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天馬南來,幾人真是經(jīng)綸手。長安父老,新亭風(fēng)景,可憐依舊。夷甫諸人,神州沉陸,幾曾回首。算平戎萬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君知否一作:公知否)
況有文章山斗。對桐陰、滿庭清晝。當(dāng)年墮地,而今試看,風(fēng)云奔走。綠野風(fēng)煙,平泉草木,東山歌酒。待他年,整頓乾坤事了,為先生壽。
詞一起兩句如高山墜石,劈空而來,力貫全篇。《晉書》卷六《元帝紀(jì)》載:西晉亡,晉元帝司馬睿偕西陽、汝南、南頓、彭城四王南渡,在建康建立東晉王朝,做了皇帝。時童謠云:“五馬浮渡江,一馬化為龍?!贝私柚杆胃咦谀隙??!敖?jīng)綸”,整理絲縷,理出絲緒叫經(jīng),編絲成繩叫縷。引申為籌劃治理國家。王安石《祭范潁州文》:“蓋公之才,猶不盡試。肆其經(jīng)綸,功孰與計?”南渡以來,朝廷中缺乏整頓乾坤的能手,以致偏安一隅,朝政腐敗。此二句為全篇之冒,后面的議論抒情全由此而發(fā)。
接“長安父老,新亭風(fēng)景”,連用兩典:一見《晉書》卷九十八《桓溫傳》:桓溫率軍北征,路經(jīng)長安市東(古稱霸上,即咸陽),“居人皆安堵復(fù)業(yè),持牛酒迎溫于路中者十八九,耆老感泣曰:‘不圖今日復(fù)見官軍’”!此指金人統(tǒng)治下的中原人民。一見《世說新語·言語篇》:東晉初年,“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中坐而嘆曰:‘風(fēng)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北宋淪亡,中原父老盼望北伐;南渡的士大夫們,感嘆山河變異“可憐依舊”。這就是宋室南遷近六十年來的社會現(xiàn)實!宋高宗在位三十五年,這是個徹頭徹尾的投降派,“念徽、欽既返,此身何屬”(文征明《滿江紅》)。任何屈膝叩頭的事都做得出來,只求保住自己的小朝廷皇位。宋孝宗初年還有些作為,后來又走上老路。
繼指責(zé)朝廷中一些大臣清談?wù)`國:“夷甫諸人,神州沉陸,幾曾回首”。夷甫即王衍,西晉大臣,曾任宰相?!把軐⑺?,顧而言曰:……向若不祖尚浮虛,戮力以匡天下,猶可不至今日”(《晉書》)卷四十三《王戎傳》附王衍)。后桓溫自江陵北伐,“過淮泗,踐北境,與諸僚屬登平乘樓,眺矚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陸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諸人不得不任其責(zé)’”。(《晉書》卷九十八《桓溫傳》)。這里借桓溫對王夷甫的批評,斥責(zé)南宋當(dāng)權(quán)者使中原淪陷,不思恢復(fù)。
通過上述種種有力的議論,于是指出:“算平戎萬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薄叭帧?,我國古代少數(shù)民族泛稱之一。這里指金人。辛棄疾在帶湖閑居,提出“平戎萬里”這樣嚴(yán)肅的政治問題,既是對韓南澗的期望,更表現(xiàn)出他身在江湖,心存魏闕,對國事的關(guān)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