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是一種心境,感覺身心被凈化,濾去浮躁,沉淀下來的都是沉思。
清晨,泡一杯清茶,獨坐在窗邊,看落葉飛舞,聽雨敲窗。
在淡淡的茶香中品清清淺淺的苦澀,想濃濃淡淡的心事。
琴畫詩酒花 當年樣樣不離它 如今七樣皆更 柴鹽醬醋茶出自唐伯虎。
【琴知音一曲百年經,蕩盡紅塵留世名。
落雁平沙歌士志,魚樵山水問心寧。
輕彈旋律三分醉,揉斷琴弦幾處醒
縱是真情千萬縷,子期不在有誰聽
【二】棋無聲無息起硝煙,黑白參差云雨顛。
凝目搜囊巧謀略,全神貫注暗周旋。
山窮水盡無舟舸,路轉峰回別樣天。
方寸之間人世夢,三思落子亦欣然。
【三】書無芳無草也飄香,石硯研飛墨染塘。
筆走龍蛇盤九曲,鸞翔鳳翥舞三江。
廬山峻嶺隱深處,人面桃花映滿墻。
鐵畫銀鉤書萬古,春秋雅事一毫藏。
【四】畫云雨山川素紙裝,曉風殘月入華章。
一毫漫卷千秋韻,七彩融開幾度芳。
山路松聲和澗響,雪溪閣畔畫船徉。
誰人留得春常在,唯有丹青花永香。
【五】詩推敲平仄著新篇,酷愛詩魂已近癲。
朝賦別離悲又怨,暮吟相聚笑還憐。
春花秋雨盡成韻,曉月寒霜皆入聯。
偶得佳詞忘所以,唐風一攬不知年。
【六】酒淡淡馨香微透光,杏花村外送芬芳。
別君執手情無限,會友斟杯醉亦狂。
常伴騷人對月飲,又隨墨客繞詩徉。
天涯萬里情歸路,唯我金樽最愛鄉。
【七】花枯枝葉底待欣陽,終是情開暗透芳。
紅頰含羞窺蝶舞,朱唇輕啟唱蜂忙。
邀來春色滿園秀,擷取清風一地香。
流落塵埃無怨悔,新生由此看興昌。
水喝多了就會代謝紊亂 從而引起器速衰竭。
這個叫做水中毒,也水腫。
水中毒,水入量超過出致的病理現象,又稱水過多。
人體有調節水的能力,主要依靠垂體、腎上腺皮質和腎臟進行調節。
但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短時間內進水過多,超過人體所能調節的限度,腎臟一時無法將過多的水排出體外,過多的水存在體內,就會產生一系列癥狀。
人體對水的最高耐受量為 2700ml\\\/m體表面積。
如果水入量不超過這個數字,人體內細胞外液的電解質(主要是鈉)仍在正常濃度。
如果水入量超過這個數字,細胞外液的電解質濃度就會因稀釋而降低,這不是真正的缺鈉,故又稱為稀釋性低鈉血癥。
水中毒的成因一般都是因為各種原因而攝取了過剩的水分,但這個分量在日常的生活里很少機會超過。
一個常見的可能,是在大量出汗之后又馬上大量補充水分。
因為,人在大量出汗后,不旦會流失水分,也會流失了不少的鹽分。
此時若一次大量喝水而不補充鹽分的話,血液中的鹽分就會減少,吸水能力也隨之降低,一些水分就會很快被吸收到組織細胞內,使細胞水腫,造成“慢性水中毒。
這時人就會覺得有頭暈、口渴的現象,嚴重的還會突然昏倒,而在極端情況下是有機會致死。
另一個常見的可能一般在西方國家舉行的“飲水競賽”發生,而這些競賽亦是目前水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
在這些競賽里,參賽者需要在數分鐘內飲用超過3加侖(約10公升)的水。
還有一種可能是因為受到某種不明的精神分裂癥藥物的影響而飲用過量的水分。
這種藥物的副作用會影響到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病人覺得口渴而不斷飲水。
