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釵墜發雙蜻蜓,碧盡山斜開畫屏。
虬須公子五侯客,一飲千鐘如建瓴。
鸞咽奼唱圓無節,眉斂湘煙袖回雪。
清夜恩情四座同,莫令溝水東西別。
亭亭蠟淚香珠殘,暗露曉風羅幕寒。
飄飖戟帶儼相次,二十四枝龍畫竿。
裂管縈弦共繁曲,芳樽細浪傾春醁。
高樓客散杏花多,脈脈新蟾如瞪目。
這首詩的題目就叫《夜宴謠》,可想而知,是寫唐時那種“醉酒歌舞”的夜生活的。王國安先生在《溫飛卿詩集》前言里介紹說:
“一般說來,溫庭筠的詩好用濃艷的詞藻,缺乏深刻的思想內容,存在比較濃厚的形式主義傾向。這種傾向,在他的樂府詩中表現得最為明顯?!?/p>
這一段話,在黃子云的《野鴻詩的》中也曾說過:
“飛卿古詩與義山近體相埒,題既無謂,詩亦荒謬;若不論義理而只取姿態,則可矣?!?/p>
這樣的論點,早成了正統的共識。許多評論者大都是把溫庭筠當作一個唯美派的形式主義者,而認為他作品的思想內容是不健康的,有的甚至說成是淫穢腐朽的。王安國先生接著說:
“本來在中唐時期,由于白居易的倡導,詩人們‘緣事而發’,競相創作新樂府,指摘時弊,反映現實,這種良好的風氣,在晚唐作家中并未消失。但是溫庭筠的樂府詩,反映社會現實較少,而刻意追求的是形式的華美,描摹的是醉酒歌舞的奢靡生活,充滿了珠光寶氣、脂粉香澤。他的一部分五七律中,也有這樣的情況。這種浮艷輕靡的詩風,是和他長期出入歌場舞榭的放蕩生活分不開的?!?/p>
很明顯,在王國安先生看來,從新樂府來說,是晚唐不及中唐,而溫庭筠又是晚唐中之最不濟事者。
其實,這恐怕是誤解,或者竟是偏見。藝術上的繁復,是成熟的表現;不能以直白粗放為進步,而以艷麗多姿為墮落。單瓣的原菊,當樸素的黃星灑滿山巒的時候,也許是秋色宜人的,論野趣可;然于“花”,終少了幾許姿色。如果把這滿山的黃花,盡換作后人在原菊的基礎上用心血和智慧培育出來的、成百上千的名菊,如“主帥紅旗”、“西施洗發”、“黃海秋月”、“碧水長天”,還有什么“綠牡丹”、“碧玉簪”等等,等等(僅此名目,就足令人心醉),則那整個大自然都將是充溢著美的發現,使人每見一枝,都大為驚嘆,留連忘返,則是比單一的黃花,一目了然,有著更多的情趣和風韻。詩,和所有的藝術一樣,也應當如此。就以王先生夸許的白居易的著名的新樂府而論,“滿面灰塵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刻畫一位燒炭老人,形象當然是鮮明的,詩人的“苦宮市”之情也是明白的。然而,對于統治階級的揭露,實事求是地說,絕像是一篇新聞報導,畢竟不耐讀。原因就在于欠了點韻味和深度。這也難怪,因為正如他自己說的:“當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諫官,手請諫紙,啟奏之外,有可以救濟人病,裨補時闕,而難于指言者,輒歌詠之,欲稍稍遞進聞于上。上以廣宸聰,副憂勤;次以酬恩獎,塞言責;下以復吾平生之志”而已。他原本就是寫給皇帝看的,所以他只能如此。當然,作為一種寫法,原也無可厚非。但如果把它抬得太高,以為只此才是好詩,就未免有點以偏概全,不知“百花齊放”為何物了。毛澤東在總結了唐宋詩的規律以后,指出來說:“詩要用形象思維,不能如散文那樣直說?!备鶕珴蓶|的意見,可見用形象思維的詩人,也不能就說比散文化的詩人為低。聰明的說法是:都是時代的花朵,各有各的時代賦予他們的特色。
