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溫州電視臺正在做南老先生的節目,想了解南懷瑾語錄及文化,可以關注《文化溫州》欄目,每周末晚上七點半,都市頻道播出。
南懷瑾語錄由勵志名言站點提供,勵志名言旨在通過大量的勵志名言、勵志故事激活讀者的熱情,激活生命能量,喚醒內在創造力,頁面上方的搜索框可以搜索各類勵志類文章
10句勵志名言1、發光并非太陽的專利,你也可以發光。
2、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
3、把活著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
人生在世就要冒一險
4、知識給人重量,成就給人光彩,大多數人只是看到了光彩,而不去稱量重量。
5、人之所以有一張嘴,而有兩只耳朵,原因是聽的要比說的多一倍。
6、 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7、人生應該如蠟燭一樣,從頂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 8、人生的價值,即以其人對于當代所做的工作為尺度。
——徐瑋 9、不要等待機會,而要創造機會。
10、山不辭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辭水,故能成其深。
11、生活的情況越艱難,我越感到自己更堅強,甚而也更聰明。
—— 12、自己不能勝任的事情,切莫輕易答應別人,一旦答應了別人,就必須實踐自己的諾言。
——華盛頓 13、君子在下位則多謗,在上位則多譽;小人在下位則多譽,在上位則多謗。
—— 14、你若要喜愛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
——關于讀書的名言1、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2、書到用時方恨少。
3、 ,老大徒傷悲。
4、少年不知勤學苦,老來方悔讀書遲。
5、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6、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7、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9、 讀書就應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 書是逆境中的慰藉。
10、書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禪堂。
11、世界上最壯麗的宮殿是藏書最多的圖書館。
12、年輕時讀書就像迎著朝陽走路。
想來或許只有古琴曲方能與南公語錄相和諧匹配,現推薦四首古琴曲: 第一首是“高山流水” 傳說春秋的琴師俞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鐘子期竟能領會這是描繪“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驚曰:“善哉,子之心與吾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斷弦,終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試聽地址鏈接: 第二首是“陽關三疊”此曲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古曲,也是我國古代音樂作品中難得的精品,千百年來被人們廣為傳唱,有著旺盛的藝術生命力。
這首樂曲產生于唐代,是根據著名詩人、音樂家王維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譜寫而成的。
因為詩中有“渭城”、“陽關”等地名,所以,又名《渭城曲》、《陽關曲》。
試聽地址鏈接 第三首是《梅花三弄》此曲由笛曲改編而來, 全曲表現了梅花潔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試聽地址鏈接 第四首是《漁樵問答》一首流傳了幾百年的古琴名曲,“古今興廢有若反掌,青山綠水則固無恙。
千載得失是非,盡付漁樵一話而已”。
此曲反映的是一種隱逸之士對漁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擺脫俗塵凡事的羈絆。
音樂形象生動,精確。
