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兒立志出鄉山,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男兒立志出鄉關,學業不成誓不還。
埋骨何必桑梓地,人間到處是青山 這是毛澤東寫于1909年的七絕·改西鄉隆盛詩贈父親,這首詩中包含了他的抱負與理想
只記得非常的有氣勢
男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何處不青山
葉劍英兩個人的。
大多數人都認為是毛主席寫給周總理的,但是“父母忠貞為國酬”,這句話又說不通,因為周總理和毛主席的父母沒有參加革命,更沒有參加共產黨,也就談不上“父母忠貞為國酬”。
到底是誰寫給誰的呢
且看下文分析。
“父母忠貞為國酬”這句話很值得玩味。
“忠貞為國酬”這句話說的很直白,不是寫詩詞的行話,也是寫詩詞的大忌。
看來是剛學寫詩詞的人所為。
特別是“國酬”二字更是生硬無趣。
通觀毛主席寫的所有的詩詞,沒見到過象“忠貞為國酬”這種動賓結構的這樣寫法。
往下看,“何曾怕斷頭
”“怕斷頭”三字早見于“滿天風雪滿天愁,革命何須怕斷頭。
留得子胥豪氣在,三年歸報楚王仇。
”是革命烈士楊超的一首七絕。
常見于五、六十年代的語文課本里面的一篇課文,和共和國同齡人比較清楚了解這回事。
這種政治情操情感,為解放前后三年出生的人所接受的正統教育,而且根深蒂固。
“何須怕斷頭”同“何曾怕斷頭”只一字之差,解放前后三年出生的人要寫詩就很自然的會借用。
閱歷所使然也。
再來看“如今天下紅遍,江山靠誰守
”這句話。
“如今天下”四字很俗是一句平常的口頭語,毛主席是寫詩詞的大家,不可能這樣寫進詩詞里,犯這種詩詞的低級寫作錯誤。
紅遍、江山二詞毛主席寫過,“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是何等的氣派壯觀。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是何等的氣宇軒昂。
再看“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多么寓意含蓄,富有詩意。
“靠誰守”三字更是生硬直白無一點詩意。
我們看毛主席是怎樣表達“靠誰”二字的意境,“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寫出了一種神的意境。
由此可以推斷這首《訴衷情》上半闕是一個年青人所寫,很可能是個高干子弟。
是寫給父輩或是寫給同學的,究竟是誰寫的我也不得而知,有待我今后考正。
到現在來說這個人也在65歲左右。
很明顯《訴衷情》上半闕不是毛主席所寫。
我們再來看《訴衷情》下半闕。
“業未就,身軀倦,鬢已秋;你我之輩,忍將夙愿,付與東流
”初眼一看有點像毛主席所寫,但逐句推敲分析,就不能說是毛主席寫的了。
“業未就,身軀倦,鬢已秋”是一個老革命者的口氣,但你不能說就是毛主席所寫,那不是強詞奪理嗎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是讀過一點書的人。
如董必武、周恩來、陳云、十大元帥,等等,真是數不勝數啊
象“業未就,身軀倦,鬢已秋”這樣的詞語那是可以隨手黏來的。
“業未就”一般常識是指無產階級革命事業還未取得徹底的勝利。
有人說是指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還沒有走完,事業還未徹底成功,倒也說的過去。
如果從這層意思來講,毛主席不會這樣表達,不符合他的性格氣質。
毛主席是這樣寫未完成的反修事業的“梅花喜歡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
”對未完成的反修事業是那么的樂觀,和藐視修正主義人物。
即使是罵修正主義人物“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
嗡嗡叫,幾聲凄厲,幾聲抽泣。
”22個字也是妙趣橫生。
“今日歡呼孫大圣,只緣妖霧又重來。
”都是說同修正主義作堅決的斗爭。
“身軀倦,鬢已秋”是一副老態龍鐘的樣子。
毛主席不會寫自己這樣頹廢,他一生樂觀,勇于奮斗。
他曾說道:“自信人生兩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
”“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無窮”。
毛澤東平易近人不擺架子,喜歡同身邊的人開開玩笑。
調節氣氛。
30年代毛澤東在江西寧都養病時,衛生所派來一個叫錢昌鑫的小戰士照料他。
有一次,毛澤東笑著問錢昌鑫:“小鬼,叫什么名字
”錢昌鑫回答說:“錢昌鑫。
”毛澤東又問道:“哪幾個字
”錢昌鑫答道:“錢幣的‘錢’,日曰‘昌’,三個金字的‘鑫’。
”毛澤東笑著說:“你姓錢還不夠,還要那么多金子
小心打你的土豪喲
” 把大家都逗樂了。
這就是一個人民的領袖風范。
一直到老都是愛開玩笑的。
再看“你我之輩,忍將夙愿,付與東流
”這句話,“你我之輩”在有關毛主席所有的回憶錄中,都沒見過“你我之輩”這四個字。
一般來說“你我之輩”貶義的成份多,多半都是用在逆境談話中。
1931年革命處于低潮的時候,毛主席也沒有和他的同僚說過,“你我之輩”咋樣咋樣的話,而是告誡鼓勵同僚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對共產黨翻身鬧革命的前程,充滿信心。
“你我之輩”也是一句平常的口頭語,何況毛主席平時都沒說過,更是不會寫進詩詞里面的。
“忍將夙愿,付與東流
”這句話是說革命事業還未取得徹底的勝利,難到就讓她半途而廢嗎
這句話倒是有七、八分像毛主席的口吻。
是因為毛主席晚年經常反復講,要防止資本主義復辟。
“付與東流”出處:宋·查荎《透碧霄·惜別》:“嘆人生、杳似浮萍,又翻成輕別,都將深恨,付與東流。
