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程門立雪 “程門立雪”這則成語思是比喻尊敬老師,誠懇求學。
這個成語來源于《宋史.楊時傳》,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去。
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程顥、兄弟倆都是宋代極有學問的人。
進士楊時,為了豐富自已的學問,毅然放棄了高官厚祿,河南潁昌拜程顥為師,虛心求教。
后來程顥死,他自己也有40多歲,但仍然立志求學,刻苦鉆研,又跑到洛陽去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為師。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塊兒到程家去拜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
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
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游酢站在面前,吃了,說道:“啊,啊
他們兩位還在這走
” 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厚了,而楊時和游酢并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程門立雪 “程門立雪”這則成語思是比喻尊敬老師,誠懇求學。
這個成語來源于《宋史.楊時傳》,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去。
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程顥、兄弟倆都是宋代極有學問的人。
進士楊時,為了豐富自已的學問,毅然放棄了高官厚祿,河南潁昌拜程顥為師,虛心求教。
后來程顥死,他自己也有40多歲,但仍然立志求學,刻苦鉆研,又跑到洛陽去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為師。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塊兒到程家去拜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
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
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游酢站在面前,吃了,說道:“啊,啊
他們兩位還在這走
” 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厚了,而楊時和游酢并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
字彥明,俊之長子也。
父歿時年始十六,率諸幼弟事母李夫人。
夫人有賢行,治家嚴,篤于教子。
文炳師侍其先生,警敏善記誦,自幼儼如成人。
歲乙未,以父任為藁城令。
同列皆父時人,輕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憚。
