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的特點:1、北京胡同是久遠歷史的產物,它反映了北京歷史的面貌,是有豐富內容的。
2、每條胡同都有個說頭兒,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著傳奇般的經歷,里面的趣聞掌故很多。
3、有街巷711條,胡同459條,共為1170條。
文介紹了北京的胡同與城建格局的關系以及它點,介紹了生活在胡同里的人們的生活狀況與處態,即所謂胡同文化,字里行間充滿了對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眷戀以及對它們即將消失的無奈與惆悵。
全文共有15段,各段內容及要點如下:第1段:寫北京的胡同與城建格局的關系。
要點有:北京城建格局的特點:像一塊大豆腐,四方四正。
北京的胡同與城建格局的關系: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個又一個方塊。
還附帶說到“四方四正”對北京人生活與思想的影響,為后文鋪墊。
第2段:介紹胡同的取名。
本段運用了分類舉例的方法。
對確知來歷的說得比較肯定;對不確知來歷的用“據說”、“大概”引領,行文很注意分寸。
第3段:介紹胡同的大小及數目。
介紹大小,舉胡同名為證;介紹數目,引北京人的俗語。
第4段:介紹胡同的特點,離鬧市很近卻很安靜。
介紹胡同離鬧市很近,舉生活實例;介紹胡同安靜,舉北京特有的走街小販的招徠聲。
“這些聲音不但不顯得喧鬧,倒顯得胡同里更加安靜了”一句,化用“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詩意,更加突出了北京胡同的“靜”的特點。
第5段:強調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段是過渡,從寫胡同過渡到寫胡同文化。
第6段:指出胡同文化是一種封閉文化。
以北京人“安土重遷,不大愿意搬家”為例,指出即使居住條件已經很差了。
也“舍不得‘挪窩兒’”。
第7段:補充介紹北京人雖封閉,卻也很講究處街坊。
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處街坊”不過就是講究個“禮數”,除一般性的交往之外,主要是“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第8段:寫北京人易于滿足。
從生活中的“吃”入筆,用“知足”“不錯”“那還有什么說的”“可以待姑奶奶”直至“嘿”的遞進描述,寫出了北京人對生活的物質要求不高。
舉“見過世面”的老人的話,突出他們的自滿自足的精神。
第9段:寫北京人愛瞧熱鬧,但是不愛管閑事。
以“鬧學生”、“過學生”為例,突出北京人“總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觀”的處世態度。
第10—12段:突出北京胡同文化的精義是“忍”。
其中:第11段,舉《八月驕陽》中的對話來證明“忍”;第12段,舉兩位“老北京”的話來證明“忍”。
第13段:從居民住房已殘破不堪,有些胡同已有名無實角度,指出北京的胡同在衰敗、沒落。
第14段:指出北京的胡同和胡同文化在消失。
字里行間充滿對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眷戀以及對胡同和胡同文化即將消失的無可奈何。
第15段:與胡同“再見”,表達了無限悵惘之情。
課文的基本思路是先寫胡同,再寫胡同文化,最后寫胡同和胡同文化在消失。
