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和雪疊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風。
飲馬早聞臨渭北,射雕今欲過山東。
百年徒有伊川嘆,五利寧無魏絳功?
日暮長亭正愁絕,哀笳一曲戍煙中。
詩一開頭就把太行山的景色寫得雄偉壯美:皚皚白雪覆蓋著巍巍太行,重巒疊嶂,高聳在晴朗的天空。紅日、白雪、藍天,色彩鮮明,宛若浮雕。時令已是早春二月,莽莽郊原依然是北風狂舞,寒意料峭。一個“尚”字,用得極妙,寫出了詩人的心境和感觸。目之所見,體之所感,絲毫沒有春意。景色之美,氣候之寒,更襯出詩人心中的悲涼。兩句為下面的“感事”,渲染了氣氛。
頷、頸兩聯,一連串用了四個歷史典故,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當時政治形勢的認識和感嘆。
“飲馬”,是用《左傳》故事。公元前579年,晉楚戰爭中,楚軍驕橫狂妄,揚言“飲馬于河(黃河)而歸”。這里比喻李克用有“飲馬于河”的軍事野心。因為李克用的軍隊,早在公元883年(中和三年)與黃巢作戰時,就已打進過帝都長安,故說“飲馬早聞臨渭北”?!吧涞瘛?,用了北齊斛律光射落雕鳥的故事?!暗瘛笔且环N鷙鳥,猛健善飛,不易射得。這里用斛律光的英勇善射,暗喻實力強大的李克用將要采取大規模軍事行動?!吧綎|”指太行山以東地區。這句是說李軍正蓄謀打過太行山。
頸聯筆鋒一轉,由述古喻今進而抒感言懷。詩人沒有直抒胸臆,仍然是借用典故來表達?!鞍倌辍本溆昧酥艹劣械墓适?。周平王遷都洛陽時,大夫辛有在伊水附近看到一個披發的人在野外祭祀。披發是戎族的風俗習慣,辛有據此預言這地方必將淪為戎人居住。辛有死后,戎人果然遷居于伊水之濱。詩人在藩鎮割據的混戰中,預感到唐王朝必將滅亡。他不可能直陳其事,但又不能不說,所以用辛有的典故,巧妙地抒發了對國家命運的憂慮。辛有的預言生前無人理睬,死后卻備受贊嘆,這根本沒有作用。肺腑之言,瀉于毫端。盡管個人不能挽狂瀾于既倒,但詩人仍希望皇上采用古時魏絳的方法,以期收到“五利”之功。魏絳是春秋時晉悼公的大夫。晉國所在地的山西,是個漢、戎雜居的地方,民族間經常發生戰爭。魏絳曾建議用“和戎”方式解決矛盾,他認為“和戎”有“五利”,晉悼公采用了魏絳的主張,因此收到“修民事,田以時”的政治效果。這句,通過肯定魏絳,婉轉地批判了唐王朝這次對李克用的用兵。
用典,是古典詩中常用的一種形象化的手法。一首詩中過多地用典,往往會弄得詩意晦澀難明?!督饦蚋惺隆冯m連用數典,卻不覺難懂。詩人正是在曲折變化中,貼切地表達了難以直言之隱旨,把抽象的感情變得形象化、具體化了,題旨亦因之更為突出、鮮明。
尾聯:“日暮長亭正愁絕,哀笳一曲戍煙中”,以情景交融之筆結束全詩。夕陽西沉,長亭遙對,哀笳一曲,戍煙四起,在這般戰亂凄涼的環境中,一位“驚時感事俱無奈”(見其《重陽日荊州作》)的詩人,獨自憂愁、感傷。胡笳,是一種樂器,可以表達喜怒哀樂等不同的感情。這里用一“哀”字狀胡笳聲,不僅把客觀世界的聲音同詩人主觀世界的感情有機地結合起來,而且暗示著這次戰爭的失敗,必將給百姓帶來更大的災難?!笆鶡煛?,戍樓的烽煙,與在太平時節的繚繞炊煙全然不同,給人一種動亂不安的感覺。二句十四字,把情、景、事,聲、色、形,熔鑄于一爐,真是極盡精煉概括之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