文炳明于聽斷,以恩濟威。
未幾,同列束手下之,吏抱案求署字,不敢仰視,里人亦大化服。
縣貧,重以旱蝗,而征斂日暴,民不聊生。
文炳以私谷數千石與縣,縣得以寬民。
前令因軍興乏用,稱貸于人,而貸家取息歲倍,縣以民蠶麥償之。
文炳曰:“民困矣,吾為令,義不忍視也,吾當為代償。
”乃以田廬若干畝計直與貸家,復籍縣閑田與貧民為業,使耕之。
于是流離漸還,數年間,民食以足。
朝廷初料民,令敢隱實者誅,籍其家。
文炳使民聚口而居,少為戶數。
眾以為不可,文炳曰:“為民獲罪,吾所甘心。
”民亦有不樂為者,文炳曰:“后當德我。
”由是賦斂大減,民皆富完。
旁縣民有訟不得直者,皆詣文炳求決。
文炳嘗上謁大府,旁縣人聚觀之,曰:“吾亟聞董令,董令顧亦人耳,何其明若神也
”時府索無厭,文炳抑不予。
或讒之府,府欲中害之,文炳曰:“吾終不能剝民求利也。
”即棄官去。
受命世祖在潛籓,癸丑秋,受命憲宗征南詔。
文炳率義士四十六騎從行,人馬道死殆盡,及至吐番,止兩人能從。
兩人者挾文炳徒行,躑躅道路,取死馬肉續食,日行不能三二十里,然志益厲,期必至軍。
會使者過,遇文炳,還言其狀。
時文炳弟文忠先從世祖軍,世祖即命文忠解尚廄五馬載糗糧迎文炳。
既至,世祖壯其忠,且閔其勞,賜賚甚厚。
有任使皆稱旨,由是日親貴用事。
寨,己未秋,世祖伐宋,至淮西臺山寨,命文炳往取之。
文炳馳至寨下,諭以禍福,不應,文炳脫胄呼曰:“吾所以不極兵威者,欲活汝眾也,不速下,令屠寨矣。
”守者懼,遂降。
九月,師次陽羅堡。
宋兵筑堡于岸,陳船江中,軍容甚盛。
文炳請于世祖曰:“長江天險,宋所恃以為國,勢必死守,不奪其氣不可,臣請嘗之。
”即與敢死士數十百人當其前,率弟文用、文忠,載艨艟鼓棹疾趨,叫呼畢奮。
鋒既交,文炳麾眾趨岸搏之,宋師大敗。
命文用輕舟報捷,世祖方駐香爐峰,因策馬下山問戰勝狀,則扶鞍起立,豎鞭仰指曰:“天也
”且命他師毋解甲,明日將圍城。
既渡江,會憲宗崩。
閏十一月,班師。
年,庚申,世祖即位于上都,是為中統元年,命文炳宣慰燕南諸道。
還奏曰:“人久馳縱,一旦遽束以法,不可。
危疑者尚多,宜赦天下,與之更始。
”世祖從之,反側者遂安。
二年,擢山東東路宣撫使。
方就道,會立侍衛親軍,帝曰:“親軍非文炳難任。
”即遙授侍衛親軍都指揮使,佩金虎符。
嶂罹三年,李璮反濟南。
璮劇賊,善用兵。
文炳會諸軍圍之,璮不得遁。
久之,賊勢日蹙,文炳曰:“窮寇可以計擒。
”乃抵城下,呼璮將田都帥者曰:“反者璮耳,余來即吾人,毋自取死也。
”田縋城降。
田,璮之愛將,既降,眾遂亂,禽璮以獻。
璮兵有浙、漣兩軍二萬余人,勇而善戰,主將怒其與賊,配諸軍,使陰殺之。
文炳當殺二千人,言于主將曰:“彼為璮所脅耳,殺之恐乖天子仁圣之意。
向天子伐南詔,或妄殺人,雖大將亦罪之,是不宜殺也。
”主將從之。
然他殺之者已眾,皆大悔。
,率璮伏誅,山東猶未靖,乃以文炳為山東東路經略使,率親軍以行。
出金銀符五十,有功者聽與之。
閏九月,文炳至益都,留兵于外,從數騎衣冠而入。
居府,不設警衛,召璮故將吏立之庭,曰:“璮狂賊,詿誤汝等。
璮已誅死,汝皆為王民。
天子至仁圣,遣經略使撫汝,當相安毋懼。
經略使得便宜除擬將吏,汝等勉取金銀符,經略使不敢格上命不予有功者。
”所部大悅,山東以安。
狹酵至元三年,帝懲李璮之亂,欲潛銷方鎮之橫,以文炳代史氏兩萬戶為鄧州光化行軍萬戶、河南等路統軍副使。
到官,造戰艦五百艘,習水戰,預謀取宋方略,凡厄塞要害皆列柵筑堡,為備御計。
帝嘗召文炳密謀,欲大發河北民丁。
文炳曰:“河南密邇宋境,人習江淮地利,宜使河北耕以供軍,河南戰以辟地。
