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旦發(fā)陽崖,景落憩陰峰。
舍舟眺迥渚,停策倚茂松。
側(cè)徑既窈窕,環(huán)洲亦玲瓏。
俯視喬木杪,仰聆大壑淙。
石橫水分流,林密蹊絕蹤。
解作竟何感?升長皆豐容。
初篁苞綠籜,新蒲含紫茸。
海鷗戲春岸,天雞弄和風(fēng)。
撫化心無厭,覽物眷彌重。
不惜去人遠(yuǎn),但恨莫與同。
孤游非情嘆,賞廢理誰通?
這是一首寫景詠物詩,它以從南山往北山經(jīng)巫湖中的所見為主要描繪對象,勾勒出一幅秀美的山水長卷。由于詩人在南山和北山都有住所,故經(jīng)常往來于兩地之間。
詩的一開始,以“朝旦發(fā)陽崖,景落憩陰峰”指出湖中的旅程要行一天。這一天的浮游樂趣,所見佳景自然是不勝抒寫的。詩人對此并未用墨,而將筆力放在登岸后的所見之上。當(dāng)詩人結(jié)束水面漂泊,舍舟登岸并以馬代步時,別是一種情趣。舉目四望,遠(yuǎn)處的沙諸依稀可辨,駐馬依傍于茂林古松之下,放眼遠(yuǎn)眺?!皞?cè)徑既窈窕,環(huán)洲亦玲瓏?!边@是遠(yuǎn)景描寫,因為離得遠(yuǎn),“側(cè)徑”顯得“窈窕”細(xì)小,“環(huán)洲”也更見其“玲瓏”巧妙。詩人用兩個連綿字將陸地水中的景致寫活了?!皞?cè)徑’’既彎曲細(xì)小,便以“窈窕”昵稱,“環(huán)洲”在湖水的波光瀲滟中愈覺高低明滅、嬌小別致,故冠之以“玲瓏”。然后作者用移步換景的手法,改變視覺角度,從聽,聞兩個側(cè)面寫景抒情,“俯視”是參天的喬木,反映出詩人是憩息于陰峰之上,故有俯視喬木的奇筆;“仰聆”是山間大壑中的波聲,群巖疊嶂,谷中水流與怪石相搏,在萬壑之問激起萬千優(yōu)美的回響。下句“石橫水分流,林密蹊絕蹤’’,是對上文的承接?!笆瘷M”是指分水嶺,水因之分流,這是溝壑中流水聲響變化萬千的原因;“林密”是對上文“茂松’’的照應(yīng),而“蹊絕蹤"也正是因為“側(cè)徑既窈窕’’之故。謝靈運直睹除沅的風(fēng)光,當(dāng)他陷入路絕之境無法更向上攀登時,才會覺得情懷得到暢快的抒泄。只有到了險峰之巔可以棲遲的地方,他才能縱目四顧,飽覽周圍的景物。
“解作竟何感?升長皆豐容”這兩句是用典,是據(jù)《周易》“天地解而雷雨作”仿改,天地變化,乾坤交泰,造物主使萬物豐容繁盛。接下來,用工筆重彩繪出一幅山水圖:新竹長出嫩綠的苞芽,蘆蒲的初蕊綻出紫色的茸毛。沙鷗在春水江岸嬉戲,美麗的飛禽在和風(fēng)中上下頹飛。詩人以客觀的筆觸刻畫山水景物,使之歷歷如在目前。面對這秀麗的大自然,只有與萬物同化才能不為外物所惑以致貪欲無厭。但是對景難排,眷戀人間之美的情感愈加強烈。由于詩人厭倦世態(tài),寧愿離開喧囂的人境,獨處于此深山之中,唯恨憾的是沒有古代賢人青甚與同游。既然已是孤居獨游,一味傷感而嗟嘆便大可不必。這種超然物外,寄情山水的情懷無人理解,字里行間流露出“世人莫余知”的遺憾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