溫庭筠這位藝術家的特色,也就是他倒霉的地方,就在于他的詩詞,幾乎是很少用散文式的語言的,絕少直抒胸臆。他只習慣于用形象說話。他的詩藝高超之處,可以這樣說,他仿佛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就懂得了遲至今日才在電影美學里為電影大師們所掌握的蒙太奇。他只是在邏輯思維的“經”上,去突出作為“緯”而顯現的形象,讓織出的艷麗的花紋把經掩蓋起來,讓這些看似跳躍性很大、甚至不大相關的景象,通過它們的分切組合,而顯示出作品的意蘊。這種手法即令當初在電影里,也曾經使人大驚小怪的,更何況他早在一千多年前的詩里就出現了。所以說他是形式主義的,雖不合乎事實,但也就是可以諒解的了。就以王先生認為“描摹的是醉酒歌舞的奢靡生活”的這首《夜宴謠》為例,讀著它,讓人仿佛感到在這丑惡的現實之中,有一顆能于別人的笑鬧中見到淚光的偉大的心,正在因別人的痛苦而顫栗。當然,這是要讀者自己去體會,而不是他直接告訴讀者的??梢娕u,固在衡人,其實也是在稱量自己。不能從華麗的外飾下區分出善良和丑惡、偉大和猥瑣,而一概認為華麗即放蕩,這樣草率地斷言別人為形式主義,恰好證明這個批評本身,倒真是形式主義的了。
《夜宴謠》不僅形式華美,思想內容也是深刻的。只是它不像《賣炭翁》那樣,將要表達的思想明擺在了外面,而就是要人從他的形式后面去細心地探求。這大約是時代到了晚唐,走向沒落的封建統治階級那種能容納“補時闕”的膽略,也隨之逐漸地衰落了之故。是以這才產生了“溫李”這樣華麗而隱晦的作品。學者們既在政治和經濟上劃分出中唐和晚唐,卻要求這兩個不同時代的作家風格一致,這本身就已違反了歷史的邏輯。其實晚唐的詩,也是別有一番風味的。
此詩一開頭:它確實不如“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那樣好懂。既然題目寫的是“夜宴”,那當然,這兒寫的“長釵”指的就是侍姬、歌妓、舞女。當滿堂都是“虬須公子五侯客”時,特別是下面點明了這是天子的私宴時,則這些歌舞妓也就絕對不止一個。所以可以把這一句理解為這是一隊隊這樣長釵、墜發,打扮得十分妖艷的絕色女子。能蓄有這樣多的技藝高超的絕色妖姬之宮庭,其富貴自是不待言的了。所以胡仔說他善于寫“富貴佳致”。這不是主觀的代詩人設想,而是內在邏輯的必然聯系。是以詩人在此只點到為止;這正是他的筆墨經濟之處。如果根據詩人特地圈定的這些景物,把它們串聯起來,這就像是電影鏡頭,一開始從一隊隊歌舞妓搖了過去,接著,鏡頭搖到了碧山,只見奇峰疊翠,飛瀑流湍。從脂粉的細膩,一下推到了叢山峻嶺的雄奇。讀者或許會奇怪:此處哪來如此峻美的山林幽谷?碧山盡了,原來是此處的偌大的畫屏。畫屏移開,這才出現了酒宴的情景。至此,讀者不能不驚喜作者的藝術手法之新奇。在一開頭的這一聯里,居然懸念叢生,一波三折,遙遙寫來,非常引人入勝。沒有新奇感,那是談不上藝術的。何況他這兒的新奇,原不是為了獵奇而節外生枝。它原本就是這兒的典型環境,只不過在介紹時,作了點波折,遂顯得別致而已。