”周恩來也經常講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這也是夙愿情懷。
對于文化大革命的繼續,和接班人的問題,這兩件大事都未見毛主席詩詞筆端,找不到一點蛛絲馬跡,我認為毛主席是有所考慮的。
“忍將夙愿,付與東流
”這樣的話毛主席也不會寫進詩詞。
所以說《訴衷情》下半闕也不是毛主席所寫。
但卻反映了一個老革命家的思想
古來寫得一手好詩詞的帝王不多。
古來寫得一手好詩詞的梟雄也不多。
大多無非是“我花開后百花殺”這樣的落第秀才的水平。
真正像橫槊賦詩的曹武帝那樣的人物,簡直是鳳毛麟角。
可是這樣的人物近代就出現了一個----毛澤東。
說起毛澤東的詩詞,老年人都太熟悉不過了。
可是真正理解的其實不多。
即使是那些坐在書齋里的碩儒,能夠連篇累牘的細細分解毛澤東每一個遣詞造句的來歷,那也是非常年代造成的或崇拜或貶低的不確切的分析。
毛澤東的詞好么
未必就像人們吹捧的那樣好。
毛澤東的詞差么
未必就像人們貶低的那樣的差
拋棄任何成見,客觀的看待毛的一生,他比曹操功業更偉。
客觀地看待毛澤東的詞,魏武之外,別有一番新天地。
咱就正史所劃分的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毛澤東的詞,以時間順序來做個粗線條的分析:1、[西江月。
井岡山]: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
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
早已眾志成城,更加森嚴壁壘。
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
這首詞從格律上來說,很不錯的。
許多人都知道這首詞,是因為曾經被選入了小學課本。
可是從文學角度上講,實在沒有什么文采可言。
一路平鋪直敘,跟作了一個新聞報道一樣,沒什么光彩。
2、[清平樂。
蔣桂戰爭]:風云突變,軍閥重開戰。
灑向人間都是怨,一枕黃梁再現。
紅旗越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
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這首詞寫的就很有風采。
一改那些腐儒們遣字用詞必須古而又老的習慣,尤其是下闕,用富有時代氣息的語言,輕松活潑地描寫出了解放區的景象。
給人以勃勃生機的感覺。
毛澤東的風格初步確立。
3、[采桑子。
重陽]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遼闊江天萬里霜。
我想毛寫這首詞的時候,心情一定格外輕松愉快。
古往今來,寫戰爭題材的詩詞,要么都寫些愁啊苦啊想啊念啊的,要么寫些悲啊壯啊冷啊冰啊的。
是毛澤東,把戰爭當作了件很快樂的事情。
在自己力量始終處于極度劣勢的情況下,始終看到光明的未來。
并去因為無數次以弱勝強而建立了足夠的信心。
因而在心態上也顯得成竹在胸,一場大仗過去,他有閑工夫去嗅一嗅戰地黃花,去看一看萬里江天。
一代名將(有點貶低他了,可是單從戰爭上說,他應該算是一個很好的將帥)的胸襟,躍然紙上。
4、[如夢令。
元旦]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
在艱難的環境下,能夠看到樂觀的出路,是一個統帥必需的素質。
并且,他還要把自己看到的前景展示給自己的部下,讓他們保持足夠的士氣。
具體這首詞的作用,大概跟望梅止渴差不多吧。
5、[減字木蘭花。
廣昌路上]滿天皆白,雪里行軍情更迫。
頭上高山,風卷紅七過大關。
此行何去
贛江風雪彌漫處。
命令昨頒,十萬工農下吉安。
毛似乎對此行前景有點不明朗。
文字游戲。
6、[蝶戀花。
從汀州向長沙]六月天兵懲腐惡,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
贛水那邊紅一角,偏師借重黃公略。
百萬工農齊踴躍,席卷江西直搗湘和鄂。
國際悲歌歌一曲,狂飆為我從天落。
文辭一般。
但是從中可以看出當時緊張的戰爭和政治情況。
7、[漁家傲。
反第一次大圍剿]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沖霄漢。
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
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不周山下紅旗亂。
寫出了紅軍的士氣。
文采比前少高一點。
8、[菩薩蠻。
大柏地]赤橙黃綠青籃紫,誰持彩練當空舞
雨后復斜陽,關山陣陣倉。
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
這首詞比前幾首又提高了一個高度。
一般人都把目光注意到了“赤橙黃綠青籃紫,誰持彩練當空舞”的修飾。
其實最精彩在下闕。
他從一個很不起眼的戰斗之后的景色細節,描寫了戰場的風景。
是在描寫戰場么
不,是在描寫作者輕松的心理。
指揮戰爭優有余裕,那種大將軍勝似閑庭信步的風采表露無余。
同時悠然自得的欣賞著自己的戰果的心情,慢慢的就沁了出來。
9、[清平樂。
會昌]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
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郁郁蔥蔥。
這首詞有兩個理解思路:一是作者送別友人看著亂山縱橫,直接天際。
一些紅軍戰<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haoju/14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