專家介紹,過量飲用卻會導致人體鹽分過度流失,一些水分會被吸收到組織細胞內,使細胞水腫。
開始會出現頭昏眼花、虛弱無力、心跳加快等癥狀,嚴重時甚至會出現痙攣、意識障礙和昏迷,即水中毒。
因此,有些女孩子想靠大量喝水來減肥的方法是很危險的。
人們常認為水中毒只在意外溺水事件中出現,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也時有發生,只是程度較輕、未引起重視而已。
特別是夏季旅途中,人們往往玩得忘乎所以、汗流浹背,體內鈉鹽等電解質流失的概率很高,如果此時大量飲用淡水而未補足鹽分,就會出現頭暈眼花、嘔吐、乏力、肌肉抽搐或肌肉痙攣性疼痛。
手臂、大腿和小腿的肌肉疼痛一般是輕度水中毒的表現。
專家提醒,要避免水中毒,必須掌握好喝水的技巧。
一要及時補充鹽分。
適當地喝一些淡鹽水,以補充人體大量排出的汗液帶走的無機鹽。
據介紹,在500毫升飲用水里加上1克鹽,適時飲用。
這樣既可補充機體需要,同時也可防電解質紊亂。
二要喝水少量多次。
口渴時不能一次猛喝,應分多次喝,且每次飲用量少,以利于人體吸收。
每次以100毫升至150毫升為宜,間隔時間為半個小時。
三要避免喝“冰”水。
夏季氣溫高,人的體溫也較高,喝下大量冷飲容易引起消化系統疾病,最好不要喝5攝氏度以下的飲品。
專家建議,喝10攝氏度左右的淡鹽水比較科學。
這樣既可降溫解渴,又不傷及腸胃,還能及時補充人體需要的鹽分。
人離不開水,但過量飲水也會引起中毒。
對于這一觀點人們可能會感到陌生,其實早在30年代美國就已報告因大量飲水引起水中毒的病例。
后來英國、加拿大、德國等國又陸續報告了一些由于飲水過量而中毒的病例。
水約占人體體重的65%至70%,且在體內相對穩定。
人體細胞的細胞膜是半透膜,水可以自由滲透,如果飲水過量,血液和間質液就會補充衡釋,滲透壓降低,水會滲透到細胞內,使細胞腫脹而發生水中毒。
其中尤以腦細胞反應最快,一旦腦細胞水腫,顱內的壓力就會增高,導致頭昏腦漲、頭痛、嘔吐、乏力、視力模糊、嗜睡、呼吸減慢、心律減速,嚴重時則產生昏迷、抽搐甚至危及生命。
發生水中毒時,血液中水分過多,血液中的氯化鈉濃度下降,出現衡釋性低血鈉,病人會出現全身肌肉疼痛和痙攣。
所以,在炎熱的夏季,人們喝水時最好放點鹽或飲用含鹽汽水。
若不習慣于喝含鹽飲料,則應將菜炒咸一點食用。
這樣,可以有效地預防水中毒。
水是人體很重要的一種物質,約占體重的65%~70%,兒童與成人相比體內水量更多些。
水可以自由出入人體細胞膜,在人體內維持著各種水、電解質的平衡,只有它保持穩定、平衡,各種生命代謝活動才能順利進行。
一旦過多或過少,可能導致水、電解質紊亂從而出現一系列的病癥。
大汗之后,汗液中的鈉鹽等隨汗液丟失很多,如果此時大量飲水而又沒有適當補充鹽分等,血液被大量的水稀釋,滲透壓降低,水就會通過細胞膜滲入細胞內,致使細胞水腫而發生“水中毒”。
水中毒原因為: 1、飲水過多或靜脈輸入葡萄糖過多(如低滲性脫水時濫用不含鈉的液體),尤其在心、腎功能較差的病人及腎稀釋尿液功能較差的小嬰兒。
此外,在大手術后,機體處于應激狀態,體內抗利尿激素分泌本來過多,尿量減少,此時若大量輸液,亦可致水中毒。