據此,本文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1—4段):寫北京的胡同與北京城建格局的關系以及它的名稱來源和特點。
第二部分(5—12段):寫住在胡同里的北京人的生活習慣及文化心態。
指出他們的封閉知足,不管閑事,安分守己,逆來順受。
第三部分(13—15段):寫北京的胡同和胡同文化正在消失,表達了懷舊眷戀之情和無可奈何之感。
(如果認為第1段段末有“這種方正不但影響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響了北京人的思想”一句,從而把第1段看成是全文的總說段,因而把它單列為一部分,也言之成理。
)本文的語言以直白質樸為主,也間或使用帶有古詩詞韻味的典雅句子。
既有北京的地方特點,又不過于地方化。
讀來感覺清新自如,極富韻味。
例如:①有窩頭,就知足了。
大腌蘿卜,就不錯。
小醬蘿卜,那還有什么說的。
臭豆腐滴幾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
蝦米皮熬白菜,嘿!這句用“知足”“不錯”“那還有什么說的”(即“再沒有什么可說的了”),“可以待姑奶奶”和一個“嘿”字構成的遞進關系,生動地表現了北京人易于滿足的心態。
其中那個“嘿”字尤為精彩,把北京人面對蝦米皮熬白菜就驚嘆不已的知足神態刻畫得惟妙惟肖。
②“睡不著瞇著”這話實在太精彩了!睡不著,別煩躁,別起急,瞇著北京人,真有你的!這句中“睡不著瞇著”的說法,把北京人遇到不如意時被動忍耐的情態刻畫得淋漓盡致。
作者先稱贊“這話實在太精彩了”,接著拆分原句,帶著解釋再重復一遍,以加深讀者的印象,最后用“真有你的”總結,把感嘆有加的情態表露得清清楚楚。
③西風殘照,衰草離坡,滿目荒涼,毫無生氣。
這句采用四個四字句,節奏整齊;句內的平仄又中規中矩,讀來音韻和諧;遣詞造句又都是古詩詞中常見的渲染悲涼感傷情緒的用語,從而很好地烘托出那種無可奈何的心情。
④也許像西安的蝦蟆陵,南京的烏衣巷,還會保留一兩個名目,使人悵望低徊。
蝦蟆陵和烏衣巷都是詩詞中常見的古都繁華之地,現在已經蕩然無存了。
用這兩個地名類比,更能表現出作者對胡同和胡同文化的消失的惆悵、無奈。
北京的胡同多如牛毛,獨獨八大胡同聞名中外。
因為當年,這里曾是煙葉花柳巷的代名詞。
“八大胡同”在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鐵樹斜街以南,由西往東依次為:百順胡同、胭脂胡同、韓家潭、陜西巷、石頭胡同、王廣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紗帽胡同。
其實,老北京人所說的“八大胡同”,并不專指這八條街巷,而是泛指前門外大柵欄一帶,因為在這八條街巷之外的胡同里,還分布著近百家大小妓院。
只不過當年,這八條胡同的妓院多是一等二等,妓女的“檔次”也比較高,所以才如此知名。
胡同是北京旅游特別的景觀,深圳旅行社為您總結一下北京胡同游的精典行程: 1、追循老北京的腳步乘三輪車到市中心有700多年的古代北京報時北京乘三輪車到后海銀錠橋,瀏覽傳統特點的市井生活,參觀古老的胡同,參觀百姓居住的古老的四合院和居民家庭。
乘三輪車返回。
這可以一般地了解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和居民生活情況。
享受乘坐三輪車觀光的樂趣。
2、中心―――鼓樓,登上高高的鼓樓俯瞰舊北京城和遠處的新北京城,參觀鼓樓。
乘三輪車到什剎海燕京八景之一的銀錠橋下車,到古老的胡同里漫步,參觀百姓居住的古老的四合院。
乘三輪車到過去貴族生活的場所恭王府花園參觀,并喝茶、小吃。
乘三輪車返回。