試聽地址鏈接 這些古琴曲,其曲調舒緩得當意境悠遠,大聲希聲感觸心靈,聽起來讓人頓覺超凡脫俗遠離都市塵囂,此謂應釋而顯道;曲中歷史掌故寓意言志向或友情,頗具東方神韻,更顯國人儒家文化之特質。
想來配上南老的語錄,其情其景,應該能相得益彰。
南懷瑾:什么才是真正的修行
南懷瑾語錄:只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圣,學佛的人只高談理論,對于生命根源沒有掌握住,經一萬劫也修不到圣人的境界。
不論怎么說,有一個基本原則,就是想成仙要修無數功德,無數善行才行。
南懷瑾大師認為,其實,我們整天在這里打坐、念經。
求佛、求福報、求智慧,不也是慳貪嗎?絕對的慳貪。
但是,真正學佛在哪里學?不在你那些形式主義。
也不在于你擺出一副儼然學佛修道的樣子。
功德是在行上來的,不是在打坐;打坐本來在享受嘛。
兩腿一盤,眼睛一閉,萬事不管,天地間還有什么比這個更享受?這是絕對的自私自利。
南懷瑾說:有一次,一位在鄉村擔任多年警察的人來看我,談到執行勤務的苦處,他便說:老師啊!我很想提早退休,能在你身邊做事,隨便打掃清潔,端茶送飯都可以。
我說:你是一個誠實君子,多擔待一些煩惱苦痛,為地方社會老百姓做點好事,才是真修行,才是真學問。
真正的修行,最后就是一個路子:行愿。
什么叫行愿?就是修正自己的心理行為。
我們的思想,起心動念是沒有發出來的行為,一切的行動則是思想的發揮。
我們想求得空,這是在追尋一個形而上的問題,追尋能夠發生思想的根源。
在行為上、思想上真正做到了空,幾乎是不可能的。
假定有人做到思想完全空,變成無知了,那又何必修道呢?所以空的道理不是這樣。
大家坐起來拼命在求空,基本上有一個最大的錯誤,對于空性的理,根本沒有認清楚。
我們做功夫、打坐為什么不能進步呢?大家一定以為是方法不對,拼命找明師求方法,不是的!不要受自己的騙。
功夫為什么不能進步?為什么不能得定?是因為心行沒有轉。
心理行為一點都沒有改變的話,功夫是不會進步的,見地也不會圓滿。
這在中國文化上,不論是儒家、道家,說法都是一致的,都是同一個論調。
學佛的人有一個基本的毛病,大家要反省。
首先,因為學佛,先看空這個人世間,所以先求出離,跳出來不管。
因為跳出來不管,慈悲就做不到。
我們口口聲聲談慈悲,自己檢查心理看看,慈悲做到多少啊?這是個非常非常嚴重的問題。
第二,貪瞋癡慢疑,我們又消除了多少?比如有一個例子,我們大家修行越修得好,脾氣越大為什么?你打坐坐得正舒服,有人來吵你,你還不氣啊?這種心理作用是不是跟慈悲相反呢?《集法句》中云:雖作微小惡,后世招大怖,能有大損失,如毒人腹中;雖作小福業,后世感大樂,能成大義利,如谷實成熟。
由此我們應知微細的善惡業,如影隨形,將會生出廣大的苦樂。
南懷瑾告誡弟子們對于微小的善業也應勵力行持,勿以善小而不為;對于微小的惡業,也應勵力斷除,勿以惡小而為之。
王居士是個非常虔誠的信士,只要有空就往禪寺跑,或者幫園頭師種菜澆水,或者幫典座師劈柴煮飯,總是忙個不停。
如果碰到無名禪師對信徒說法,他便會聚精會神地用心聽講。
有一次,王居士在禪堂外望著學僧眼觀鼻,鼻觀心的坐禪姿態,不禁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這嘆息剛巧被從一旁經過的無名禪師聽到,禪師問道:你為什么嘆氣呢?王居士又深深嘆了一口氣。
無名禪師不解,問道:平常你虔誠為寺里幫忙,聽佛法也非常用心,可以說身、口、意都在法海里泛游,為什么要嘆氣呢?王居士答道:不瞞禪師,我的煩惱是因為我聽不懂佛法。
禪師您對學僧們開示的佛法,如'祖師西來意'、'狗子有佛性否'、'即心即佛'、'如何是宗門中事'、'如何是佛'、'如何是本來面目'、'道在何處'等等,我都聽不懂,就好像霧里看花,不知所云。
禪師,為什么我這么用心聽講,還是聽不懂呢?無名禪師道:以前德山禪師見學僧入門便棒,臨濟禪師見學僧人門便喝,雪峰禪師見學僧人門便道是什么,睦州禪師見學僧入門便道現成公案放汝三十棒。
歷代祖師大德有的盡其一生參究一個公案尚不能開悟,可見學禪必須要用心去參,而不是只聽就可以的。
王居士仍不解地問道:如何去參呢?無名禪師道:就先參這個'聽不懂'!不管懂還是不懂,都應該是自己內心最真實的聲音。
南懷瑾先生深懂佛法,他明白世人學佛,很多人都是一種趨之若鶩的想法,而并非真想學佛。
而且許多人并未真正了解佛法,所以他建議:與其呆坐如木,不如在現實生活中多做實實在在的善事,這就是于無佛中求佛!什么是修行人?是永遠嚴格檢查自己的人。
隨時檢查自己的心行思想,隨時在檢查自己行為的人,才是修行人。
所以不要認為有個方法,有個氣功,什么三脈七輪啊,或念個咒子啊,然后一天到晚神經兮兮的,那是不相干的。
我們看到多少學佛學道的人,很多精神不正常,為什么染污了?為什么有那么多的不正常呢?因為沒有嚴格地在修行。
換句話說,沒有嚴格地反省自己,檢查自己。
所以,如果大家在心行、行愿方面沒有動搖,不要談四禪八定,更不要想談證果。
