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興縣文懿子虞世南,字伯施,漢族,余姚(慈溪市觀海衛鎮鳴鶴場)人。初唐著名書法家、文學家,政治家。隋煬帝時官起居舍人,唐時歷任秘書監、弘文館學士等。唐太宗稱他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為五絕(“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絕。一曰忠讜,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詞藻,五曰書翰?!痹性娢募?0卷,但早已散失不全。民國時期,張壽鏞輯成 《虞秘監集》 4卷,收入 《四明叢書》。 虞世南的詩文(36篇) 虞世南的名句(1條)
虞世南身體文弱,博聞強識。少年時與兄虞世基一起拜博學廣識的顧野王為師。十余年勤學不倦,學到緊要處,累旬不盥櫛。尤喜書法,與王羲之七世孫智永和尚友善。智永精王羲之書法,虞世南在智永的精心傳授下,妙得其體,圓融遒麗,外柔內剛,繼承了二王(王羲之,王獻之)書法傳統。他與當時的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唐初四大書法家,而虞世南又是四人中最優者。他寫的《孔子廟堂碑》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贊賞。唐太宗非常喜愛虞世南的字,并經常臨寫。相傳有一天,唐太宗書“戩”字,但戈字還沒有寫好,正好虞世南進見,即提筆補寫了一個“戈”字。唐太宗將兩人合寫的“戩”字給魏征看,說:“朕學世南,尚近似否? ”魏征看后說:“戈字頗逼真?!庇菔滥纤篮?,唐太宗嘆息道:“世南死后,無人可以論書?!?虞世南一生經歷了南朝的陳、隋和初唐三個時代。陳文帝知世南博學,召為法曹參軍。陳朝滅亡,與兄世基同入長安,做了隋朝秘書郎,后遷起居舍人。當時世基任內史侍郎,權傾當朝,榮華無比,妻子所用被服,尤勝王侯。虞世南雖與世基同住,仍以勤儉務本。隋滅后,李世民聞虞世南之名,引為秦府參軍,又授宏文館學士,與房玄齡同掌文翰,后來又擔任著作郎。一次,唐太宗想在屏風上書寫《列女傳》,沒有臨本,虞世南在朝堂上一口氣默寫出來,不錯一字,贏得朝中文士的欽佩。
虞世南雖然容貌怯懦,弱不勝衣,但性情剛烈,當政得失,直言敢諫。他多次諷勸唐太宗要勤于政事,并以古帝王為政得失,論證利弊。貞觀八年(公元634年)隴右山崩,唐太宗問“天變”。世南以晉朝以來歷次山崩為例,說:“臣聞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若德義不修,雖獲麟鳳終是無補;但政事無闕,雖有災星何損于時。然愿隆下勿以功高古人以自矜伐,勿以太平漸久而自驕怠,慎終如始?!碧铺诼牶髷咳莘词?。他一再勸阻唐太宗筑陵墓厚葬,使唐太宗有所收斂。他還嚴正勸阻唐太宗不要恣于游獵而疏于政事。這些都對當時的“貞觀之治”起著積極的作用。唐太宗曾對大臣們說:“你們如果都像虞世南那樣剛正忠烈,天下何憂不理?!?/p>
虞世南年逾古稀后,屢次上表求退,不許,被封為永興縣子,人稱“虞永興”。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五月壬申(二十五)日(7月11日)卒于長安,享年八十歲。唐太宗十分悲傷,痛哭流涕,說:“虞世南對我忠心一體,拾遺補闕,無日暫忘,實為當代名臣,人倫準的。我有小失必犯顏直諫,而今亡故,朝廷上下,無復人矣!”賜東園秘器,陪葬昭陵,贈禮都尚書,謚文懿。太宗還命畫圖象掛在宮中凌煙閣。
唐太宗曾稱虞世南有五絕:“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學,四曰文詞,五曰書翰?!庇菔滥系臅ù碜魇钦龝獭犊鬃訌R堂碑》,還編了我國第一部完整的類書《北堂書鈔》共一百六十卷,摘錄了唐初能見到的各種古書。這些古書如今大多失傳了,但《北堂書鈔》為保存我國古代文化典籍作出了重要貢獻。他死后,將慈溪鳴鶴鎮故宅改建定水寺,寺內有虞世南畫像。他的子孫便遷居長安去了。
結客少年場行。唐代。虞世南。 韓魏多奇節,倜儻遺聲利。共矜然諾心,各負縱橫志。結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綠沉明月弦,金絡浮云轡。吹簫入吳市,擊筑游燕肆。尋源博望侯,結客遠相求。少年懷一顧,長驅背隴頭。焰焰戈霜動,耿耿劍虹浮。天山冬夏雪,交河南北流。云起龍沙暗,木落雁門秋。輕生殉知己,非是為身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