第二聯:詩人采用了避實就虛,虛實結合的寫法。前來赴宴的客人是要點明的,所以“虬須公子五侯客”,毫不含糊。因為不點明就不知他們身份的高貴。其實這宮廷的宴會,只不過是意在指出這就是上層社會的縮影。但他用一“客”字,又躲閃了開去。虬須,當是愛將;公子,是貴裔;而五侯,是借東漢的典故,借指專權的宦官。晚唐之季,宦官之禍到了無比嚴重的地步?!杜f唐書·宦官傳序》說:“自貞元之后,威權日熾,蘭锜將臣,率皆子畜;蕃方戎帥,必以賄成;萬機之與奪任情,九重之廢立由己?!彼詼赝ン捱@樣寫,絕不會是無所指的。但他用“客”字推了開去,不露君臣的痕跡,以免刺激。但用主客以寫君臣,這實際又是最大的刺激。虛虛實實,真所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至于客有多少,酒宴如何豐盛,主客們又是如何放浪形骸之外,這在詩里都不好寫,于是他采取實物變形的手法,僅用了一句“一飲千鐘如建瓴”以盡之。鐘,是圓形的大肚壺?!耙伙嬊х姟?,正如“白發三千丈”一樣,雖實猶虛。因為既可以指他們豪興方長,飲的酒多,一氣可吞下千鐘之酒。但也可以是指賓客之眾,濟濟一堂,大家舉起杯子時,那數不清的杯子,簡直需千鐘才斟得滿。這兒的虛比實有更大的容量。既然一飲千鐘,那倒酒之勢,是會像雨從高高的屋脊傾瀉而下那樣的。這恰似現代電影中的主觀鏡頭,他把傾下的千鐘之酒,非常形象地化成了飛流直下的瀑布。則這表象雖虛,卻又非常的質實。詩中深刻地寫出了奢侈到了十分驚人的程度。它所揭露的,將比任何敘述的語言都更為豐富得多的。
看來“虬須公子五侯客”并非是詩人所屬意的主人,是以于他們只是虛晃一槍,接著就用非常細膩的筆觸,寫下了歌姬舞妓的姿容:鸞鳳和鳴,古時用來形容聲音的美妙。奼,是美女。唐時眉飾有一種含煙眉。著一“湘”字,使人想到了屈原的“結桂枝兮延佇,羌愈思兮愁人”的神態。美音和咽聯系在一起,美容和愁聯系在一起,使美而生愁,正如人們見著了西子捧心,那是非常容易動人惻隱的心弦。這一聯,藝術效果是非常強烈的。當然,如果和白居易的新樂府《胡旋女》“弦鼓一聲雙袖舉,回雪飄飖轉蓬舞。左旋右轉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已時”比起來,那以秾麗著稱的溫八叉,確實不及香山居士之風流酣暢。當她“曲終再拜謝天子,天子為之微啟齒”時,他這里的舞者和欣賞舞者,在感情上是很融洽的。雖然白居易意在“數唱此歌悟明主”,但對那可憐旋轉得“人間物類無可比,奔車輪緩旋風遲”的舞女,詩人只是欣賞,卻全無半點憐憫與同情。他的眼睛是向上看的。他的“指摘時弊”只不過是如魯迅先生說的,意在招呼他的主子不要把袍子燒了而已。溫庭筠這樣的詩,看來他反映現實是較少的。他不是新聞報導,是以他看到的不是舞女們的“斗妙爭能”,不是“曲終再拜”,而是歌女因哽咽而跑了調,舞女在疾旋時微皺著雙眉。溫庭筠是精通音律的,正如“曲有誤,周郎顧”那樣,她們細微的失誤,都難逃他那敏銳的神經。然而,這里與音樂的悟性無關,他是用良心在感覺,他是出于偉大的同情,這才能在別人看來是“香衫袖窄裁”、“金絲蹙霧紅衫薄”連范文瀾先生都說她們“故作媚態,尤為淫靡”的時候,溫庭筠看到的卻是痛苦的悲咽和愁容。
體貼,也是要有生活基礎的,不是平日深諳她們的痛苦,或者竟是自己也有類似的經驗,他不可能在歡樂的華林,偏偏有此悲涼之霧的感受。溫庭筠只不過寫出侍姬們因失去了人格的尊嚴,過著心靈屈辱生活的痛苦,沒有直接去指摘那個社會,指責這種奢靡的生活,如白居易那樣,明白的說“祿山胡旋迷君眼,兵過黃河疑未反;貴妃胡旋惑君心,死棄馬嵬念更深”?!鋵嵃拙右自谶@兒把舞妓和安祿山、楊貴妃等同了起來,姑不論擬于不倫,說穿了也不過是女人是禍水的老調,為唐明皇開脫而已。而溫庭筠這里,雖只勾畫了豪門夜宴中的這么兩個細節,然而作家的進步傾向就寓于這細節之中了。他就是要給這樣美妙的生活戳上一個窟窿,而不是彌補它,粉飾它。