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滿腹經綸的詩句始擅文三捷,終兼武六韜。
一紙詩書天地慚,滿腹經綸日月羞。
詩成驚天地,筆落泣鬼神 <<詩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好矛盾的意思啊。
“大智若愚”或“白癡天才”如何
僅供參考。
”之類的詩句
桃花庵歌 】唐伯虎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 桃花仙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
酒醒只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男兒行 男兒行,當暴戾。
事與仁,兩不立。
男兒當殺人,殺人不留情。
千秋不朽業,盡在殺人中。
昔有豪男兒,義氣重然諾。
睚眥即殺人,身比鴻毛輕。
又有雄與霸,殺人亂如麻, 馳騁走天下,只將刀槍夸。
今欲覓此類,徒然撈月影。
君不見,豎儒蜂起壯士死,神州從此夸仁義。
一朝虜夷亂中原,士子豕奔懦民泣。
我欲學古風,重振雄豪氣。
名聲同糞土,不屑仁者譏。
身佩削鐵劍,一怒即殺人。
割股相下酒,談笑鬼神驚。
千里殺仇人,愿費十周星。
專諸田光儔,與結冥冥情。
朝出西門去,暮提人頭回。
神倦唯思睡,戰號驀然吹。
西門別母去,母悲兒不悲。
身許汗青事,男兒長不歸。
殺斗天地間,慘烈驚陰庭。
三步殺一人,心停手不停。
血流萬里浪,尸枕千尋山。
壯士征戰罷,倦枕敵尸眠。
夢中猶殺人,笑靨映素輝。
女兒莫相問,男兒兇何甚
古來仁德專害人,道義從來無一真。
君不見,獅虎獵物獲威名,可憐麋鹿有誰憐
世間從來強食弱,縱使有理也枉然。
君休問,男兒自有男兒行。
男兒行,當暴戾。
事與仁,兩不立。
男兒事在殺斗場,膽似熊羆目如狼。
生若為男即殺人,不教男軀裹女心。
男兒從來不恤身,縱死敵手笑相承。
仇場戰場一百處,處處愿與野草青。
男兒莫戰栗,有歌與君聽:殺一是為罪,屠萬是為雄。
屠得九百萬,即為雄中雄。
雄中雄,道不同:看破千年仁義名,但使今生逞雄風。
美名不愛愛惡名,殺人百萬心不懲。
寧教萬人切齒恨,不教無有罵我人。
放眼世界五千年,何處英雄不殺人
這詩多傲氣!多NB! 再來一個! 萬里長城十億兵, 國恥豈待兒孫平。
愿提十萬虎狼旅, 越馬揚刀入東京。
和詩一首: 越馬揚刀入東京, 奮屠倭寇慰先靈。
滅盡大和鬼子族, 從此世上無東贏。
1. 東坡吟 傲世世間無天險, 大江東去去不還。
詩情弛騁大江北, 畫意縱橫大江南。
大氣大勢大手筆, 大仁大義大風范。
夢里兩人常相見, 醒來只隔數百年。
2.春山伴路圖 欲往何處覓雅訓
巍巍昆侖皆驚憤。
風里鯤鵬欺大鳥, 雨中雛燕競輕俊。
今朝我欲乘風去, 大展雄才高萬仞。
橫掃天下邪與惡, 一瀉君子千古恨。
3.雪岳讀書圖 圣書萬卷任縱橫, 常覺心源極有靈。
狂笑驚散四方客, 大怒偏向虎山行。
不畏腥風吹血雨, 豪歌一曲萬里晴, 獨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1、一旦這道菜被學校提供生將滿腹經綸并用燦爛的未來。
2論是對商業初學者,還是滿腹經綸的者,這些理念對任何明智的財務決策都是至關重要的。
3、歷史上不知有多少滿腹經綸的人才被埋沒了。
4、歷史上像諸葛亮既是滿腹經綸又足智多謀的人,并不多見。
5、畢業了,覺得自己滿腹經綸滿腹書,美酒佳肴待客沽。
一時之間,志得意滿。
6、我能完全了解,像你這么一位滿腹經綸的學者,孤獨的時候,和跟我這個沒有什么知識的無知者坐在一起,一樣會使你感到快樂的。
才高八斗cái gāo bā dǒu[釋義]才:才華。
比喻人極有才華。
[出處]《南史·謝靈運傳》:“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例句]他的詩文既好,又能寫得一手好字,真是才高八斗,令人欽佩
握珠 比喻滿腹經綸,富有才學。
出處出三國·曹植《與楊德祖書》:“當時,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
” 筆頭生花 比喻寫作能力大有進步。
也形容文章寫得很出色。
出處:唐·馮贄《云仙雜記》卷十:“李太白少夢筆頭生花,后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 筆下生花 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寫作的詩文極佳。
