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止次城邑,逍遙自閑止。
坐止高蔭下,步止蓽門里。
好味止園葵,大懽止稚子。
平生不止酒,止酒情無喜。
暮止不安寢,晨止不能起。
日日欲止之,營衛(wèi)止不理。
徒知止不樂,未知止利己。
始覺止為善,今朝真止矣。
從此一止去,將止扶桑涘。
清顏止宿容,奚止千萬祀。
陶淵明可以辭官,可以守窮,但不可一日無酒,飲酒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嗜好。所以對于他來說,停止飲酒將是十分痛苦的事情。但陶淵明卻以幽默詼諧的語言,說明自己對于酒的依戀和將要戒酒的打算。詩中每句用一“止”字,讀來風(fēng)趣盎然,具有民歌的情調(diào)。
這首詩大意并不難懂,總體來說是因?yàn)轱嬀苽?,要“止酒”(戒酒)罷了。但這首詩的“止”字解釋起來還真麻煩,如果全按“停止”(戒除)解釋,“好味止園葵,大歡止稚子”這四句就解釋不通了?!爸埂惫糯€有一個(gè)意思,就是“止于”,說得直白點(diǎn),就是“停留在……上面”,那么“高蔭”“蓽門”“園葵”“稚子”就是都淵明樂意停留在這上面了。但按這個(gè)意思解釋后面“止酒”又解釋不通了。因?yàn)椤巴街共粯?,未知止利己”,這兩句明顯是說“只知道戒了酒不爽快,但不知道戒了酒對自己又好處”??磥磉@篇中的“止”字,還是前后分成兩個(gè)意思的。
另外,這首詩在形式上有個(gè)特點(diǎn),每句都帶一個(gè)“止”字。朱自清先生推測此體早已有之。既然早有此體,就應(yīng)該有所留傳。但在陶淵明此詩之前,又沒有例子流傳下來。這未免讓人對朱自清的推測難以信服。清代陳祚明和吳瞻泰都認(rèn)為這種每句中含有同一字的寫法是陶淵明開創(chuàng)的。即使如朱自清所說,此前已有此體,陶也當(dāng)是此體較早的作者之一。當(dāng)然這種寫法被后人發(fā)揚(yáng)廣大了。明代薄命才女賀雙卿,有一首《春從天上來·餉耕》,就是這種詩詞極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