珠光寶氣在他的筆下,無異是套在她們純潔心靈上的枷鎖,粉脂香澤,也不過是給尊嚴的人格涂上屈辱的標志。他寫的是另一種現實。他是眼睛向下的。是以他看到的,不是至高無上的皇帝的臉色,而是壓迫在最底層的妓女們的痛楚。用現在的話來說,他不僅寫出了階級的對立,甚至還寫出了壓迫的根源。寫出了皇王貴族的歡樂,就是建立在她們的痛苦之上的。雖然他當年不可能懂得什么是階級斗爭的學說,但可以肯定地說:他如果沒有反對晚唐這種沒落統治的進步思想,是絕對不會與這些“虬須公子五侯客”在感情上是如此絕然對立的。僅這一點,他便遠遠勝過許多古人,也遠遠超過了白居易的樂府水平。這樣具有鮮明立場的詩,不能稱之為現實主義的杰作,而硬要說成是什么“內容腐朽”,“無非是宮體的變形”,這是莫大的冤枉。他雖參加了夜宴,但感情卻不同,能有如此用心,根本談不上什么“放蕩”。他不僅看到了這些女奴的痛苦,而且還有勇氣在自己的樂府中為她們表達出來,根本不能說這是“形式主義”。當然,正是他的這種立場和表現,是要被封建的士大夫們說為“無行”的;他若“有行”,也就是和他們一個樣了。然而對于今人,對于進步的評論家,由于立場的不同,不能和封建主義者同一個腔調。是以跟著前人而不加分析地說溫庭筠是什么“缺乏深刻的思想內容”,說他“描摹的是醉酒歌舞的奢靡生活”,是沒有“反映現實”,沒有“指摘時弊”,就未免有乏藝術的真知灼見了。
他正是出于對女奴的同情,因此對于她們的對立面——這里的主客們就不能不感到憤懣。他表面上把主人寫得何等的殷勤好客,然而,實際上卻正是在揭露他們的貪得無厭。他要使四座同恩,要作長夜之飲,甚至奢望他們這樣的日子地久天長,真格有不散的筵席,好讓這些公子王孫們永遠陪伴著他,莫要像溝水那樣作東西之別。主人的這種希望享盡人間富貴榮華的感情是非常強烈的。但既然他們的歡樂是建立在歌舞侍姬們的痛苦之上的,則這一對矛盾的結果,那就必然是:統治者愈長歡,她們的痛苦也就愈深沉。這種對于公子王孫們的“恩情”,就是加在她們頭上的罪孽。統治者如此之盡情享樂,她們不得不歌喉裂,舞腰折,不可能如白居易說的那樣“不知?!?。在溫庭筠的筆下,她們正是心力交瘁的。他用了類似今天蒙太奇的隱喻手法,寫出當酒酣耳熱之際,誰會因殘燭而想到淚痕呢?誰又會因拂曉前的寒風而為他人感到了寒冷呢?這絕不會是“一飲千鐘如建瓴”的座上客,而只有那些侍姬們的心境才會如此。所以這一聯其實是寫侍姬們的,但卻是寫詩人用心感覺到的。同一舞妓,在別人看來是香艷肉感,而他卻看到了淚珠和戰栗。這的確是巨大的思想差距。
世人一向以溫庭筠同情妓女來鄙薄他,殊不知這恰恰使自己站在封建主的立場上去了。這正如《紅樓夢》中賈政說的:這樣演下去,“明日就要釀到弒君殺父”。而在賈寶玉看來,卻是“就便為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溫庭筠正是如此。態度之不同,原本就是立場的不同。溫庭筠在這兒反封建的立場是非常鮮明的。
詩人巧妙地利用時空穿插,在這里補敘出主人的身份:“飄飄戟帶儼相次,二十四枝龍畫竿?!睋兜渎浴份d:“天子戟二十有四?!蹦敲礈赝ン拊谶@里是把批判的矛頭指向封建的最高統治者了。他用典章制度形象地告訴了人們:原來這兒的主人就是天子,無怪乎是如此之豪華。這象征著天子之威儀的用金描著龍的戟竿,卻滑稽地對著輕狂的醉漢;而那戟上顯示雍容華貴的緞帶,于歌舞妓的寒栗中飄動,構成了穆肅威嚴而又靡爛悲涼的意境。這真是晚唐極其鮮明而又深刻的寫照。