出處:五代·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下》:“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后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 才高七步 形容才思敏捷。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曹丕)嘗令東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彩筆生花 比喻才思有很大的進步。
出處:元·湯式《賞花時·戲賀友人新娶》:“翠袖分香行處有,彩筆生花夢境熟。
” 操翰成章 翰:鳥毛,借指毛筆。
拿起筆來就寫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有文才。
出處:《三國志·魏書·徐干傳》:“干為司空軍謀祭酒掾屬,五官將文學。
”裴松之注引《先賢行狀》:“干清玄體道,六行修備,聰識洽聞,操翰成章。
” 出口成章 說出話來就成文章。
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出處:《詩經·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黃黃,其容不改,出言成章。
” 斗酒百篇 飲一斗酒,作百篇詩。
形容才思敏捷。
出處:唐·杜甫《飲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 對客揮毫 比喻文思敏捷。
毫,毛筆。
出處:宋·黃庭堅《病起荊江即事》詩之八:“閉門覓句陳無己,對客揮毫秦少游。
” 錦心繡腹 形容優美的文思,華麗的辭藻。
出處:元·湯式《一枝花·冬景題情》套曲:“他有那錦心繡腹,我有那冰肌玉骨。
” 錦胸繡口 猶言錦心繡口。
形容文思優美,詞藻華麗。
精神滿腹 形容富有才智,滿腹經綸。
出處:《晉書·溫嶠傳》:“深結錢鳳,為之聲譽;每曰:‘錢世儀精神滿腹。
’嶠素有知人之稱,鳳聞而悅之。
” 立馬萬言 倚靠在馬旁,馬上寫成一篇文章。
形容才思敏捷。
出處:宋·王十朋《梅溪王忠文公集·上太守李端明書》:“唐翰林應長庚之夢,世號謫仙人,立馬萬言,而文章為天下之法。
” 流水行云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約束,就象漂浮著的云和流動著的水一樣。
出處:宋·洪咨夔《朝中措·壽章君舉》:“流水行云才思,光風霽月精神。
” 滿腹經綸 經綸:整理絲縷,引伸為人的才學、本領。
形容人極有才干和智謀。
出處:《周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經綸。
” 夢筆生花 比喻寫作能力大有進步。
也形容文章寫得很出色。
出處:五代·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后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 七步成詩 稱人才思敏捷。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帝深有慚色。
” 七步成章 稱人才思敏捷。
同“七步成詩”。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猶以為遲。
汝能應聲而作詩一首否
’” 七步之才 形容才思敏捷。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帝深有慚色。
” 燃萁之敏 后因以之喻文思敏捷。
出處:相傳三國魏曹植在其兄曹丕的脅迫下七步成詩,詩中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語。
宋·寧參《白水縣齋十詠》序:“曾無擊缽之音,但愧燃萁之敏。
” 日試萬言 一日寫上萬字的文章。
形容富有才華,思路敏捷。
出處:唐·李白《與韓荊州書》:“必若接之以高宴,縱之以清談,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
” 生花妙筆 比喻杰出的寫作才能。
出處:五代·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后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 生花之筆 比喻杰出的寫作才能。
出處:五代·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后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 思如涌泉 才思猶如噴出的泉水。