俟宋平,則河北長隸兵籍,河南削籍為民。
如是為便。
又將校素無俸給,連年用兵,至有身為大校出無馬乘者。
臣即所部千戶私役兵士四人,百戶二人,聽其雇役,稍食其力。
”帝皆從之,始頒將校俸錢,以秩為差。
主運。
七年,改山東路統軍副使,治沂州。
沂與宋接境,鎮兵仰內郡餉運。
有詔和糴本部,文炳命收州縣所移文。
眾諫以違詔,文炳曰:“但止之。
”乃遣使入奏,略曰:“敵人接壤,知吾虛實,一不可;邊民供頓甚勞,重苦此役,二不可;困吾民以懼來者,三不可。
”帝大悟,罷之。
九年,遷樞密院判官,行院事于淮西。
筑正陽兩城,兩城夾淮相望,以綴襄陽及搗宋腹心。
知攻,十年,拜參知政事。
夏,霖雨,水漲,宋淮西制置使夏貴帥舟師十萬來攻,矢石雨下,文炳登城御之。
一夕,貴去復來,飛矢貫文炳左臂,著脅。
文炳拔矢授左右,發四十余矢。
箙中矢盡,顧左右索矢,又十余發,矢不繼,力亦困,不能張滿,遂悶絕幾殆。
明日,水入外郭,文炳麾士卒卻避,貴乘之,壓軍而陣。
文炳病創甚,子士選請代戰,文炳壯而遣之,復自起束創,手劍督戰。
士選以戈擊貴將仆,不死,獲之以獻。
貴遂去,不敢復來。
?簦是歲,大舉兵伐宋,丞相伯顏自襄陽東下,與宋人戰陽羅堡。
文炳以九月發正陽,十一年正月,會伯顏于安慶。
安慶守將范文虎以城降。
文炳請于伯顏曰:“大軍既疲于陽羅堡,吾兵當前行。
”伯顏許之。
宋都督賈似道來御,師陳于蕪湖,似道棄師走。
次當涂,文炳復言于伯顏曰:“采石當江之南,和州對峙,不取,必有后顧。
”遂進攻之,降知州事王喜。
洶?三月,有詔以時向暑熱,命伯顏軍駐建康,文炳軍駐鎮江。
時揚州、真州堅守不下,常州、蘇州既降復叛。
張世杰、孫虎臣約真、揚兵誓死戰,真、揚兵戰每敗,不敢出。
世杰等陳大艦萬艘,碇焦山下江中,勁卒居前。
文炳身犯之,載士選別船。
弟之子士表請從,文炳顧曰:“吾弟僅汝一子,脫吾與士選不返,士元、士秀猶足殺敵,吾不忍汝往也。
”士表固請,乃許。
文炳乘輪船,建大將旗鼓,士選、士表船翼之,大呼突陣,諸將繼進,飛矢蔽日。
戰酣,短兵相接,宋兵亦殊死戰,聲震天地,橫尸委仗,江水為之不流。
自寅至午,宋師大敗,世杰走,文炳追及于夾灘。
世杰收潰卒復戰,又破之,遂東走于海。
文炳船小,不可入海,夜乃還。
俘甲士萬余人,悉縱不殺,獲戰船七百艘,宋力自此遂窮。
而進十月,諸軍分三道而進,文炳居左,由江并海趨臨安。
先是,江陰軍僉判李世修欲降不果,文炳檄諭之,世修以城來附,令權本軍安撫使。
所過民不知兵,凡獲生口,悉縱遣之,無敢匿者,威信前布,皆望旗而服。
張瑄有眾數千,負海為橫,文炳命招討使王世強及士選往降之。
士選單舸至瑄所,諭以威德,瑄降,得海舶五百。
十三年春正月,次鹽官。
鹽官,臨安劇縣,俟救至,招之再返不下。
將佐請屠之,文炳曰:“縣去臨安不百里,聲勢相及,臨安約降已有成言,吾輕殺一人,則害大計,況屠一縣耶
”于是遣人入城諭意,縣降。
遂會伯顏于臨安城北。
張世杰欲以其主逃之海,文炳繞出臨安城南,戍浙江亭。
世杰計不行,乃竊宋主弟吉王鸑、廣王昺南走,而宋主鳷遂降。
,散伯顏命文炳入城,罷宋官府,散其諸軍,封庫藏,收禮樂器及諸圖籍。
文炳取宋主諸璽符上于伯顏。
伯顏以宋主入覲,有詔留事一委文炳。
禁戢豪猾,撫慰士女,宋民不知易主。
時翰林學士李盤奉詔招宋士至臨安,文炳謂之曰:“國可滅,史不可沒。
宋十六主,有天下三百余年,其太史所記具在史館,宜悉收以備典禮。
”乃得宋史及諸注記五千余冊,歸之國史院。
宋宗室福王與芮赴京師,遍以重寶致諸貴人,文炳獨卻不受。
及官錄與芮家,具籍受寶者,惟文炳無名。