全詩共四絕,他的敘述是采取交叉方式進行的。即在每一絕中,都是把歌舞妓和皇王貴戚們對比著寫的,使人產生強烈的印象。不知他是有意還是無意,在每一絕中,又總是先在上聯寫歌舞妓,后在下聯再寫皇王貴族。這在封建社會等級森嚴的制度下,僅這失序就是大逆不道的。所以溫庭筠終至沒沒以終,那倒是與他這種耿介拔俗的氣節分不開的。他可以說是一個悲劇的性格。不在封建的沒落中找正直,而也隨同封建之陳辭爛調以貶抑之,這不能不是當代學者的恥辱。
最后一絕更妙?!傲压芸M弦共繁曲,芳尊細浪傾春醁?!薄傲压芸M弦”,是歌舞者之悲辛;“芳尊細浪”見歡宴者之舒適。詩到這里有點小的變化:他用一聯把妓女和主客的苦樂、既矛盾又相關的關系總在了一起,為夜宴作一小結。不像上三絕分兩聯寫,而是并到一聯里。但在寫法上依然是先妓女而后皇王貴族,騰出下聯來發感慨。不過他的感慨也特別,依然是形象而不是議論。是以末聯最不好懂;然而也實在是深刻。
“高樓客散杏花多”,這里點明了時間,繁杏盛開,正是早春時候。新月已高,說明夜已深沉。所以身穿薄紗的歌舞妓們,要感到春寒料峭了。然而要說“客散杏花多”,是因為酒宴已散,王孫公子們各自要回府去了,各府的執事之眾,此時皆燃起了燈籠火把,只見一片火光,頓時把個皇宮內苑照得一片通明。于是,原先苑內隱在蒙朧的月色之中的杏花,一下被照得分外的紅了。他在另一首詩《走馬樓三更曲》中曾這樣寫過:“玉皇夜入未央宮,長火千條照棲鳥?!焙谝怪袠渖媳緛砜床灰姷臈B,一下就被千條長火照見了,可為此詩的注腳??梢姰敃r場面之大。他的藝術之特色,就在于他不說車馬填闉,而偏要說燈紅熔杏。這就既寫出了客人的執事之多,排場之大,從而也突出了主人的庭院之閎美。周必大《二老堂詩話》載:“白樂天集第十五卷《宴散詩》云:‘小宴追涼散,平橋步月遲。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臺。殘暑蟬催盡,新秋雁載來。將何迎睡興,臨睡舉殘杯?!嗽娛馕炊酶毁F氣象,第二聯偶經晏文獻公拈出,乃迥然不同?!标淌庵槌龅诙撚懈毁F氣的,正是溫庭筠這里的意思。然而,白居易只不過直敘其事,而溫庭筠則寫出了光與人的視覺心理,更妙在他用漫畫的筆法,勾勒出“脈脈新蟾如瞪目”,簡潔地畫上一個初出茅廬的月亮,見了這樣豪華的場面,驚得目瞪口呆了。以此作結,這也就足夠了。
他沒有說月亮瞪目是為了什么,仍然留給大家去想;但這樣并不等于他沒有說。月亮驚大了眼睛,這形象就是很新奇而意義又非常含蓄雋永的。比僧本真的“夸道客衙好燈火,不知渾爾點膏脂”渾成多了。有意義的是:嫦娥本來是為了長生不老才逃進月宮里去的,然而在詩人筆下,月亮的壽命居然只有三十天;從朔而望,從望而晦,一月一個新月亮。是以剛見世面的“新”蟾,是那樣的幼稚,乍一見到這個場面,竟傻了眼;則此處之富麗真足以羞月,使嫦娥也感到了月宮的寒酸。神仙尚且如此,世人的驚訝當然更甚。其實,寫神仙的幼稚無知,正是寫人間的腐敗已到了人神共怒的地步。他只是不用這樣敘述的筆法,而采用形象的寓意罷了。那么詩人在這極度的夸飾之中,也是寓有嚴于斧鉞的批判的。
這就是溫庭筠。如果說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是一幅色彩對比非常鮮明的油畫,它以逼真見長,然而也就見畫而止。那么溫庭筠的這個結尾,就是一幅更饒諷刺意味的漫畫。讓月亮對著朱門宴散的情景而瞠目相向,這極其富于藝術的諷剌趣味。如此清新幽默,則不是“宮體”所限制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