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臺不見鳳凰游,浩浩長江入海流。
舞罷青蛾(é)同去國,戰殘白骨尚盈丘。
風搖落日催行棹,潮卷新沙換故洲。
結綺臨春無處覓,年年荒草向人愁。
舞罷青蛾同去國,戰殘白骨尚盈丘。
這首詩首聯寫眼前景物。詩人此日登上了金陵鳳凰高臺,已經看不見鳳凰游的盛景了,唯剩腳下的一座空臺。臺下,浩浩長江洶涌澎湃,入海東流,這聯意思實際上相當于李白詩的第二句:“鳳去臺空江自流?!钡捎诠檎脑娨远鋽U展一句的內容,因此他便得以在第二句中綴以“浩浩”、“入?!倍~,來壯大長江的氣勢,使永恒的江山與下面衰歇的人事形成強烈對比。首聯的意思并非僅僅如此而已。在古代。鳳凰向來被認為是祥瑞的象征,惟太平盛世方始出現。此時,此地已“不見鳳凰游”了,當年建都此地、盛極一時的六朝也相繼隨鳳之去而消逝得無影無蹤了,而唯有高臺、大江在作著歷史的見證人。
頷聯承上,很自然地轉入懷古。詩人想起了六朝之中的最末一個王朝——陳的最末一個君王——后主陳叔寶。想當年,那個荒淫奢侈的昏君日日燈紅酒綠,沉溺在歌舞、美女之中,縱情作樂。不料笙歌未徹,隋軍鼙鼓已動地而來,驚破了“玉樹后庭花”之曲,藏于景陽宮井中的后主被搜出,抓到長安,那一批粉黛青蛾也都凄凄惶惶跟著他一起被擄離故國,再無時日重返陳宮翩躚起舞了。唯有當時兩軍激戰而棄下的白骨,依舊滿滿地掩埋在長江邊野草叢中的累累古墓中,令人觸目驚心。
頸聯先宕開一筆,然后又拉回到追念古昔的思路之上。夕陽西下時,刮起了風,滔滔長江中正行著幾條船,風助浪勢,不斷地催送著那些船向前、向前;西半天上,漸漸下沉的紅日也不時隨著云朵晃動著,仿佛要被那風搖落下來似的。這種景象,使詩人想到:大自然的力量真是巨大的,那湖水不斷地擁來新沙,日久天長,便改換了故洲的結構,如今只能見新洲而不見故洲了。
尾聯緊承上聯,并以感慨兼諷諭作結。詩人說:真是滄海桑田呀,豈止故洲如此?詩人進而又想到那陳后主于至德二年(584年)營造的結綺閣、臨春閣兩閣,它們都高數十丈,并數十間,門窗、欄檻之類。都是用檀香作成,又飾以金石、珠翠,如此華關、堅固的建筑,此時卻已不在了。與那尋歡作樂的陳后主一樣,都無處尋覓了。樓閣的故址處,荒草年年發,清風徐來時,隨風飄動,如同在訴說著不盡的愁意。諷諭之意于此已溢于言表,足夠發人深省的了。
這首發揮李白詩神韻的懷古傷今七律,作者用敏捷的詩思追念古昔,敘述今朝,用獨特的方式抒發吊古諷今的感慨,其蘊意使人回味不盡。