形容人的才思敏捷,才力充沛。
出處:《舊唐書·蘇颋傳》:“舍人思如涌泉,嶠所不及也。
” 脫口成章 出口便成文章。
比喻才思敏捷。
唾地成文 形容文思敏捷。
出處:唐·馮贄《云仙雜記》有“唾地成文”一目,贊李賀云:“有人謁李賀,見其久而不言,唾地者三,俄而成文三篇。
” 文不加點 點:涂上一點,表示刪去。
文章一氣呵成,無須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
出處:漢·禰衡《鸚鵡賦序》:“衡因為賦,筆不停輟,文不加點。
” 文無加點 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
同“文不加點”。
五步成詩 唐史青能五步成詩。
后用以比喻才思敏捷。
出處:清·沈炳震《唐詩金粉·敏悟》:“青上書自薦能詩,云:‘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內可塞明詔。
’明皇試以除夕、上元、竹火籠等詩,應口而出。
上稱賞,授以官。
”今存《應詔賦得除夜》一首,見《全唐詩》卷一一五。
下筆成篇 形容文思敏捷。
同“下筆成章”。
出處: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諫》:“發言可詠,下筆成篇。
” 下筆成文 一下筆就很快寫成文章。
形容文思敏捷,才華橫溢。
出處: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誄》:“文若春華,思若涌泉;發言可詠,下筆成篇。
” 下筆成章 一揮動筆就寫成文章。
形容寫文思敏捷。
出處: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誄》:“發言可詠,下筆成篇。
”《三國志·魏書·陳思王植傳》:“言出為論,下筆成章。
” 下筆千言 千言:長篇大論。
形容文思敏捷,寫作迅速。
出處:宋·曾鞏《送豐稷》:“讀書一見若經誦,下筆千言能立成。
” 下筆如神 指寫起文章來,文思奔涌,如有神力。
形容文思敏捷,善于寫文章或文章寫得很好。
出處:《舊唐書·陸贄傳》:“其于議論應對,明練理體,敷陳剖判,下筆如神,當時名流,無不推挹。
” 下筆有神 指寫起文章來,文思奔涌,如有神力。
形容文思敏捷,善于寫文章或文章寫得很好。
出處:唐·王勃《綿州北亭公宴序》:“五際飛文,想群眾之不讓;一言留贈,知下筆之有神。
” 行云流水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約束,就象漂浮著的云和流動著的水一樣。
出處:宋·蘇軾《答謝民師書》:“所示書教及詩賦雜文,觀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行,止于不可不止。
” 一揮九制 一提筆就能寫出九道制書。
指文思敏捷。
出處:宋·歐陽修《集賢院學士劉公墓志銘》:“嘗直紫微閣,一日追封皇子公主九人,公方將下直,為之立馬卻坐,一揮九制數千言,文辭典雅,各得具體。
” 倚馬可待 倚在即將出發的戰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著完稿。
比喻文章寫得快。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桓宣武北征,袁虎時從,被責免官,會須露布文,喚袁倚馬前令作,手不掇筆,俄得七紙,殊可觀。
” 倚馬千言 倚馬:靠著戰馬。
倚靠在即將出發的戰馬前起草文件,千言立就。
形容才思敏捷。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桓宣武[桓溫]北征,袁虎時從,被責免官。
會須露布文,喚袁[袁宏]倚馬前令作。
手不掇筆,俄得七紙,殊可觀。
” 語妙天下 形容言語精妙無比。
出處:《漢書·賈捐之傳》:“君房下筆,言語妙天下。
” 援筆成章 援筆:拿起筆來。
拿起筆來就寫文章。
形容文思敏捷。
出處:唐·蔣防《霍小玉傳》:“生素多才思,援筆成章。
” 援筆立成 援筆:拿筆。
拿起筆立刻寫成。
形容才思敏捷。
亦作“援筆成章”、“援筆而就”。
源泉萬斛 比喻文思涌溢。
出處:宋·蘇軾《文說》:“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出。
” 言語妙天下 形容言語非常精妙。
出處:《漢書·賈捐之傳》:“君房下筆,言語妙天下。
”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haoju/21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