伯顏入朝奏曰:“臣等奉天威平宋,宋既已平,懷徠安集之功,董文炳居多。
”帝曰:“文炳吾舊臣,忠勤朕所素知。
”乃拜資德大夫、中書左丞。
為宋時張世杰奉吉王鸑據臺州,而閩中亦為宋守。
敕文炳進兵,所過禁士馬無敢履踐田麥,曰:“在倉者吾既食之,在野者汝又踐之,新邑之民何以續命
”是以南人感之,不忍以兵相向。
次臺州,世杰遁。
諸將先俘州民,文炳下令曰:“臺人首效順于我,我不暇有,故世杰據之,其民何罪
敢有不縱所俘者,以軍法論
”得免者數萬口。
至溫州,溫州未下,令曰:“毋取子女,毋掠民有。
”眾曰:“諾。
”其守將火城中逃,文炳亟命滅火,追擒其將,數其殘民之罪,斬以徇。
逾嶺,閩人扶老來迎,漳、泉、建寧、邵武諸郡皆送款來附。
凡得州若干、縣若干、戶口若干。
閩人感文炳德最深,廟而祀之。
古攏十四年,帝在上都,適北邊有警,欲親將北伐。
正月,急召文炳。
四月,文炳至自臨安。
比至,帝日問來期。
及至,即召入。
文炳拜稽首曰:“今南方已平,臣無所效力,請事北邊。
”帝曰:“朕召卿,意不在是也。
豎子盜兵,朕自撫定。
山以南,國之根本也,盡以托卿。
卒有不虞,便宜處置以聞。
中書省、樞密院事無大小,咨卿而行,已敕主者,卿其勉之。
”文炳避謝,不許,因奏曰:“臣在臨安時,阿里伯奉詔檢括宋諸藏貨寶,追索沒匿甚細,人實苦之。
宋人未洽吾德,遽苦之以財,恐非安懷之道。
”即詔罷之。
又曰:“昔者泉州蒲壽庚以城降,壽庚素主市舶,謂宜重其事權,使為我捍???,誘諸蠻臣服,因解所佩金虎符佩壽庚矣,惟陛下恕其專擅之罪。
”帝大嘉之,更賜金虎符。
燕勞畢,即聽陛辭。
文炳求見皇太子,帝許之,復敕太子曰:“董文炳所任甚重,見畢即遣行。
”既見,慰諭懇至。
文炳留士選宿衛,即日就道,凡在上都三日。
下矸至大都,更日至中書、樞密,不署中書案。
平章政事阿合馬方恃寵用事,生殺任情,惟畏文炳,奸狀為之少斂。
嘗執筆請曰:“相公官為左丞,當署省案。
”請至再四,不肯署。
皇太子聞之,謂宮臣竹忽納曰:“董文炳深慮,非爾曹所知。
”后或私問其故,文炳曰:“主上所付托者,在根本之重,非文移之細。
且吾少徇則濟奸,不徇則致讒。
讒行則身危,而深失付托本意。
吾是以預其大政,而略其細務也。
”?淇十五年夏,文炳有疾,奏請解機務,詔曰:“大都署熾,非病者宜,卿可來此,固當愈。
”文炳至上都,奏曰:“臣病不足領機務,西北高寒,筋骸舒暢,當復自愈,請盡力北邊。
”帝曰:“卿固忠孝,是不足行也。
樞密事重,以卿僉書樞密院事,中書左丞如故。
”文炳辭,不許,遂拜。
八月天壽節,禮成賜宴,帝命坐文炳上坐,諭宗室大臣曰:“董文炳,功臣也,理當坐是。
”每尚食,上食輒輟賜文炳。
是夜,文炳疾復作,敕賜御醫日來診視。
九月十三日,疾篤,洗沐而坐,召文忠等曰:“吾以先人死王事,恨不為國死邊,今至此,命也。
愿董氏世有男能騎馬者,勉力報國,則吾死瞑目矣。
”言畢,就枕卒。
帝聞,悼痛良久,命文忠護喪葬藁城,令所過有司以禮吊祭,贈金紫光祿大夫、平章政事,謚忠獻。
子士元、士選。
炳曰士元,一名不花,字長卿,文炳長子也。
自襁褓喪母,祖母李氏愛之,謂文炳曰:“俟兒能言,即令讀書。
”數歲,從名儒受學。
及長,善騎射。
憲宗征蜀,士元年二十三,從叔父文蔚率鄧州一軍西行。
師次釣魚山,宋人堅壁拒守。
士元請代文蔚攻之,以所部銳卒先登,力戰良久,以它軍不繼而還。
憲宗壯之,賜以金帛。
中統初,文蔚入典禁兵,士元以世家子選供奉內班,從車駕巡狩北方,嘗預武定山之役。
帝知其忠勤可任以事。
會文蔚病卒,無子,命士元襲為千夫長。
出師南征襄、漢,分禁兵戍淮上。
士元在軍中修敕武備,號令肅然。