又如先天性巨結腸患兒,用大量清水洗腸后,大量水分由腸壁吸收入血循環而導致水中毒。
2、營養不良,由于血漿蛋白過低,血鈉過低,造成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水由細胞外液進入細胞內液,造成有效循環量減少,促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尿量減少,造成水潴留。
3、肺炎、嚴重感染、休克及腦部疾患,此時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造成水潴留。
4、急性腎功能衰竭,少尿期,即便正常入量也能造成水中毒。
5、在淡水中溺水。
體內水分過多,首先是細胞外液容量過多,呈低滲狀態,水從細胞外向細胞內轉移。
故水中毒為細胞內、外液容量均增大,但體液分布的比例仍正常(即細胞內液占2\\\/3,細胞外液占1\\\/3)。
在輕、中度水中毒,組織間液中貯存的水分尚不足以引起可凹性水腫或肺水腫,臨床表現不明顯,可被忽視,但仍可發展為顱壓增高等。
篇一:蟋蟀的鳴叫 在炎熱的夏日里,田野里總有一位”音樂家”在歌唱,那就是蟋蟀. 蟋蟀的歌聲優美動聽,聽了它的歌聲,你可能會喜歡上它。
褐色至黑褐色。
頭圓,胸寬,絲狀觸角細長易斷。
有的大顎發達,強于咬斗。
前足和中足相似并同長;后足發達,善于跳躍 蟋蟀又是一種不收錢的“演奏家”,夏天,隨著路燈亮起來之后,小路亮了起來,蟋蟀就演奏起了那優美的歌聲使路人聽了,心情很愉快。
篇二:蛐蛐的叫聲 夜,深了。
馬路上只有汽車的鳴叫聲,夾雜著卡拉OK的鬼哭狼嚎,伴著燈光下“沙沙”的聲音。
唉,這么多的題,什么時候才能寫好啊!我深深地嘆了一口氣,又開始動筆了。
“瞿!瞿!......”這是什么聲音?我放下手中的筆,動了動已經有些麻木的手。
“瞿!瞿!......”又一陣聲音響了起來,我細細地回憶了起來。
小時侯,我在院子里打滾,聽到過這種聲音;夜晚指點星星時也聽到過這種聲音;在農村游玩的夜晚也聽過這種聲音...... 啊,我想起來了,這是蛐蛐的鳴叫,是自然之聲,是無憂無慮的聲音!整個世界安靜了,只剩下我和這蛐蛐叫聲了。
我聽著,細細地聽著,跟著蛐蛐來到了大草原,歡快地飛奔著,然后躺在柔和的陽光下,曬得暖暖的。
我盡情地嗅著草的清香,吸著花兒的蜜汁,飛奔著,舞蹈著...... “你發什么呆呀?還不快寫!你看!這‘S’怎么寫的!.....”我像是被一只鋼硬的大手拉回了現實,望著堆得小山一般的作業,我無言以對,長嘆了一口氣,又飛快地寫了起來。
這時,媽媽才氣呼呼地走了。
寫了好一會兒,我才記起蛐蛐的叫聲。
怎么不見了,是被媽媽嚇走了?好一會兒,蛐蛐那細小的鳴叫才飄入我的耳中。
我又陶醉了,跟著蛐蛐來到了綠綠的大森林,那小山般的作業全被風兒吹走了,留下的,只有歡樂和新鮮的空氣...... 一曲完了,我的思緒才飄回現實,面對未完成的作業,我似乎添了不少活力,飛快地“沙沙”書寫著。
等我上床睡覺時,那誘人的蛐蛐鳴叫聲,又在我耳邊環繞了...... 夜,深了。
只有我,不,全世界孩子的希望,還在天空中回蕩......篇三:清晰的蟋蟀聲 有一位長年住在山里的印第安人,因為特殊的機緣,接受一位住在紐約的友人邀請,到紐約做客。
