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與方苞、劉大櫆并稱為“桐城三祖”。字姬傳,一字夢谷,室名惜抱軒(在今桐城中學內),世稱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進士,任禮部主事、四庫全書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辭官南歸,先后主講于揚州梅花、江南紫陽、南京鐘山等地書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軒全集》等,曾編選《古文辭類纂》。 姚鼐的詩文(472篇) 姚鼐的名句(3條)
姚鼐與創始人方苞、劉大櫆并稱為“桐城三祖”,被盛譽為“中國古文第一人”、“中國古文的高峰”,其在繼方、劉已有成就的基礎上提倡文章要“義理”、“考證"、“辭章”三者相互為用。所謂“義理”就是程朱理學;“考證”就是對古代文獻、文義、字句的考據;“辭章”就是寫文章要講求文采。這些主張充實了散文的寫作內容,是對方苞“義法”,說的補充和發展。在美學上,提出用 “陽剛”、“陰柔”區別文章的風格?!瓣杽偂本褪呛婪?,“陰柔"就 是婉約。兩大風格相互配合,.相互調劑,就產生出多樣的風格。 同時,又發展了劉大櫆的“擬古”主張,提出“神、理、氣、味、格、律、聲、色”為文章八要。學習古人,初步是掌握形式(格、律、聲、色),進而是重視精神(神、理、氣、味),才能達到高的境界。桐城派古文到了姚鼐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姚鼐著有《惜抱軒全集》,所編《古文辭類纂》風行一時,有力地擴大了桐城派的影響。鼐對傳統文論的另一重大貢獻是提出富有創見性的“陰陽剛柔說”,這對我國古代散文審美理論和風格特征是一次重大突破。他認為,“天地之道,陰陽剛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陰陽剛柔之發也?!蔽恼玛庩杽側岬淖兓?,乃是作者性格、氣質、品德的表現。鼐在發展前輩的文學思想上,用陰陽剛柔這個哲學概念來解釋文章風格的來源和散文的風格特點,其中包含著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
姚鼐以宋儒之學為治學之本,故指斥考據的漢學家為舍本逐末;但他也不廢棄漢儒治經之長。姚鼐“為文高簡深古,尤近歐陽修、曾鞏,其論文根極于道德,而探源于經訓,至其淺深之際,有古人所未嘗言,鼐獨抉其微,發其蘊,論者以為詞近于方,理深于劉”(《清史稿·文苑·姚鼐傳》)。其為文“以神、韻為宗”(方宗誠《桐城文錄序》),形成一種迂徐深婉,一唱三嘆,而又耐人尋味,意蘊無窮的風格。近代學者章太炎謂之“謹”,劉師培稱之“豐韻”,都是對其文風的富于韻味、言簡意豐的高度評價。姚鼐的詩歌早年模仿明“七子”學唐詩,晚年兼取宋人,格意俱高,在當時儼然為一大家,故后人稱“惜抱詩精深博大,足為正宗”(程秉劍《國朝名人集題詞》)。姚鼐的書法造詣很深,包世臣推鄧石如、劉石庵及姚鼐為清代書法之冠,將姚鼐的行草書列為妙品,故姚鼐非獨特文美,其翰墨亦為世重。鼐著有《九經說》19卷、《三傳補注》3卷、《老子章義》1卷、《莊子章義》10卷、《惜抱軒文集》16卷、《文后集》12卷、《詩集》10卷、《法帖題跋》1卷、《筆記》10卷、《書錄》4卷、《尺牘》10卷、《古文辭類纂》75卷、《五七言今體詩鈔》18卷?!兜翘┥接洝肥且ω镜拇碜?,主要描繪泰山風雪初霽的壯麗景色。寫作特點:首先是以時間為順序,以游蹤為線索,依次記敘了作者游泰山的歷程和所見到的景色,剪裁得體,詳略分明。桐城派主張的“雅潔"和反對“冗辭”,從這里可見一斑。
姚鼐是顯赫的吳興姚氏的后裔,其一世祖居麻溪(今樅陽錢橋河南岸姚王集),五世祖姚旭明景泰年間遷居桐城城里。至姚鼐,其家族居桐城縣城已300余年。姚鼐1731年十二月二十日(1732年1月17日)出生于桐城南門的一個官宦書香人家。其祖先姚旭為明云南布政司右參政、姚之蘭為江州府知府加按察副使銜,皆載入《明史循吏傳》;高祖姚文然,康熙時任刑部尚書;曾祖姚士基,曾任湖北羅田知縣,均賢良清廉,辭世皆享名宦祠祀。伯父姚范,進士及第后為翰林院編修,著有《援鶉堂文集-詩集》,學貫經史,與桐城派祖師之一的劉大櫆情深意篤,使姚鼐得以跟其伯父受經學,跟劉大櫆學文。其祖父姚孔瑛二十六歲時即去世,父淑終生為一介布衣。姚鼐出生時,家庭已衰落,鼐幼嗜學,伯父姚范授以經文,又從劉大櫆學習古文,劉大櫆對姚鼐特別器重,稱其“時甫冠帶,已具垂天翼”,“后來居上待子耳”。乾隆十五年(1750),他二十歲考中舉人后,經過五次禮部會試均名落孫山,直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三十歲第六次應禮部試,才中進士,授庶吉士。3年以后,散館改主事,分屬兵部;旋又補禮部儀制司主事。后歷任山東、湖南鄉試副考官,會試同考官和刑部廣東司郎中等職。乾隆三十八年(1773),清廷開四庫全書館,姚鼐被薦入館充纂修官。此職本應翰林方可充任,獨鼐與休寧戴東源、興化伍大椿、歙縣程晉芳等8人破格當選?!端膸烊珪烦?,鼐乞養歸里,不入仕途,時年44歲。大學士于敏中、梁國治先后動以高官厚祿,均被辭卻。鼐言:“古之君子,仕非茍焉而已,將度其志可行于時,其道可濟于眾”,否則,不如“從容進退,庶免恥辱之在咎已爾”。