這是很受游客歡迎的安排,能直觀地了解北京城市歷史和現狀。
了解胡同、四合院豐富的人文內涵,了解舊時貴族生活同普通百姓生活的區別。
享受乘坐老北京人力三輪車觀光的樂趣。
3.深入北京過去和今天乘三輪車到市中心有700多年歷史的古代北京報時中心―鼓樓。
登上高高的鼓樓俯瞰舊北京城和遠處的新北京城,參觀鼓樓。
乘三輪車到后海銀錠橋下車,參觀古老的胡同,參觀百姓居住的古老的四合院,到居民家喝茶吃北京小吃聊天,乘三輪車到胡同里的小學?;蛴變簣@參觀。
乘三輪車返回。
這是很值得推薦的安排。
能使人較全面地了解北京城市的歷史沿革。
深入體驗胡同、四合院和居民的生活方式。
享受乘坐老北京人力三輪車觀光的樂趣。
4.感受胡同生活乘三輪車到市中心有700多年歷史的古代北京報時中心―――鼓樓。
登上高高的鼓樓俯瞰舊北京城和遠處的北京城。
參觀鼓樓。
乘三輪車到后海銀錠橋下車,參觀古老的胡同,參觀百姓居住的古老的四合院。
乘三輪車到過去貴族生活的場所恭王府花園參觀,喝茶。
乘三輪車到胡同居民家做客,包餃子吃飯。
飯后參觀小學校。
乘三輪車返回。
這也是很受歡迎的安排。
除了具有第二項的全部內容外還能享受到胡同里普通老百姓家進餐吃餃子的樂趣,使您親身感受北京市民的生活,從而充分了解北京。
5.夏季傍晚逍遙游每年5月5日―9月30日傍晚,游客乘三輪車,繞過風景秀麗的什剎海去胡同,參觀豐富多彩的傍晚的居民生活,參觀胡同人家。
之后乘三輪車到前海小公園,參觀各種自發的民間活動(打牌、下棋、扭秧歌等)。
能享受三輪車上納涼觀光的舒適和樂趣。
一早醒來朦朧中聽到樓下發出裝修的聲音,隨著意識逐漸清醒刺耳的電鉆聲讓人煩躁,大周末想睡個懶覺也沒戲了。
翻身下床在沒什么節奏的電鉆伴奏中洗漱完畢,看到桌上的博物館通票,到年底就作廢了還有很多地方沒去呢
大概翻了一下,簡單的排列組合了一下今天的行程就準備出發了。
想了很久的炒肝和包子我來了
吃飽了才能逛不是
炒肝和包子是我的最愛,不敢說全北京城的慶豐都嘗過,但是我最鐘愛的還是白塔寺的總店,這么多年了還是這個味兒
聽著有點像做廣告似的。
。
。
中午飯點兒準時趕到,里面已經有N多人在排隊了,老規矩-排隊。
現而今愛吃咱來北京這口兒的人越來越多了,其中不乏才咿呀學語的娃娃,現在不是什么都流行從娃娃抓起嗎
坐在我對面的一個占座的小姑娘(后來才知道是女孩),盡責的幫排隊的爸爸占著緊張位子,高度眼鏡后面的大眼睛看著來往的食客,耐心的等待。
我的午飯來了,光顧著吃了,沒來得及留下罪證就已經盤干碗凈了。
路過的廣濟寺免費開放,我也進去參觀了一下,本人現在還是中共共青團員,所以信仰還得是共產主義,看看有著各種個樣神話傳說的佛家勝地也算是一種教育吧
在向白塔寺行進的過程中還路過了地質博物館,博物館通票里雖然票,但也是半價的還要掏腰包,權衡之下還是進軍白塔寺吧。
出來轉還就是長見識,大家俗稱的白塔寺其實應該叫妙應寺白塔,至于北海里面的白塔并不是我今天要看的,此塔非彼塔哈
北京的老胡同還剩下多少
要寫這個得找老一輩的人了。
胡同的居民形成了怎么樣的生活習慣,精神狀態
特點:1,北京城四方四 2,胡同的來源有很多命名奇特 3,胡同的寬窄不同4,胡同是貫通的網絡 5 ,胡同與四合院是一體生活習慣:1,北京人大都安土重遷。
2,北京人愿住“獨門獨院”,平時過往不多。
3,北京人易于滿足,對物質生活要求不高。
4,北京人愛瞧熱鬧,不愛管閑事。
作者的感情:親切、欣賞、不滿、批評、懷舊、悵然低徊。
北京胡同文化的精義是“忍”。
北京的大小星羅棋布目達到7000余條,每條都有一段掌故傳說同的命名名稱為事物的代號是必須要有的,胡同自然也不能例外。
人們對胡同的最初命名,是根據其某一方面的特征,經過流傳,最終被大家所接受并確定下來。
