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座右銘是范仲淹的一句名句,叫做“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出自宋——范仲淹《岳陽樓記》,原句為:“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其意思就是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為祖國的前途、命運分愁擔憂,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現出作者遠大的政治抱負和偉大的胸襟膽魄。
原文如下: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前人之述備矣。
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是進亦憂,退亦憂。
然則何時而樂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噫
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作者在這句話中也同時寄托著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
春秋史學家左丘明曾說過:“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南宋大詩人陸游也說“位卑未敢忘憂國。
”現在,我國已經基本實現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然而“國富”不等于“國強”,如果國防不鞏固,國民沉醉于和平安寧生活之中,即使生產發展了,也有可能毀于一旦。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法國就是一例,由于粉飾太平的風氣彌漫,僅經過六個星期的戰斗,號稱強國之一的法蘭西就在首都巴黎城頭掛起了白旗。
因此,我們沒有理由放松警惕,而應居安思危,永遠保持清醒的頭腦。
當然,這句名言還有它的寓意,那就是吃苦在前,享樂在后。
現在的中學生生在福中不知福,實在令人痛惜。
俗話說:“從來好事天生儉,自古瓜兒苦后甜。
”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在湖南長沙第一師范求學期間,從沒有放松過對身體和意志的鍛煉,常通過游泳、登山、露宿、長途步行來砥礪自己艱苦奮斗的品格。
我們常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偉大的領袖毛澤東尚能“主動找苦吃”,我們又為什么不能“踏盡崎嶇路”呢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另一個引申義是積極向上、奮發有為。
奮斗是實現理想的階梯,化學家諾貝爾為研制炸藥,廢寢忘食,四年里做了幾百次實驗,最后一次實驗他甚至負了重傷,但他卻成功了。
由此可見,縱然理想與現實常有矛盾,青年們仍應以奮發有為的精神作為通往理想境界的階梯。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含義遠非如此,但只要經常保持這種觀點,就能使我們認清事物的本質,不斷鞭策自己、警戒自己、完善自己。
讀書沒有上進心,誰幫忙寫句座右銘。
白發無憑吾老矣
青春不再汝知乎
年將弱冠非童子,學不成名豈丈夫
——俞良弼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haoju/21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