當紐約友人引領著印第安人出了機場正要穿越馬路時,印第安人對紐約友人說:“你聽到蟋蟀聲了嗎?” 紐約友人笑著說:“您大概坐飛機坐太久了,這機場的引道連到高速公路上,怎么可能有蟋蟀呢?” 又走了兩步路,印地安朋友又說:“真的有蟋蟀!我清聽到了它們的聲音。
” 紐約友人笑得更大聲了:“您瞧!那兒正在打洞,機械的噪音那么大,怎么會聽得到蟋蟀聲呢?” 印第安人二話不說,走到斑馬線旁安全島的草地上,翻開了一段枯倒的樹干,招呼紐約友人前來觀看那兩只正高歌的蟋蟀! 只見紐約友人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直呼不可能:“你的聽力真是太好了,能在那么吵的環境下還聽得到蟋蟀叫聲!” 印地安朋友說:“你也可以啊!每個人都可以的!我可以向你借你口袋里的零錢來做個實驗嗎?” “可以!可以!我口袋里大大小小的銅板有十幾元,您全拿去用!” 紐約友人很快地把錢掏出來交給印地安人。
“仔細看,尤其是那些原本眼睛沒朝我們這兒看的人!”說完話的印地安人,把銅板拋到柏油路上。
突然,有好多人轉過頭來看,甚至有人開始彎下腰來撿錢。
“您瞧,人們的聽力都差不多,不一樣的地方是,你們紐約人專注的是錢,我專注的是自然與生命。
所以聽到與聽不到,全然在于有沒有專注地傾聽。
”篇四:蟋蟀聲 古人有“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的說法,這個說法很好,于靜中見動,則顯得靜得更靜;動中見靜,則動得更有趣味。
說蟬,鳥,似乎與主題有點偏遠。
還是回到正題,談起這個話題,實在是與今夜窗外一只只“唧唧”不停地鳴叫的蟋蟀有關。
這是一個雨后的寧靜的夜晚,淅淅瀝瀝的秋雨剛剛停下了腳步,歡唱的蟋蟀們就一個一個陸續登場了。
古人講“一場秋雨一場涼”,可這才是入秋的第一場雨,蟬兒好似還是昨天的主角,它們的歡唱還剛剛停留在耳膜里,還未散去。
那夜蟬的嘶鳴還能使人感到“清風半夜鳴蟬”的詩味,可是在今夜里它們就不知遁逃到哪里了?窗外擋不住的一陣陣的蟋蟀的歡鳴闖進耳房。
與蟬兒聒噪聲里帶來燥熱的感覺不同的是蟋蟀的陣陣沙鳴里,給人們帶來是陣陣的清秋味道。
清冷,清疏,清靜,清涼,也難怪它們的學名叫促織。
促織,顧名思義,就是趕快加緊織御寒之衣吧!于是,干脆也有文人把蟋蟀們稱為“促織婦”,這個稱呼似乎更為形象。
在農耕手工落后的生產力時代,“促織婦”的鳴叫也許還真能提醒婦人們趕快為家里老小織御寒之衣吧!可是到了現在機器大生產的時代,還有誰去關心它們的鳴叫呢?也許除了一些稍有些文化常識的人還懂得些它們鳴叫聲里的意義,恐怕大多數的現代婦女們早已經對它們的“唧唧”鳴叫聲麻木了,有誰還會產生那么一點緊迫感呢?天涼了,好吧,衣柜里有的是去年的秋服,覺得不好了,好吧,去商場買上一件吧!你看,這是多么的方便,哪能讓她們產生緊迫感呢? 而能讓產生緊迫感的人是誰呢?是那些如今坐在學堂里日夜奮發的莘莘學子;一年一度的大考剛剛謝幕,而新的一屆的沖鋒就要即將吹響。
《詩經》有言:蟋蟀在堂,歲聿其莫。
今我不樂,日月其除。
無已大康,職思其居。
好樂無荒,良士瞿瞿。
而當我們靜下心來循聲諦聽那一聲又一聲緊促的鳴叫聲時,我們難道不能感到時間的分分秒秒的流逝嗎?而蟋蟀的那一聲又一聲的鳴叫,不是在向我們暗暗地提醒嗎?時序流轉,學子的書頁在蟋蟀的陣陣歡鳴聲里一頁一頁地翻過;就像在蟋蟀的鳴叫聲里,農人們在忙忙碌碌地收秋,打秋,種秋一樣,把剛剛收獲了的土地耕耘了一番又一番。
