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如廢井.唐.賈島.戲贈友人
出自唐代詩人張九齡的《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二句寄景抒情,出句寫景,對句由景入情。
詩人用樸實而自然的語言描繪出一幅畫面:一輪皎月從東海那邊冉冉升起,展現出一派無限廣闊壯麗的動人景象。
正因明月深奧莫窺,遙遠難測,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詩中人的不盡思念。
他設想,遙隔天涯的遠人.此時可能也在對月相思吧。
詩中人不說自己望月思念對方,而是設想對方在望月思念自己。
構思奇巧,含蘊有致,生動地反襯出詩寄托的深遠。
詩著一“生”字,極為生動,這同張若虛“海上明月同潮生”詩句中的“生”字,有著同工異曲之妙。
“天涯共此時”句,是從謝莊《月賦》中“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的。
這兩句,由海上、明月、天涯構成雄渾闊大的意境。
望月是實景,懷遠是設想,詩人巧妙地把寫景和抒情融合起來。
寫出彼此共對皓月之境,又蘊含懷遠之情,也留下聯想和想象的空間。
首聯擒題,以下諸句便由此生發開去。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二句,是說多情人怨恨著這漫漫的長夜,對月相思而徹夜不得入眠。
這是對詩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現實,由望月而轉身就寢的矛盾心情的表述。
這里寫出多情人由懷遠而苦思,由苦思而難眠,由難眠而怨長夜的種種連鎖動作過程,也包含著有情人的主觀感情色彩。
這一聲“怨遙夜”,包孕著多么深沉的感情!“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二句,寫詩中人因遙思遠人,徹夜相思,滅燭之后,尤覺月華光滿可愛,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獨自對月仰望凝思,不知過了多久,直到露水沾濕了衣裳方覺醒過來。
這是一個因相思所苦的非癡即呆的形象。
這一聯貌似寫賞月,實則寓寫懷遠幽思。
月的清輝,最易引入相思,詩人神思飛躍,幻想月光能成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身可與之相依為伴。
詩人多想讓這種幻想成為現實!所以“滅燭”,正是為了追隨月光;“披衣”,則是為了同月華多停留些時刻,此中情景,甚有“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之意。
詩寫出月光的可愛,也寫出詩人寄意的深遠。
這聯屬對工整,頓挫有致。
句中的“憐”和“覺”兩個動詞用得好,使詩中人對遠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達,這是一種因望月而懷人,又因懷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寫法,它勾勒出一個燭暗月明,更深露重。
人單思苦,望月懷遠的幽清意境。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二句。
寫因思念遠人不得相見,故面對月華情不自禁地產生把月贈送遠人的想法。
晉人陸機擬古詩《明月何皎皎》有“照之有余輝,攬之不盈手。
”句,詩中的“不堪盈手贈”即由此化出。
隨之而來便產生尋夢之想。
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癡念。
但借此更襯托出詩人思念遠人的深摯感情,使詩的懷遠更為具體、更有含蘊。
詩便在這失望和希望的交集中戛然收住,讀之尤覺韻味深長。
出自哪首詩
燕山月似鉤出處: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唐·)
陌上花開人如玉的下一句是啥
陌上花開開吳邪,陌上花敗麒麟劫西子湖畔人如玉,舊時海棠笑春風沙海風云痛不語,墨色難掩繞指情塵埃落定云歸處,云卷云舒思無邪
風花雪月吟情歌,斷曲回腸心亦何?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haoju/17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