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鶯殘鶯何事不知秋,橫過幽林尚獨游。
老舌百般傾耳聽, 深點入煙流。
棲遲背世同悲魯,瀏亮如笙碎在緱。
莫更留連好歸去,露華凄冷蓼花愁。
賞析:從詩的內容而看,當是李璟原冊立的太子從寓鴆殺其叔父燕王景遂之后,為逃避殘酷的奪嗣而決定隱居時所作。
這是一首感物詩,詩中所寫是一只已經深秋而遲遲沒有避寒南歸的黃鶯,作者由此而感慨生心,嗟嘆秋鶯的“瀏亮”之音和魯鈍不諳節侯,并勸其南歸,不要在此留連。
這顯系其自我的感傷。
詩人以精當典故運用,白描襯托的巧妙結合,營構出一哀傷凄迷的氣氛。
這一氣氛正說明對殘酷的懼怕和對自己處境的擔憂。
翻譯:黃鶯啊,你為何不知道秋天的來臨呢?橫穿那幽暗的樹林獨自游樂.老舌烏(鳥名)在旁邊仔細聆聽你的叫聲,你的身影忽然化作一點深黃向煙中飛去.你與我(作者)大概都是因為悲嘆自己的駑鈍才離開紅塵人世,在這兒淹留的吧,你明朗如笙的叫聲碎落回響在緱山之上.哎,不要再停留了,早日歸去吧,這時山間染露的繁華正冷,蓼花正愁呢..PS:有一段時期,因目睹自己哥哥為王位毒死自己的親叔叔,心有出世之意,留連山水之中,自號鐘隱以表志,這首的感情若套在這段時期恰好能說通.(大概是這樣的吧)
1、讀懂詩歌(1)用關注“標題、意象、注釋、情思語、即時詩人”的辦法讀詩歌,并快速判明詩歌類別——寫景或者寫物或者寫人,根據相應類別詩歌的特點進行解讀。
(2)關注詩歌的藝術手法(內容上的描寫手法、主題上的抒情手法、語言上的修辭手法和結構上的結構手法)2、審讀問題(1)勾畫題干(問題要求的——概括、分析、簡析、賞析,問題范圍——全詩、第幾聯、上片等等,問題對象——情感、意境、形象、藝術手法等等),明確問題要求。
(2)根據問題要求和對象,弄清楚題型,按照題型的基本模式與步驟組織答案素材。
3、科學答題(1)按照題型與相應步驟答題。
(2)一般,題目問什么先答什么,先問什么先答什么。
(3)注意使用術語,每一點均先觀點后闡釋。
(4)分點作答,分條陳述。
合并相同點。
(5)語言簡潔明了,不寫可有可無的字詞句。
特別提醒:答題中請隨時保持對詩歌類別意識的重視與運用,隨時關注詩歌中的即時詩人。
【出處】虞世南《蟬》: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賞析】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詠物詩,詠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濃郁 的象征性。
句句寫的是蟬的形體、習性和聲音,而句句又暗示著詩人 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釋,詠物的深層意義是詠人。
最后兩句語義雙關,暗示著冠 纓高官要戒絕腐敗,追求清廉。
蟬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與那些 在腐草爛泥中打滾的蟲類自然不同,因此它的聲音能夠流麗響亮。
詩 的最后評點道,這完全是由于蟬能夠“居高聲自遠”,而不是由于憑 借秋風一類外力所致。
這些詩句的弦外之音,它們所隱喻的深層意義 ,無非是說,做官做人應該立身高處,德行高潔,才能說話響亮,聲名遠播。
這種居高致遠完全來自人格美的力量,絕非依憑見風使舵,或 者什么權勢、關節和捧場所能得到的。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juzi/haoju/11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