蟋蟀聲里秋味濃。
秋天正是讀書的好時節,天涼,夜靜,書香,正是良士奮發有為,爭分奪秒不能蹉跎歲月的黃金時節。
古人也以“秋士”稱呼那些惜時如金的士子,不僅秋天似乎讓人們頭腦清醒,看到花紅柳艷了一個春夏,馬上快要結束了,更讓那些敏感有為的人們感到自己的一生似乎也似這秋天一樣,不再努力也就進入了暮年,故而讓這些秋士生出一層人生的悲意。
蟋蟀聲里秋味濃,就讓我們在這聲聲“促織”的聲音里加快追趕的步伐,在這天涼夜靜書香的好時節里拼命地讀書,在秋已到深處的斑斕里播下玫瑰色的夢。
“蟋蟀在堂,歲聿其莫。
今我不樂,日月其除。
無已大康,職思其居。
好樂無荒,良士瞿瞿。
”若果是真要知秋,品秋,懂秋,那就在這聲聲“促織”的蟋蟀聲里追趕吧!篇五:啊,那蟋蟀的叫聲! 一天晚上,在古梨園鍛煉的時候,突然聽到草叢里傳來蟋蟀的鳴叫聲,在倍感驚奇的同時。
也勾起了我童年的回憶。
蟋蟀的故事和詩文在我國民間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詩經》的《七月》中有詩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宋朝葉紹翁《夜書所見》云:“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 岳飛的《小重山》詞云:“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
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
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當然還有其他一些文人墨客的描寫也是膾炙人口,廣為流傳。
一般來說,寫蟋蟀的詩文往往表現作者對童年,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也有表現其他主題的,例如《濟公傳》中《濟公斗蟋蟀》的故事,《聊齋志異》中《促織(即蟋蟀)》都是反映社會黑暗,揭露和抨擊封建統治階級壓迫、殘害人民的罪行的主題,真是入木三分。
據說,蟋蟀大約有2000余種呢,分布在世界各國,在我們中國,主要分布在關里,尤其是黃河流域。
在我國斗蟋蟀的風習已有數百年之久。
蟋蟀在神話及迷信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人們認為有蟋蟀存在便等于好運和智慧,傷害蟋蟀便帶來不幸。
小時候,我經常和發小徒步去幾十里外的黑牛城、李七莊,冒著酷暑在草叢里,甚至于火車道石縫里捉蟋蟀。
說來可笑,自制的“蛐蛐罩兒”,暖瓶(那時候都是竹子的)空殼的底部綁上布,里面放一些樹枝呀,草呀(讓捉到的蟋蟀有“玩”的空間)。
那時候,饑腸轆轆的也不知道苦,每逢捉到一只好的蟋蟀,便十分高興。
天色晚了,才回家;顧不上吃飯,就把蟋蟀劃分不同的等級,好的便放在上等的蛐蛐罐兒,以此類推。
在沒事的時候就拿出來和街頭巷尾的小孩斗蟋蟀。
看著大人們的很講究的蛐蛐罐兒和厲害的蟋蟀,我們簡直羨慕死了,就圍在旁邊看著他們斗蟋蟀。
