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仲文風流儒雅,海內知名。世異時移,出為東陽太守。常忽忽不樂,顧庭槐而嘆曰:“此樹婆娑,生意盡矣!”。
至如白鹿貞松,青牛文梓。根柢盤魄,山崖表里。桂何事而銷亡,桐何為而半死?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根。開花建始之殿,落實睢陽之園。聲含嶰谷,曲抱《云門》。將雛集鳳,比翼巢鴛。臨風亭而唳鶴,對月峽而吟猿。乃有拳曲擁腫,盤坳反覆。熊彪顧盼,魚龍起伏。節豎山連,文橫水蹙。匠石驚視,公輸眩目。雕鐫始就,剞劂仍加。平鱗鏟甲,落角摧牙。重重碎錦,片片真花。紛披草樹,散亂煙霞。
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遷,森梢百頃,槎枿千年。秦則大夫受職,漢則將軍坐焉。莫不苔埋菌壓,鳥剝蟲穿?;虻痛褂谒?,或撼頓于風煙。東海有白木之廟,西河有枯桑之社,北陸以楊葉為關,南陵以梅根作冶。小山則叢桂留人,扶風則長松系馬。豈獨城臨細柳之上,塞落桃林之下。
若乃山河阻絕,飄零離別。拔本垂淚,傷根瀝血?;鹑肟招?,膏流斷節。橫洞口而敧臥,頓山腰而半折,文斜者百圍冰碎,理正者千尋瓦裂。載癭銜瘤,藏穿抱穴,木魅睒睗,山精妖孽。
況復風云不感,羈旅無歸。未能采葛,還成食薇。沉淪窮巷,蕪沒荊扉,既傷搖落,彌嗟變衰?!痘茨献印吩疲骸澳救~落,長年悲?!彼怪^矣。乃歌曰:”建章三月火,黃河萬里槎。若非金谷滿園樹,即是河陽一縣花?!盎复笏抉R聞而嘆曰:“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凄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枯樹賦》是一篇駢賦,通篇駢四儷六,抽黃對白,詞藻絡繹奔會,語言清新流麗,聲律婉諧,雖多次換韻,讀之仍然音韻鏗鏘,瑯瑯上口。全賦以人喻樹,以樹喻人,借樹木由榮到枯,喻自己由少壯到風燭殘年的生活體驗和心理感受,蒼涼深婉,老練渾成。從而使得“枯樹”這一形象成為庾信人北之后內心最為生動的表述。
《枯樹賦》開頭一段,借殷仲文之事以發端,兼切賦題,并有兩重用意。首先,殷仲文的身世經歷與庾信有相似之處,所以雖是歷史人物,卻是以作者代言人的身份出場。其次,殷仲文對枯樹的慨嘆,沉痛而雋永,是早已載入《世說新語》的佳話。以此發端,既顯得自然平易,又為全篇奠定了悲涼的抒情基調。第一段在全賦起了序文的作用。
從“至如白鹿貞松”至“散亂煙霞”為第二段。此段寫了各種各樣的樹木,其中有《十三州志》所記的白鹿塞的古松,有《搜神記》所寫的“青牛大梓樹”等。盡管它們盤根廣大,結體山崖,到頭來有的消亡了,有的半死不活。本段緊要之處在于“桂何事而銷亡,桐何為而半死”這一疑問。這里既有同類的反襯,更有今昔的對比,而關鍵在于后者。通過北方貞松、文梓的郁勃生機,自然引發出對桂樹、梧桐的蕭瑟枯萎的惋惜和疑問。當桂樹、梧桐從原產地移植到帝王之鄉,皇宮苑囿時,可謂備極尊寵:“開花建始之殿,落實睢陽之園”,但它們又是不幸的,因為它離開了故土。它們發出的聲音如上古樂曲,引來鳳凰鴛鴦等象征吉祥的禽鳥。盡管備極榮華,在它們的意識中,始終不能忘卻故鄉,風朝月夕,不免悲吟。心靈的折磨,使嘉樹失去了生機。這幾句隱寓作者本是梁朝之臣,而今流落北朝,飄零異地,不覺年老,像枯樹一樣,已失去生意。下文轉筆寫各種不材之木,其中有彎曲臃腫的,也有節疤橫生的,加工這種樹木,使能工巧匠也望而生畏;但經過一番雕刻砍削之后,居然能雕出諸如“重重碎錦,片片真花;紛披草樹,散亂煙霞”之類的美麗圖案。無材之木偏偏有用,與此相反,便出現了“材大難為用”的反?,F象。
