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家為家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2.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離騷》4.茍利國家,不求富貴。
——《禮記·儒行》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曹植《白馬篇》6.烈士之愛國也如家。
——葛洪《抱樸子·外篇·廣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7.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岳陽樓記》8.位卑未敢忘憂國。
——-陸游《病起書懷》9.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游《示兒》1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過零丁洋》11.精忠報國。
——《宋史·岳飛列傳》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于今日》13.朝聞道,夕死可矣。
——《論語·里仁》14.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論語·里仁》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論語·秦伯》
1凡夫迷失于當下,后悔于過去.圣人覺悟于當下,解脫于未來。
2不惜光陰過時悔,黑發不學白發悔。
酒色賭博致禍悔,安不將息病時悔。
官行賄賂致罪悔,富不勤儉貧時悔。
不孝父母老時悔,遇難不幫有事悔。
動不三思臨頭悔,盲目草率錯時悔。
3世界上最長而又最短,最快而又最慢,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易被忽視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時間。
務 實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為政》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論語·憲問》 君子以說的多.做得少為恥。
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
——《墨子·修身》:讀書人雖然有學問,但是親身實踐才是根本。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
——《荀子·修身》:路程雖近,不走就達不到目的地;事情雖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善言古者必有節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證于人。
——《荀子·性惡》 謹于言而慎于行。
——《禮記·緇衣》 君子強學而力行。
——楊雄《法言·修身》 實事求是。
——《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 百聞不如一見。
——《漢書·趙沖國傳》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漢書·董仲舒傳》 事莫明于有效,論莫定于有證。
——王充《論衡·薄葬》 名必有實,事必有功。
——荀悅《申鑒·俗嫌》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
——劉勰《文心雕龍·知音》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
——《荀子·修身》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論語·雍也》:自己要站得住腳,也要設法讓別人站得住腳;自己要事事行得通,也要設法讓別人事事行得通。
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
——《荀子·非相》 以公滅私,民其允懷。
——《尚書·周官》:以公心滅私情,民眾才會心悅誠服。
大義滅親。
——《左傳·隱公四年》 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
——《左傳·僖公九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論語·子路》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孟子·滕文公上》 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韓非子·有度》:懲罰有罪過的人,即使大臣也不能放過;賞賜做好事的人,即使平民百姓也不能漏掉。
公生明,偏生暗。
——《荀子·不茍》: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則政治黑暗。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禮記·禮運》:在圣人治理的時代,天下是公有的。
國爾忘家,公爾忘私,利不茍就,害不茍去,惟義所在。
——賈誼《新書·階級》 衡之于左右,無私輕重,故可以為平;繩之于內外,無私曲直,故可以為正。
——《淮南子·主術訓》:考察左右的人,任用沒有偏私,才可以算作公平;監督朝廷內外,判別是非沒有偏頗,才可以算作正直。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
——《淮南子·泛論訓》 公正無私,一言而萬民齊。
——《淮南子·修務訓》 奉公如法則上下平。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
——《史記·太史公自序》 臨官莫如平,臨財莫如廉。
——劉向《說苑·正理》 圣人不敢以親戚之恩而廢刑罰,不敢以怨仇之忿而廢慶賞。
——徐干《中論·賞罰》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諸葛亮《后出師表》 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
——傅玄《傅子·通志》 發號施令,在乎必行;賞德罰罪,在乎不濫。
——包拯《論星變》 有功則賞,有罪則刑。
——司馬光《進修心治國要札子狀》 惟公則生明,惟廉則生威。
——石成金《傳家寶·紳瑜》 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
——劉鶚《老殘游記》第九回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論語·子罕》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論語·子罕》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論語·衛靈公》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論語·微子》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孟子·盡心上》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司馬遷《報任安書》 不為窮變節,不為賤易志。
——桓寬《鹽鐵論·地廣》 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齊書·元景安列傳》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李世民《賜蕭瑀》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周敦頤《愛蓮說》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氣歌》 名節重泰山,利欲輕鴻毛。
——于謙《無題》 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
——于謙《石灰吟》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
——鄭燮(xiè)《題畫·竹石》 勤 儉 君子以儉德辟難。
——《周易·否》 克勤于邦,克儉于家。
——《尚書·大禹謨》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左傳·宣公十二年》 儉節則昌,淫佚則亡。
——《墨子·辭過》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紳《憫農》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李商隱《詠史》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司馬光《訓儉示康》 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
——《資治通鑒》卷二百三十四 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宋史·范純仁列傳》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朱柏廬《治家格言》 求 新 終日乾乾,與時偕行。
——《周易·乾·文言》:一天到晚謹慎做事,自強不息,和日月一起運轉,永不停止。
日新之謂盛德。
——《周易·系辭上》:每天都有新的變化才是大德。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周易·系辭下》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禮記·大學》:如果能每天除舊更新,就要天天除舊更新,不間斷地更新又更新。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擔心) ——《宋史·王安石列傳》 德貴日新。
——康有為《論語注》卷九 惟進取也故日新。
——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荀子·勸學》 君子之學必日新,日新者日進也。
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進而不退者。
——程顥.程頤《二程集·河南程氏遺書》 為學須覺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長進。
——朱熹《朱子語類》卷八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登鸛鵲樓》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贈人,手留余香. 柴多力量高,人量大. 眾人拾柴火焰高. 金銀財算真富,團結友愛才是幸. 風大就涼,人多就強. 磚連磚成墻,瓦連瓦成房.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論語) 士為知己者死。
(史記)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紅樓夢》)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孟子》)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haoju/22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