有時候,晚上不睡覺,拿著電筒或蠟燭,在胡同的墻縫里循著蟋蟀的叫聲,小心翼翼的捉,也是其樂無窮。
現在,回憶小時候的那些事,真是如在眼前,歷歷在目。
完全可以這樣說,蟋蟀伴隨我度過了愉快的童年。
以后,就是什么“文化大革命”、“上山下鄉”,我就離開了我的故鄉天津,來到北大荒;在知青返城的大勢下,我弟弟和其他知青也返回家園,開始了新的艱辛的城市生活,而我在77年上學之后,分配到哈爾濱第八中學校任教,直至退休。
屈指算來,離開故鄉天津已經43年了。
在這期間,無論在湯原,還是在蒲鴨河,還是在哈爾濱,我從來沒有聽見過蟋蟀的叫聲,因為,東北實在太寒冷了,蟋蟀是無法生存的。
所以,那天晚上聽見蟋蟀的叫聲,我在驚奇之余,也勾起了我思鄉之情。
我想,這40多年,地球也變暖了,蟋蟀也可以“上山下鄉”,來到東北了。
不過,它們是否有思鄉之情,我就不得而知了。
第二天晚上,我一如既往的去古梨園鍛煉,還想聆聽蟋蟀的叫聲,遺憾的是那熟悉的叫聲已經沒有了;此后,我一直幻想再一次聽聽蟋蟀的歌唱,終究沒有實現。
這始終令我惆悵不已。
啊,那蟋蟀的叫聲!
在這個世界上 我坐過很多沙發和軟椅 我見過很多王宮和圣殿 可只有兩個位置 在我記憶里最崇高 一個是母親的脊背 一個黃牛的脊背
——《母親·牛背》 《捉迷藏》夏夜,你帶著一朵梔子花和我們捉迷藏 你剛剛躲藏起來 風兒就跑來向我們傳送消息 我們很快就捉住了你 還捉到一捧捧花香 你生氣了,摘掉頭上的梔子花 藏進螢火蟲提著燈籠也找不到的草垛里 可是你沒有藏好自己的笑聲 我們又捉住了你 還捉到一對盛滿天真的酒渦……銀河在母親的頭頂流淌 母親在夜里聽見它的水聲 母親的手總是低垂著 離土地和落葉很近 隨時去撫摸往事和淚痕 她的手很少有舉起的時候 從來沒有高過屋檐 當母親在夜里洗衣服 我看見她把小河揉皺了 也把銀河揉皺了 ——《天文學家手記·銀河與我的母親》 讓教堂倒塌了吧,真正的圣母正在田里插秧 哲學家啊,這才是世界的結構—— 太陽和嬰兒,在母親的背上 哭泣著成熟…… ——《母親·四月》 我走進春天的細雨中,走進冬日的落雪中 走進鋪著云絮的神殿和飄落桂香的月宮 可我找不著神仙 找不著活在傳說里的英雄 地獄里到處是我的母親 是我紡線的母親 天堂里到處是我的母親 是我織布的母親 密密麻麻的星斗都是母親的線頭呀 抽不盡的光線,抽不完的柔情 ——《母親·紡》 英雄們不屑于向那些卑微的麥穗 低下高傲的頭 被野心驅動,他們要去征服和占有遠方 在他們的車輪和馬蹄經過的地方 生長著大片大片的荒涼 母親出現了。
他低著頭 撿拾那遺落在寂靜里的 天真的目光 她要把遺棄的孩子們 領回家——《母親·拾穗》 李漢榮(1958—— ),著名詩人、散文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筆名牧童、林中河,陜西勉縣人。
多年來寫作詩歌約3000多首,散文2000多篇,中短小說30余篇。
1982年畢業于陜西漢中師范學院中文系(今陜西理工學院文學院)。
曾任略陽縣一中教師,調任略陽縣司法局副局長,自愿辭官到略陽文化館當館員,后調至《漢中日報》社當編輯至今。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haoju/19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