胡同命名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以地形特色、景物命名;如:金魚池、龍須溝、北河沿等,又如崇文區的三里河大街,是以明代開鑿于此的三里河命名的。
廣安門外元代以前有蓮花水域,因而留下了蓮花池胡同、蓮花池東路、蓮花池西里等地名。
什剎海一帶的銀錠橋,風景優美。
燕京八景之一的“銀錠觀山”即是至2013年為止仍尚存的銀錠橋胡同,是直接由銀錠橋命名的。
以建筑或遺址命名;如:東城區交道口的府學胡同,因明、清兩代的順天府學坐落在其中而得名。
建國門內有貢院頭條、二條胡同。
是因明、清兩代的貢院設在此地而得名。
其他如黃寺大街、東廠胡同、祿米倉胡同、西什庫胡同、國子監街等都屬于此類。
以人物姓氏命名東城文丞相胡同以南宋丞相文天祥姓氏命名。
西城李閣老胡同,是因為明代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曾住在這里。
西城祖家街,因為這里是明末戰將祖大壽宅院所在地。
像張自忠路、趙登禹路、石附馬大街、張皇親胡同、方家胡同、史家 胡同、蔡家胡同、蔣家胡同等等,皆屬此類。
以商業故地和商業名稱命名崇文的花市地區,自清代中期便有人家以種植,制作并銷售真假花為業,留下的西花市大街、東花市大街、花市上頭條、花市下頭條等街巷胡同,都與花市有關。
東四以南的燈市口大街,從明朝起就是有名的燈市,因此留下了燈市口這個地名。
宣武門外的菜市口,曾是蔬菜交易市場。
西城區有條斜街,名為煙袋斜街,這條街上,從清代至民國,直至解放,有許多商店賣煙袋,還在店門前懸掛一根大木制煙袋為幌子,這樣就自然地定名為煙袋斜街。
其他,如曉市大院、牛街、珠寶市、果子巷、干面胡同、錢糧胡同、磁器口等,皆屬此類。
下面介紹北京十大著名胡同:1 .南鑼鼓巷南鑼鼓巷是北京東城區的一條很古老的街道,南鑼鼓巷街道不寬,仍保持著元大都街巷、胡同的規劃。
其南口在地安門東大街,北口在鼓樓大街。
它始建于元朝,南北長約1000米,東西各有8條對稱的胡同,整齊地排列在兩側,從外形看猶如一條蜈蚣,所以又名“蜈蚣街”,是北京市重點保護的四合院街道。
從南至北,東側的八條胡同是:妙豆胡同、板廠胡同、東棉花胡同、北兵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圓恩寺胡同、后圓恩寺胡同、菊兒胡同。
西側的八條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兒胡同、帽兒胡同、景陽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樓苑胡同。
元代將大都城規劃為50坊,今南鑼鼓巷的位置正是“昭回坊”和“靖恭坊”兩坊之間的分界巷。
明代將北京內城分為28坊,將“昭回”“靖恭”二坊合并,稱“昭回靖恭坊”,南鑼鼓巷的位置正是該坊的南北中心線,巷名為“羅鍋巷”。
此名有可能是從元代沿襲來的。
乾隆十五年(1750年)繪制的《京城全圖》已將明代的羅鍋巷改稱南鑼鼓巷,并將鼓樓東大街中段路北與南鑼鼓巷相對的街道稱為“北鑼鼓巷”。
北鑼鼓巷在元代為“靈椿坊”與“金臺坊”的交界,明代仍為兩坊,此兩坊的南半部在元代均為官署和寺院,且在明代沒有大的變動。
清初南、北鑼鼓巷均屬鑲黃旗。
清廷規定北京兵、民分城居住,八旗兵住內城,漢民等住外城。
南北鑼鼓巷的定名,應早于乾隆十五年,當在清初。
自清初至三四十年代,南鑼鼓巷內的10多條胡同中由滿族鑲黃旗戶逐漸發展而成。
既有大戶世家,也有不少小戶市民,居民逐漸稠密。
南鑼鼓巷內的小商號也發展起來,有糧店、菜店、油鹽店、豬肉鋪、羊肉鋪、切面鋪、蒸鍋鋪、炸貨屋子(制作焦圈、油炸鬼)小酒鋪、餑餑鋪、豆腐房、煤鋪、井窩子、磚瓦麻刀鋪、席箔鋪、棚鋪、黑白鐵鋪、喜轎鋪、杠房、醫館、藥鋪、裱糊鋪、理發鋪、成衣鋪、绱鞋鋪、絨線鋪、文具店、茶館、當鋪等。