“若夫松子古度”以下至“塞落桃林之下”為第三段。此段寫了名目繁多的樹木,如松子、古度,平仲、君遷,還有在人事上,秦始皇曾封松樹為五大夫,后漢馮異有“大樹將軍”之號;傳說中,有白木之廟,枯桑之社;地理圖標出了楊葉、梅根的字樣;文學領域更有淮南小山叢桂留人的深情、兩晉之交劉琨長松系馬的豪邁,以及由于戰爭而著稱的細柳營、桃林塞。但它們的最終結局,終不免“苔埋菌壓,鳥剝蟲穿”,枯萎于霜露與風煙之中。惟有以樹命名的廟、社、關、冶、塞、營,卻能名存后世。這里隱寓著人的年壽有時而盡,榮華止乎其身,惟有名存青史,才可永垂不朽。在洞悉了嘉樹與惡木都必然朽落的命運之后,庾信將眼光投向更遼遠廣闊之處,去書寫樹木的歷史與空間。樹木蔭蔽著人類,所以人類的歷史也留下了樹的印痕。
“若乃山河阻絕”至“山精妖孽”為第四段。此段較明顯地引入己身的遭遇。世間萬般悲苦,莫過于生離和死別;死別則死者長已矣,生離卻是漫延剝蝕,一生無法痊愈的傷口。所以“山河阻絕”一段,血淚縱橫,火殛膏流,殘毀碎裂,妖孽舞蹈,是庾信筆下最驚心動魄的景象。意象詭怪可怖,寫法富于象征性,而一韻到底的文字,也分外予人以激烈卻又無比壓抑的感受。
最后一段,由象征回到自身,代言變為自言,是更明顯的自身遭際的感嘆。這里有羈旅不歸的悲哀,有屈節仕北的慚恥。激烈之后漸歸于平靜,但平靜并非淡泊,而是對命運的承受,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忍受?!帮L云不感”以下六句,對個人經歷做了簡短的概括后,以“既傷搖落,彌嗟變衰”八字總結了自己的心境,可以看作是全賦的提要?!痘茨献印飞纤f的“木葉落,長年悲”,引起作者的共鳴,引文意有未盡,作者又自作歌四句:“建章三月火,黃河千里槎。若非金谷滿園樹,即是河陽一縣花?!边@四句歌雖句句用典,卻句句暗落己身,昔日的繁華已成過眼云煙,剩下的只有飄泊羈旅的孤獨與凄涼和無窮無盡的哀傷而已。最后在桓溫的幾句哀嘆中結束了全篇?!皹洫q如此,人何以堪”,既與賦首的“此樹婆娑,生意盡矣”相呼應,又是全篇以樹形人的致意之點,讀之令人輒喚“奈何”。
全篇的“文眼”,即陸機所說的“一篇之警策”,是“生意盡矣”四字。人至暮年,死亡的陰影無時不在,而早年國破身辱,生活流離的經歷,更會加劇心靈的折磨,無材補天而只能淪為玩物的惡木,正是庾信的自我寫照。所以賦中流露出悲傷到絕望的的情調,不是偶然的。我們可以說這種情調是不理智甚至偏執的,但若設身處地,就能理解,并進而同情、欣賞這種無理而有情的文字境界。傳說,天鵝臨終時發出的鳴聲最美也最凄厲,《枯樹賦》就是庾信的天鵝之歌。
《枯樹賦》名為詠樹,實為詠懷,賦中的許多藝術描寫,與他后半生的經歷密不可分。賦末由樹及人,將寫樹與喻己有機地結合起來。該賦將簡單的嘆喟變成豐富具體的形象,并用了很多藝術手段來寫樹,寫各種各樣的樹,其中有環境的烘托,也有氣氛的渲染,寫樹的遭遇,也寫它們拔本傷根的悲哀,語言形象鮮明。作者使用了很多典故,他的典故匯彼多方,屢變屢新,有些用典使人不覺,多數典故,運用得靈活自如,似出己口。
從《枯樹賦》可以看出,這時的庾信,眼界寬廣、思路開闊,把宮廷、山野、水邊、山上的樹,名貴的、普通的樹都寫到了,又把和樹有關的典故、以樹命名的地方,也都寫了出來。庾信善用形象、夸張的語言,鮮明的對比,成功地描寫出了各種樹木原有的勃勃生機與繁茂雄奇的姿態,以及樹木受到的種種摧殘和因為摧殘而搖落變衰的慘狀,使人讀后很自然地對樹木所受到的摧殘產生不平,感到惋惜。
庾信由南入北,在與北朝文化的沖突抵牾中,在江南風氣漸去漸遠的羈旅之恨中,心中出現了強烈的文化失根之感,而江陵焚書更是一次空前的文化浩劫,在庾信心中留下巨大創痛?!皹洫q如此,人何以堪”,庾信暮年發出的這一聲哀號,也正是其“拔根”、“傷根”之痛的自然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