自乾隆四十二年起,姚鼐先后主講揚州梅花書院、安慶敬敷書院、歙縣紫陽書院、南京鐘山書院,致力于教育,因而他的弟子遍及南方各省。其中最著名的有本邑的方東樹、姚瑩、劉開;上元梅曾亮、管同;宜興吳德旋;陽湖李兆洛;婁縣姚椿;新城魯九皋和他的外甥陳用光等。這些學生都是篤守師說,遵桐城家法的文人,對桐城派的傳播作用甚大。桐城派古文之傳,自方苞以文章稱海內,上接震川,同邑劉大櫆繼之益振,傳至姚鼐則集大成。因此有“桐城家法,至此乃立,流風作韻,南極湘桂,北被燕趙”之說。歷城周書昌說:“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
嘉慶十五年 (1815)九月十三日(10月15日),85歲的姚鼐卒于南京鐘山書院,歸葬桐城楊樹灣。
山行·布谷飛飛勸早耕。清代。姚鼐。 布谷飛飛勸早耕,舂鋤撲撲趁春睛。千層石樹遙行路,一帶山田放水聲。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余。
登泰山記。清代。姚鼐。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嘁郧∪拍晔?,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余?! √┥秸厦嬗腥?。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崖限當道者,世皆謂之天門云。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焐昊?,五鼓,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稍見云中白若摴蒱數十立者,山也。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蛟?,此東海也?;匾暼沼^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の饔嗅缝?,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宮在碧霞元君祠東。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漫失。僻不當道者,皆不及往?! ∩蕉嗍?,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少雜樹,多松,生石罅,皆平頂。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至日觀數里內無樹,而雪與人膝齊?! ⊥┏且ω居?。
陳東浦方伯招飲瞻園次韻。清代。姚鼐。 前代英雄不可尋,千秋臺榭敞憑襟。欹松立石泠風度,暗草叢花夕照深。官閣留傳多故實,謝公寢處愜山林。酒闌倚檻容吟嘯,無那高垣易夕陰。
此身未作龜藏六,擾擾人閒同一局。春水常乘東下舠,霜林每引西還轂。
論材真似蒿蔚卑,學道不如荑稗熟。先生伯仲才峻崇,兩角去天幾一握。
朱石君中丞視賑淮上途中見示長句次韻二首 其一。清代。姚鼐。 此身未作龜藏六,擾擾人閒同一局。春水常乘東下舠,霜林每引西還轂。論材真似蒿蔚卑,學道不如荑稗熟。先生伯仲才峻崇,兩角去天幾一握。文高萬士喑無聲,德盛千豪書可禿。固應廝養皆人豪,卻愧雕鐫加朽木。笥河已嘆火傳薪,使君今作兇年粟。我從竹馬試迎車,但覺謙衷彌粥粥??韧傩∏页銮е?,事業閎宜安萬屋。獨思舊夢五十年,那得從容發還綠。
哭錢侍御。清代。姚鼐。 能國惟君子,平時讓俊民。九苞鳴大夏,一鶚降秋旻。士盡歸遺直,朝方賞諫臣。如何孤有德,終嘆百其身。家世昆明遠,聲名上國珍。青編先珥筆,白簡奮當仁。受詔乘軺急,當官襆被貧。九流分混污,三族責頑嚚。始使清流重,終教惡女顰。遷官依日側,持節度江濱。魯酒師圍趙,曾參罪惑親。湘東辭樹蕙,滇海臥誅榛。脫穎賢名舊,聞絲帝念新。云霄重起翼,風雨又司晨。授命官何擇,賢勞事不均。更生徒禁闥,長孺是前薪。心苦非摶石,言高觸秉鈞。茍無光日照,蚤與禦魑鄰。被薄焚香夜,盤空剪韭春。孤危仍不恤,溘死又誰論。節概今無兩,文章古與倫。廟堂虛讜議,館閣重詩人。昔試儒家法,招徠觀國賓。登玆一片玉,忝作九方歅。晏笑鋪筵會,潺湲攬袂辰。江湖漂擊棹,霄漢望拖銀。遠慰空庭目,時烹尺素鱗。病羸增復減,兒女學兼姻。任道誠無負,論交亦有神。祝雞從廢墜,乘驥又邅迍。宇宙宏才少,風霜往跡陳。蒼生卒何望,青史豈終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