雖然規模都不很大,但近30種行業也比較齊全了。
至于大的商號如綢緞店、茶店、大飯店、金店、銀號等,則云集在地安門外大街、鼓樓。
2.煙袋斜街煙袋斜街位于什剎海歷史文化保護區的核心區內,東起地安門大街,西鄰什剎海前海,全長近300米,被列為2007年重點建設的八條特色商業街之一。
據說,當時居住在北城的旗人,大都嗜好抽旱煙或水煙,煙葉裝在煙袋中。
由于煙袋的需求與日俱增,所以斜街上一戶一戶開起了煙袋鋪。
除此之外,煙袋斜街本身就宛如一只煙袋。
細長的街道好似煙袋桿兒,毗鄰后海,在地安門以北,鼓樓前臉兒,有一條北京城最老的斜街,名叫煙袋斜街。
此街東西南北走向,約有三百米長。
在明朝初年,此街叫“打魚廳東街”。
清朝乾隆年間刊刻的《日下舊文考》一書中稱之為“鼓樓斜街”。
但后來為何取名煙袋斜街了呢
當年住在北城一帶的旗人大都有抽煙的嗜好,北京城里的煙葉行業因此而發展起來。
抽煙講究用煙袋,住在斜街上的人家看準了行情一戶挨一戶地開起了煙袋鋪。
日子久了,“打魚廳斜街”和“鼓樓斜街”漸漸聽不到了,“煙袋斜街”卻是越叫越響。
東頭入口像煙袋嘴兒,西頭入口折向南邊,通往銀錠橋,看上去活象煙袋鍋兒。
正是基于這兩方面的原因,以“煙袋”命名斜街,真可謂名副其實了。
3.帽兒胡同帽兒胡同屬北京市東城區交道口街道。
東起南鑼鼓巷,西至地安門外大街。
北與豆角胡同相通,南與東不壓橋胡同相通。
明代稱梓潼廟文昌宮胡同,因有文昌宮而得名。
清代因有制帽作坊,改稱帽兒胡同。
帽兒胡同7號、9號、11號院,原為清末大學士文煜的宅園。
13號院為馮國璋故居。
35、37號院原為清宣統皇后婉容娘家、承恩公府,俗稱娘娘府。
45號院原為清代提督衙門。
帽兒胡同現存完好的四合院有:帽兒胡同5號、帽兒胡同9號(可園)、帽兒胡同11號(文煜宅)、帽兒胡同13號(馮國璋故居)、帽兒胡同21號(梓潼廟文昌宮遺址)、帽兒胡同37號(婉容故居)、帽兒胡同45號(清提督衙門、民國保安隊部)等。
在帽兒胡同的開頭,還和有名的南鑼鼓巷相交,過去一點還有著名的菊兒胡同,當年的軍機首輔,大學士榮祿的府第就在那。
尾上那邊有出名的煙袋胡同,所以您要是想來此游覽,感受老北京城的那種氣息,帽兒胡同是不錯的選擇哦。
4.國子監街國子監街東西向,位于雍和宮大街與安定門內大街之間。
形成于元朝初年,明時,國子監街無稱,只叫“國子監孔廟”。
清乾隆時稱國子監,至今未變。
雖然街兩端的牌樓額坊題曰“成賢街”,卻始終不能作為正式地名傳播,大多數人都還不知道成賢街就是國子監。
1965年稱國子監街。
文革時稱紅日北路九條。
國子監街保存著較好的舊京街巷的風貌。
因孔廟和國子監在此而得名。
1984年定為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如今,國子監街是京城現存不多的古老街道之一,巍然聳立的牌樓,夾道的古槐,和兩旁的大小宅院、廟宇,古色古香,清幽恬靜,古城韻味十足。
國子監街是北京僅存有牌樓的街道。
街上有四座牌樓,東西街口各一座,額題“成賢街”,國子監附近左右各一座,額題“國子監”。
國子監街上還有祀唐代大文學家韓愈的韓文公祠、始建于明代的火神廟、祀灶王爺的灶君廟。
國子監始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是元明清三代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也是掌管國學政令的機關。
國子監設有禮、樂、律、射、御、書、數等教學科目,當時的人如果能在國子監上學,那就算是光宗耀祖了。