別以為腿能盤一個鐘頭就能升上什么天;一個半鐘頭又能升上什么天,沒這回事。
腿是靠不住的,修行,修的是心理行為,不是修腿。
所以我們學佛打坐都是坐在那里偷盜,而在同一時間中,社會上那么多人卻為我們在忙碌。
所以佛家有一句話很了不起,就是早晚課誦的一句話:上報四重恩,下濟三涂苦,這就是行愿的愿,每天都提醒我們做功德。
我們學佛的人都要隨時隨地檢查自己,每天要上報四重恩,這四種恩都是我們所欠的:佛恩、父母恩、國家恩、眾生恩。
一日一心得點滴功勛豈自然,有為功德要慢慢一點一點做,今天做一點好事,每天做一點好事,累積起來,等于人獨資蓋一個廟子。
一切佛菩薩不離人間,不離六道輪回的任何一道。
觀世音菩薩的蹤跡,你不一定要到寺廟中求,不一定要到南海去找,說不定你在街上遇到一個最窮苦、最可憐的人,那個就是,只是你有眼無珠,不認識而已;如果此時你行一些慈悲,做一點布施,那便得大利益了。
或者一個你看了最不順眼、最討厭的人,也可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甚至可以說每個人家中都有一尊觀世音菩薩,或許是你太太,或許是你先生,或許是你爸爸,或許是你媽媽。
國學,你是沙漠中的綠洲,給了我希望;國學,你是黑夜中的明燈,給了我光明;國學,你是陽光雨露,沐浴我茁壯成長。
國學,是我的最愛。
現在,我已經跨入了國學的大門,準備去這浩瀚的知識海洋暢游。
國學,能讓我讀圣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與經典通行,與賢為友;國學能讓我了解的課外知識,讓我學習做人的道理。
讓我們做國學的好伙伴,國學的讀者吧
《論語》教我們做人要政治磊落,要視仁德;《弟子規》教導我們為人處事的規范;《孔記》告訴我們修身做人的準則;而《大學》教導我們要格物致和……說實在的,我覺得古人挺幸福的:小時候就有這么一套叫你怎沒做人的書,使自己不斷改善。
“德”是《弟子規》主要講的內容,他教會你如何尊重長輩,愛護小輩,孝敬父母老師,關心兄弟姐妹。
時時刻刻都要以“德”為先,分分秒秒都要以“孝”為重,真正的做到尊師重道、尊老愛幼。
學習《弟子規》之后,我感觸特別深刻,因為自己平日里的一些舉動,使自己對《弟子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的時候,我想到自己,腦子里浮現出了一幅畫面:在學習的太少太少了
時間抓得不緊;在處事做人上還有很大差距。
記得有一次,我正在聚精會神、津津有味的看著電視,忽然聽到奶奶叫我:“吃飯了彤彤
”而我對著電視機跟奶奶說:“知道了,一會就來。
”接著又埋頭看電視,奶奶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才來吃飯,這是多么不應該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豐富的傳統,文化瑰寶,傳承國家有利于提高民族文化素質,使人們共享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提升境界,我們一定要抓緊時間學習這經典的國學,去品味其中的真情實感,學會出事,學會做人。
社會對人們始終有一種仇視的敵意,不相信任何一個人,更不同情任何一個人。
愛錢如命的慳吝,還是心理變態上的次要現象。
相反的,有器度、有見識的人,他雖然從艱苦困難中成長,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義的胸襟懷抱。
因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南懷瑾誰給我一滴水, 我便回報他整個大海。
——華 梅自己不能勝任的事情,切莫輕易答應別人,一旦答應了別人,就必須實踐自己的諾言。
——華盛頓美麗的花雖然會凋謝,可是盛開的時刻值得欣賞。
要在美好的時候創造出美好的東西,人生才會充滿意義。
——方海權君子在下位則多謗,在上位則多譽;小人在下位則多譽,在上位則多謗。
——柳宗元你若要喜愛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
——歌德君子贈人以言,庶人贈人以財。
——荀況時間會刺破青春表面的彩飾,會在美人的額上掘深溝淺槽;會吃掉稀世之珍
天生麗質,什么都逃不過他那橫掃的鐮刀。
——莎士比亞如果我們想交朋友,就要先為別人做些事——那些需要花時間、體力、體貼、奉獻才能做到的事。
——卡耐基原諒敵人要比原諒朋友容易。
——狄爾治夫人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haoju/25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