 百善孝為先。
2、孝為德之本。
3、孝是做人基,父慈子孝。
4、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
望采納。
一個上的女孩,考試馬虎了,她的母親她幾她就急了:“我又不是的,我馬虎了嘛
”母親含著淚說:“孩子,你可以馬虎,媽媽要是一馬虎,我們整個月連吃的都沒有啊
”母親下崗了,在一個酒店里當清潔工。
為了自己的女兒可以考上一個好大學,省吃儉用,任勞任怨。
知道女兒的成績沒有考好,能不著急嗎
女兒聽到母親這么說,更是著急,摔門而去,母親無奈地流下了心酸的眼淚。
她發動了所有的親戚朋友,四處去找自己的女兒。
女孩一個人走在海邊,覺得自己很是委屈,心里憎恨著自己的母親。
旁邊的大排檔里熱火朝天,看著別人吃的津津有味,自己的肚子早就咕咕叫了。
老板看出了女孩的心思,煮了一碗面條給她:“孩子,是不是跟父母吵架了啊
快,吃了這碗面條,回家吧
免得父母著急啊
”女孩狼吞虎咽地吃開了。
突然,她撲通一下給老板跪下了,大喊道:“老板,你是我的大恩人啊,你比我母親都好啊
”老板一聽,急了:“就憑你這句話,這碗面我就不該讓你吃
”“你和我素不相識,我只給了你一碗面你就這樣了
而你的母親給予你生命,又把你養育了十幾年了,你卻說我比你的母親好
真是可悲啊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女孩一聽,恍然大悟,急跑回家。
而母親已經急得暈倒在了床上 …… 也許你聽說過這個故事,這是講述的關于“孝”的一個故事。
孝道在我們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
而如今,有幾個孩子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的。
比爾·蓋茨也曾講到: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過于孝敬父母。
父母到了要子女孝敬的時候,已經步入老齡。
此時,他們無論在生活上還是精神上都越來越需要子女的孝敬,而這種孝敬主要在親情,而非全都可用金錢或雇個保姆來替代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子女孝敬父母的機會也就逐漸減少。
商機之類錯過了還會再來,而失去父母健在的孝敬機會,那就時不再來,遺憾終生。
俗話說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更何況父母,親友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 “一滴水 ”,而是一片汪洋大海。
是否你在父母勞累后遞上一杯暖茶,在他們生日時遞上一張卡片,在他們失落時奉上一番問候與安慰,他們往往為我們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們又何曾記得他們的生日,體會他們的勞累,又是否察覺到那縷縷銀絲,那一絲絲皺紋。
或許一聲祝福對自己算不了什么,但對父母來說,這聲祝福卻比什么都美好,都難忘,都足以使他們熱淚盈眶
“ 百善孝為先 ”,孝敬父母,尊重老人是全球各社會、各個文化道德中永恒的主題,不論古今、中外,人同此心。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穩定,社會穩定。
而孝,正是調節家庭關系的一劑良藥。
一個孝敬父母、品德高尚的人,必是遵守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效忠國家的人。
從孝出發,才能家和萬事興,才談得上齊家治國平天下。
水文職工常年堅守在測站,這是效,更是孝
古有“岳母刺字”,今有水文職工舍小家、顧大家。
水文職工為了水文事業的發展,為了祖國的發展,風里來雨里去,沒有叫過苦,沒有叫過累,這正是效之所在。
也正是有了孝道的基礎,才能更好地效忠水文事業,為我們偉大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水文發展到今天,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這是所有水文人效的結果,也是水文人孝的結果。
讓我們一起發揚光大中國的孝道,做一個孝順的兒女,做一個效忠的水文職工,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在水文事業的發展上,無悔無怨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
——《禮記》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禮記》
慎,朝夕煩。
意思是:父母出入(門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
出自《勸恩篇》。
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
出自《勸報親恩篇》。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
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
出自《孝經》。
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面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 意,面帶歡笑。
出自《勸報親恩篇》。
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
出自《勸報親恩篇》。
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
出自《名賢集》。
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
出自《三國志·魏書》。
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 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
”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
”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 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
”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 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
出自《勸報親恩篇》。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準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去掉。
殘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親有過,諫使更。
恬吾色,柔吾聲。
意思是: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
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
出自(明)《增廣賢文》。
千萬經典,孝義為先。
意思是:成千上萬部經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當做到的。
出自(清)《增廣賢文》 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
意思是:要時刻體貼、理解父母,不要讓父母操心。
出自《勸報親恩篇》。
首孝弟,次謹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其次要謹慎,守信用。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意思是:身上受傷,父母憂慮;道德敗壞,父母蒙羞。
出自(請)李毓秀《弟子規》。
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順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愛兒子。
出自《大學》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
曾參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開始,敬愛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誠是道德的方向。
曾參是恰恰具有這四種道德的人。
’出自《家語·弟子行》。
孝子親則子孝,欽于人則眾欽。
意思是:你對父母孝順,你的子女對你也孝順;你敬重別人,別人也敬重你。
出自(宋)林逋《省心錄》。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意思是:小羊跪著吃奶,小烏鴉能反過來喂養老烏鴉,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出自(明)《增廣賢文》。
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給他們吃飽穿暖;孝敬父母還不要叫父母生氣,熱愛、尊敬父母才是全孝。
出自《動報親恩篇》。
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
意思是:養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順你,你就必須首先孝順你自己的父母。
出自《四言》。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曾子說:“孝有三點,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給父母帶來恥辱,再次是能養活父母。
”出自(春秋)《禮記》。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 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
一方面為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為他們衰老而擔憂。
”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孔子說;“父母在世,不遠離家鄉,如果要出遠門,必須有明確的去處。
”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
至于犬馬,皆能有養。
不敬,何以別乎
” 孔子說:“當今的孝子,只是說能夠供養父母就行了。
就是狗馬,都能得到飼養。
若對父母不孝敬。
那供養父母和飼養狗馬有什么區別呢
”出自(春秋)《論語·為政第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haoju/25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