國子監的最高長官稱祭酒,元代的著名學者許衡便做過這里的祭酒。
他手植的柏樹存活了好幾個世紀。
孔廟,元大德六年(1302)開始營建,十年(1306)建成。
明永樂九年(1411)在舊址重建。
清乾隆二年(1737)易為黃色琉璃瓦。
光緒三十二年(1906)升祭孔為大祀。
是元、明、清三代皇帝祭祀孔子的地方,內有進士碑林,共有石碑198座,上刻元、明、清三代進士5萬余人的姓名,袁崇煥、曾國藩等人的名字均在其上。
孔廟內也有不少柏樹。
有一株位于大成殿西側,相傳明時的奸相嚴篙代嘉靖皇帝祭孔,行至樹下,被樹枝掀掉了帽子。
于是相傳柏樹有知,稱此樹為“除奸柏”。
5.北京琉璃廠文化街北京琉璃廠位于西城區。
距天安門廣場1公里。
琉璃廠西起南北柳巷、東至延壽寺街,全長800米。
遼金名為海王村,元、明時這里開設官窯燒制修建皇宮用的琉璃瓦件,故稱為“琉璃廠”。
清康熙至乾隆年間,逐漸形成了集古玩精粹的著名文化街。
清乾隆年間停止燒窯,“琉璃廠”的名字保留至今。
是一處著名的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書畫藝術的歷史文化旅游景區。
清朝,漢族的官員大多居住在琉璃廠以西的宣武門外,各地趕考舉子居住的會館也都在附近。
他們對書籍的需求量很大,因此,琉璃廠也就成為了當時京城最大的書市。
乾隆時期修《四庫全書》,各地書賈更是紛紛在此設攤、建店,出售大量藏書,促進了琉璃廠文化街的發展。
到光緒二年(1876)時,書店發展到270多家。
民國初年,經營文化商品的店鋪及其作坊近200家,形成了享譽國內外的一條文化街。
1980年,國家對古老陳舊的六里長街進行了大規模的翻擴建,于1984年竣工。
建成59幢古樸典雅,富有民族傳統風格的店鋪,總建筑面積3.4萬平方米,融圖書、玉石、陶瓷、雕刻、銅器、字畫、文房四寶為一體的高品位文化藝術品集散地和古都風貌游覽區。
琉璃廠與新華街交界處為“廠甸”,是二百年來京城最盛大的春節廟會所在地。
清人馬炯章的《廠甸記》中說“至正月則傾城士女,如荼如云,車載手挽,絡繹于道。
”據有關資料記載,1963年的春節,廠甸的游客就達400萬人次。
文革后廠甸中斷。
自2002年起,每年農歷春節初一至初六,又恢復了“廠甸民俗文化廟會”。
主要展示北京文化、宣南文化、重溫百姓樂事,展現時代風采,再現古都神韻。
廟會集旅游觀光、休閑娛樂、購物餐飲為一體,以開放式的“趕大集”為特色,由文藝演出、花會游行、工藝展示、餐飲服務、觀光購物、娛樂游藝等形式組成,成為京城春節期間最為熱鬧、火爆的去處。
6.金魚胡同金魚胡同位于燈市口大街南側,屬東華門街道辦事處管轄,呈東西走向。
東起東單北大街,西止王府井大街,南與校尉胡同相通,北鄰西堂子胡同。
全長567米,西口寬12米(東口寬44米),瀝青路面。
金魚胡同,明朝屬澄清坊。
清朝屬鑲白旗,沿稱。
“文革”中一度改稱瑞金路九條,后恢復原名。
胡同西口接王府井大街,熱鬧繁華,東安市場在胡同里也開有北大門。
著名的吉祥戲院和東來順飯莊都設在這里。
胡同內有清末大學士那桐的府第,俗稱那家花園。
1988年,和平賓館、王府飯店擴建,將半條金魚胡同拆去,那家花園也被拆除。
胡同中部路南有賢良寺,為清北京內八剎之一。
賢良寺創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
原在校尉胡同之西,為怡親王府邸。
乾隆二十年(1755)將寺移建于此。
山門開在帥府胡同,約在今天王府井全聚德烤鴨店的東面。
因該寺離皇城較近,外省官吏進京述職,多居于此。
清末,李鴻章曾在這里居住和辦公。
現寺原建筑多不存。
今日金魚胡同,道路寬敞,街道兩旁是高大的臺灣飯莊、和平賓館、王府飯店,昔日胡同景象早已不存。