?湛丞相伯顏克江南,宋兵保兩淮未下,士元數與戰,拔淮安堡,以功遷武節將軍。
從太師博魯歡攻揚州,駐師灣頭堡。
時方大暑,博魯歡病還京師,以行省阿里代領諸軍。
揚州守將姜才乘隙來攻。
阿里素不習兵,率輕騎數百出堡,士元與別將哈剌禿以百騎從之。
日已暮,宋兵至者萬余,士元謂左右曰:“大丈夫報國,政在今日,勿懼也。
”方整陣欲戰,阿里趣令左旋,已乃遁去。
士元與哈剌禿以部兵赴敵死戰,鼓噪震地,泥淖馬不能馳,乃棄馬步戰,至四更,敵眾始退。
及旦,阿里來視戰地,見士元臥泥中,身被十七槍,甲裳盡赤,肩舁至營而絕,年四十二。
哈剌禿亦戰死。
??江淮既平,伯顏入朝,言于帝曰:“淮海之役,所損者二將而已。
”帝問其人,以士元與哈剌禿對。
帝曰:“不花健捷過人,晝戰必能制敵,夜戰而死,甚可惜也。
”至大元年,贈鎮國上將軍、僉書樞密院事,謚節愍。
后加贈推誠效節功臣、資德大夫、中書左丞、護軍,追封趙郡公,改謚忠愍。
次子士選字舜卿,文炳次子也。
幼從文炳居兵間,晝治武事,夜讀書不輟。
文炳總師與宋兵戰金山,士選戰甚力,大敗之,追至海而還。
及降張瑄等,丞相伯顏臨陣觀之,壯其驍勇,遣使問之,始知為文炳子。
奏功,佩金符,為管軍總管。
戰數有功。
宋降,從文炳入宋宮,取宋主降表及收其文書圖籍,靜重識大體,秋毫無所取,軍中稱之。
宋平,班師,詔置侍衛親軍諸衛,以士選為前衛指揮使,號令明正,得士大夫心。
未幾,以其職讓其弟士秀。
帝嘉其意,命士秀將前衛,而以士選同僉行樞密院事于湖廣,久之召還。
字彥明,俊之長子也。
父歿時年始十六,率諸幼弟事母李夫人。
夫人有賢行,治家嚴,篤于教子。
文炳師侍其先生,警敏善記誦,自幼儼如成人。
歲乙未,以父任為藁城令。
同列皆父時人,輕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憚。
文炳明于聽斷,以恩濟威。
未幾,同列束手下之,吏抱案求署字,不敢仰視,里人亦大化服。
縣貧,重以旱蝗,而征斂日暴,民不聊生。
文炳以私谷數千石與縣,縣得以寬民。
前令因軍興乏用,稱貸于人,而貸家取息歲倍,縣以民蠶麥償之。
文炳曰:“民困矣,吾為令,義不忍視也,吾當為代償。
”乃以田廬若干畝計直與貸家,復籍縣閑田與貧民為業,使耕之。
于是流離漸還,數年間,民食以足。
朝廷初料民,令敢隱實者誅,籍其家。
文炳使民聚口而居,少為戶數。
眾以為不可,文炳曰:“為民獲罪,吾所甘心。
”民亦有不樂為者,文炳曰:“后當德我。
”由是賦斂大減,民皆富完。
旁縣民有訟不得直者,皆詣文炳求決。
文炳嘗上謁大府,旁縣人聚觀之,曰:“吾亟聞董令,董令顧亦人耳,何其明若神也
”時府索無厭,文炳抑不予。
或讒之府,府欲中害之,文炳曰:“吾終不能剝民求利也。
”即棄官去。
受命世祖在潛籓,癸丑秋,受命憲宗征南詔。
文炳率義士四十六騎從行,人馬道死殆盡,及至吐番,止兩人能從。
兩人者挾文炳徒行,躑躅道路,取死馬肉續食,日行不能三二十里,然志益厲,期必至軍。
會使者過,遇文炳,還言其狀。
時文炳弟文忠先從世祖軍,世祖即命文忠解尚廄五馬載糗糧迎文炳。
既至,世祖壯其忠,且閔其勞,賜賚甚厚。
有任使皆稱旨,由是日親貴用事。
寨,己未秋,世祖伐宋,至淮西臺山寨,命文炳往取之。
文炳馳至寨下,諭以禍福,不應,文炳脫胄呼曰:“吾所以不極兵威者,欲活汝眾也,不速下,令屠寨矣。
”守者懼,遂降。
九月,師次陽羅堡。
宋兵筑堡于岸,陳船江中,軍容甚盛。
文炳請于世祖曰:“長江天險,宋所恃以為國,勢必死守,不奪其氣不可,臣請嘗之。
”即與敢死士數十百人當其前,率弟文用、文忠,載艨艟鼓棹疾趨,叫呼畢奮。
