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說東都事,添人白發(fā)多。
寢園殘石馬,廢殿泣銅駝。
胡運占難久,邊情聽易訛。
凄涼舊京女,妝髻尚宣和。
這是一個從北方、從金人統(tǒng)治下南逃的人,懷著沉痛的心情,訴說故都及其附近荒涼景況和自己的悲慘經(jīng)歷。詩歌通篇都是這位“北來人”說的話,詩人沒有出面鋪敘事件、描繪場景,也沒有穿插任何評判的語言,而詩人的思想感情完全可從北來人的敘述中體會出來。這樣的敘事詩,顯然是從杜甫“三吏”、“三別”一類的詩化出。這兩首五律,記錄了一個從金人統(tǒng)治的北方南逃的人的血淚控訴。
第一首描述北宋都城汴梁被占后的狀況。開頭“試說”二字含義深婉,隱約透露主人公不愿說、不忍說的悲抑心境。從而表明他的訴說是應(yīng)別人的要求,不得已而為之的。這樣,一箭雙雕,寫說者也就寫了聽者。聽者身居?xùn)|南,心里卻老是惦記著北方的骨肉同胞,急欲知道他們的近況;對于故都汴梁,更是魂牽夢縈,一往情深。面對這樣的問訊者,“北來人”訴說著,帶著撕心裂肺的痛苦,以致白發(fā)頻添,憂傷至極。接著正面寫東都,交代憂傷的原因。宮殿、銅駝,是都城內(nèi)的景物,石馬是北宋諸帝陵園中的景物。然而,陵園內(nèi)的石馬已殘破不堪,長眠于此的北宋諸帝死后還要蒙受亡國之恥。官門外的銅駝傾倒在荒煙蔓草之中,回憶昔日的繁華景象,亡國之痛和身世之悲一齊涌上心頭,不禁泣下如雨。詩人選用這些最富特征的事物,涂以想象的濃烈色彩,對人于金人之手的都城面貌進行了藝術(shù)概括,用筆簡潔而境界全出?!皩媹@殘石馬,廢殿泣銅駝”,上句一個“殘”字顯示了陵園的悲慘變化;下句一個“泣”字則寄托了京都居民的哀痛,彼此映照,情景相生,感慨萬千,低回不已。故都雖已殘破不堪,而遺民的復(fù)國信念卻始終沒有動搖過,以致把邊境傳來的于南宋不利的消息,當(dāng)作謠言,不愿聽信。那些舊日京師的婦女,如今雖已素發(fā)飄蕭,境況凄涼,但衣著妝束仍是當(dāng)年模樣。故國之思,終未消歇。
第二首由“北來人”介紹自己南逃的際遇和感觸。一家十口同時離開北方,為的是過上安穩(wěn)日子。不料頻罹禍患,親人相繼喪生,如今獨自一人,伶仃孤苦,猶如失群的孤雁,竟至無處棲身,被迫寄宿荒涼的寺院,吃的是自家種的蔬菜,穿的還是從中原帶來的金人服裝。個人的遭遇已然不堪忍受,國家的境況更加令人沮喪。南來以后看不到臥薪嘗膽、秣馬厲兵的圖強之舉,那些深院大宅里的當(dāng)權(quán)者,整日歌舞宴樂,不問邊情,不憂國事,長此以往,恐怕連偏安的局勢也難維持,收復(fù)失地更是遙遙無期?!袄仙黹}地死,不見翠鑾歸!”結(jié)語哀痛絕望。
此詩在表達上有三個特點,其一是詩人不轉(zhuǎn)述中間環(huán)節(jié),讓主人公直接面對讀者說話,這樣,讀者便會感到詩中所陳都是訴說者的親身所歷,語語發(fā)自肺腑。其二是運用對比的手法,以中原遺民思念故國與南宋小朝廷權(quán)貴歌舞升平相對比,褒貶之意不言而喻。其三是以敘事代替抒情。詩中也有直接抒情的語言,如開頭的“試說東都事,添人白發(fā)多”和結(jié)尾的“老身閩地死,不見翠鑾歸”等,但縱觀全篇,敘事是其基本手段,從東都說到南國,依次點染,脈絡(luò)分明,其中提到的人和事都具有某種典型性,融匯成一體,寄托著詩人憂國憂民的深長情意??傊?,這兩首詩注重寫實,卻不失之板滯,原因在于以情疏導(dǎo),質(zhì)樸之外,更見自然流動,頗能體現(xiàn)詩人自己的風(fēng)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