7.東交民巷東交民巷,是北京市東城區的一條胡同,舊時因這里是漕運地,所以原稱東江米巷。
胡同西起天安門廣場東路,東至崇文門內大街,全長近3公里,是老北京最長的一條胡同。
元朝時,東交民巷和廣場西側的西交民巷是連在一起的一條胡同,名叫“江米巷”。
由于當時這條胡同有元代控制漕運米糧進京的稅務所和海關,因而成為南糧北運的咽喉要地,因而得名江米巷。
明代時修建棋盤界,將原來的江米巷截斷成為東江米巷和西江米巷。
在東江米巷設有六部中的禮部以及鴻臚寺和會同館但主要只接待來自安南、蒙古、朝鮮、緬甸等四個藩屬國的使節,因此會同館又被稱作“四夷館”。
到了清代,會同館改名四譯館,并修改政策只允許外國使節在這里居住四十天。
東交民巷原是明清兩代“五部六府”所在地。
清乾隆、嘉慶時期曾有“迎賓館”供外國使臣臨時居住。
鴉片戰爭(1840年)以后在這地區先后設立了英、俄、德、法等使館,1901年后改為使館街,英、美、法等11國在巷內成立聯合行政機構,還開設了“美國花旗銀行”、“法國東方匯理銀行”、“英國匯豐銀行”、“日本正金銀行”及教堂、醫院等多處,這段歷史留下許多風格各異的西洋建筑,也吸引了不少海外人士。
8.西交民巷西交民巷位于西城區南部。
東起天安門廣場,西至北新華街,中與羊毛胡同、前細瓦廠胡同、輦兒胡同、平安胡同、人民大會堂西路、兵部洼胡同相交。
全長約1080米。
明代時稱西江米巷,街北分布五軍都督府、太常寺、通政使司、錦衣衛等中央機構。
清代時取其諧音改稱西交民巷。
清末民初,西交民巷有銀行街之稱。
民國時期,北鄰北平地方法院、司法部(后遷南京)、高等審判廳。
街內有張廷閣宅(雙合盛酒廠老板宅院)、中央銀行北平分行舊址、中國農工銀行舊址,以及大陸銀行舊址、北洋保商銀行舊址(二者于2002年改建為中國錢幣博物館新館)等文物保護單位。
9.菊兒胡同菊兒胡同位于東城區西北部,東起交道口南大街,西至南鑼鼓巷,南鄰后圓恩寺胡同,北與壽比胡同相通,屬交道口街道辦事處管轄。
菊兒胡同,明朝屬昭回靖恭坊,稱局兒胡同。
清朝屬鑲黃旗,乾隆時稱桔兒胡同。
桔,兩音。
一讀“潔”;一讀“橘”。
桔是橘的俗寫。
此處當以后者為是,宣統時稱菊兒胡同。
民國后沿稱。
1965年整頓地名時改稱交道口南二條。
“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稱大躍進路八條,后恢復原名。
1979年將小菊兒胡同并入,復稱菊兒胡同。
必賞景觀:菊兒胡同內3號院,5號院,7號院是清直隸總督大學士榮祿府邸。
3號院是祠堂,5號院是住宅,7號院是花園。
榮祿后遷至東廠胡同。
7號院曾作過阿富汗大使館。
41號院原為寺廟。
據傳,廟里的開山和尚是皇帝的替僧。
10. 八大胡同八大胡同是老北京花街柳巷的代稱,位于前門外大柵欄觀音寺以西。
“八大”是虛指,該地區至少有十五條胡同屬于老北京的“紅燈區”。
公認的八大胡同是:百順胡同、胭脂胡同、韓家潭(現名韓家胡同)、陜西巷、石頭胡同、王廣福斜街(現名棕樹斜街)、朱家胡同、李紗帽胡同(現名大力胡同、小力胡同)。
八大胡同從來就不是一個法定地名。
過去男人說去八大胡同,意識是告訴你他要“做什么”而不是“去哪里”。
清末民初的八大胡同有兩個概念,從隘義上說,所謂八大胡同,并非某一條胡同的名稱,而是由八條胡同組成的。
因為中國人愛將同類事物歸類然后說個大概數,如天橋八大怪、唐宋八大家、八大祥、燕京八景。
其實,“八”字在這里是個虛數,只是表示其多。
這八條胡同位于前門外大柵欄附近,因妓館密集而成一大銷金窟。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haoju/25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