鋒既交,文炳麾眾趨岸搏之,宋師大敗。
命文用輕舟報捷,世祖方駐香爐峰,因策馬下山問戰勝狀,則扶鞍起立,豎鞭仰指曰:“天也
”且命他師毋解甲,明日將圍城。
既渡江,會憲宗崩。
閏十一月,班師。
年,庚申,世祖即位于上都,是為中統元年,命文炳宣慰燕南諸道。
還奏曰:“人久馳縱,一旦遽束以法,不可。
危疑者尚多,宜赦天下,與之更始。
”世祖從之,反側者遂安。
二年,擢山東東路宣撫使。
方就道,會立侍衛親軍,帝曰:“親軍非文炳難任。
”即遙授侍衛親軍都指揮使,佩金虎符。
嶂罹三年,李璮反濟南。
璮劇賊,善用兵。
文炳會諸軍圍之,璮不得遁。
久之,賊勢日蹙,文炳曰:“窮寇可以計擒。
”乃抵城下,呼璮將田都帥者曰:“反者璮耳,余來即吾人,毋自取死也。
”田縋城降。
田,璮之愛將,既降,眾遂亂,禽璮以獻。
璮兵有浙、漣兩軍二萬余人,勇而善戰,主將怒其與賊,配諸軍,使陰殺之。
文炳當殺二千人,言于主將曰:“彼為璮所脅耳,殺之恐乖天子仁圣之意。
向天子伐南詔,或妄殺人,雖大將亦罪之,是不宜殺也。
”主將從之。
然他殺之者已眾,皆大悔。
,率璮伏誅,山東猶未靖,乃以文炳為山東東路經略使,率親軍以行。
出金銀符五十,有功者聽與之。
閏九月,文炳至益都,留兵于外,從數騎衣冠而入。
居府,不設警衛,召璮故將吏立之庭,曰:“璮狂賊,詿誤汝等。
璮已誅死,汝皆為王民。
天子至仁圣,遣經略使撫汝,當相安毋懼。
經略使得便宜除擬將吏,汝等勉取金銀符,經略使不敢格上命不予有功者。
”所部大悅,山東以安。
狹酵至元三年,帝懲李璮之亂,欲潛銷方鎮之橫,以文炳代史氏兩萬戶為鄧州光化行軍萬戶、河南等路統軍副使。
到官,造戰艦五百艘,習水戰,預謀取宋方略,凡厄塞要害皆列柵筑堡,為備御計。
帝嘗召文炳密謀,欲大發河北民丁。
文炳曰:“河南密邇宋境,人習江淮地利,宜使河北耕以供軍,河南戰以辟地。
俟宋平,則河北長隸兵籍,河南削籍為民。
如是為便。
又將校素無俸給,連年用兵,至有身為大校出無馬乘者。
臣即所部千戶私役兵士四人,百戶二人,聽其雇役,稍食其力。
”帝皆從之,始頒將校俸錢,以秩為差。
主運。
七年,改山東路統軍副使,治沂州。
沂與宋接境,鎮兵仰內郡餉運。
有詔和糴本部,文炳命收州縣所移文。
眾諫以違詔,文炳曰:“但止之。
”乃遣使入奏,略曰:“敵人接壤,知吾虛實,一不可;邊民供頓甚勞,重苦此役,二不可;困吾民以懼來者,三不可。
”帝大悟,罷之。
九年,遷樞密院判官,行院事于淮西。
筑正陽兩城,兩城夾淮相望,以綴襄陽及搗宋腹心。
知攻,十年,拜參知政事。
夏,霖雨,水漲,宋淮西制置使夏貴帥舟師十萬來攻,矢石雨下,文炳登城御之。
一夕,貴去復來,飛矢貫文炳左臂,著脅。
文炳拔矢授左右,發四十余矢。
箙中矢盡,顧左右索矢,又十余發,矢不繼,力亦困,不能張滿,遂悶絕幾殆。
明日,水入外郭,文炳麾士卒卻避,貴乘之,壓軍而陣。
文炳病創甚,子士選請代戰,文炳壯而遣之,復自起束創,手劍督戰。
士選以戈擊貴將仆,不死,獲之以獻。
貴遂去,不敢復來。
?簦是歲,大舉兵伐宋,丞相伯顏自襄陽東下,與宋人戰陽羅堡。
文炳以九月發正陽,十一年正月,會伯顏于安慶。
安慶守將范文虎以城降。
文炳請于伯顏曰:“大軍既疲于陽羅堡,吾兵當前行。
”伯顏許之。
宋都督賈似道來御,師陳于蕪湖,似道棄師走。
次當涂,文炳復言于伯顏曰:“采石當江之南,和州對峙,不取,必有后顧。
”遂進攻之,降知州事王喜。
洶?三月,有詔以時向暑熱,命伯顏軍駐建康,文炳軍駐鎮江。
時揚州、真州堅守不下,常州、蘇州既降復叛。
張世杰、孫虎臣約真、揚兵誓死戰,真、揚兵戰每敗,不敢出。
世杰等陳大艦萬艘,碇焦山下江中,勁卒居前。
文炳身犯之,載士選別船。
弟之子士表請從,文炳顧曰:“吾弟僅汝一子,脫吾與士選不返,士元、士秀猶足殺敵,吾不忍汝往也。
”士表固請,乃許。
文炳乘輪船,建大將旗鼓,士選、士表船翼之,大呼突陣,諸將繼進,飛矢蔽日。
戰酣,短兵相接,宋兵亦殊死戰,聲震天地,橫尸委仗,江水為之不流。
自寅至午,宋師大敗,世杰走,文炳追及于夾灘。
世杰收潰卒復戰,又破之,遂東走于海。
文炳船小,不可入海,夜乃還。
俘甲士萬余人,悉縱不殺,獲戰船七百艘,宋力自此遂窮。
而進十月,諸軍分三道而進,文炳居左,由江并海趨臨安。
先是,江陰軍僉判李世修欲降不果,文炳檄諭之,世修以城來附,令權本軍安撫使。
所過民不知兵,凡獲生口,悉縱遣之,無敢匿者,威信前布,皆望旗而服。
張瑄有眾數千,負海為橫,文炳命招討使王世強及士選往降之。
士選單舸至瑄所,諭以威德,瑄降,得海舶五百。
十三年春正月,次鹽官。
鹽官,臨安劇縣,俟救至,招之再返不下。
將佐請屠之,文炳曰:“縣去臨安不百里,聲勢相及,臨安約降已有成言,吾輕殺一人,則害大計,況屠一縣耶
”于是遣人入城諭意,縣降。
遂會伯顏于臨安城北。
張世杰欲以其主逃之海,文炳繞出臨安城南,戍浙江亭。
世杰計不行,乃竊宋主弟吉王鸑、廣王昺南走,而宋主鳷遂降。
,散伯顏命文炳入城,罷宋官府,散其諸軍,封庫藏,收禮樂器及諸圖籍。
文炳取宋主諸璽符上于伯顏。
伯顏以宋主入覲,有詔留事一委文炳。
禁戢豪猾,撫慰士女,宋民不知易主。
時翰林學士李盤奉詔招宋士至臨安,文炳謂之曰:“國可滅,史不可沒。
宋十六主,有天下三百余年,其太史所記具在史館,宜悉收以備典禮。
”乃得宋史及諸注記五千余冊,歸之國史院。
宋宗室福王與芮赴京師,遍以重寶致諸貴人,文炳獨卻不受。
及官錄與芮家,具籍受寶者,惟文炳無名。
伯顏入朝奏曰:“臣等奉天威平宋,宋既已平,懷徠安集之功,董文炳居多。
”帝曰:“文炳吾舊臣,忠勤朕所素知。
”乃拜資德大夫、中書左丞。
為宋時張世杰奉吉王鸑據臺州,而閩中亦為宋守。
敕文炳進兵,所過禁士馬無敢履踐田麥,曰:“在倉者吾既食之,在野者汝又踐之,新邑之民何以續命
”是以南人感之,不忍以兵相向。
次臺州,世杰遁。
諸將先俘州民,文炳下令曰:“臺人首效順于我,我不暇有,故世杰據之,其民何罪
敢有不縱所俘者,以軍法論
”得免者數萬口。
至溫州,溫州未下,令曰:“毋取子女,毋掠民有。
”眾曰:“諾。
”其守將火城中逃,文炳亟命滅火,追擒其將,數其殘民之罪,斬以徇。
逾嶺,閩人扶老來迎,漳、泉、建寧、邵武諸郡皆送款來附。
凡得州若干、縣若干、戶口若干。
閩人感文炳德最深,廟而祀之。
古攏十四年,帝在上都,適北邊有警,欲親將北伐。
正月,急召文炳。
四月,文炳至自臨安。
比至,帝日問來期。
及至,即召入。
文炳拜稽首曰:“今南方已平,臣無所效力,請事北邊。
”帝曰:“朕召卿,意不在是也。
豎子盜兵,朕自撫定。
山以南,國之根本也,盡以托卿。
卒有不虞,便宜處置以聞。
中書省、樞密院事無大小,咨卿而行,已敕主者,卿其勉之。
”文炳避謝,不許,因奏曰:“臣在臨安時,阿里伯奉詔檢括宋諸藏貨寶,追索沒匿甚細,人實苦之。
宋人未洽吾德,遽苦之以財,恐非安懷之道。
”即詔罷之。
又曰:“昔者泉州蒲壽庚以城降,壽庚素主市舶,謂宜重其事權,使為我捍???,誘諸蠻臣服,因解所佩金虎符佩壽庚矣,惟陛下恕其專擅之罪。
”帝大嘉之,更賜金虎符。
燕勞畢,即聽陛辭。
文炳求見皇太子,帝許之,復敕太子曰:“董文炳所任甚重,見畢即遣行。
”既見,慰諭懇至。
文炳留士選宿衛,即日就道,凡在上都三日。
下矸至大都,更日至中書、樞密,不署中書案。
平章政事阿合馬方恃寵用事,生殺任情,惟畏文炳,奸狀為之少斂。
嘗執筆請曰:“相公官為左丞,當署省案。
”請至再四,不肯署。
皇太子聞之,謂宮臣竹忽納曰:“董文炳深慮,非爾曹所知。
”后或私問其故,文炳曰:“主上所付托者,在根本之重,非文移之細。
且吾少徇則濟奸,不徇則致讒。
讒行則身危,而深失付托本意。
吾是以預其大政,而略其細務也。
”?淇十五年夏,文炳有疾,奏請解機務,詔曰:“大都署熾,非病者宜,卿可來此,固當愈。
”文炳至上都,奏曰:“臣病不足領機務,西北高寒,筋骸舒暢,當復自愈,請盡力北邊。
”帝曰:“卿固忠孝,是不足行也。
樞密事重,以卿僉書樞密院事,中書左丞如故。
”文炳辭,不許,遂拜。
八月天壽節,禮成賜宴,帝命坐文炳上坐,諭宗室大臣曰:“董文炳,功臣也,理當坐是。
”每尚食,上食輒輟賜文炳。
是夜,文炳疾復作,敕賜御醫日來診視。
九月十三日,疾篤,洗沐而坐,召文忠等曰:“吾以先人死王事,恨不為國死邊,今至此,命也。
愿董氏世有男能騎馬者,勉力報國,則吾死瞑目矣。
”言畢,就枕卒。
帝聞,悼痛良久,命文忠護喪葬藁城,令所過有司以禮吊祭,贈金紫光祿大夫、平章政事,謚忠獻。
子士元、士選。
炳曰士元,一名不花,字長卿,文炳長子也。
自襁褓喪母,祖母李氏愛之,謂文炳曰:“俟兒能言,即令讀書。
”數歲,從名儒受學。
及長,善騎射。
憲宗征蜀,士元年二十三,從叔父文蔚率鄧州一軍西行。
師次釣魚山,宋人堅壁拒守。
士元請代文蔚攻之,以所部銳卒先登,力戰良久,以它軍不繼而還。
憲宗壯之,賜以金帛。
中統初,文蔚入典禁兵,士元以世家子選供奉內班,從車駕巡狩北方,嘗預武定山之役。
帝知其忠勤可任以事。
會文蔚病卒,無子,命士元襲為千夫長。
出師南征襄、漢,分禁兵戍淮上。
士元在軍中修敕武備,號令肅然。
?湛丞相伯顏克江南,宋兵保兩淮未下,士元數與戰,拔淮安堡,以功遷武節將軍。
從太師博魯歡攻揚州,駐師灣頭堡。
時方大暑,博魯歡病還京師,以行省阿里代領諸軍。
揚州守將姜才乘隙來攻。
阿里素不習兵,率輕騎數百出堡,士元與別將哈剌禿以百騎從之。
日已暮,宋兵至者萬余,士元謂左右曰:“大丈夫報國,政在今日,勿懼也。
”方整陣欲戰,阿里趣令左旋,已乃遁去。
士元與哈剌禿以部兵赴敵死戰,鼓噪震地,泥淖馬不能馳,乃棄馬步戰,至四更,敵眾始退。
及旦,阿里來視戰地,見士元臥泥中,身被十七槍,甲裳盡赤,肩舁至營而絕,年四十二。
哈剌禿亦戰死。
??江淮既平,伯顏入朝,言于帝曰:“淮海之役,所損者二將而已。
”帝問其人,以士元與哈剌禿對。
帝曰:“不花健捷過人,晝戰必能制敵,夜戰而死,甚可惜也。
”至大元年,贈鎮國上將軍、僉書樞密院事,謚節愍。
后加贈推誠效節功臣、資德大夫、中書左丞、護軍,追封趙郡公,改謚忠愍。
次子士選字舜卿,文炳次子也。
幼從文炳居兵間,晝治武事,夜讀書不輟。
文炳總師與宋兵戰金山,士選戰甚力,大敗之,追至海而還。
及降張瑄等,丞相伯顏臨陣觀之,壯其驍勇,遣使問之,始知為文炳子。
奏功,佩金符,為管軍總管。
戰數有功。
宋降,從文炳入宋宮,取宋主降表及收其文書圖籍,靜重識大體,秋毫無所取,軍中稱之。
宋平,班師,詔置侍衛親軍諸衛,以士選為前衛指揮使,號令明正,得士大夫心。
未幾,以其職讓其弟士秀。
帝嘉其意,命士秀將前衛,而以士選同僉行樞密院事于湖廣,久之召還。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haoju/16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